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首页 >> 看故事悟人生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极品帝婿调教大宋华夏先祖屹巅峰重生后我母凭子贵上位了神话版三国抗日之兵魂传说重生后,我成了侯府傻儿子不让江山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贰臣
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 看故事悟人生全文阅读 - 看故事悟人生txt下载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91章 猴儿戏点破嗔痴念 蒲团香悟透包容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灵隐寺的晨钟刚撞过三下,藏经阁的窗纸就被捅了个小窟窿。了尘扒着窗缝往外瞅,见了凡师兄还在石阶上磨磨蹭蹭,手里捏着本《金刚经》,嘴巴嘟囔着,像只被雨淋湿的麻雀。

“还愣着做什么?”了尘“啪”地推开窗,竹青色僧袍的袖子扫过案上的木鱼,“卯时都过了,昨日教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背会了?”

了凡吓得一哆嗦,经书“啪嗒”掉在地上,赶紧捡起来拍灰:“师弟你小声些,方丈在禅房打坐呢。”他挠了挠头,露出憨厚的笑,“那句子太绕,我总记成‘应无所住而生其性’,差一个字,意思就差远了......”

“差一个字?”了尘从窗台上跳下来,僧鞋踩在青砖地上噔噔响,“差一个字就是天差地别!‘性’是本性,‘心’是妄心,连这都分不清,你这脑袋是榆木做的?”他劈手夺过经书,指着其中一页,“我跟你说第三遍了,‘应无所住’是说别执着,‘而生其心’是说要生清净心,就像......”

“就像喝水?”了凡眼睛一亮,“渴了就喝,喝了就放下,不惦记杯子里还剩多少?”

了尘气得吹胡子瞪眼——他才十七岁,哪来的胡子?不过是对着铜镜练出来的架势。“简直是对牛弹琴!”他把经书摔回给了凡,“你去厨房劈柴吧,跟木头打交道更适合你!”

了凡捡起经书,红着脸往厨房走,刚转过回廊,就撞见方丈慧能大师。老和尚穿着件月白僧袍,手里捻着串菩提子,笑眯眯地问:“又挨你师弟训了?”

了凡挠挠头:“是我笨,总学不会。了尘师弟记性好,过目不忘,师父常夸他......”

“记性好是福气,”慧能大师望着藏经阁的方向,“可若用错了地方,福气也会变成戾气。”

这话恰被出来透气的了尘听见,他梗着脖子接口:“师父,弟子只是恨铁不成钢。佛门弟子当精进,总不能天天混日子。”

慧能大师转过身,阳光透过松针落在他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里都盛着暖意:“了尘,你可知‘精进’二字,先有‘精’,再有‘进’。‘精’是明心见性,‘进’是慈悲渡人。你连耐心听人把话说完都做不到,算哪门子精进?”

了尘撇撇嘴,心里不服气。他三岁入寺,五岁能背《心经》,十岁通读《大藏经》,全寺上下谁不夸他是转世灵童?那些师兄弟,不是像了凡这样笨嘴拙舌,就是像了空那样毛手毛脚,教他们念经,比数清楚天上的星星还难。

“师父,”他梗着脖子,“弟子是想让他们快点开悟......”

“开悟哪有快慢?”慧能大师捻着菩提子,“就像后山的笋,有的春雨一淋就冒头,有的要在土里憋上半年。你能说憋上半年的就不好?”

了尘没接话,心里却嘀咕:笋憋上半年是为了长根,师兄弟们分明是懒得动脑子!他一甩袖子,往柴房去——今日轮到他打柴,正好躲开这些烦心事。

灵隐寺的后山,漫山都是松针铺的软毯。了尘扛着柴刀,踩着露水往深处走,越走越觉得气闷。他想起昨日教了空念《大悲咒》,那家伙把“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念成“南无喝可乐那哆啦A梦”,笑得其他师兄弟直不起腰,气得他把木鱼都敲裂了。

“一群猪脑袋!”他对着松树踹了一脚,惊起几只山雀,扑棱棱飞进云里。

正骂着,头顶的树枝“沙沙”响。了尘抬头一看,只见只金毛猴子挂在松枝上,圆溜溜的眼睛盯着他,爪子里还攥着颗野栗子。那猴子不怕人,见了尘看它,竟“吱吱”叫着,把野栗子往他身上扔。

了尘被逗笑了。他从怀里摸出个早上剩下的馒头,掰了块扔过去。猴子敏捷地接住,塞进嘴里嚼得香甜,尾巴还得意地翘着。

“小东西,还挺机灵。”了尘索性坐在石头上,把馒头都掏出来,一点点扔给猴子。他想起自己的汗巾落在刚才歇脚的柴堆旁,离着有十几步远,灵机一动,指着汗巾对猴子说:“去,把那个红布条拿过来,这个馒头就都给你。”

猴子歪着脑袋,似乎没听懂,只是盯着他手里的馒头。了尘又指了指汗巾,做了个“拿”的动作:“那个,红的,拿来。”

猴子“嗖”地跳下树,跑到柴堆旁,却没拿汗巾,反而抱起根细柴棍跑回来,往了尘手里塞,还“吱吱”叫着,像是邀功。

了尘哈哈大笑:“错了错了,不是柴棍,是红布条。”他捡起汗巾晃了晃,又放回原处。

猴子眨巴眨巴眼,再次跑过去,这次叼回来的是片枫叶,红得像团火。

“也不是这个。”了尘笑得直不起腰,眼泪都快出来了。他索性站起来,牵着猴子的爪子往柴堆走,指着汗巾说:“看清楚,是这个,软乎乎的,能擦汗。”

猴子似懂非懂,用爪子扒拉了两下汗巾,突然抓起它,往树上跑,还回头对着了尘做鬼脸。

“嘿,还敢耍我!”了尘也不生气,反而觉得有趣,追着猴子在树林里跑。他小时候听师父说,这后山的猴子是通灵性的,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折腾了半个时辰,猴子才把汗巾扔还给了尘,累得蹲在石头上喘气,舌头伸得老长。了尘把剩下的馒头都给了它,摸着它的金毛说:“你这机灵鬼,比我那些师兄弟强多了——至少你听不懂,我不生气。”

猴子“吱吱”叫着,叼起馒头蹿进树林,只留下几片金毛飘落在地。

了尘扛着柴,揣着汗巾往回走,心里的气早就消了。他想起刚才猴子拿错东西的样子,越想越觉得好笑,连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回到寺里,他先去禅房找慧能大师。老和尚正在蒲团上打坐,香炉里的檀香袅袅绕绕,在空气中织成薄纱。

“师父,弟子今日遇着件趣事。”了尘把柴刀靠在门边,凑到蒲团旁,“后山有只猴子,我让它去拿汗巾,它偏给我叼来柴棍和枫叶,折腾了半天也没弄明白,可我一点都不生气,还觉得挺有意思。”

慧能大师缓缓睁开眼,目光像潭深水:“哦?那你教了凡师兄念经时,他说错一个字,你为何就动怒?”

了尘愣了愣,挠挠头:“那不一样啊。猴子是畜生,听不懂人话很正常;了凡师兄是人,还是佛门弟子,连句经文都记不住,太不像话了。”

“哪里不像话?”慧能大师拿起案上的木鱼,轻轻敲了一下,“猴子听不懂人话,是因为它没人的慧根;了凡记不住经文,是因为他的慧根还没发芽。你怎能因为慧根发没发芽,就动不同的心?”

了尘张了张嘴,想反驳,却没找到话。他想起了凡每次被骂后,总是红着眼圈把经文抄十遍;想起了空虽然念错咒,却会在他生病时,笨手笨脚地熬姜汤;想起那些被他称作“猪脑袋”的师兄弟,会在冬天把暖和的僧袍让给他穿,会在他被师父罚跪时,偷偷塞来垫子......

“弟子......”他喉咙发紧,“弟子以为,他们该懂......”

“‘该’字最是害人。”慧能大师放下木鱼,指着窗外的竹林,“你看那竹子,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你能说矮的就‘该’长高?有的开花,有的不开,你能说不开的就‘该’开花?”

了尘顺着师父的手指望去,只见竹林里,高的直插云霄,矮的才及腰,风一吹,都在轻轻摇晃,各有各的姿态,谁也不碍着谁。

“就像你三岁能背经,了凡三十岁才能悟透,这都是各自的缘法。”慧能大师的声音像檀香一样,慢慢渗进了尘心里,“你觉得自己聪明,便容不得别人笨,这不是精进,是嗔痴。真正的智慧,是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子,你可以等一等,拉一把,却不能逼着人家跟你走得一样快。”

了尘的脸“腾”地红了,像被夕阳染透的云彩。他想起自己踹松树的样子,想起摔经书的动作,想起了凡红着的眼圈,心里像被针扎似的疼。

“师父,弟子错了。”他“扑通”跪在蒲团前,额头抵着冰凉的青砖,“弟子总想着别人该如何,却忘了自己该如何——该有耐心,该有慈悲,该......”

“知道错了就好。”慧能大师扶起他,袖袍上的檀香沾了些在他身上,“去给了凡道个歉吧。他今日为了抄经文,连午饭都没吃。”

了尘点点头,转身往外走。刚到门口,又被师父叫住。

“记住,”慧能大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包容不是纵容,是知道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路上。就像这禅房的灯,有的亮些,有的暗些,可只要都在发光,就该被看见。”

了尘没回头,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脚步轻快地往藏经阁去。

藏经阁里,了凡正趴在案上抄经,鼻尖快碰到纸了,手里的毛笔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他抄得慢,一个字要描好几遍,砚台里的墨都快干了。

“师兄。”了尘走过去,声音有些发涩。

了凡吓了一跳,手里的笔在纸上拖出个墨团,他慌忙用袖子去擦,却越擦越脏。“师弟,我......我马上就抄完了......”

“别抄了。”了尘按住他的手,看见他指关节上磨出的茧子,心里更不是滋味,“是我不好,不该骂你。”

了凡愣住了,眼睛瞪得圆圆的,像受惊的兔子:“师弟,你......”

“那句经文,”了尘拿起经书,指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实你说的‘喝水’,也有点道理。”他坐在了凡对面,拿起毛笔,“我再给你讲一遍,这次你慢慢听,听不懂就问,问十遍百遍都成。”

了凡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赶紧低下头,用袖子擦了擦,咧开嘴笑:“哎!”

窗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摊开的经书上,把两个凑在一起的影子拉得很长。了尘讲得慢,时不时停下来问:“这里懂了吗?”了凡听得认真,不懂就挠头,懂了就嘿嘿笑。案上的木鱼安安静静,香炉里的烟,也比平时更柔和些。

傍晚时分,了空蹦蹦跳跳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个刚摘的野梨:“了尘师弟,我今日......”话没说完,就看见他俩凑在一起看经书,惊得把野梨都掉了,“你俩没吵架?”

了尘瞪了他一眼,却没像往常那样动怒,反而拿起野梨擦了擦,递给了凡:“师兄,你先吃。”又拿起另一个,塞给了空,“这个给你。对了,上次你把‘大悲咒’念错了,我教你个记的法子......”

了空张着嘴,半天没合上——今天的了尘师弟,好像哪里不一样了。

日子一天天过,灵隐寺的晨钟依旧撞三遍,藏经阁的窗纸换了新的,却再没被捅过窟窿。了尘教经时,声音温和了许多,师兄弟们说错了,他不再瞪眼睛,反而笑着说:“不急,咱们再琢磨琢磨。”

他还学会了听故事。了凡讲他俗家时种庄稼的事,说“插秧要退着走,看着慢,其实快”,了尘听着听着,突然悟透了“欲速则不达”;了空讲他爬树掏鸟窝的经历,说“有的树看着矮,其实枝丫密,不好爬”,了尘点点头,想起师父说的“笋有迟速”。

有回慧能大师路过藏经阁,听见里面传来笑声。只见了尘和师兄弟们围坐在一起,了凡在讲“喝水悟经”的笑话,了空在模仿猴子拿错东西的样子,了尘坐在中间,笑得前仰后合,手里还捏着片猴子送的枫叶。

老和尚捻着菩提子,对着身后的小沙弥说:“你看,包容这东西,就像发面,你得给它时间,给它温度,它才能发起来,变得又软又大。”

小沙弥似懂非懂,却看见师父的嘴角,漾着比檀香还柔和的笑意。

那年秋天,灵隐寺来了位香客,是个秀才,总抱怨乡试太难,同窗都比他笨,害得他没人讨论学问。了尘正在扫地,听见了,就把他请到禅房,泡了杯山茶,给他讲了个故事——关于一只猴子,和一群被叫做“猪脑袋”的师兄弟。

秀才听完,愣了半晌,突然站起来,对着了尘作揖:“小师父,我明白了。不是同窗笨,是我太急了。”

了尘笑了,指着窗外的山:“你看那山,有的陡,有的缓,可连在一起,才是风景啊。”

秀才走后,慧能大师从屏风后走出来,手里拿着串新穿的菩提子,递给了尘:“这串给你。”

了尘接过,触手温润,每颗珠子上都刻着个字,连起来是“包容”。他望着师父,想起那年在后山,猴子扔给他的野栗子,想起了凡抄错的经文,想起藏经阁里的笑声,突然觉得,那些曾经让他生气的事,如今都变成了心里的暖。

夕阳落在藏经阁的檐角,把铃铛染成金色。风吹过,铃铛“叮铃”响,像是在说:这世间的聪明,从来不是让别人跟上你的步子,而是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

喜欢看故事悟人生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看故事悟人生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一品侍卫我的姑父叫朱棣英雄联盟:我的时代丹道仙途家族崛起,从灵植夫开始恶鬼训练营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纯情校医生子当如孙仲谋将军不容易和离后我入主中宫,前夫悔断肠了我的神通有技术朝阳警事诸天无限基地妖妃其实是药引旧金山往事我靠穿书拯救世界和离后王爷真香了十龙夺嫡小时候救的校花,长大后她倒追我
经典收藏浪子列国历险记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生子当如孙仲谋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三国第一狠人那年,那雪,那个执戟书生!大宋祖王爷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大明,我以族谱变法绝对荣誉湛湛露斯卿老子就是要战争朱门华章录从伍千里开始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初唐峥嵘全军出击:从小山村到百万雄师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三国纵横之凉州辞人在大唐本想低调
最近更新开局迎娶双胞胎本王只想修路:父皇求我继承大统大明,那个位置你坐到底!我等着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南诏残魂三国:我在三国支教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历史杂烩这个藩镇过于凶猛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大秦,让我魂牵梦绕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大夏九皇子与紫微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看故事悟人生 张泓光 - 看故事悟人生txt下载 - 看故事悟人生最新章节 - 看故事悟人生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