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一座青峰如笋、隐于云海的仙山便撞入眼帘 —— 正是白萱真君道场玉竹山。
尚未落地,便有温润的灵气自山底蒸腾而上,顺着四肢百骸浸润丹田,刘道韵凝神感知,竟能隐约察觉到一股精纯而厚重的灵源,在山体深处缓缓搏动。
“此山蕴四阶初期灵脉,” 白萱真君的声音清润如泉,伴着剑鸣轻落,“灵脉滋养千年,方孕出满山奇珍。” 话音未落,脚下已踏上一片莹白的石径,石缝间偶有翠绿的嫩芽探出头,沾着晨露,折射出细碎的灵光。
抬眼望去,漫山遍野皆是玉竹,成林成片,望不到边际。
这玉竹与凡竹截然不同,竿身并非寻常青碧,而是泛着凝脂般的莹白,阳光穿过枝叶,在竿身上流转出淡淡的月华光泽,宛如上好的羊脂白玉雕琢而成。
竹节分明,隐有天然的灵纹缭绕,风过竹海,沙沙声清越悠扬,竟似蕴含着粗浅的道韵,听之令人心宁气和。凑近细嗅,能闻到一股清冽中带着甜润的香气,吸入肺腑,只觉浊气尽散,神清气爽。
玉竹的叶片狭长而翠绿,边缘泛着极淡的银辉,叶脉间仿佛有流光暗转,偶尔有晶莹的露珠从叶尖滴落,落地即化作一缕缕细微的灵气,融入周遭的空气之中。
林间偶有灵鸟栖息,羽毛五彩斑斓,鸣声清脆婉转,见了白萱真君便振翅盘旋,似在迎客。
远处山涧潺潺,溪水清澈见底,水底铺着各色灵石,倒映着玉竹的倩影,灵气氤氲间,竟让人分不清是仙境还是人间。
循着石径往山腹深处行去,竹海愈发浓密,莹白的竹影交错重叠,光影斑驳间,一片古朴雅致的木质宫殿悄然浮现。
宫殿通体由千年古木搭建,木纹细腻温润,泛着淡淡的灵光,与周遭玉竹相映成趣。
殿宇不事雕琢,却透着浑然天成的道韵,飞檐翘角间缠绕着细小的灵藤,开着细碎的白色花穗,风一吹便簌簌落下,化作点点灵光。
正殿门前悬挂着一块木匾,上书 “静筠殿” 三字,笔力清隽,竟是以灵气凝聚而成,望之令人心神安宁。
殿侧有几座偏殿,分别是修炼的静室、炼丹的丹房、藏书的书阁,皆隐于玉竹之间,静谧而清幽。
白萱真君缓步上前,指尖轻触殿门,那木质门板便缓缓开启,一股更为精纯的灵气扑面而来,显然殿内正对着灵脉核心,是绝佳的修炼之所。
“此处便是我日常起居、潜修之地,” 白萱转头对刘道韵道,“往后你可在西侧偏殿安顿,有任何需求,尽可直言。”
两人行至玉竹山脚时,只见山门前的平地上,几位身着淡绿劲装的女修正往来忙碌。
她们或擦拭石径、打理灵植,或手持法器巡逻,身姿矫健,气息沉稳,眉宇间带着几分肃穆,却在望见白萱真君时,齐齐停下动作,躬身行礼:“恭迎真君归来。” 声音整齐划一,满是恭敬。
白萱微微颔首,眸中闪过一丝温和:“无需多礼!”
刘道韵心中讶异,白萱便轻声解释:“这些是玉竹卫,皆是我早年外出游历时,救下的孤苦女修。她们或遭宗门排挤,或遇仇家追杀,处境艰难,我不过举手之劳施以援手。谁知她们感念恩情,自发留在山下,甘愿为我守护道场,打理些杂务琐事。”
说话间,一位年长些的女修走上前来,递上一盏用玉竹露冲泡的清茶,语气恭敬而恳切:“真君一路辛苦,此乃刚采集的玉竹晨露,可解乏润气。山下灵田的玉竹笋已成熟,我们已备好,稍后便送往殿中,供真君与这位小友食用。”
白萱接过清茶,温声道:“劳烦你们费心了,无需太过操劳。”
女修躬身应诺,退回队列之中,继续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她们的动作干练利落,眼神中满是对真君的崇敬与守护的坚定。
白萱真君缓步前行,衣袖拂过玉竹枝干,那莹白的竹身竟似有灵一般,微微摇曳,似在回应。
“此玉竹乃灵脉精华所化,竿可制器,叶可入药,笋可炼丹,” 她转头看向刘道韵,眸中带着淡淡的笑意,“玉竹山虽不比九天仙宫,却也是一处清修佳地。往后你便在此处潜修,灵脉与玉竹之利,自会助你修为精进。”
刘道韵站在竹海之中,望着漫天莹白,感受着周身浓郁得几乎化不开的灵气,只觉心胸豁然开朗。远处云雾缭绕,青峰隐约,近处玉竹亭亭,灵鸟轻啼,这般景象,竟让她生出几分流连忘返之意。
等刘道韵回过神时,已不知过去多久,身边亦不见白萱真君的身影。她只好沿着来路去往静筠殿处,刚走到外围便见一名淡绿劲装女修上前对她行礼,随即微笑说道:“小姐,真君在殿内等你!”
“噢!”
刘道韵回应一声,便缓步走向静筠殿,进入殿内就发现白萱真君盘膝坐在蒲团上闭目修行,身旁点着灵香。刘道韵不敢打扰,静静站在殿内等候。
忽有一缕清极淡极的青烟悄然弥漫,香味入鼻,并非凡香的浓烈馥郁,也非寻常灵草的青涩,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润清宁。
刘道韵下意识深吸一口,只觉那香气如灵泉漱石,顺着鼻腔滑入肺腑,瞬间涤荡了周身浊气,连丹田内的灵气都变得愈发温润平和。
这香似有实质,触之无形,却能顺着经脉缓缓游走,所过之处,经脉微微发烫,却无半分灼痛感,反倒让原本有些滞涩的灵气运转愈发顺畅。
“此乃‘月华清筠香’,” 白萱真君察觉到她的异样,轻声解释,“以千年玉竹心、月华石髓、忘忧草露凝练而成,需以元婴修为引动灵脉真火慢慢烘焙,方得此香。”
话音间,那香气愈发清润,隐约带着玉竹的甜冽与月华的清辉,似有无数细碎的灵光随着香气流转,吸入脑中,只觉杂念尽消,心神清明得仿佛一尘不澈空明。
喜欢伏牛刘家修仙传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伏牛刘家修仙传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