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桑兴水利”的宏图在朔方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金秋的丰收不仅填满了粮仓,更极大地安定了人心。
随着人口的聚集和生产的恢复,一个稳定发展的社会雏形逐渐显现。
然而,陈远和他的核心团队并未因此而松懈。
他们深知,一个政权的稳固,除了要有充足的粮食和强大的军队,还需要关注最根本的民生福祉——生老病死。
朔方地处边陲,气候恶劣,医疗条件极其落后。
寻常百姓患病,多靠土方偏方或硬扛,一旦遭遇瘟疫或大规模伤病,往往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军中将士受伤,也常常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落下残疾甚至丧命。
医疗资源的匮乏,是悬在朔方军民头上的一把利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都督府议事堂内,陈远神色凝重地对众人说道,“我等在此立基业,不仅要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更要让他们病有所医!
否则,一场大疫,便可让我们数年心血毁于一旦!
军中将士为国效死,若因伤不治,岂不寒了人心?”
主管户曹、一向关注民生的苏婉清深有同感,她轻声道:“都督所言极是。
婉清近日巡查各屯堡,见百姓患病之苦,军中伤兵之痛,心中甚是不安。
只是……良医难寻,药材匮乏,此事殊为不易。”
柳如是也补充道:“我曾闻江南有‘惠民药局’之设,施医赠药,活人无数。
然朔方之地,百废待兴,仿效此举,恐力有未逮。”
秦玉凤从军事角度出发,更是感触颇深:“军中若有良医,可保多少好儿郎的性命!此事关乎军心士气,确应优先办理。”
陈远点头,他早有此意。
前世的记忆让他更加清楚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的重要性。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再难也要办!而且要办好!此事,由婉清你总责,工曹、户曹协同,立即着手筹办‘朔方惠民医馆’!”
计划既定,苏婉清立刻全身心投入这项艰巨而意义非凡的工作中。
她深知此事千头万绪,需从长计议。
第一步,延揽医者,建立队伍。
朔方本地,医者寥寥,且水平参差不齐。
苏婉清采取多种渠道:
其一,以都督府名义,高薪聘请流落至此的郎中,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其二,从流民中发掘有从医经验或懂草药之人,加以培训;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亲自写信给柳如是在江南的人脉,重金礼聘几位医术高明、有志于济世救人的医生北上前来。
同时,她提议设立“医学堂”,招收聪慧少年,由老医师传授医术,培养本土医疗人才。
第二步,筹集药材,建立药库。
朔方虽偏僻,但阴山、贺兰山等地盛产草药。
苏婉清组织人手,由熟悉药性的老农和郎中带领,上山采药。
同时,通过市易司,不惜重金从山西、陕西乃至江南采购稀缺药材。
在野狐岭内建立了一座规模可观的“药库”,对药材进行晾晒、炮制、储存,由专人管理。
第三步,设立馆舍,规范制度。
在野狐岭堡内及几个主要的屯堡、军营,选址修建“惠民医馆”。
医馆不求奢华,但求干净整洁,分区明确,设有诊室、药房、病房(尤其重视伤兵病房)。
苏婉清亲自制定了医馆的运行章程,包括诊病流程、药材管理、收费标准(对贫苦军民免费或减费)、疫情上报制度等。
第四步,防治结合,惠及军民。
医馆不仅治病,更注重防病。
苏婉清组织医师编写简易的《卫生须知》,宣传喝开水、勤洗手、处理粪便等基本卫生知识,以减少疾病发生。
对军队,则实行“医官随营”制度,在各级部队配备医官和卫生员,及时救治伤员。
对民间,定期派医师到各屯堡巡诊,送医送药。
计划的推行,充满了艰辛。
重金聘来的名医,有的受不了边塞苦寒,半途而废;
上山采药的人员,时有遭遇野兽或坠崖的危险;
药材的采购和储存,需要精密的计算和管理;
一些百姓对新的卫生观念难以接受……
但苏婉清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一一克服困难。
她事必躬亲,时常深入医馆和民间,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她的温和与坚韧,感染了许多人。
柳如是也利用她的影响力,从江南设法购得了一批珍贵的医书和成药,支援朔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到崇祯八年冬,朔方都督府辖下的医疗体系初具规模。
以野狐岭总馆为核心,数处分馆为支点,覆盖主要军民聚居区的医疗网络初步形成。
虽然设备依旧简陋,医师水平有限,但相比于以往缺医少药的境况,已是天壤之别。
成效是显着的:
军中伤兵的死亡率大幅下降,许多原本必死的重伤员得以存活,军心大振。
将士们都说:“苏先生(苏婉清)活人无数,乃我朔方之母!”
民间因常见疾病和时疫造成的死亡锐减,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提升。
百姓对都督府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空前增强。
医学堂招收的第一批数十名少年,在经过系统学习后,已能处理常见病症,成为医疗队伍的新生力量。
甚至周边一些蒙古部落的牧民,在患病时也会慕名前来求医,增进了民族间的感情。
这一日,天降大雪。
陈远与苏婉清巡视野狐岭惠民医馆。
只见馆内炉火温暖,病患井然有序,医师耐心诊治,药童熟练抓药,重伤兵病房内干净整洁,伤员得到了妥善照料。
室外虽是天寒地冻,馆内却充满生机与希望。
陈远看着苏婉清因操劳而略显清瘦却目光坚定的侧脸,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
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用她的智慧和仁心,为朔方撑起了一片健康的天空。
“婉清,辛苦了。”
陈远轻声道,“你此举,功德无量。”
苏婉清微微摇头,看着一位康复的伤兵向她们感激地行礼,眼中泛起温暖的笑意:“能为大家做点实事,婉清心中欣慰。这乱世,活着不易,更要彼此扶持。”
医馆惠万民,仁心暖朔方。
惠民医馆的建立和有效运作,不仅极大地保障了朔方军民的健康,减少了非战斗减员,更凝聚了人心,提升了文明程度。
它像寒冬里的一缕阳光,温暖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彰显着这个新兴政权的人文关怀和长远眼光。
苏婉清以其卓越的贡献,赢得了“活菩萨”的美誉,其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经此一事,朔方都督府的统治根基,变得更加深厚和稳固。
喜欢只手覆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只手覆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