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总给的U盘,林墨回家后插在了一台经过系统“特殊净化”的、不联网的旧电脑上。里面果然不是什么“噪声算法资料”,而是一个加密的压缩包。密码?林墨试着输入了自己直播时唱的那首《解锁》歌名的拼音首字母,加上当天的日期——错误。他又试着输入了“整活”、“国运”、“上交”等关键词组合,依旧不对。
“啧,还跟我玩这套。”林墨撇撇嘴,调动了脑海中【声波指令集加密术(基础版)】的知识,仔细回忆着与王总(或者说,与“潜吟”系统)接触时,对方言语中可能存在的“声学触发器”。他想起王总那句关于“背景音乐和谈话声”的暗示,以及自己提到的“活体检测”。
他尝试着打开电脑自带的录音机,用一种特定的、带着轻微气息起伏和节奏的语调,对着麦克风说道:“潜吟,启动。活体验证通过。”然后将这段录音的声纹特征进行简单提取,生成一串哈希值,输入密码框。
“咔哒”一声轻响,压缩包解压成功。
林墨得意地打了个响指:“小样儿,跟哥玩声波密码,哥可是有系统开挂的!”
压缩包里的内容让他眼前一亮。并非完整的技术图纸,而是一份经过高度抽象和脱敏的技术验证报告,以及几个模拟测试场景的描述。报告重点阐述了第一代“潜吟”系统如何利用环境声学触发器实现隐蔽通信,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几个主要瓶颈:触发器模式的有限性、复杂环境下的识别率波动,以及应对高强度定向声学干扰的脆弱性。
“哦?遇到麻烦了?”林墨摸着下巴,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看来‘潜吟’还需要升级啊。正好,系统商城里的【环境噪声自适应编码算法】和【分布式声学阵列协同感知技术】看起来挺配的,就是兑换点数要求高了点……得整个大活才能攒够。”
他的目光扫过系统任务列表,一个新的坑爹任务已经刷新:
【整活任务:广场舞之王】
【任务要求:直播带领小区广场舞大妈,使用你编写的“动感光波”(暂命名)舞步和专属bGm,实现区域无线网络信号增强与覆盖。要求至少提升区域内指定节点网络带宽50%以上,并“不经意”展示其底层编码原理。】
【任务奖励:科技点5000点,【环境噪声自适应编码算法】(完整版),【生物能-环境能转换模组(试做型)】。】
【失败惩罚:随机剥夺一种已掌握的非核心技能(如:反向抽烟、倒立喝牛奶)。】
林墨嘴角抽了抽:“……系统,你是不是对广场舞有什么执念?还有,‘动感光波’这名字还能再土一点吗?”
吐槽归吐槽,任务奖励确实诱人。尤其是那个【环境噪声自适应编码算法】,简直就是为“潜吟”系统量身定做的升级补丁。而【生物能-环境能转换模组】听起来就更玄乎了,难道跳广场舞还能发电?
“行吧,为了国运,为了科技点,我拼了!”林墨一拍大腿,“不就是带领大妈们征服信息领域吗?这活,我整了!”
他先是花了两天时间,利用【声波指令集加密术】的基础原理,结合一点从系统那里预支的、关于电磁波协同振荡的皮毛知识,开始“闭门造车”。他在一块巨大的白板(兼歌词板)上写写画画,各种奇怪的符号、波形图、数学公式与诸如“凤凰传奇能量注入节点”、“最炫民族风载波频率”、“小苹果节奏同步脉冲”等令人瞠目结舌的注释混杂在一起。
期间,他还真跑去小区广场,观察了大妈们的舞步节奏和常用bGm的频谱特征,美其名曰“采风”。大妈们对这个时不时来晃悠、长得还挺俊的小伙子颇有好感,甚至有人热情地邀请他一起跳,被林墨以“肢体不协调”为由尬笑着拒绝了。
准备工作就绪,直播日到来。
直播标题:“挑战科学边界!用广场舞跳出一个千兆光纤小区!”
直播间刚一打开,闻讯而来的粉丝和乐子人们就涌了进来。
“来了来了!主播又整新活了!”
“广场舞?主播终于对老年人下手了吗?”
“千兆光纤?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背景那个大白板是啥?鬼画符一样?”
“预告说今天有硬核科技,我就来看看能有多硬核。”
林墨今天换上了一身骚气的亮片运动服,对着镜头露出一个自信(且浮夸)的笑容:“家人们!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天,我们将打破次元壁,将青春的律动与科技的力量完美结合!看见我身后这块板子了吗?这就是本次‘动感光波计划’的核心编码与能量导引图!”
他将镜头拉近,对准那块混乱不堪的白板。弹幕瞬间爆炸。
“????这写的是啥?”
“我看到了拉普拉斯变换和《月亮之上》的歌词并列……”
“‘基于大妈群体生物节律的载波调制’……这特么是碳基生物能想出来的?”
“那个用红圈标出来的公式旁边为什么画了个扭秧歌的小人?”
“主播,老实交代,你是不是昨晚喝多了画的?”
“我是大学生,我证明,主播在瞎写,因为我完全看不懂!”
林墨无视了弹幕的吐槽,一本正经地指着白板:“大家注意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这些看似随意的舞步标注和旋律切片,其实暗含了利用群体协同运动产生的生物电磁场与环境电磁波进行耦合共振的原理!简单来说,当我们按照特定的节奏和队形舞动时,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微型的生物天线,共同形成一个强大的分布式波束成形阵列!再配合我精心编写的、蕴含了特殊扩频编码算法的bGm,就能对周围的wi-Fi信号进行定向增强和干扰消除!”
他说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把一堆半真半假、似是而非的概念胡诌在一起。观众们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主播今天疯得格外厉害。
“我差点就信了!”
“道理我都懂,所以什么时候开始跳?”
“主播你先给我们表演一个单人波束成形看看?”
“坐等翻车,瓜子矿泉水已备好。”
林墨看了看时间,大手一挥:“理论讲解到此为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走,家人们,随我出征广场,用舞步征服网络!”
他扛着直播设备,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了小区广场。事先联系好的几位热心大妈(林墨以“拍摄社区文化宣传片”和赞助新款音响设备为诱饵)已经等候多时,她们看着林墨这身打扮和身后跟着的“拍摄团队”(其实是“办公室”派来暗中保护兼记录的技术员伪装成的助理),脸上都洋溢着好奇和兴奋。
林墨先是给大妈们分发了他“特制”的、贴有反光条(他声称是“能量导引贴”)的运动手环,然后开始教学他那套自创的“动感光波”舞步。舞步结合了广场舞的常见动作,但加入了一些更加夸张、带有明确方向性和节奏顿点的姿势,看起来……十分鬼畜。
“张阿姨,您这个手臂摆动幅度再大一点,对!要有一种劈开信号迷雾的气势!”
“李奶奶,脚踩地的节奏要对准鼓点,咱们这是在给数据流打节拍!”
“王大姐,转身的时候眼神要坚定,想象你在锁定接入点!”
大妈们学得津津有味,觉得这小伙子编的舞虽然怪了点,但还挺好玩。而林墨带来的音响里播放的,也不是传统的广场舞神曲,而是一首节奏感极强、融合了电子音效和某种规律性“滋滋”声的怪异bGm。
“这音乐……咋有点像收音机没信号时的噪音?”
“主播你确定这bGm能引领潮流而不是被投诉?”
“大妈们居然跳得挺嗨?果然你大妈还是你大妈!”
就在这诡异的舞步和bGm中,林墨对着镜头宣布:“现在,‘动感光波’阵列已经启动!让我们连接测试节点,见证奇迹!”
他拿出一个平板电脑,连接上一个事先设置好的、信号强度原本只有两格的测试wi-Fi热点。在直播画面上,一个网络测速软件的界面清晰地显示着实时网速。
起初,网速并没有什么变化。弹幕开始刷起“翻车”、“就这?”。
林墨却不慌不忙,对着领舞的张阿姨喊道:“张阿姨!带领大家,启动‘凤凰展翅’接‘信号风暴’连招!能量集中输出!”
大妈们闻言,更加卖力地舞动起来,手臂挥舞,脚步铿锵,队形也开始按照林墨事先排练的进行变换。那诡异的bGm音量似乎也调高了一些,“滋滋”声更加明显。
就在这时,测速软件上的数字开始剧烈跳动!下载速度从最初的10左右,猛地蹿升到了80、150……最终稳定在了350左右!上传速度也同样有了显着提升!
直播间静默了几秒,然后弹幕彻底疯了!
“卧槽?!真的假的?!”
“飙升了十几倍?!这特么不科学!”
“是巧合吧?是不是刚好有维修车路过?”
“我录屏了!反复看了三遍,速度确实是在大妈们跳特定动作时开始暴增的!”
“见鬼了!难道主播说的都是真的?!”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直播……”
林墨看着飙升的网速和爆炸的弹幕,脸上露出了“计划通”的笑容,他指着白板的一个角落,那里用很小的字写着一串复杂的、类似于核心迭代公式的东西,旁边还画了个跳舞的小人,小人脚下踩着一行注释:“注意:环境噪声(含音乐、脚步声、交谈声)自适应反馈调节系数K_adj = f(Σ生物节律, 环境声强谱, Δ相位)……”
“看!这就是关键!”林墨激动地(且表演痕迹过重地)指着那行小字,“自适应反馈调节!我们的舞步和音乐,不仅仅是信号源,更是环境的一部分!系统能够实时分析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包括我们的bGm、脚步声、甚至大家的喘息声,动态调整编码参数,实现最优的信号增益!看懂了没?这就是灵感来源于大妈们节奏感强、善于利用环境声音的体现!我不过是稍微总结提炼了一下!”
他这番“解释”,更是让观众们的大脑cpU过载。有人觉得他是在胡扯,有人开始半信半疑,还有人已经开始尝试解读白板上那些鬼画符了。
而在“直播间技术分析办公室”里,气氛则截然不同。
当林墨开始展示那块混乱白板时,整个办公室就进入了最高警戒状态。所有高清摄像头对准了白板的每一个角落,图像被实时增强、锐化、分割识别。
当林墨“不经意”地指向那行关于“自适应反馈调节系数”的小字和旁边的注释时,李教授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快!把G区第三象限放大!对!就是那里!那个公式结构……还有那个注释!我的天,他直接把核心算法的数学表达和物理意义注解写出来了!虽然混杂在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里,但逻辑是自洽的!”
赵教授也瞪大了眼睛:“他将生物节律、环境声强谱和相位差作为输入变量,动态调整调节系数……这正好解决了‘潜吟’系统在复杂环境下鲁棒性不足的问题!这根本不是简单的声波指令集,这是更高级的、能够与环境实时交互的自适应智能编码算法!”
陈老当机立断:“立刻成立临时分析小组,代号……‘舞动精灵’!任务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在直播结束前,完整解析白板上所有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关于这个自适应算法的部分!通知‘触角’小组,重点分析大妈们的舞步节奏、队形变化与网络速度提升之间的关联,这可能涉及到群体生物电磁场协同的初步模型!”
整个“办公室”瞬间化身为一个高效而……诡异的科研阵地。一边是技术员们紧张地处理图像、提取公式、建立数学模型;另一边,几位被临时拉来的、年纪稍轻的研究员,居然真的对照着直播画面里大妈们的动作,在会议室空地上比划起了“动感光波”舞步,试图亲身感受那种“生物节律”和“能量导引”!
“小张,你那个‘凤凰展翅’角度不对!手臂要再抬高15度!注意节奏顿点!”
“李工,感受一下!在做出‘信号风暴’旋转时,是不是有种奇妙的离心力,仿佛在扰动周围的场?”
“别闹!认真点!我们在进行严肃的科学研究!(虽然动作很羞耻)”
氛围虽然诡异,但效率奇高。在白板被林墨擦掉之前(他直播结束时惯例会清理“作案现场”),“舞动精灵”小组已经成功提取并初步验证了那个“环境噪声自适应反馈调节系数”的核心算法框架。虽然很多细节还需要填充和验证,但大方向已经无比清晰。
直播结束后不久,一份关于“基于群体生物节律与环境声学特征的自适应编码算法”的初步分析报告,就摆在了陈老、“磐石”以及相关高层领导的案头。
“磐石”在仔细阅读了报告后,立刻联系了“潜吟”项目组。“将这份算法思路融入进去,‘潜吟’系统的下一代,必须实现这种自适应能力!这能极大提升我们在极端环境下的通信隐蔽性和可靠性!”
而“办公室”里,负责行为分析的专家则提交了另一份观察报告:“我们注意到,林墨在解释灵感来源时,特别强调了‘大妈们节奏感强’和‘善于利用环境声音’。这并非随口一提。我们认为,这或许是一种暗示:这种自适应算法的底层逻辑,可能与人类(尤其是未经专业训练的群体)在复杂环境中无意识展现出的协同、适应能力有关。建议加强对群体行为中涌现的智能模式的研究。”
就在外界对这次“广场舞增强wi-Fi”直播争论不休,认为是大型魔术、巧合还是真·黑科技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围绕着林墨“不小心”泄露出的核心算法思路,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开发。
几天后,林墨看着系统账户里到账的5000科技点和新解锁的两项技术,满意地笑了。他浏览着【环境噪声自适应编码算法】的详细说明,发现其精妙之处远超自己的想象,不仅能用于声波通信,甚至对无线电、光通信等领域都有启发。
“嗯,‘潜吟’应该能升级了。下次碰到王总,得暗示他一下进度。”林墨摸着下巴,又看了看那个【生物能-环境能转换模组(试做型)】,描述是能将生物活动(如运动、热辐射)产生的微弱能量收集并转换利用。
“这玩意儿……难道真能跳广场舞发电?”林墨眼睛一亮,“下次整个什么活好呢?‘用广场舞给整个小区供电’?听起来比增强wi-Fi更离谱,不过……我喜欢!”
他并不知道,他那块混乱的白板,以及他那番关于“大妈节奏感”的“灵感阐述”,不仅让“潜吟”系统迎来了飞跃,更在“办公室”内部催生了一个新的长期研究课题——“群体无意识智能与环境自适应系统”。几位曾经在会议室里跳过“动感光波”的研究员,甚至因此成了该领域的初期骨干,每次开会讨论时,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羞耻与自豪的复杂表情。
而与此同时,在某个境外情报机构的分析室里,分析师们正对着“林墨广场舞直播”的录像抓狂。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看似胡闹的舞蹈和音乐能影响网络速度,更无法从那块如同天书的白板上提取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他们最终只能将其归类为“一次精心策划的、利用心理暗示和未知技术手段的大型迷惑性表演”,并加强了对林墨这个“高危干扰源”的监控等级。
林墨,依旧每天睡到自然醒,打打游戏,怼怼粉丝,偶尔翻看系统商城,琢磨着下一个更离谱的“整活”。国运的齿轮,在他一次次看似荒诞的直播中,悄无声息地加速转动,驶向一片连最富想象力的科幻作家都难以描绘的未来。
喜欢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整活主播,上交黑科技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