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的光晕在羊皮纸上轻轻摇曳,映照着崔婉宁凝重的侧脸。她指尖划过刚刚记录下的能量反冲数据纹路,那些异常流畅、蕴含着某种恢弘秩序的线条,与“坤元系统”一贯的粗暴扭曲风格截然不同。桌案另一边,是范仲淹门生刚刚秘密送来的、关于边境那处净化点操作失误的详细报告,字里行间描述着能量反冲如何扼杀新生绿意,又如何让靠近的村民陷入短暂的癫狂与肢体僵直。
“防御机制…而且,绝非‘坤元’所能设计。”她低声自语,目光再次落到旁边那张素绢上,上面并排描绘着林沐然记忆碎片中解析出的古老能量签名,以及系统日志里提及的“前代文明‘生态修复协议-曦和’”。无形的线,似乎正将这些珍珠般的线索串联起来,指向一个令人心悸的可能性。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有节奏的敲击声。是范氏网络的信使。崔婉宁迅速起身,开启一道缝隙,一枚以特殊蜡封密封的薄铁片被递了进来。铁片入手微沉,边缘刻着代表“边境加急,李三亲启转呈”的暗记。
她回到灯下,小心地用特制药水融化蜡封,取出内里折叠的素笺。是墨衡的笔迹,字迹略显潦草,显然是在紧迫状态下书写:
“婉宁先生钧鉴:依先生前日传来之谐振参数,衡与野利匠师改进了探测装置。李三执林先生晶片靠近装置核心时,异变陡生。晶片非止被动响应,竟自主激活,投射出前所未见之复杂星图与能量流谱,其结构精妙,蕴含生生不息之意,绝非‘坤元’所有。然投影末梢,有冰冷提示浮现——‘生态修复协议-曦和,权限验证失败。核心数据层触发自主加密协议。’ 晶片旋即黯淡,部分信息再难读取。李三言,其意识中系统日志亦有同步扰动,提及‘侦测到未授权协议解析尝试,启动底层隔离’。窃以为,此晶片恐非单纯存储之物,其内或有‘坤元’残留意志,亦或…另有守护灵智。‘曦和’之秘,恐比吾等所料更为深邃险峻。详情容后细禀。墨衡手书,万望谨慎。”
信纸在崔婉宁指间微微颤动。自主加密…权限验证失败…守护灵智?墨衡的推测与她的判断不谋而合,但这真相远比她想象的更惊人。不仅存在一个更古老的“曦和文明”,其技术遗产似乎仍受着某种活跃的、具备判断力的协议或智能的保护。而“坤元系统”,很可能只是这个古老文明的拙劣模仿者,甚至…是导致了其湮灭的叛徒或故障产物。
她立刻将墨衡信中所描述的星图轮廓与能量流谱特征,迅速临摹到正在比对的羊皮纸上。果然,那些星图坐标的排布规律,与她之前从林沐然记忆碎片中解析出的古老能量签名模式,存在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而能量流谱所展现的,是一种基于纯粹谐振与生态平衡的正向循环,与“坤元系统”依靠逆熵编码、强行扭曲物质能量的路径,形成了云泥之别。
“‘曦和’…生态修复…” 她喃喃念着这个名字,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曾经生机勃勃、技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古老文明景象。
几乎是本能,她起身从密室一角隐藏的暗格中,取出一批新近由范仲淹门生网络搜集来的、来自西北各州的古老地方志与祭祀遗址残卷。这些典籍大多残破不堪,在以往被视为荒诞不经的传说记载。此刻,在“曦和”星图的启示下,她以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它们。
灯火通明,直至深夜。崔婉宁伏案疾书,将晶片投射的星图坐标与地方志中记载的古老祭祀遗址位置一一对应、连线。渐渐地,一个模糊而庞大的网络雏形在地图上显现出来。那些分布在西北广袤土地上的遗址——某处山巅的祭坛、某条河源的石阵、某个荒漠中的绿洲圣地——它们的位置并非随意散布,其建筑布局的朝向、内部通道的走向,似乎都暗合着某种特定的能量流动规律,隐隐构成一个…覆盖了整个西北区域的、巨型的生态修复网络的基点!
“原来如此…并非创造,而是引导和放大。‘曦和’文明并非凭空修复生态,而是借助地脉能量,构建了一个谐振网络,激发土地本身的生机…” 一个大胆的构想在她心中迅速成型。既然单独的、模仿“坤元”逆向工程的净化装置会触发防御反冲,那么,如果依照“曦和”网络的原理,将装置部署在这些古老的遗址节点上,是否就能绕过防御,甚至…与残留的地脉能量产生共鸣,重启古老的净化系统?
她毫不犹豫,立刻着手修改谐振中和装置的设计图。不再仅仅聚焦于局部区域的污染中和,而是尝试将装置的谐振频率,与推算出的遗址节点固有频率进行匹配,并改进了能量引导回路,使其更倾向于“疏导”与“激发”,而非“强行抵消”。
第一批试验性的装置很快在秘密工坊中制作出来,核心依旧是镌刻着逆向雷纹的青铜基座,但内部的谐振结构已根据“曦和”能量流谱做出了微调。通过范氏网络,这些装置被秘密送往几处已被确认、且人迹罕至的古老遗址附近,由绝对可靠的人员,按照崔婉宁计算出的最佳方位和深度进行部署。
其中一处,位于终南山支脉一处人迹罕至的谷地,据地方志记载,曾是上古时期祭祀“地母”的场所,仅余几块风化严重的巨石环列。
部署完成后的第三个夜晚,值守的墨家弟子通过改进的共鸣铜钵,听到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声响。不再是净化装置工作时那种细微的、对抗性的嗡鸣,而是一种低沉的、仿佛与大地脉搏同步的浑厚共鸣。次日清晨,弟子惊讶地发现,装置周围原本被污染侵蚀、一片死寂的土壤,竟然渗出了些许湿润的水汽,几株极其顽强的、象征着土地恢复生机的苔藓类植物,悄然在巨石背阴处探出了头。没有能量反冲,没有异常波动,一切发生得如此自然,仿佛土地本身正在缓缓苏醒。
消息通过加密渠道传回汴京时,崔婉宁正在灯下对比着新的数据。她看着简报上简短的描述,长久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真正看到希望的微笑。她立刻提笔,将这次成功的参数和部署细节详细记录,并着手设计效能更强的改进型号,准备在更多的遗址节点进行部署。
终南山深处,茅屋内的范仲淹,也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门生送来的简讯。上面并未提及“曦和”文明的具体推测,只简单说明了依据某些古老遗址布局调整装置后,取得的意外良好效果,以及土地显现复苏迹象。
范仲淹持信走到窗边,山间晨雾未散,远山如黛。他静立良久,感受着脚下大地似乎与往日有些不同的、极其微妙的脉动。那并非实质的震动,更像是一种…沉寂了太久太久,终于被重新触动的生机韵律。
他回到案前,展开之前写下“天工开物,存乎一心”的纸张,沉吟片刻,再次提笔,在那八字评语下方,缓缓添上八个新的小字:
“星火相传,慎终追远。”
这既是对技术火种得以延续、并与古老智慧结合的欣慰,也蕴含着对探索前路、对待古老遗存的深深告诫。
宋夏边境,“有限科技交流区”内。
墨衡看着手中刚刚收到的、来自汴京的加密指令,上面附有崔婉宁根据遗址网络推算出的、位于交流区附近的几个潜在节点坐标,以及新的装置谐振参数。他眉头微蹙,看向一旁正在闭目感知手中晶片的李三。
自上次晶片异动后,李三意识中属于林沐然的记忆碎片与系统日志的纠缠似乎更深了。他时而能清晰地说出“曦和”协议中的某些技术术语,时而又会陷入短暂的迷茫,混淆现实与记忆片段。
“李三,”墨衡轻声唤道,“崔先生有了新发现,可能与晶片中隐藏的‘曦和’网络有关。我们需要在这些地点进行验证。”他递上坐标图纸。
李三睁开眼,接过图纸,目光扫过那些标记点。他的眼神有瞬间的恍惚,指尖无意识地在晶片表面摩挲。“这些点…感觉很熟悉…”他低声说,像是在回忆,又像是在与体内的另一个意识沟通,“能量应该…是流动的,像血脉一样。不是死点。”
突然,他手中的晶片再次泛起微光,比上次微弱许多,但确实亮了一下。与此同时,李三身体微微一震,脸上掠过一丝痛苦之色。
“怎么了?”墨衡立刻上前。
“它…又在加密…”李三的声音带着压抑,“日志在报错…说…‘检测到非授权网络节点激活尝试’…权限…还是不够…” 他抬起头,眼中属于林沐然的锐利和属于李三的质朴交织在一起,显得异常复杂,“墨衡先生,我们可能…真的触动了一个沉睡已久的巨兽。它似乎…不愿意被轻易唤醒,或者,不愿意被‘我们’这样权限不足的人唤醒。”
墨衡面色凝重地点点头。他想起野利仁荣前日私下透露,西夏王室秘藏的一些古老卷轴中,似乎也提及过类似的、关于大地脉络与“天神疗愈”的传说,只是年代久远,早已被视为神话。
不同的文明路径,似乎在这一刻,指向了同一个古老的源头,也面临着同一个神秘的权限壁垒。
而在汴京,崔婉宁收到边境传回的、关于李三和晶片最新反应的报告后,心中的震撼与警觉更深了一层。她走到窗边,望着北方边境的方向,又低头看了看手中那份记载着“星火相传,慎终追远”的范公批语。
路已经找到,火种也已点燃。但前路之上,除了格物监的监视、地底污染的威胁,如今更增添了一个来自远古的、充满未知的权限谜团。净化土地的道路,似乎突然之间,与揭开一个失落文明终极秘密的宏大谜局,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
风暴,从未停息,只是换上了更为古老而深邃的面孔。
喜欢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