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均田免赋令》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大陈治下的千里沃野,极大地激发了农桑生产力和底层民心的同时,另一场同样深刻、甚至更为关键的变革,正在太原城内外那些炉火熊熊、锤声叮当的工坊与技研所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这便是陈远高度重视、并由柳如是、苏婉清亲自推动的 “工政革新” ,其核心便是提升工匠地位,并以此驱动军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火器的升级与量产。
这一日,太原城南,原本是明晋王废弃的别苑,如今已被改造为大陈王国最高级别的“太原技术研究院”(简称技研所)。
此地戒备森严,高墙之内,却是一派与战场肃杀截然不同的火热景象。
巨大的工棚连绵,数十座高炉日夜喷吐着炽热的火焰,风箱的呼啸、铁锤的锻打、水流锤的轰鸣、以及工匠们调试器械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着一曲工业力量的交响乐。
技研所中央最大的“神机坊”内,气氛尤为热烈。
柳如是身着简便的棉布工装,秀发简单地挽起,正与技研所主事、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孙老者(原怀庆府工匠大师,投奔大陈),以及几位从各地招募来的顶尖铁匠、木匠、火药师傅,围在一张巨大的方案前。
方案上,铺开着各种复杂的设计图纸,旁边还摆放着几件刚刚试制成功的样品。
“孙老,您看这‘掣电铳’的转轮打火机构,改用精钢淬火后,哑火率是否已降至一成以下?”
柳如是拿起一件造型精悍、带有转轮击发装置的新型手铳,仔细端详着机括,轻声问道。
她虽为女子,但天资聪颖,加之陈远偶尔点拨一些超越时代的原理(如标准化、流水线、质量管理等概念),使她迅速成为了技研所实际上的技术总监和灵魂人物。
孙老者满脸红光,兴奋地指着图纸:“回柳长史,何止一成!按新工艺打造的簧片和转轮,经过三百次试射,哑火不足二十次!且装填速度比鸟铳快了一倍有余!若是熟练铳手,半盏茶功夫可发三铳!”
他拿起另一件更长、带有准星和照门的火铳,“还有这‘鹰扬铳’,身管加长,镗线加深,用药定量,铅子标准,百步之内,可破重甲!精度远超弓箭!”
旁边一位来自广东的佛郎机炮匠后代,操着生硬的官话补充道:“柳大人,火炮坊那边,按照您给的‘模数法’,统一了子母炮的规格,现在打造炮管、炮弹,又快又好!
新铸的‘破虏将军’三号野战炮,全重五百斤,用车可拖,发射三斤炮子,一里外可摧木寨!”
柳如是眼中闪过欣喜的光芒,但她并未满足,沉吟道:“甚好!然,火器之利,在于量产与列装。
孙老,王上提出的‘零件标准、分工协作’之法,在各坊推行如何?”
孙老者叹服道:“柳长史,王上此法,真乃天授!以往一杆鸟铳,从头至尾由一两位老师傅打造,费时费力,还难保件件精良。如今按王上指点,将制铳分为制管、造木托、打制机括、炼制火药、铸造铅弹等十余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专匠负责,尺寸皆有标准量具卡定,最后统一组装。
如此一来,不仅速度提升了数倍,且坏了一件,只需更换该件即可,无需整铳报废!
如今我‘神机坊’,月产合格掣电铳可达三百杆,鹰扬铳百杆!这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
这一切的成就,都源于陈远推行的、在当时堪称石破天惊的 “崇工重技” 国策:
一、 空前提升工匠社会地位与待遇。
陈远力排众议,颁布《劝工令》,明确规定:
授爵赐田:对技艺高超、有重大贡献的工匠,仿效军功授爵,赐予“技术爵位”(如工师、大匠师、国工等),可享受相应俸禄、见官不拜、甚至授予田产。
孙老者便因改进火铳,被赐予“国工”爵位,等同五品官待遇。
设立官坊,优给廪饩:将优秀工匠纳入“官匠”体系,集中到太原、大同、朔州等地的官营工坊,提供优厚俸禄、免费食宿、医疗保障,其子弟可优先入学、入仕,彻底改变其“匠籍”世袭、地位低下的境遇。
专利保护与重奖:鼓励技术创新,任何改进工艺、发明新器械者,经技研所验证有效,即予重金奖励,并登记“专利”,他人仿制需付费,极大激发了工匠的创造热情。
二、 系统化、规模化发展军工产业。
设立技研所:集中顶尖人才,负责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质量检验。
推行标准化与流水线作业:陈远将现代工业理念引入,统一兵器制式、零件规格,实行分工协作,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资源倾斜:苏婉清掌控的户部,对军工生产给予无上限的资源支持,优先保障铁、炭、硝石、硫磺等战略物资的供应。
人才培养:开设“工匠学堂”,由老师傅传授技艺,柳如是甚至亲自讲授基础算学、几何知识,培养新一代技术工人。
三、 重点突破,火器优先。
陈远深知,在冷兵器时代,火器是能够改变战争规则的力量。
他给技研所定下的核心目标就是:“造铳必求犀利,造炮必求猛烈,药弹必求充足”。
单兵火器:重点改进掣电铳(燧发手枪)和鹰扬铳(线膛步枪),追求射速、精度和可靠性。
炮兵建设:大力发展轻型野战炮(如三号破虏炮)和重型攻城炮,统一弹药规格,建立专业的炮兵团。
爆炸武器:研发各种开花炮弹、地雷、炸药包,用于攻坚和防御。
在如此力度的投入和政策保障下,大陈的军工体系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源源不断的精良火器,被装备到前线部队。秦玉凤的山海关守军,率先大规模换装了掣电铳和鹰扬铳,辅以数量可观的火炮,守城火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赵胜、赵勇的机动兵团,也配备了大量的火器,尤其是组建了纯火器的“神机营”,在野战中屡建奇功。
这一日,陈远亲临技研所视察。
看着工坊内井然有序的生产场景,检验着崭新锃亮、散发着机油和火药混合气味的火铳火炮,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拿起一杆鹰扬铳,熟练地检查镗线,对身旁的柳如是和苏婉清说道:“有此利器,何愁鞑虏不破?工匠,实乃立国之基石,强军之根本!”
柳如是微笑颔首:“王上圣明。昔日墨子善守,公输般巧攻,皆赖匠造之力。我朝重工兴技,火器精良,假以时日,必能横扫六合。”
苏婉清也感慨道:“以往只知刀枪弓马,如今方知,这炉火与铁砧之间,竟蕴藏着如此改天换地的力量。
国库虽耗资巨万,然每一文钱,都化作了将士们手中的杀敌利器,值!”
工匠地位升,火器大发展。
陈远这套超越时代的“科技强国”战略,使得大陈王国在军事技术上,对仍以骑射为主的清军形成了代差优势。
这优势,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将一次次让敌人付出血的代价。
太原城中的炉火,不仅锻造着锋利的兵器,更锻造着一个新时代的曙光。
当技术的伟力被充分释放,并与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坚定的抗敌意志相结合时,其所爆发出的能量,必将震惊整个时代。
喜欢只手覆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只手覆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