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楼”的惊险博弈,以陈远的强硬和对方的暂时退让告一段落。
苏婉清被成功救回,虽然身体虚弱,受了些惊吓,但好在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
在柳如是的精心安排下,她被安置在一处更为隐秘安全的住所调养。
这次事件,如同一场淬火,让陈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南京这潭水的深度和凶险。
守备太监的势力盘根错节,这次虽然逼退了对方,但梁子已经结下,后续的报复和打压随时可能到来。
野狐岭要想在未来的乱局中有所作为,单靠陕北一隅之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江南这片富庶而关键的区域,建立起自己的立足点和信息网络。
“我们不能就这么离开。”
陈远在暂居的客栈内,对苏婉清、柳如是以及老黑等人说道,“南京之行,虽然凶险,但也让我们看到了机会。
江南是财赋重地,消息灵通,若能在此建立根基,对野狐岭的未来至关重要。”
苏婉清经过几日休养,气色好了许多,她轻声道:“陈公子所言极是。
南京留都,看似闲散,实则汇聚了天下信息。
东林、复社的士人,江南的富商巨贾,乃至勋贵、太监,各方势力交织。
若能巧妙利用,可收奇效。”
柳如是点头赞同:“陈公子以雷霆手段救回婉清妹妹,已在南京某些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如今不少人都在暗中打听你的来历。
这既是风险,也是机遇。
我们可以借此,编织一张属于我们自己的‘网’。”
陈远眼中精光一闪:“柳姑娘说得对!我们要在江南织一张网!一张以商业为表、以情报为里、连接各方势力的网!”
计划迅速展开。
陈远深知,在南京立足,不能靠武力硬闯,必须借助合法的外衣和当地的人脉。
而柳如是,就是打开局面的关键钥匙。
第一步,确立据点,融入市井。
在柳如是的帮助下,陈远动用带来的部分资金,在南京城南相对繁华但又不算最显眼的秦淮河支流畔,盘下了一间中等规模的绸缎铺,取名“北望轩”。
名义上,这是一家由山西商人(陈远伪装)经营的、主营北方皮货和特色药材的商号。
苏婉清身体恢复后,以其大家闺秀的教养和对账目的精通,自然地成为了店铺的“内掌柜”,负责日常经营和账目。
老黑等斥候精锐,则化身为店铺的伙计、护卫,暗中负责安保和与外界的联络。
“北望轩”的开张,低调而迅速。
凭借柳如是介绍的一些人脉和北方带来的优质皮货、药材(部分来自野狐岭工坊),生意很快步入正轨。
这个店铺,成为了野狐岭在南京的第一个公开且合法的据点。
第二步,拓展人脉,编织关系。
柳如是利用她在秦淮河畔的名气和广泛的人脉,开始有选择地将陈远引荐给一些人。
这些人并非达官显贵,而是些有真才实学或特殊渠道的人物:
有郁郁不得志、对朝廷现状不满的底层官吏;
有消息灵通、常年行走南北的商队首领;有精通工匠技艺的落魄艺人;
甚至还有一些混迹市井、三教九流都有门路的“包打听”。
陈远以“北望轩”陈掌柜的身份,与这些人交往。
他谈吐不俗,见识非凡(得益于穿越者的知识),出手大方又懂得分寸,很快便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他并不急于打探机密,而是通过日常交往、生意往来,潜移默化地收集信息,建立信任。
苏婉清则以其温婉娴静、知书达理的形象,与一些官宦家眷、商家女眷交往,从另一个层面获取信息,尤其是关于各家后院、勋贵动向等不易从男人那里得到的情报。
第三步,情报汇总,建立体系。
每天打烊后,“北望轩”后院一间密室便成为情报分析中心。
陈远、苏婉清、老黑(及轮换的斥候)会聚在一起,将当日从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汇总、筛选、分析。
大到朝廷对辽东战事的议论、某位督抚的升迁贬谪,小到南京米价波动、某家勋贵府上的奇闻轶事,都在分析之列。
陈远借鉴前世的一些情报分析方法和柳如是提供的官场常识,逐渐建立起一套初步的情报研判体系。
他们开始绘制关系图,标注各方势力的动向和潜在的联系。
一张覆盖南京乃至江南部分区域的隐形信息网络,悄然成型。
第四步,商业掩护,暗通款曲。
“北望轩”的生意,不仅是掩护,本身也成为情报网络的一部分。
通过药材、皮货的采购和销售渠道,陈远得以与安徽、浙江甚至更远的商人建立联系,将信息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区域。
同时,店铺也秘密进行着一些特殊的“贸易”:用带来的金银,收购南京官府严格管控的物资,如少量的硝石、硫磺(通过特殊渠道),以及江南特产的优质布匹、铁料(用于改善野狐岭装备),再利用商队悄悄北运。
在这个过程中,柳如是的作用至关重要。
她不仅提供了最初的人脉和庇护,更以其对江南政局和士林风气的深刻理解,为陈远出谋划策,避免了许多潜在的陷阱。
她对陈远的欣赏和信赖,也日益加深,从最初的合作,渐渐变成了倾力相助。
江南织网图,悄然铺开。
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北望轩”已经在南京城站稳了脚跟,虽然规模不大,却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荡开的涟漪正在悄无声息地扩大影响。
陈远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只能依靠柳如是庇护的“边陲堡主”,而是逐渐成为了南京城中一个有着神秘背景和独特气质的“陈掌柜”。
这一日,柳如是来到“北望轩”后院,带来一个重要消息:“陈公子,近日南京官场有传闻,朝廷因辽东军饷吃紧,可能再次加征‘辽饷’,江南富庶之地,恐首当其冲。
此事若真,必引民怨。或许……是个机会。”
陈远心中一动。
加征辽饷,必然导致地方动荡,中小地主和商人利益受损……这确实是搅动局势、吸纳不满力量的机会。
他的“网”,或许可以借此织得更密、更广。
“多谢柳姑娘告知。”
陈远沉吟道,“看来,我们的网,要开始主动捕捉一些‘风雨’了。”
南京的棋盘上,一颗来自北方的棋子,正在悄然布局,等待着风云变幻的时刻。
喜欢只手覆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只手覆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