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暖阁的地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沈砚遵医嘱闭目小憩,林岚则坐在窗边的矮榻上,捧着一卷医书,心思却有些飘远。府邸内安静得能听见微风拂过竹叶的沙沙声,但一种隐约的、持续不断的喧嚣,如同遥远的潮汐,正从高墙之外隐隐传来。
“吱呀”一声轻响,暖阁的门被小心翼翼地推开。柱子探进半个脑袋,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兴奋红光。
“大人?林娘子?没打扰你们歇息吧?”柱子压低声音,但语气里的雀跃几乎要溢出来。
林岚放下书卷,微微一笑:“没睡。柱子,外面什么声音?听着好热闹。”
柱子立刻闪身进来,顺手带上门,几步凑到近前,眉飞色舞地说:“哎呀!林娘子您是不知道!外面可热闹翻天了!比过年还热闹十倍!不,一百倍!”
沈砚也缓缓睁开了眼睛,看向柱子:“柱子,慢些说。何事如此喧哗?”
“回大人!”柱子挺直腰板,声音还是忍不住拔高,“是长安城的百姓!都在庆祝呢!庆祝咱们灭了那该死的‘归藏’!现在外面大街小巷,人挤人,跟下饺子似的!敲锣打鼓,舞龙舞狮,放爆竹!酒肆茶楼都挤爆了!人人都跟捡了金元宝似的!”
他咽了口唾沫,继续绘声绘色地描述:“我刚才去坊门口给大人抓药,差点没挤回来!朱雀大街上,好多人在扎堆听‘说书先生’讲咱们鬼涡平叛的故事!好家伙,那先生讲得唾沫横飞,说大人您如何智破‘磁引迷宫’,说林娘子您如何用‘法医奇术’识破‘天枢’真身,说苏将军如何指挥若定,大破鬼涡水寨!下面的人听得是如痴如醉,巴掌都拍红了!还有人当场就把大人您和林娘子的画像请出来供着了!”
“画像?”林岚失笑,有些好奇又有些无奈,“我们还有画像流传了?”
“可不是嘛!”柱子一拍大腿,“现在东西两市的书画铺子,卖得最好的就是大人您的‘铁面青天图’和林娘子您的‘法医娇娘破邪图’!画得可精神了!尤其是林娘子您那个护目镜…呃,就是您那个戴在眼睛上的琉璃片,好多画师都画得闪闪发光,说是什么‘神目如电’!还有您给大人治伤缝针的样子,也被画成了‘妙手回春图’!卖得可火了!”
沈砚听得微微蹙眉:“市井流言,多有夸大。我等所为,皆是分内之事,何至于此。”
“大人,这可真不是夸大!”柱子急了,“百姓们是真心实意的高兴啊!您是没听见他们怎么说!卖胡饼的老孙头,就在坊门口,他那儿子前年跑海船失踪了,都说是被‘归藏’掳走了,一直杳无音信。今天他挂着泪,逢人就说‘归藏灭了,我那苦命的儿,就算…就算真没了,也终于能瞑目了!沈青天和林娘子,是咱们的万家生佛啊!’还有绸缎庄的王掌柜,他家商船以前常被鬼涡海盗勒索,现在他拍着胸脯说,以后走海路,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他铺子里最好的蜀锦都拿出来打折,说是‘庆贺海疆靖平’!”
柱子说得激动,眼眶都有些发红:“大人,林娘子,你们是没看见,以前长安城虽说繁华,但总感觉有那么一层看不见的阴霾罩着,尤其是靠近水运码头的地方,人心惶惶。现在不一样了!那层阴霾被咱们一把火烧干净了!大家伙儿是真真正正、从骨头缝里透出来的高兴!觉得这日子啊,有奔头,安全!”
沈砚沉默地听着,深邃的眼眸中映着窗外的阳光,看不出太多情绪,但紧抿的唇角似乎柔和了些许。
林岚则被柱子描绘的景象深深触动。她走到窗边,轻轻推开一扇窗。刹那间,远处鼎沸的人声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涌了进来!欢呼声、锣鼓声、爆竹的噼啪声、小贩的叫卖声、孩童的嬉笑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与纯粹的喜悦。
“真的…不一样了。”林岚望着高墙外晴朗的天空,轻声感叹。空气中似乎真的弥漫着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息,那是恐惧消散后,属于和平与希望的味道。
“是啊,林娘子!”柱子也凑到窗边,深深吸了一口带着喧嚣的空气,一脸陶醉,“这才是咱们大唐该有的气象!万国来朝,海晏河清!多亏了咱们这一趟!大人,您说是不是?”
沈砚的目光也投向窗外,投向那被高墙阻隔却汹涌澎湃的欢庆声浪。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笃定:
“归藏烟消,海疆靖平。此乃陛下洪福,将士用命,亦是…”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林岚倚窗而立的侧影上,“…万民所向。能还长安,还这大唐一个真正的清平盛世,我等…幸不辱命。”
柱子用力点头,脸上是纯粹的骄傲与自豪。
林岚回眸,正对上沈砚深邃的目光。他眼中那份沉静的力量,那份对“清平盛世”的执着与此刻的欣慰,让她心头暖流涌动。她弯起唇角,对着窗外那看不见的、沸腾的长安城,也对着身边的沈砚和柱子,轻声却坚定地说:
“没错。幸不辱命。”
窗外,长安城的欢庆如同永不落幕的乐章,在这座象征着新生与荣耀的府邸外,热烈地奏响着属于和平年代的序曲。归藏的阴影,在万民的欢声笑语中,彻底烟消云散。
喜欢唐案奇录:法医娇娘与铁面县令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唐案奇录:法医娇娘与铁面县令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