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首页 >> 看故事悟人生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霸天武魂修罗武神大夏第一皇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郭嘉特种兵之神话传说锦衣御明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紫鸾记十龙夺嫡
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 看故事悟人生全文阅读 - 看故事悟人生txt下载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6章 五年磨一箭:那个盯着虱子看的疯子,后来成了箭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春秋战国那会儿,山野里的风总带着股箭簇的冷意。

那会儿还没有后来的弓箭谱,真本事都藏在师父的吆喝和徒弟的汗珠子里。要说当时射箭最神的,得数甘蝇。老头射箭从不用第二箭——射鸟,箭没到,鸟就吓得直挺挺掉下来;射鹿,箭头刚搭上弓弦,鹿就趴在地上哆嗦。有人说他箭上沾了仙气,其实啊,是他眼神太毒,隔着百丈远,能瞅见鹿耳朵上的绒毛倒向哪边。

可甘蝇自己总说:我这手艺,不及徒弟一根手指头。

他徒弟叫飞卫,是个瘦高个,肩膀窄得像片柳叶,可拉弓时胳膊上的筋能蹦得像钢条。有回俩人在渭水边比箭,甘蝇射水面的浮萍,箭箭都扎在叶心;飞卫却捡了片飘在半空的杨树叶,站在十丈外,一箭射穿叶梗,那叶子愣是没歪一下,打着旋儿飘进了水里。

打那儿起,飞卫的名声就盖过了师父。有人千里迢迢跑来拜师,他眼皮都不抬:我这箭法,得等对的人。

这对的人,过了三年才撞上门来。

那天飞卫正在院子里晒箭杆,忽听院外一声,像是有人撞在了门板上。开门一瞧,门槛边蜷着个后生,脸晒得黧黑,裤脚磨出了毛边,怀里还揣着半块干硬的麦饼。

您是飞卫师父不?后生一抬头,眼睛亮得像浸了水的黑曜石,我叫纪昌,从邯郸来,走了两个月,就想学您的箭法。

飞卫上下打量他:学箭?你知道箭杆得选三年生的柘木不?知道弓弦要浸多少遍桐油才不崩裂不?

纪昌把麦饼往怀里紧了紧,直挺挺跪着:不知道。但我知道,再难的事,只要盯着看,总能看出门道。

飞卫眯起眼——这后生眼神里有股犟劲,像他年轻时攥着弓把不放的模样。可他没松口,只丢下句:想学箭?先学会不眨眼。啥时候锥子戳到眼皮子都不带动的,再来找我。

纪昌没问为啥。他磕了个头,转身就往家走。

回到家,纪昌媳妇正坐在织布机前纺线。木梭子在经线纬线里穿来穿去,咔嗒、咔嗒响得像只停不下来的蚂蚱。纪昌盯着那梭子看了半晌,突然一声躺到了织布机底下。

你疯啦?媳妇手里的线轴滚到地上,织布机底下多凉,硌得慌!

纪昌却不答话,眼睛直勾勾盯着头顶的梭子。那梭子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快得像掠过田埂的蜻蜓。刚开始,他眼睛酸得直流泪,看啥都像蒙了层雾,不到半个时辰就忍不住眨巴。媳妇给他端来米汤,他头也不抬:你先吃,我再看会儿。

这一看,就是俩月。

春末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梭子上跳来跳去。纪昌的后背被地面硌出了红印子,肩膀僵得像块石头,可眼睛越来越亮。有回邻居家的小孩扒着窗户看,见他瞪着眼一动不动,吓得喊:纪昌哥变成石头人啦!纪昌听见了,眼皮都没颤一下。

夏天到了,织布机旁闷热得像蒸笼。纪昌躺在地上,汗珠子顺着下巴滴到泥土里,洇出一小片深色。梭子带起的棉絮粘在他脸上,他也不擦。媳妇心疼他,半夜给他扇扇子,见他睫毛上还挂着汗珠,却睡得安安稳稳——梦里都在盯着梭子呢。

转眼秋风吹黄了院子里的菊花开,纪昌已经能盯着梭子看一整天,眼睛不酸也不涩。有天他正躺着,媳妇不小心碰倒了织布机旁的锥子,一声,那铁锥子打着旋儿朝他脸上掉下来。

小心!媳妇尖叫着去接。

可纪昌眼皮都没抬。锥尖擦着他的眉骨落下去,在地上砸出个小坑。他反倒笑了:你看,我真的不眨眼了。

媳妇摸着他眉骨上的红印子,眼泪掉了下来:这苦,咱不受了行不行?

纪昌攥住她的手,掌心的茧子磨得她生疼:再等等,快成了。

两年后的春分,纪昌又去了飞卫的院子。

飞卫正在给新做的箭杆抛光,见他来了,随手抄起墙角的锥子,慢悠悠走到他面前。眼睛瞪大点。飞卫说着,把锥尖一点点凑过去,离眼皮子只剩一根头发丝的距离。

纪昌直挺挺站着,眼珠像嵌在眼眶里的琉璃珠子,纹丝不动。院子里的麻雀落在墙头叽叽喳喳,风卷着杨树叶扫过脚边,他连睫毛都没抖一下。

飞卫把锥子收回来,在衣襟上擦了擦:还行。但要学箭,这还差得远。

纪昌愣住了:师父,您不是说......

不眨眼,是让你心定。飞卫打断他,指着院角的蜘蛛网,你能看清那蜘蛛腿上的细毛不?能把蚊子看成马驹子那么大不?做不到这个,箭射出去就是瞎撞。

他转身从屋里拎出个小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只干瘪的虱子,还有一小撮牦牛尾巴上的软毛。拿回去,用这毛把虱子系在窗户上,天天瞅着。啥时候看它像车轮那么大了,再来找我。

这次纪昌没多问。他把虱子和牛毛小心包好,像揣着块稀世珍宝。

回家路上,他碰见村里的二傻子。二傻子瞅见他包里的虱子,拍手笑:纪昌纪昌,天天看虱,长大娶个虱媳妇!

纪昌没理他。他知道,要做成点事,总得先受点笑。

把虱子系在窗户上那天,纪昌媳妇差点把窗棂拆了。你疯啦?她指着那芝麻粒大的东西,这玩意儿多脏,天天看它,眼睛不看出毛病才怪!

师父让看的。纪昌搬了个小板凳坐在窗前,你看,它腿上还有小钩子呢。

媳妇凑过去瞅了半天,啥也没看着,气呼呼地转身做饭去了。

刚开始那阵子,纪昌看得眼睛都快凸出来了。那虱子小得像针尖,盯着看半个时辰,眼里就冒金星,再看别的东西,都像隔了层毛玻璃。有天半夜他惊醒,摸黑跑到窗前,借着月光瞅那虱子,还是小得可怜。

是不是方法不对?他坐在门槛上叹气,手里摩挲着那根牦牛尾毛。毛软乎乎的,在手里轻轻晃悠,虱子也跟着荡秋千似的。

突然,他想起飞卫说的。也许不是眼睛的事,是心太急了?

第二天起,纪昌不再盯着虱子使劲瞅。他坐在窗前,先闭眼深呼吸,听着窗外的蝉鸣,闻着院子里的槐花香,等心里像平静的湖面一样不起波澜了,再慢慢睁开眼。

这下不一样了。

他发现那虱子其实在动,只是动得极慢,像老黄牛拉车似的。它六条腿交替着扒拉,肚子上的纹路慢慢展开,甚至能看到它嘴上的小吸盘一张一合。

春天来了,窗台上的草冒出绿芽,纪昌看着虱子,觉得它好像比昨天大了一丝丝。

夏天暴雨,雨点噼里啪啦打在窗户纸上,虱子在牛毛上晃来晃去,像风浪里的小船。纪昌撑着伞坐在窗边,雨水打湿了裤脚,他浑然不觉。

秋天收麦子,村里人都在田里忙得直不起腰,纪昌还是每天雷打不动地坐在窗前。邻居王大伯路过,探头看了看:昌小子,你这天天看虱子,能看出麦子来?

纪昌笑了笑:大伯,您割麦子时,能瞅准麦秆的根儿一刀下去,不就是看得准吗?

王大伯愣了愣,摸着胡子走了。

冬天来得悄无声息,窗玻璃上结了层冰花。纪昌怕冻着虱子(其实虱子早死了),每天早上都用哈气把冰花吹化一小块,刚好露出虱子的位置。寒气从窗缝钻进来,冻得他手指发红,可他盯着虱子的眼睛,却亮得像燃着团小火苗。

三年后的冬至,纪昌照常坐在窗前。

天刚蒙蒙亮,他睁开眼,突然了一声。

那系在牛毛上的虱子,在他眼里变得像村口的石碾子那么大!灰黑色的身子圆滚滚的,腿上的小钩子像铁打的耙子,连肚子上的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像刻上去的花纹。他转头看院子里的鸡,那鸡在他眼里比马还壮实;看墙头上的麻雀,翅膀上的羽毛根根分明,像铺着层细铁丝。

他猛地站起身,差点撞翻板凳。成了!我成了!

纪昌媳妇从屋里跑出来,以为他中了邪:你喊啥?

你看!他指着窗户,那虱子,大不大?

媳妇凑过去,还是只看到个小黑点,嘟囔着:怕不是看傻了。

可纪昌知道,自己没傻。他跑进里屋,翻出藏了五年的弓箭——那是他刚拜师时,用家里最好的柘木请木匠做的,弦是用黄牛筋熬了七七四十九天做的。他把箭搭在弦上,走到院子里,对着五十步外的老槐树比划。

在他眼里,槐树上的疤结像磨盘那么大,连树皮的裂纹都看得一清二楚。

当天下午,纪昌又去了飞卫的院子。

飞卫正在劈柴,见他背着弓箭来,把斧头往地上一扔:成了?

纪昌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那系着虱子的牛毛,挂在院子里的晾衣绳上。师父您看。他退后五十步,弯弓搭箭。

飞卫眯着眼瞅那虱子,离得这么远,也就针尖那么大点儿,心里暗笑:这后生怕不是真急疯了。

可下一秒,的一声,箭像道白光飞了出去。

飞卫赶紧跑过去看——那箭稳稳当当穿透了虱子的肚子,箭尾还在嗡嗡发抖,可系着虱子的牛毛,竟然一根都没断!

他猛地回头,看向纪昌。这后生站在原地,脸上还带着点稚气,可眼神里的光,像淬了火的箭头,又亮又硬。

飞卫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拍着纪昌的肩膀:好小子!这箭法,能穿云裂石了!

纪昌一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谢师父!

别谢我。飞卫把他扶起来,这五年,是你自己跟自己较劲。我不过是指了条道,路是你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从那以后,纪昌的名字传遍了列国。

有人说他能百步穿杨,有人说他能射落天上的风筝,还有人说他射箭时不用看,光凭耳朵听就能中。其实纪昌自己知道,哪有那么神?不过是练得久了,心定了,眼里的东西自然就清楚了。

后来他收徒弟,也学着飞卫的样子,先让徒弟练不眨眼,再让他们看虱子。有个急性子的徒弟问:师父,练这些跟射箭有啥关系?直接教拉弓不行吗?

纪昌指着院子里的老槐树:你看那树干,看着粗,其实内里的纹路早就在土里长了十年。箭法也一样,看着是手上的功夫,其实根在心里。心不定,眼不明,拉再硬的弓也没用。

那徒弟似懂非懂,可还是乖乖去练了。

许多年后,纪昌老了,不能再射箭了。他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着孩子们在空地上用树枝当弓箭玩,总会想起年轻时躺在织布机下的日子。

那会儿天很蓝,梭子咔嗒咔嗒响,媳妇的脚步声在院里晃悠,锥子尖离眼皮子那么近,可心里头啊,踏实得很。

有个白胡子老头路过,问他:纪老先生,您这箭法,到底啥是秘诀?

纪昌笑了,指着天上的云:你看那云,看着动得慢,其实一直在走。做啥事都像看云,别急,别慌,盯着它,日子久了,自然就看清了。

风从槐树叶里穿过去,沙沙作响,像极了当年织布机下的声音。

而那个曾经被人嘲笑看虱子的疯子,早已成了传说里的箭神。人们记着他一箭穿虱的本事,却少有人知道,那箭尖上的准头,是用五年的日升月落,用无数个盯着梭子和虱子的晨昏,一点点磨出来的。

就像地里的麦子,得经过春寒、夏雨、秋霜,才能沉甸甸地低下头。这世上所有的了不起,说到底,都是慢慢来的奇迹。

喜欢看故事悟人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看故事悟人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无上真身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猎谍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一品侍卫兵锋王座甜宠贴身辣妻妖妃其实是药引肌肉影帝诸天无限基地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我家娘子在修仙丹道仙途嫁糙痞军官!娇软美人顶不住了青灯鬼语二次元日常物语惊!嫡长女她撕了豪门炮灰剧本穿书后和反派boos同生共死了无限轮回:我一个人的修仙世界糜汉
经典收藏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大宋第一太子从水浒迎娶潘金莲开始纵横诸天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蜀汉我做主(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春秋发明家我在古代逃荒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三国之黄巾天下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秦有锐士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染谷君的异常大宋说书人
最近更新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铁器时代:从零开始的工业革命穿越古代,开局先娶三位敌国公主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九域雄皇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幽冥帝阙:阴阳同仇录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穿越?我在大唐搞基建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开局迎娶双胞胎李世民重生水浒汉阙孤臣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穿成成济:保曹髦定三国大明基建录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
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 看故事悟人生txt下载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 - 看故事悟人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