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透过精雕细琢的窗棂,在书房光滑如镜的地板上投下斑驳温暖的光斑。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书卷的陈年气息,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苦情树叶片的清冷甘香。
书房内,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正对坐在临窗的矮榻上,中间隔着一张紫檀木矮几,几上铺着雪白的宣纸,一方古砚,几只大小不一的狼毫笔井然排列。
涂山容容执起一枚温润的墨锭,在砚台中徐徐研磨,动作优雅而宁定,如同她此刻的心境。
墨香在匀速的圆周运动中渐渐弥散开来。
她抬眸看向对面的涂山暮,小家伙今日穿着一身簇新的浅绿色小袍,衬得他肤色愈发白皙,墨色的发丝被仔细梳理过,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一双碧眸正专注地看着她研墨的动作,带着孩童纯粹的好奇与求知的亮光。
“暮儿,”容容放下墨锭,声音轻柔如常,却比平日更多了一份教学时的沉静,“前些时日,基础的字符已认得大半,今日起,我们开始学些更复杂的词句,可好?”
涂山暮立刻挺直了小腰板,用力点头,眼神里满是期待:“好!暮儿想学!”
容容微微一笑,执起一支中楷狼毫,蘸饱了墨,笔尖在宣纸上流畅地游走。
她写的并非单个的字,而是一个词组——“山川地势”。
“山,川,地,势。”她一边写,一边缓声念出,笔锋转折间,既有女子的秀逸,又不失筋骨,
“这四个字,暮儿都认得。但组合在一起,便有了新的含义。它描述的是大地之上,山峦、河流的走向与形态,是构成一片地域天然的模样。”
涂山暮凑近了些,小手指着纸上的字,跟着轻声念了一遍,然后抬起眼,若有所思:“就像……我们涂山有苦情树,有高高低低的山坡,有环绕的溪流……和外面不一样?”
“对极了。”容容眼中露出赞许,“每一处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山川地势’。了解它,非常重要。”她并未深入解释为何重要,只是又写下一个新的词组——“审时度势”。
“审,是仔细观察;时,是时机、潮流;度,是衡量、判断;势,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形势、趋势。”
她耐心地拆解着,“这四个字连在一起,意思是说,要成就一件事,或者避免危险,就需要仔细地观察时机,准确地判断周围形势的变化。”
这一次,涂山暮没有立刻说话。
他微微歪着头,碧色的眼眸中光芒流转,似乎在消化这更为抽象的概念。
过了片刻,他忽然问道:“容容姐,那……如果‘势’不好,是不是就要躲起来?或者……想办法让它变好?”
容容执笔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
她抬起眼,看着孩子那纯净却已初显思辨光芒的眼眸,心中轻轻一叹。
面上却依旧温和,循循善诱:“躲起来,是一种方法,但并非总是上策。有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去‘造势’,或者利用已有的‘势’,来达成目标。这其中的取舍与权衡,便是智慧。”
她没有给他标准的答案,而是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接下来的日子里,识字课的内容悄然发生了变化。
单纯的识字、写字,逐渐融入了更多元素。
容容开始给他讲述一些精心挑选的、蕴含浅显策略与智慧的故事。
并非全是光明伟岸的英雄传奇,更多是一些带着现实甚至冷峻色彩的古籍典故。
她讲“围魏救赵”,并非只讲孙膑的机智,更会引导暮儿去思考魏国为何会中计,赵国为何能得救,其中的兵力调动、时机把握、心理博弈为何关键。
她讲“草船借箭”,着重分析诸葛亮如何利用天时、地利、以及对敌人心理的精准揣测,达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她甚至开始引入最基础的兵法概念,诸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她用最浅白的语言解释这些艰涩的字句,结合具体的例子,让他理解信息的重要性、谋略的优先性,以及武力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或最佳途径。
涂山暮的学习能力,在这些更具深度和复杂性的内容面前,非但没有显出吃力,反而如同干涸的海绵遇到了甘霖,以惊人的速度吸收、理解、甚至……超越。
他理解得极快。
往往容容刚讲完一个故事的开头,他就能大致推测出几种可能的走向。
对于兵法要义,他常常只听一遍,便能抓住核心,并举出贴合自身认知的例子。
“容容姐,‘声东击西’……是不是就像我玩捉迷藏时,故意弄出声音引开寻找的人,然后从另一边悄悄绕走?”他眨着清澈的眼睛问道。
“就像……雅雅姐训练我时,如果我一直往一个方向躲,她很快就能抓住我。但如果我忽左忽右,没有规律,她就没那么容易打中我?”在听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后,他如此联想。
更让寻常师长或许会感到惊异甚至不安的是,他常常能提出一些角度极为刁钻、甚至直指核心利弊与人性幽微的问题。
在听完一个关于两国结盟共抗强敌的故事后,他没有像普通孩子那样关心谁输谁赢,而是蹙着小眉头问:
“容容姐,那个弱小的国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盟友的诚信上。如果……如果那个强大的盟友在打败敌人后,反过来要吞并它呢?它有没有留后路?”
在分析一场着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时,他关注点不在主帅的英勇,而在一个细节:
“那些被安排去诱敌的士兵,明知很可能会死,为什么还会听从命令?是因为严格的军法,还是因为他们相信主帅最终的策略能赢得胜利,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
这些问题,已然触及了权谋、信任、牺牲与代价等沉重而复杂的命题,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孩童的思维范畴。
然而,面对暮儿这些时常显得“早慧”甚至带着一丝冰冷计算意味的提问,容容眼中却从未流露出惊讶之色。
她总是耐心地听着,碧色的眼眸平静无波,仿佛他提出任何问题都在情理之中。
她会引导他更深入地思考,帮他厘清概念,有时会赞许他的思路敏锐,有时则会温和地提醒他,策略与算计之外,尚有情义、仁心与底线存在。
她不曾惊讶,是因为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天赋的源头。
暮儿是“他”的转世。
那个曾以“影”之名令世间颤栗,将布局与算计刻入灵魂骨髓的存在。
他的思维模式,天生就适合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抽丝剥茧,在迷雾中看清本质,在生死间权衡利弊。
这种能力,如同沉睡的火山,并未随着记忆的消散而湮灭,而是化作了一种近乎本能的直觉与天赋,潜藏在这具纯净的躯壳之下,随着认知的开启,正悄然苏醒。
看着他专注思考时那微蹙的眉头,那闪烁着冷静分析光芒的碧眸,容容的心绪总是复杂难言。
有欣慰。
这天赋若能善加引导,未来必将成为他守护自身、守护涂山的强大依仗。
在这危机四伏的世界,纯粹的善良与力量往往不够,还需要洞察人心的智慧与运筹帷幄的头脑。
有忧虑。她害怕这过于早熟的计算能力,会过早地侵蚀他孩童的纯真,害怕那属于“影”的冰冷逻辑,会压倒属于“涂山暮”的温暖本心。
她必须在教导他权谋的同时,更小心翼翼地守护他心中的良善与光明。
更有一种深沉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怜惜。
这本不该是一个孩子需要承受的思维重量。
“暮儿,你能想到这一点,非常棒。”
在一次关于“利弊权衡”的讨论后,容容轻轻抚过他的发顶,声音温柔如初,“记住,计算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我们认为珍贵的东西,而不是让计算本身,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
涂山暮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碧眸中闪过一丝困惑,但很快又被新的问题所吸引。
窗外的日光缓缓移动,将书房内这对特殊师生的身影拉长。墨香依旧,书声琅琅,但在那看似寻常的识字与故事讲述之下,一种关乎智慧、心性与未来的,更为深刻而复杂的教导,正在无声地进行着。
喜欢涂山暮影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涂山暮影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