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王国治下,人口渐增,仓廪渐实,新军日锐,一派生机勃勃。
然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远在北京紫禁城内的摄政王多尔衮,绝不可能坐视这个心腹大患在西北不断坐大。
山海关的僵局、河南战事的胶着、以及大陈内部传来的种种“欣欣向荣”的消息,如同毒蛇般啃噬着这位满洲雄主的心。
他深知,时间并不站在自己这一边。若让陈远彻底消化了山西,整合了力量,届时再想剿灭,必将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
经过近一年的休整、内部梳理和战略调整,在残酷地镇压了直隶、山东等地的反抗,并勉强稳定了河南局势(李自成残部虽未彻底剿灭,但已难成气候)后,多尔衮终于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西方。
他决定,集结大清所能调动的最大力量,发动一场规模空前的第二次西征,誓要一举踏平太原,彻底铲除大陈这个肘腋之患!
崇祯十八年(1645年)秋,北京武英殿内,气氛肃杀。
多尔衮一身戎装,端坐于摄政王宝座之上,下方济济一堂的满汉王公将领,个个神色凝重。
“陈远逆贼,窃据山西,僭号称王,收容叛将,屡抗天兵,实乃我大清心腹之患!”
多尔衮的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去岁忻口小挫,乃我军轻敌所致。
今岁,我已决意,倾国之兵,西征讨逆!不灭陈吴,誓不还师!”
他环视众将,下达了最终的作战部署:
一、 兵分三路,雷霆万钧。
北路军(主力):由睿亲王多尔衮亲自挂帅,豫亲王多铎、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副,统率满洲八旗精锐中的正白、镶白、正蓝、镶蓝四旗主力,以及大量汉军旗重炮部队和蒙古附庸骑兵,总计八万大军,出居庸关,经宣府,主攻方向直指大同!
意图以泰山压顶之势,突破雁门关防线,直捣太原!
中路军(牵制):由贝勒勒克德浑统领,率满洲两旗及绿营兵四万,出紫荆关,向蔚州、灵丘方向进攻,牵制并伺机突破太行山隘口,威胁太原侧翼。
南路军(策应):由平西王吴三桂的“老对头”、原明将现清廷汉官祖大寿统领(以其对关宁军战术熟悉),率汉军旗及绿营兵三万,出井陉,向平定州方向佯动,牵制山海关的秦玉凤、吴三桂部,使其不敢轻易分兵回援。
二、 后勤保障,不惜代价。
命洪承畴坐镇北京,统筹粮草辎重,征调直隶、山东民夫数十万,建立庞大的运输线,确保前线供应。
将新铸的重型红衣大炮(仿制改进型)全部调拨给北路军,务求攻坚克难。
三、 政治攻势,分化瓦解。
再次广泛散布谣言,宣称吴三桂与清廷暗通款曲,动摇大陈军心。
许诺高官厚禄,暗中策反大陈内部意志不坚定的将领和士绅。
“此次西征,关乎国运!各旗各部,需奋勇向前,有进无退!凡有畏缩不前者,立斩!凡有破敌建功者,不吝封侯之赏!”
多尔衮拔出佩剑,厉声喝道,“三军即刻整备,十日后,祭旗出征!”
“嗻!”殿内众将轰然应诺,杀气腾腾。
清军这番大张旗鼓的动员,自然无法瞒过大陈遍布各地的夜不收(侦察兵)。
消息如同雪片般飞向太原。晋王府内,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陈远立即召集最高军事会议。
秦玉凤也从山海关前线快马加鞭赶回。
巨大的沙盘前,众将面色凝重。
“多尔衮此番,是倾巢而出了。”
陈远指着沙盘上标注的三路清军箭头,沉声道,“八万主力直扑大同,看来是想复制当年破关入京的路线,以其最擅长的骑炮协同,硬撼我雁门防线。”
秦玉凤凤目含煞:“王上,北路清军虽众,然我雁门关经年加固,固若金汤,更有赵胜将军的五万新军驻守,火器充足,未必不能挡!末将愿即刻返回山海关,盯死祖大寿,若其敢动,必予迎头痛击!同时,可派一支偏师,西出太行,袭扰清军粮道!”
赵胜抱拳道:“王上,大将军,末将已在雁门一线严阵以待!新军将士操练已久,火器犀利,士气高昂,正欲与建虏主力一决高下!雁门关,便是他多尔衮的葬身之地!”
柳如是分析道:“清军三路来犯,看似声势浩大,然其南路祖大寿部多为绿营,战力有限,意在牵制;中路军山路难行,难以展开;关键仍在北线。
然,我军亦有优势:内线作战,补给便利,以逸待劳;火器装备已优于清军;更兼民心向我,地利在我。”
苏婉清则担忧道:“然清军此番势在必得,兵力占优,尤其是其红衣大炮,不可小觑。长期消耗,于我粮草压力亦大。”
陈远沉思良久,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最终决断道:“多尔衮想速战速决,孤偏不让他如愿!此次战略,定为 ‘北线坚守,中线阻击,南线伺机,总体以守代攻,以拖待变’!”
他具体部署:
“北线:赵胜!命你为北面行营总管,全权负责大同、雁门关防务!依托坚城险隘,层层设防,节节抵抗!充分利用我军火器优势,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
切记,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念,要的是消耗敌军,挫其锐气!
必要时,可放弃外围据点,诱敌深入,在有利地形下与之决战!”
“中线:命代州守将,依托太行山险,死守隘口,绝不让勒克德浑越雷池一步!”
“南线:秦玉凤、吴三桂!山海关一线,采取积极防御!若祖大寿来攻,坚决击退之!
同时,派出精锐骑兵,深入敌后,大肆破坏其粮道,袭扰其后方!要让多尔衮首尾难顾!”
“内部:婉清,全力保障前线粮草军械供应!如是,加强舆论控制,稳定民心,严防奸细!”
“全局:此战,将是我大陈立国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我们要让多尔衮的八旗精锐,在山西的铜墙铁壁前,撞得头破血流!一战打出十年太平!”
“臣等遵旨!”众将轰然领命,战意沸腾。
清廷二次征,风云再聚晋。
一场决定北方命运的战略决战,即将在巍峨的太行山与雁门关之间拉开序幕。
多尔衮携雷霆之怒,志在必得;陈远据山河之险,严阵以待。
一边是横扫东亚的八旗铁骑,一边是浴火重生的新兴强权。
两强相遇,勇者胜,智者更胜!山西大地,即将迎来一场血与火的终极洗礼。
喜欢只手覆明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只手覆明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