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安之所以来找朱建威,除了听听他的意见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借兵借船。
不说别的,要在乱军之中完整地俘虏敌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现在见老丈人不但借兵借船,还亲自带兵助战,大喜,站起身,深鞠一躬。
“多谢伯父!”
朱建威摆摆手。
“一家人,客气个啥。”
开玩笑,以后还要靠这个女婿给他养老送终的,哪能让他有丝毫危险。
周怀安想了想,又说:
“伯父,土豆种到了,后天你让卫所所有小旗以上的军官,带上马车或牛车,到码头集合。”
“我亲自分发土豆,教大家种植技术,大概五六天之后出发。”
朱建威点点头。
“好,我亲自挑选精兵强将,带上最好的装备。”
这一点,周怀安当然完全放心,也就不再多说,告辞离去。
第二天,他又去了武器工坊,郑森自然由花魁全程陪着,暂时不用他管。
现在,武器工坊仍然在不停制造各种武器,特别是弩机、神臂弓和弩箭。
民兵队已经做到人手一把弩机,一把战刀,还拥有四百把神臂弓,还有50把火枪。
现在他还没有办法制造火枪,不过,此时大明和鞑子军队装备的火枪,射程和威力都不强。
而他制造的神臂弓,射程达三百步,远超现在的火枪,而且发射速度更快。
他叫来武器工坊负责人,问道:
“如果暂停其它武器生产,全力制造神臂弓和弩箭,五天之内可以制造多少把出来?”
那个工坊负责人想了想,说:
“大人,如果这样的话,可以再制造100把神臂弓。”
周怀安点点头。
“好!那现在就开始吧。”
到时,五百把神臂弓一起发射,那威力实在惊人,也弥补了他火枪的不足。
安排好这些事情之后,周怀安才来到码头。
冯海赶紧过来,向他禀报:
“大人,这次我几乎花光了所有银票,采购了整整五船小土豆,还有少量红薯,当地人说,红薯的产量也非常高。”
周怀安当然知道,只不过红薯不是现在种的,也不像土豆一样耐旱,所以这次就没有让冯海购买土豆。
“好,老三,这次你辛苦了,你可是即墨百姓的大救星啊。”
冯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都是大人的功劳,我只是跑跑腿而已。”
周怀安拍拍他的肩膀。
“能把这事儿办好,就是天大的功劳。”
“不过,暂时没有合适的位置安排你,你这段时间就全力督导所有百姓种土豆吧。”
“对了,这个土豆具体怎么种植?有哪些注意事项?你和那二十个兄弟都学会了吗?”
冯海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三张纸,递给周怀安。
“都学会了。在船上闲着没事儿,我已经把详细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总结了一下,写了十几份。”
周怀安接过来,仔细一看,一条一条写得清清楚楚,忍不住赞叹道:
“老三,你真是我之子房也。”
冯海一愣,看看四周,没有旁人,压低声音说:
“子房若没有汉王,也最多只是一个落魄的贵族。”
“大人,你是不是动了那个心思?”
周怀安心中一惊,没想到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了。
看看四周也没有旁人,也压低声音说:
“老三,当年刘关张结义的时候,可是一无所有,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不小的家当,有些事还是可以想想的。”
冯海一听,眼中闪着精光,躬身一礼:
“小弟明白,一定鞠躬尽瘁,助大哥达成心愿。”
周怀安点点头。
“老三,我身边既缺张良那样的谋臣,更缺孔明那样的宰辅和管家,从现在开始,你就要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
冯海拱手道:
“小弟明白。”
第三天早上,整个码头人山人海,即墨全县将近两千个里长和甲长,全都从各地赶了过来。
在码头的旁边,上千辆牛车挨着拴在树林旁边,一千民兵和几十个衙役在周围维持秩序。
周怀安一早就跟郑森、朱建威等人,在甲板上喝茶。
这时,县丞赵恒过来禀报:
“大人,所有里甲长都到齐了,可以开始了。”
周怀安站起身,来到甲板的最前方,这里可以俯看整个码头。
大多数里甲长没有见过知县大人,但那些流民新组建的里甲长有不少见过他。
看到他们的救命恩人出现,全都跪倒在地,高声呼喊:
“草民拜见周大人!”
周围的其他人一看,甲板上的就是那个让他们不再天天饿肚子的青天大老爷,是让他们日子一天天变好的周大人,也都跪地磕头。
“草民拜见周大人!”
周怀安站到扩音喇叭前,大手一挥,说道:
“乡亲们,快快请起。”
不少人激动得泪流满面,高声喊叫着“秦天大老爷”“救命恩人”“活菩萨”。
现场顿时一片震耳欲聋的喊叫声。
周怀安无奈,只好等他们稍微喊了一会儿,才抬起手往下压了压。
“乡亲们,请大家安静,今天本官把你们召过来,是有特别重大的事情。”
人群一下子就安静下来,认认真真地听着。
周怀安从王小二手中接过一个最大的土豆,在面前晃了一圈。
“乡亲们,本官手里拿的这个东西叫土豆,在广东、福建和西域有不少人种植,是一种非常好吃的食物,可以基本上代替主粮。”
“它的产量非常高,大家猜一猜,它的亩产量能达到多少斤?”
听到说这个东西是食物,可以代替主粮,亩产还很高,所有人一下子都来了极大的兴趣。
人群一下子又开始嘈杂一片,很多人开始高声喊道:
“四百斤。”
“五百斤。”
“八百斤。”
……
其实,说到后面,他们自己都不信。
因为这个时候的粮食亩产,能到三百斤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如果每亩能多产一百斤,就可以让很多人不再挨饿。
周怀安抬抬手,所有人一下子又安静下来,静静地等待知县大人的答案。
“本官告诉你们,一般情况下,亩产1500斤没有任何问题。”
事实上,后世的土豆亩产可以达到三四千斤,甚至更高,但那是在有化肥的前提下。
大明没有化肥,而且这些年,北方年年大旱,收成实在不好说,周怀安不敢把话说满。
“什么?”
“亩产1500斤?”
“这怎么可能?”
所有人完全不敢相信,震惊过后,全都纷纷表示怀疑,人群开始激烈地争吵。
不是他们不相信知县大人,实在是不敢相信会有如此高的产量。
周怀安等他们吵了好一会儿,这才又抬抬手,人群再次安静下来。
“乡亲们,本官知道,你们不是不相信本官,而是不相信会有这么高的产量,对不对?”
人群中有人高喊:
“我们相信大人,可是实在不敢相信,这个土豆会有这么高的产量。”
周怀安笑了笑。
“好,本官告诉你们,你们看到的这五艘船上,都是本官个人花了几万两银子,从遥远的福建买来的土豆种子。”
“回去之后,大家就开始种植,只需要不到三个月,十月底到十一月初就可以收获。”
“本官让你们看看,到底能不能达到亩产1500斤以上?”
众人更不敢相信,现在天气已经转凉了,还可以种庄稼,而且可以在霜冻之前收获。
但他们现在关心的焦点是,知县大人自己花了几万两银子买来的土豆种子,他们怎么才能得到?
现在要花银子购买,他们绝大多数实在拿不出来,也不敢冒险。
有人高声问了一句:
“大人,这个种子多少铜钱一斤?”
周怀安笑了笑。
“既然你们还是不相信,那本官就不收你们的铜钱。”
“收获之后,如果亩产五百斤以下,本官不要一文铜钱。”
“但是,如果亩产达到五百斤以上,多出来的部分,你们拿出一半土豆作为土豆种子钱,如何?”
喜欢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土匪冒充县令,在明末征战天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