畋猎回来,西施心境开始有些迷茫了,尤其是对吴王夫差的认知逐步完整起来,原本固有的信念有了动摇,她不敢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坚守来到吴国的初衷。这种心理活动一直伴随西施,支撑了她的许多重要行动,一直到离去。
西施的心理变化被文姬觉察到,一定意义上,文姬的言行起到了阻止西施产生心理巨变的作用。
西施受文姬所托,筹备王后寿诞。西施独出心裁,把王后的寿诞组织的非常精彩热闹,王后非常满意。然而,却埋下了后宫大混乱祸根。
118、拜会文姬
狩猎结束,西施回到玉阳宫,回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这个曾经在内心里充满了排斥感的地方,如今好像生出许多新鲜的感觉来,仿佛每一样的东西都在热情地跟自己打招呼,要她重新认识一下。
是的,西施自己也觉得有很多问题,很多事情需要重新思考,好多理念都要重新梳理。的确,此次外出经历的事情,纷繁复杂,对西施来说收获是巨大的,尤其是心灵上原本空洞的理念,开始充实。
她朦胧地认知了事与人的真谛所在。顺从自然,适应环境,遵奉天意,逐渐成为她言行的标准。她真得开始觉得,活在世上,作为一种特殊的状态,就该坚定一种思想,多角度的去认识问题。她开始探索思量,很多的,“民女”不曾想过的事情,从一定意义上讲,她在为自己寻找行为的指南,想甩掉强加给自己的东西,想要开始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想走自己的路。她把“老者”,真的当神仙对待了。
对郑旦来说此行的影响力更为巨大,尤其老神仙的人生可以反复一说,牢固的树立在她的心间,她按照自己理解,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继续着自己的率真,追赶着单纯的情爱,向往着理想中的完美,为此她付出了令人感怀敬佩的一生。
回宫后的第二天,西施先去拜会了王后和宣娘娘,然后与六妹驰原一起,步履轻快地来到了玉兰宫。
文娘娘的玉兰宫,西施来过很多次了,这一次来,总觉得更自信。文娘娘对西施的到来,自然十分欢喜,赶紧把她引进书房,驰原领着嫣然公主出去玩了。
文娘娘的书房,是玉兰宫最大、且装点最豪华的地方。门窗全用薄薄的细纱遮掩着,透进来柔和的阳光,屋里面灯火通明,香气缭绕。屋子中央一块厚实的白色毡毯上,放着一张特大的书案,案的下面堆放着几卷竹简。
一面墙上,摆放着用檀香木做的一个个方格型书架,方格里放的全是书简。另一面墙,有一张长长的琴案,还有琴、琵琶、长笛等乐器。用纱帐围起来的锦绣床帐,靠在墙角处。最为惊奇的是窗棂下那个足足有一人高的笔架,它的整个外形就像一棵兰花,细叶繁花,枝条上悬挂着长长短短的好多的笔。听文娘娘说,整个笔架,是她自己用五颜六色的兰花瓣、兰花叶,晾干后,一点点粘结起来的,
这是她的得意之物。不过更得意的还是书架上的那一卷卷书简。她拉着西施走到书架前,眼睛亮亮的对西施说:
“妹妹你来看,这些全是古人的书,都有三皇之书《三坟》,五帝之书《五典》,八卦说《八索》,九州志《九丘》等等。”
文娘娘如数家珍地说:
“这些写得是诗乐,各地方诸侯的都有,包括宫廷和民间的。这些便是吴国的史料文册。”
文娘娘拣挑着介绍完后,两人便又回到书案前,面对面坐在座墩上。文娘娘把文案上的一个竹简摊开,轻轻推到西施面前,说:
“妹妹看仔细了,这是姐姐现在写的。”说完端着脸,笑眯眯地看着西施。
西施欠身看,竹简上面抄录的正是自己在惠山写的《劝诫书》,抬起美丽的眼睛看着文娘娘,说了句:
“文姐姐,先不说了。妹子正不知如何是好呢!”
西施边说边把弄着竹简,忽地又惊讶地看到竹简另一侧写着:
观闲鹤兮,莲清荷红。
振翅羽兮,碧水清波。
聚洲渚兮,优姿好空。
任厥性兮,天地往返。”
这分明是文娘娘第一次到玉阳宫时所写的,当时西施就觉得此诗意犹未尽。再看下幅:
花无语兮,落去又还。
鹤有情兮,南北往返。
子莫若兮,宫廷高墙。
泪泫泫兮,似有若无。
西施似乎读懂了这首诗,但是,西施搞不懂,诗的下面竟然有了落款,落款令西施不解:“落兰”。难道是文姬的字号什么的?女人哪来的字号!也许,文姬不是一般的女人。
见西施专注地看这首词,文娘娘反而轻叹一声:
“好了不再看这些了,说说你的这次远行吧。
喜欢西施传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西施传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