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辰是技术部有名的“大神”,话不多,但做事极其靠谱。接到陆时衍的电话后,他很快就出现在了总监办公室。
“陆总,您找我?”
“坐。”陆时衍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将一份文件推过去,“云麓项目下一阶段的深度用户调研,需要更立体的视角。除了常规的数据模型和问卷,我想加入一些更感性的、贴近潜在用户真实想法的内容。”
张辰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下:“明白。需要我这边做数据支持,还是……”
“这次调研,我想让市场部的新人苏念参与进来。”陆时衍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她刚离开校园不久,视角可能更接近我们想触达的年轻消费群体。你负责把控整体框架和数据逻辑,让她负责一部分前期的开放式访谈提纲设计和部分线下访谈执行,最后她的产出,由你把关,汇总到总报告里。”
张辰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让一个入职没多久、甚至之前还闹出不少笑话的新人参与核心项目的用户调研?这不太像陆总一贯的风格。但他没有多问,只是点头:“好的,陆总。我会和她对接。”
“嗯,去吧。直接跟她交代清楚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陆时衍说完,便低头继续处理桌上的文件,似乎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安排。
张辰走出办公室,径直来到苏念的工位前。
“苏念?”
正埋头核对数据的苏念抬起头,看到是技术部的张辰,有些意外。张辰在公司里是技术骨干,但和市场部基层员工直接交流的机会并不多。
“张工,有什么事吗?”苏念连忙站起身。
“陆总安排你参与云麓项目下一阶段的用户调研工作。”张辰言简意赅,“主要任务是协助我,负责设计一部分针对年轻白领和亲子家庭的开放式访谈提纲,并且可能需要跟进几场线下的深度访谈。这是项目背景资料和已有的数据基础,”他递过一个U盘,“具体要求和工作节点我已经发你邮箱了。你先熟悉一下,明天上午我们碰个头,讨论初步思路。”
苏念愣住了,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陆时衍……让她参与云麓项目的用户调研?还是核心的访谈部分?
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先是难以置信,随即涌上一股巨大的、混杂着紧张与兴奋的情绪。她下意识地看向总监办公室紧闭的门,仿佛能穿透门板看到里面那个让人捉摸不透的男人。
他这是在……给她机会?是因为上次的伴手礼事件吗?
“好的!张工,我一定认真准备!”苏念压下翻腾的心绪,双手接过U盘,语气郑重无比。
张辰点点头,没再多说,转身离开了。
苏念坐回椅子上,握着那个小小的U盘,感觉它沉甸甸的。这不再是一次突发奇想的推荐,而是正式的项目任务!是陆时衍亲自点将!
她立刻打开邮箱,找到了张辰的邮件,仔细阅读每一个字。要求很清晰,时间也很紧张。她没有丝毫耽搁,插入U盘,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里面的资料。
这一次,她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专注和投入。她知道,这不仅是证明自己的机会,更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能让她深入到项目内核,理解高端文旅项目是如何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设计和运营的。
她反复研究现有的用户数据画像,思考那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代表着怎样鲜活的人和需求。她回想自己“念时光”客户的反馈,回想自己和朋友们选择度假地的考量因素,试图找到那些数据无法完全捕捉的、细腻的情感诉求和体验痛点。
晚上,她又一次留到了很晚。但这次的心情与之前熬夜写报告时截然不同。那时是憋屈和不甘,现在则是充满动力的探索。她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罗列关键词,构建访谈问题的逻辑框架,力求问题既能引导出深层想法,又不至于过于空泛。
第二天上午,苏念带着初步构思的访谈提纲草稿,提前十分钟来到了与张辰约定的小会议室。
张辰准时出现,依旧是那副没什么表情的样子。他接过苏念的草稿,低头看了起来。
会议室里很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苏念有些紧张地等待着,像等待老师批改作业的学生。
良久,张辰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整体方向没问题,抓住了目标人群的几个核心关注点。不过……”他指着其中几个问题,“比如‘您理想中的度假是什么感觉?’这种问题太宽泛,受访者容易给出标准答案。可以试着拆解成更具体的场景,比如‘如果有一个完美的周末 getaway,您最希望在哪里醒来?听到什么声音?闻到什么气息?’”
苏念眼睛一亮,立刻拿笔记录:“我明白了,张工!是要引导他们描绘具体画面,而不是概括感觉。”
“嗯。”张辰又指出了几处逻辑衔接和提问技巧的问题,言简意赅,却句句切中要害。苏念一边记录,一边暗自佩服,果然专业!
根据张辰的指导,苏念利用午休时间快速修改了提纲。下午,张辰看过修改版后,点了点头:“可以了。按照这个思路,先做两场预访谈试试水,对象你自己找,要符合目标用户画像。访谈记录和初步分析周五前给我。”
“好的!”苏念信心倍增。
接下里的两天,苏念仿佛上了发条。她通过朋友介绍、甚至跑到目标用户可能出现的文创市集和高端咖啡馆,小心翼翼地寻找合适的访谈对象,认真地完成每一场访谈。她不仅记录对方的回答,更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和语气,试图捕捉那些言语之外的细微情绪。
周五,她将两份详实的预访谈记录和一份充满真诚思考的初步分析报告发给了张辰。
报告里,她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理论,而是忠实地呈现了访谈对象的原话,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项目资料,提炼出了一些鲜活的洞察。例如,有受访者提到“希望逃离城市,但又害怕真正的‘与世隔绝’,需要一种有安全感的野趣”,这恰好印证了云麓项目“离尘不离城”定位的潜力与需要精细把握的度。
张辰将这份报告连同技术部的数据模型分析一起,汇总提交给了陆时衍。
周一的项目组周会上,陆时衍照例听取各项进度汇报。当张辰提到用户调研的初步发现时,他提到了苏念负责的访谈部分,并引用了报告中的几个关键洞察。
陆时衍听着,目光落在了坐在长桌末端的苏念身上。她今天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衬衫,头发利落地扎在脑后,正认真地听着汇报,偶尔低头记录,眼神专注而明亮。
“关于‘安全感的野趣’这个用户反馈,”陆时衍突然开口,打断了张辰的汇报,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却让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苏念,这个观点来自你的访谈。具体说说你的理解,以及这对我们项目落地的可能影响。”
唰的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苏念身上。
苏念的心猛地一跳,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她没想到陆时衍会突然点名让她在项目组会上发言。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海里迅速组织语言。
她抬起头,迎上陆时衍的目光,没有躲闪:“好的,陆总。根据访谈,我发现很多目标用户,尤其是年轻白领,他们渴望自然和逃离,但并非追求极致的荒野生存。他们对‘野’的理解,更偏向于原生自然的体验,比如未经雕琢的山径、本地食材、星空观测,但同时,他们对住宿的基础舒适度、网络的稳定性、以及突发情况的应急保障有明确要求。这种矛盾心理,我理解为‘安全感的野趣’。”
她顿了顿,见陆时衍没有打断的意思,继续阐述,语速平稳了许多:“这对我们项目的影响,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体验设计的‘度’的把握上。比如,在活动设计上,可以推出 guided 的自然探索路线,而非完全自助的荒野徒步;在住宿上,强调‘野奢’概念,外表质朴,内里舒适,设施现代化;在服务上,提供隐形但及时的后援支持。核心是,营造一种‘可控的冒险’氛围,满足他们逃离的心理需求,同时消除对未知的恐惧。”
她说完,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几位资深同事若有所思,李晓晴看着苏念,眼神有些复杂。
陆时衍静静地看了她几秒,那双深邃的眼眸里看不出赞许,但也没有了最初的冰冷和审视。他只是几不可察地点了一下头,淡淡道:“分析方向可以。张辰,后续的调研深化,把这个维度考虑进去。”
“明白。”张辰应道。
会议继续,苏念缓缓松了口气,后背竟然出了一层薄汗。但心里那种畅快感和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她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凭借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得到了陆时衍一句“可以”的评价,并且她的观点,被采纳进入了项目后续的考量。
她知道,这离“认可”还差得远,但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她正在一点点地,用自己的方式,撬动那扇紧闭的门。
而陆时衍,在会议结束后回到办公室,再次拿起张辰提交的汇总报告,翻到苏念撰写的那部分,目光在那些鲜活的一手用户语录和虽然稚嫩却充满灵气的分析上停留了许久。
这个苏念,似乎总能给他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第一次是那份“参考痕迹”明显的报告,第二次是那个恰到好处的文创伴手礼,这次,是这些带着温度的用户洞察。
他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桌面。或许,他真的可以期待一下,这个看似格格不入的“富家女”,还能在创科这片土壤里,生出怎样意想不到的变化。
至少,她现在看起来,比第一天那个穿着高跟鞋、大谈莫兰迪色的样子,顺眼多了。陆时衍的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那向来紧抿的唇角,似乎柔和了那么一瞬。
喜欢匿名下位圈:与总裁共攀巅峰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匿名下位圈:与总裁共攀巅峰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