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元年的禁军大营,旌旗猎猎,却弥漫着一股压抑的躁动。柴荣身着戎装,立于点将台上,目光如炬,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禁军将士。御驾亲征的诏令已下,大军开拔在即,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推行那争议已久的裁军计划。
“将士们!”柴荣的声音透过寒风传遍大营,“北汉契丹联军压境,国家危在旦夕!可看看我们的禁军,老弱混杂,战斗力低下,如何能保家卫国?”他顿了顿,语气陡然严厉,“今日,朕宣布,推行裁军!凡年龄超过五十、体弱多病、无法上阵杀敌者,一律裁汰!”
此言一出,大营内顿时一片哗然。老兵们脸色骤变,交头接耳之声不绝于耳。不少人跟随郭威征战多年,如今却要被无情裁汰,心中满是不满与不甘。
“陛下,臣跟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怎能说裁就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兵走出队列,跪倒在地,声音哽咽。
“陛下,臣虽年过半百,但仍能弯弓射箭,恳请陛下留下臣!”另一位老兵也跪倒在地,苦苦哀求。
一时间,跪倒一片,老兵们纷纷求情,希望柴荣能收回成命。
柴荣看着眼前这些老兵,心中也有几分不忍。他们都是后周的功臣,为国家流过血、出过力。但他深知,一支战斗力低下的军队,不仅无法抵御外敌,还会拖累国家。想要打赢这场仗,就必须打造一支精锐之师。
“诸位将士,朕知道你们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柴荣的声音缓和了一些,“但如今国家危难,我们需要的是能征善战的勇士,而不是年老体弱的士兵。朕向你们保证,被裁汰者,朝廷将给予安家银两,保障你们的晚年生活。”
“陛下,我们不要安家银两,我们要留在军中,为国效力!”老兵们依旧不肯起身。
“放肆!”柴荣怒喝一声,“朕意已决,岂容尔等违抗!来人,将这些违抗军令者拖下去!”
禁军将士立刻上前,将那些不肯起身的老兵强行拖了下去。大营内瞬间安静下来,将士们个个噤若寒蝉,再也不敢多言。
裁军计划正式开始。柴荣亲自坐镇,由赵匡胤带领将领们逐一排查。凡是不符合要求的士兵,一律登记在册,发放安家银两,遣送回乡。
然而,裁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老兵仗着自己是郭威时期的旧部,公然违抗命令,甚至煽动其他士兵闹事。还有一些将领,为了保住自己的亲信,故意隐瞒士兵的真实情况,试图蒙混过关。
赵匡胤将这些情况一一禀报给柴荣。柴荣听后,心中大怒。他没想到,这些人竟然如此胆大包天,敢在这个时候违抗自己的命令。
“赵匡胤!”柴荣沉声道,“给朕严查!凡是违抗军令、隐瞒实情者,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一律军法处置!”
“属下遵命!”赵匡胤领命而去。
很快,那些闹事的老兵和隐瞒实情的将领就被抓了起来。柴荣在大营内召开军法大会,将他们当众处置。
“将士们,看到了吗?”柴荣站在点将台上,高声道,“在朕的军中,没有特权,只有军令!谁敢违抗军令,谁就是这个下场!”
将士们看着被处置的人,心中充满了恐惧,再也不敢有丝毫违抗。裁军计划得以顺利推进,最终,四万禁军被裁汰了一万六千,只剩下两万四千精锐将士。
裁汰老弱后,柴荣用节省下来的军饷,招募了一批青壮年入伍。这些年轻人个个身强力壮,斗志昂扬,为禁军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柴荣的铁腕裁军,也引发了一些潜在的危机。被裁汰的老兵中,有不少人对柴荣心怀怨恨,一些人甚至投靠了北汉,准备报复后周。
更严重的是,禁军内部一些将领,对柴荣的做法也颇有微词。他们认为柴荣太过无情,不顾及老臣的情面。这些将领暗中联络,准备在大军出征后,发动兵变,拥立郭威的侄子为帝。
赵匡胤察觉到了这些异常,立刻将情况禀报给柴荣。柴荣听后,神色凝重。他没想到,自己的裁军计划,竟然引发了如此大的动荡。
“赵匡胤,”柴荣沉声道,“你立刻加强对禁军的监控,密切关注那些有异心的将领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任何异动,立刻上报,相机处置!”
“属下遵命!”赵匡胤领命而去。
柴荣看着大军开拔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忧虑。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将领异心,这场北伐之战,注定不会轻松。他能否稳定军心,打赢这场仗?后周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
就在这时,前方探马来报,北汉契丹联军已经在高平摆下阵势,准备迎战。柴荣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必须勇往直前,为后周的未来而战。
“传朕旨意,大军加速前进,明日清晨,迎战联军!”柴荣下令道。
“遵旨!”将士们齐声应道,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夜色中,火把的光芒连成一片,如同一条巨龙,蜿蜒前行。而柴荣知道,一场决定后周命运的大战,即将在高平拉开序幕。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