夜色渐浓,柴荣府邸的书房内烛火通明。北汉与契丹联军兵临城下的急报就摊在案上,墨迹未干的字迹透着逼人的寒气,而更让柴荣心绪难平的,是白日朝堂上关于储位的争执。他知道,若不能彻底打消大臣们对“养子身份”的疑虑,即便击退外敌,储位依旧岌岌可危。
“殿下,郭荣公子求见。”侍卫的禀报声打破了沉寂。
柴荣心中一动,起身相迎:“兄长深夜到访,不知有何要事?”
郭荣身着素色长衫,神色平和地走进书房,坐下后开门见山:“弟弟,白日朝堂上的议论,我都听说了。那些大臣推举我为储,无非是看重我嫡长子的身份,可我几斤几两,自己清楚。后周需要的是能安定天下的君主,不是我这样只懂仁厚的庸人。”
柴荣看着眼前的兄长,心中满是感慨。当年邺都之变,若不是他出手相救,郭荣早已命丧黄泉。这些年郭荣对他始终心存感激,从未有过半点争储之心,今日深夜前来,想必是有重要的话要说。
“兄长过谦了,您的仁厚,正是百姓之福。”柴荣诚恳地说道。
“仁厚不能退敌,更不能安邦。”郭荣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弟弟,这些年你的所作所为,我都看在眼里。你用奇策助父王平定天下,用新政让百姓安居乐业,就连王峻这样的奸佞,也被你一举铲除。后周的江山,只有交到你手中,我才能放心。”
柴荣心中一暖,刚想开口,却被郭荣打断:“弟弟,你不必多言。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明日早朝,我会当众表明态度,力挺你为储君。那些大臣们看重的是嫡长身份,我亲自开口,他们便无话可说。”
“兄长,这……”柴荣有些动容,他没想到郭荣竟然如此深明大义。
“这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郭荣站起身,拍了拍柴荣的肩膀,“如今外敌当前,国本未定,我们兄弟之间绝不能再生嫌隙。只有你稳坐储位,才能凝聚人心,共退强敌。”
送走郭荣后,柴荣站在窗前,望着天边的明月,心中百感交集。有了郭荣的支持,他的储位之路无疑会平坦许多。但他也清楚,那些反对他的大臣绝不会轻易放弃,明日的朝堂,必然又是一场硬仗。
次日清晨,紫宸殿内气氛凝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都集中在站在殿中的柴荣和郭荣身上。北汉与契丹联军逼近的消息让每个人都忧心忡忡,而储位之争更是如同悬在众人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爆发。
“陛下龙体欠安,今日朝堂,先议储位之事。”内侍高声宣布。
话音刚落,便有大臣出列,再次举荐郭荣为储君。郭荣见状,立刻上前一步,躬身道:“诸位大人,多谢厚爱。但我自认才疏学浅,难当储君之任。柴荣弟弟贤明睿智,功绩卓着,平定王峻叛乱,稳定朝局,实乃储君的不二人选。我愿当众表态,全力辅佐柴荣弟弟,绝无半点争储之心!”
郭荣的话如同惊雷,在殿内炸开。那些举荐他的大臣们脸色尴尬,一时语塞。中立派大臣们则面露赞许,纷纷点头。
柴荣上前一步,对着众臣躬身道:“多谢兄长厚爱。若能成为储君,我定当殚精竭虑,不负父王厚望,不负兄长信任,更不负天下百姓!”
就在这时,一名老臣出列反驳:“郭荣公子,您乃陛下嫡长子,立您为储,名正言顺。柴荣殿下虽是养子,功绩卓着,但终究名不正言不顺,恐难服众!”
“此言差矣!”郭荣立刻反驳,“储君之选,当以德才兼备为先,而非仅凭血脉。柴荣弟弟的才能,有目共睹。若立我为储,面对北汉与契丹的入侵,我未必能带领大家击退强敌。而柴荣弟弟,定能不负众望!”
郭荣的一番话,掷地有声,让殿内的反对声音渐渐平息。不少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也纷纷倒戈,支持柴荣为储君。
就在柴荣以为储位之争即将尘埃落定时,内侍匆匆入殿禀报:“启禀殿下,北汉与契丹的大军已经在城外扎营,派人送来战书,要求陛下立刻交出皇位,否则便要攻破汴梁,屠城三日!”
柴荣和众臣闻言,脸色大变。北汉与契丹竟然如此嚣张,看来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柴荣接过战书,只见上面的字迹充满了挑衅。他怒不可遏,将战书狠狠摔在地上:“狂妄!传我令,即刻召集大军,明日出城迎敌!我要让北汉和契丹知道,我后周的江山,不是那么好夺的!”
众臣纷纷躬身应道:“臣等遵旨!”
然而,柴荣并不知道,这封战书只是一个幌子。北汉与契丹的真正目标,并非攻破汴梁,而是要在战场上设下埋伏,取他的性命。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