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坞的晨光带着雨后的清润,卦根桑的枝叶间挂着未干的露珠,风一吹,便顺着叶脉滚落,砸在树下的“桑脉承继石”上——那是昨夜桑耕爷爷特意命人立起的,石面刻着“承桑术、护三界”六个古字,字缝里还残留着淡淡的灵气,像是为今日的“桑脉传薪大典”埋下的伏笔。
坤陆立于承继石旁,手中云桑契泛着温润的玉光,契文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她刚从地界回来,裙摆还沾着些许地脉的泥土,眼底却透着沉稳:“桑耕爷爷,地脉西节点的灵气波动比预想中更甚,融脉后三界灵气流转虽顺,却把地界深处积压的‘滞气’引到了桑坞边缘,若不及时疏导,怕是要扰了桑田的灵气根脉。”
桑耕爷爷拄着桑木杖,弯腰抚过承继石上的刻字,杖尖轻点,石面古字突然亮起微光:“融脉如治水,初通时难免夹带泥沙,这‘滞气’便是地界未化的‘淤’。今日传薪大典,本就是要让新老两代桑坞人合力,既传桑术之‘技’,更传守脉之‘心’,这滞气,恰好是给孩子们的‘试金石’。”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念豁领着几个年轻的锦纹师匆匆赶来,每人手中都捧着一卷刚绣成的“引灵锦”,锦面泛着淡淡的绿晕。“坤陆姐,按你教的法子,我们在锦纹里加了‘通滞卦’纹,桑婆婆说,这纹路能引桑脉灵气,把地界滞气导进桑泉化解。”念豁说着,将最上面一卷锦缎递到坤陆面前,锦面上绣着的桑枝纹路里,还缠着几缕极细的金丝——那是她偷偷加的,学着当年坤陆裙摆上的“乾卦映月”纹,藏着“以小力助大势”的心意。
坤陆接过锦缎,指尖抚过锦纹,忽然笑了:“锦丝绣得太密,灵气会卡在纹路上。”她抬手,指尖凝出一缕淡白灵气,顺着锦纹划过,多余的金丝竟自行收卷,在锦边织成一朵小小的桑花,“桑术如做人,贵在‘恰如其分’,不是力气用得越足越好。”念豁看着锦边的桑花,脸颊微红,却立刻明白了:“是我急着想要做好,反倒忘了‘顺势而为’的道理。”
不远处,坤晓输正带着几个年轻匠人调试新铸的“分灵阵盘”。阵盘比之前的更大,盘心嵌着一块从卦根桑老枝上取下的桑木芯,木纹里还能看见当年埋酒时留下的细微痕迹。“这桑木芯吸了二十年桑脉灵气,能把坤陆姐引来的灵气均匀分到六个地脉节点,你们可得把盘边的‘承气槽’打磨光滑,一点毛刺都不能有,不然灵气过的时候会散。”坤晓输说着,拿起小刻刀,亲自给匠人示范如何修正槽口,他的动作比从前更稳,刻刀起落间,竟带着几分桑耕爷爷当年教他阵法时的专注。
一个年轻匠人忍不住问:“晓输哥,当年你雕坏桑木发簪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现在这样,总怕做不好?”坤晓输手上一顿,随即笑了,指了指阵盘中心的桑木芯:“比你们还糟,那时候总想着‘要做到最好’,却忘了‘做好’的前提是‘做对’。就像这桑木芯,它不需要多华丽的纹路,只要稳稳托住灵气,就是最大的用处。”这话落在匠人们耳中,像是解开了心里的结,手中的打磨动作也沉稳了许多。
此时,景耀从天界赶来,银甲上还沾着几缕天界的流云水汽。他走到坤陆身边,递过一枚莹白的“界通玉”:“天界灵气已备好,只要桑脉这边引动,我那边就能同步打开‘灵通道’,把滞气分流到天界云海化解。不过……”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承继石上,“地界滞气里混着些古老的‘蚀灵纹’,普通桑术怕是挡不住,得借卦根桑的百年灵气才行。”
坤陆点头,转身走向卦根桑,指尖在树干上轻轻敲击,树干上立刻浮现出密密麻麻的古老卦纹——那是桑坞传承千年的“守脉总纹”,只有历代守脉使才能唤醒。“桑耕爷爷说,这卦纹里藏着桑脉的根,只要引动它,就能借老桑的灵气护住众人。”她仰头望着枝叶间的阳光,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唤醒这卦纹时,手还在发抖,如今指尖落下,却如抚过老友的掌心,从容而坚定。
桑耕爷爷走到坤晓输身边,看着年轻匠人们已经打磨好的阵盘零件,满意地点头:“当年我教你修阵盘,你总爱用新桑木,觉得老木质地太硬,不好雕刻。现在知道了吧?老桑木吸了多年灵气,才经得起灵气冲击。”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里面是几枚磨损的桑木齿轮:“这是你爷爷当年修‘初代守脉阵’时用的,今天给你,带着孩子们把它嵌进新阵盘,让老物件也沾沾新灵气。”
坤晓输接过布包,指尖抚过齿轮上的旧纹路,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他记得小时候,爷爷总拿着这些齿轮,说“桑术是死的,人是活的,传承不是照搬,是让老东西跟着桑坞一起活”。如今自己站在这里,带着年轻匠人做事,才真正懂了这话的意思。“谢谢爷爷。”他把齿轮分给匠人们,“把这些嵌在阵盘的‘转灵轴’上,记住,齿轮要对齐老纹路,灵气才能顺。”
另一边,字舀昵正带着几个年轻药师检查桑田。昨夜的滞气已经让边缘的几株桑苗叶片发黄,她蹲下身,将“疗玉锦”铺在桑苗根部,锦纹亮起时,指尖凝出一缕灵气,顺着锦纹渗入土中。“滞气伤的是桑苗的‘根气’,光靠锦纹不够,得用桑泉的活水冲一冲。”她转头对身后的年轻药师说,“你们去取桑泉中段的水,那里的水混着卦根桑的灵气,最能解滞气。记住,取水时要顺着水流方向,不能逆着,桑术讲究‘顺势’,治苗和治人一样,不能硬来。”
何初与坤遏寅则在地脉西节点忙碌。坤遏寅正用“探脉针”插入地面,针尾的灵气珠忽明忽暗,显示着地脉深处的滞气流动。“滞气聚在三层地脉以下,普通阵纹打不透,得用‘连环护田阵’,一层一层把它往上引。”他对何初说,手里快速结印,地面上立刻浮现出三道淡绿的阵纹,如涟漪般扩散。何初则握着“引桑杖”,在阵纹边缘的桑苗间走动,杖尖轻点,桑苗叶片上的“护田阵”纹与地面阵纹相连,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灵气网”:“这样一来,滞气被引上来时,就会被网住,不会散到桑田深处。”她抬头看向坤遏寅,两人相视一笑,动作间的默契,比刚定亲时更甚——那是无数次并肩护田练出来的信任,无需多言,便知彼此下一步要做什么。
辰时三刻,传薪大典正式开始。桑耕爷爷站在承继石上,手中桑木杖指向天空,苍老的声音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桑坞先祖,以桑术立坞,以仁心护界;今日我辈,承桑脉之薪,传守界之责。三界融脉,非一日之功;桑术传承,非一代之事。愿新老同力,以桑为根,以脉为魂,护三界共安!”
话音落时,坤陆抬手举起云桑契,契文在空中展开,化作一道玉色光柱,直冲卦根桑的枝干。卦根桑的守脉总纹瞬间亮起,无数道绿芒从树干涌出,如瀑布般洒向桑坞。坤晓输立刻带领匠人转动分灵阵盘,阵盘中心的桑木芯发出嗡嗡的轻响,将绿芒分成六道,分别射向六个地脉节点。念豁则领着锦纹师们展开引灵锦,锦缎在空中连成一片,如绿色的云霞,将阵盘分出的绿芒引向桑田、桑泉、地脉深处。
景耀在桑坞上空,银甲化作一道流光,与坤陆的玉色光柱相连,天界的灵气顺着光柱落下,与桑脉灵气交织,在空中凝成一幅“三界灵气图”——天界流云、地界山峦、人间桑坞,在图中浑然一体,流转的灵气如银带般,将三界紧紧系在一起。
地脉西节点处,坤遏寅的连环阵纹突然亮起强光,滞气被阵纹引到地面,如黑色的雾气般缠绕在灵气网上。何初立刻挥动引桑杖,桑泉的活水顺着杖尖流淌,洒在雾气上,发出“滋滋”的轻响,雾气渐渐变淡。字舀昵带着药师们赶来,将疗愈锦铺在灵气网上,锦纹的柔光与活水相融,黑色雾气化作一缕缕淡烟,被桑泉吸走,消失无踪。
桑田深处,原本发黄的桑苗在灵气的滋养下,叶片渐渐恢复翠绿,甚至比之前更显生机勃勃。年轻的锦纹师们看着自己绣的锦纹发挥作用,脸上满是兴奋,念豁走到她们中间,指着空中的灵气图说:“你们看,我们绣的每一道纹路,都连着桑脉,连着三界。桑术不只是手艺,是能让桑苗活、让地脉稳、让三界安的本事。这就是‘传承’,把我们手里的针,变成护着桑坞的剑。”
坤陆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走到承继石旁,将云桑契递给念豁:“这契文,我教了你半年,你已经能引动三成灵气。今日,你试着用它来稳住桑泉的灵气流转,让孩子们看看,新的守脉人,已经长大了。”念豁接过云桑契,指尖微微颤抖,却没有丝毫犹豫。她走到桑泉边,学着坤陆的模样,抬手结印,契文在她手中展开,虽不如坤陆的光柱那般耀眼,却也稳稳引动桑泉的灵气,与空中的灵气图相连。坤陆站在她身后,轻轻点头,眼底藏着欣慰——这便是她想要的传承,不是把云桑契当成私藏,而是让它跟着桑坞的新一代,继续护着这片土地。
坤晓输看着阵盘上转动的老桑木齿轮,忽然觉得,自己当年雕坏的那些桑木簪、修错的那些阵纹,都不是白走的弯路。他走到年轻匠人身边,指着阵盘上的“恒卦”纹说:“这纹路,我当年刻错了八次,桑耕爷爷才告诉我,‘恒’不是一成不变,是在变化中守住根本。就像这阵盘,嵌着老齿轮,用着新桑木,老的不能丢,新的不能急,这才是‘承薪’。”
日近正午,滞气终于被彻底化解。桑泉的水面恢复了往日的清澈,映出空中的三界灵气图,图中的三界景象愈发清晰,甚至能看见天界的仙官在结界旁巡视,地界的山灵在山峦间点头,人间的桑坞人在田埂上劳作。卦根桑的枝叶间,长出了几枝嫩绿的新梢,新梢上挂着的露珠,映出承继石上“承桑术、护三界”的刻字,熠熠生辉。
桑耕爷爷放下桑木杖,看着眼前的新老两代桑坞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走到坤陆身边,轻声说:“当年我传你守脉术时,总怕你扛不住这份责任。现在看来,我多虑了,你不仅守住了桑脉,还把它交给了更年轻的人。”坤陆摇头:“是爷爷教得好,是桑坞的每个人都在用力。桑脉不是一个人的,是大家的,传承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事。”
景耀从空中落下,走到坤陆身边,银甲上的霞光与她身上的灵气相融:“天界已经感受到桑脉的稳定,灵气流转比之前更顺。往后,我会常来桑坞,把天界的灵气调节之法,也教给孩子们,让三界的桑术,也能相互传承。”坤陆看着他,眼中带着温柔,却更多的是并肩战友的坚定:“好,这样一来,三界的根,就都扎在桑脉上了,谁也分不开。”
念豁捧着云桑契,走到卦根桑下,看着新长出的嫩梢,忽然伸手,将自己绣的那朵桑花锦纹,轻轻系在梢上。风一吹,锦纹与新梢一起晃动,如在向整个桑坞宣告:新的守护,已经开始。年轻的匠人们、药师们、桑农们围过来,看着那朵锦纹,眼中满是憧憬——他们知道,自己往后的日子,会像坤陆、坤晓输他们一样,把桑术刻进骨子里,把守界的责任扛在肩上,让桑坞的薪火,一代代传下去,让三界的安宁,一年年续下去。
夕阳西下时,桑坞的炊烟袅袅升起,与空中残留的灵气交织,如一幅温暖的画卷。卦根桑下,承继石上的刻字依旧亮着微光,像是在诉说着:桑脉不息,薪火不灭;三界同尘,共安澜。这便是桑坞的传承,是第四卷故事里,最动人的篇章——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是一代又一代人,以桑为根,以心为炬,在平凡的日子里,守住一份伟大的责任,让三界的安宁,如桑泉般绵长,如卦根桑般恒久。
喜欢盼杜肚里的故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盼杜肚里的故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