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鼎、毕登翰和佩德罗都是搞技术的,自然知道周怀安的这些改进方法,对火炮和火枪意味着更强的战力。
他们全都对他佩服不已,躬身行礼。
“多谢大人指点!我们一定尽快制造出更好的武器。”
周怀安想了想,现在当务之急是尽快制造出红夷大炮。
一来可以装备在海外贸易船队上,二来就可以占领济州岛,夺取战马,尽快训练一支骑兵。
“其它火炮和燧发枪还需要反复试验,红夷大炮的技术是成熟的,佩德罗先生,你就主持,立即开始铸造大炮。”
“好的,周大人放心,可以马上开始。”
周怀安从兵工厂出来,又去造船场看了看,朱建威介绍:
“第一批建造的五艘400料的战船已经建好,这几天进行最后的收尾,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周怀安很高兴,不过早已经没有了最开始夺得倭寇三艘战船的兴奋了。
他现在有18艘战船,加上这5艘,就是23艘,差不多算得上一支水师了。
“岳父大人,我觉得400料的船还是太小了。”
“海外贸易船大装的货物更多,在海上也更加安全;在海上作战,船大意味着战力更强。”
“现有的材料继续制造400料的船,以后全都制造1000料的大船。”
朱建威点点头,反正他们现在不缺银子,船越多,银子就赚得越多。
正在这时,管家派人前来禀报:
“姑爷,新任即墨知县前来拜访,正在大堂等候。”
周怀安升胶州知州后,朝廷还一直没有派知县就任。
这是新任知县陈阳也是刚刚从登州府文登县平调过来的,本来是年后才上任的,没想到年前就过来了。
现在即墨上下都是他的人,一个外来的知县也跳不出他的手掌心,但能收服当然是最好,至少不能坏他的事儿。
“好,这就回去,见见这个知县。”
回到朱家宅邸,来到大堂,即墨知县陈阳赶紧起身见礼。
“下官陈阳,拜见周大人。”
周怀安看了看他,三十多岁,中等身材,看起来也还比较干练,也拱了拱手,笑着说:
“陈大人,坐吧。”
“明天就过年了,何不年后再来赴任呢。”
陈阳在下首坐下,笑着说:
“下官在文登就听说了周大人的丰功伟绩,心中敬佩不已,就想早点来即墨熟悉情况,也好更好地为大人效力。”
然后又从旁边捧起一个木盒,双手递了过来,笑道:
“下官刚刚到任,一点家乡特产,不成敬意。”
周怀安当然不会在意他这点礼,但不收也不合适,现在官场的风气就是这样。
他接过木盒,放到旁边。
“陈大人,以后我们就要在一起共事,还望同舟共济,为朝廷效力。”
“大人教训的是,下官一定唯大人马首是瞻。”
即墨是周怀安的大本营,当然希望即墨百姓能够丰衣足食,有几件事还是需要他这个知县去办的。
“即墨的工作已经走上正轨,陈大人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政策实施就好。”
“不过,有几件事情需要陈大人特别注意。”
“土豆虽然高产,但不能连续种植,第二季土豆在二月底三月初播种,上一季种植过土豆的地不能再种。”
“另外,我听说每天仍然有不少流民从登州府来到即墨,安置流民的事儿必须办好,可不能砸了本官的牌子。”
陈阳之所以提前来即墨,就是有很多问题始终搞不明白。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听说即墨这大半年安置了几万流民,所消耗的粮食不计其数,这些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大人,下官有一事不明,安置流民需要大量的粮食,这些粮食从哪儿出呢?”
周怀安笑了笑,看来这个陈阳刚到,还什么都没有了解。
“最开始安置流民的粮食是本官私人出的,不过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第一季土豆丰收之后,按照约定,所有种植土豆的百姓每亩需要缴纳650斤土豆。”
“用这些土豆换银子和粮食,足可以支撑到第二季土豆成熟。”
“具体的你问问县丞赵恒和主簿孙江,他们会告诉你的。”
陈阳明白了,县丞和主簿都是周大人的人,只要用好他们两个,自然高枕无忧。
“还有第三件事,本官已安排人去南方购买红薯种子。”
陈阳一愣,问道:
“红薯?大人,那又是什么?”
周怀安笑了笑。
“那是一种同样高产的粮食,去年种植土豆的地就可以春季种红薯,不过,红薯耐旱性不如土豆,浇水抗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陈阳一听,大喜。
他听说胶州知州沈应乾安排周大人推广土豆,结果因为这个功劳,沈应乾调到京城,周大人升任胶州知州。
现在似乎是同样的版本,只要自己好好在即墨推广这个红薯,说不定也能有机会高升。
“谢大人提携!下官一定不辜负大人的栽培。”
周怀安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陈阳的意思。
尽管即墨的事儿有赵恒和孙江,还有冯海盯着,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知县能全力配合,事情就更好办。
“好了,陈大人,按照既定的政策办,本官保你名利双收。”
刚送走陈阳,钱掌柜又来向周怀安禀报海外贸易的事儿。
周怀安突然想到,根据历史记载,再过几个月,又一场席卷河南山东的蝗灾就要来了。
在这个没有农药的时代,蝗灾就是比旱灾洪灾甚至瘟疫更为恐怖的灾难。
蝗虫所过之处,可以说整个大地几乎寸草不生。
如果真是这样,春天计划在整个胶州种植土豆和红薯,将迎来毁灭性的破坏。
而那时,自己再也没有能力变出那么多粮食,几十万百姓就会成为流民,他的所有计划都会泡汤。
他在脑中迅速搜索前世所有的记忆,最终找到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养鸡养鸭。
他心不在焉地听完钱掌柜的汇报,简单说了一下后面海外贸易的想法,接着说道:
“钱掌柜,过年之后,你立即去一趟江南,想方设法购买五十万只鸡、五万只鸭和五万只鹅,然后从海路全部运到胶州。”
钱掌柜一愣。
“大人,且不说这需要花费多少银子,这么大的数量,就算我们所有的船都运输,也要好多趟才能运完。”
“这样一来,海外贸易就要耽误好几个月,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啊。”
“敢问大人,您买这么多鸡鸭鹅到底是要干什么呢?”
周怀安想了想,还是要告诉他,不然他不知道具体干什么,就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今年,陕西山西遭受严重的蝗灾,你听说了吧?”
钱掌柜点点头,茫然地看着他。
现在不是在说购买鸡鸭鹅吗?怎么姑爷又说起蝗灾?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周怀安笑了笑。
“鸡鸭鹅就是蝗虫的天敌,只要我们有足够多的鸡鸭鹅,到时再多的蝗虫也可以给它吃的干干净净。”
钱掌柜吃惊地睁大眼睛。
“这也可以?”
周怀安没有理会他的震惊,继续说:
“所以,这是比所有事情都重要的任务,但这个事儿暂时不能外传,不然我们收购的价格会大大增加。”
“过年你休息两天,马上去办,越多越好。”
钱掌柜虽然很震惊,但他也知道,鸡鸭鹅也是吃蝗虫的,说不定这个方法真的管用。
“是,大人,我初二就带人带船出发。”
喜欢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