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

柳岸闻莺

首页 >> 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 >> 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清之祸害三岁无敌小皇孙锦衣御明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大唐双龙传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春回大明朝治国平天下从抱大腿开始天命靡常将军好凶猛
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 柳岸闻莺 - 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全文阅读 - 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txt下载 - 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4章 仁宗明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雨水依旧敲打着临时营帐的油布顶棚,发出沉闷而持续的声响。帐内,崔婉宁指尖拂过那面彻底失去灵性、变得冰冷沉重的青铜镜,镜面清晰地映照出她眉宇间难以化开的疲惫,以及更深沉的忧虑。系统最后的馈赠——那层稀薄的光膜,仍在夜雨中顽强地维持着,抑制着污染粒子的活性,减缓着塔基裂纹的蔓延,甚至稳定了那几名工匠身上幽蓝色的晶化斑点。但这馈赠如同风中残烛,光芒正在肉眼可见地变得黯淡。

“报——”帐外传来皇城司密探刻意压低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启禀崔顾问,京中八百里加急!”

崔婉宁心中一凛,迅速收敛心神。一名浑身湿透、风尘仆仆的信使躬身入内,双手呈上一封以火漆密封、盖有中书门下印鉴的公文。那公文用的竟是明发诏书的规格。

她接过,指尖触及那微凉的绢面,一种不祥的预感悄然蔓延。展开诏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熟悉的、属于当今天子赵祯的雍容笔迹,而后是措辞严谨,甚至堪称华丽的官方行文——

《天灾定论诏》。

诏书开篇以沉痛笔调描述了秦州等地近期的“异象”,包括引雷塔的“意外”崩塌、地脉的“异常”震动、以及部分人员身上出现的“不明斑痕”。旋即笔锋一转,将其统一定性为“上天垂象,示警人间”,是“阴阳失序,五行紊变”所致的天谴式灾异。诏书中明确宣称,经朝廷多方查证,已排除“人谋不臧”或“外邪作祟”之可能,强调此乃自然之威,非人力所能及,更非任何“奇技淫巧”所能窥探或干预。

紧接着,诏书的核心旨意浮现:为“弭灾祈福”、“顺应天道”,朝廷将设立“格物监”,总揽天下“奇器”、“秘术”之勘验、核定与准允。凡涉及“地脉探勘”、“异能量引”、“天象驾驭”等“关涉天地根本之力”之术,皆被列为“悖逆天道”之列,严禁民间私习私传,违者以“左道乱政”论处。所有相关技术研发,须经格物监严格审批,纳入官营体系。

崔婉宁的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字眼——“引雷秘术”、“地脉探勘”……这些曾是他们呕心沥血、乃至付出生命代价才得以掌控,用以对抗地底威胁的关键技术,此刻在官方文书里,却成了需要被严格管束、甚至被贴上“悖逆”标签的禁忌。诏书中还特别提及,此前秦州等地的一些“非常之举”,虽情有可原,但其法不可循,其理不可长,朝廷念及“当事者或存侥幸之功”,不予深究,然自此以后,必当“导之以正,束之以法”。

她几乎能想象出,这份诏书在起草过程中,是如何巧妙地引用了公输衍那些详尽记录引雷塔建造与运行、乃至最后攻击过程的工程日志。日志中关于技术难关、意外风险、乃至最后能量反噬导致塔基受损的描述,此刻都被剥离了具体的对抗“坤元系统”的背景,被重新编织成了一个“侥幸成功”但“风险巨大”、“不可复制”的故事,成为了朝廷收编技术成果、同时切割技术风险的最佳注脚。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雨水声和众人逐渐沉重的呼吸。公输衍站在一旁,脸色铁青,他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那些严谨的记录被如何利用。几名核心弟子眼中充满了愤懑与不解。

“他们…他们这是要做什么?”一个年轻弟子忍不住低声道,“我们拼死阻止了地底的怪物,保护了这片土地,现在反倒成了需要被管束的‘悖逆’之徒?”

崔婉宁轻轻放下诏书,指尖在冰冷的青铜镜上无意识地摩挲着。系统的最后话语——“已理解人类之心”——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那来自冰冷逻辑的、以自我寂灭为代价的悲悯理解,与眼前这来自人间权柄的、充满算计与管控的“定论”,形成了何其讽刺的对比。

“他们在巩固解释权,也在恐惧。”崔婉宁的声音平静,却带着看透世情的凉意,“恐惧无法完全掌控的力量,恐惧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更恐惧…拥有这些技术的人,所凝聚起来的力量。”她想起了引雷塔建造过程中,宋夏工匠从摩擦到协作,最终在齐师傅等人的牺牲下消融隔阂、甚至能以自身精血共鸣对抗逆熵编码的场景。那种超越个体、源于共同信念与牺牲精神的意志,恐怕才是皇权真正忌惮的“人类之心”的体现。

“那…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另一名弟子问道,声音带着茫然,“格物监一旦设立,我们所有的研究,岂不是都要被纳入管辖,甚至…被收缴?”

崔婉宁没有立即回答。她走到帐边,掀开一角,望向外面。雨丝在逐渐变淡的光膜映照下,泛着奇异的光泽。远方,引雷塔巨大的、带着裂纹的骨架在夜雨中沉默矗立,如同一个受伤的巨人。更远处,是漆黑一片、被污染雨水浸润的土地。

系统的抑制屏障正在失效,污染仍在缓慢适应,土壤肥力在持续衰减,那三个未知的能量节点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真正的威胁并未因一纸诏书而消失,它从有形的、可攻击的“坤元系统”,转化为了更无形、更弥漫的系统性污染与潜在的政治倾轧。

“诏书已下,定调已成。”崔婉宁放下帐帘,转过身,目光扫过帐内每一张或愤怒、或茫然、或坚定的面孔,“朝廷需要的是稳定,是‘天道’之下的秩序。而我们所知的真相,我们所掌握的技术,以及…我们这些人本身,都已成为这种秩序下的不稳定因素。”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却清晰:“一个时代结束了。与‘坤元系统’正面抗衡的时代,随着它的寂灭而落幕。但下一个时代,一个或许更加艰难的时代,已经开始了。在这个时代里,威胁不再仅仅来自地底,更来自我们身边,来自这看似稳固的规则与高墙之内。”

她走到桌案前,将那份《天灾定论诏》轻轻卷起,放在一旁,与那面沉寂的青铜镜并排。然后,她拿起那张记录了污染抑制效果与晶化斑点变化的叠加推演羊皮纸,目光落在那些刚刚更新、显示情况暂时稳定的数据上。

“公输先生,”她看向公输衍,“即刻起,所有核心研究资料,特别是关于‘雷纹溯形’、‘逆熵编码解析’、‘相位抵消’原理,以及林先生托付的‘最后备份’内容,进行分散密藏。所有公开的工匠活动,转入常规器物打造与水利工程修缮。”

公输衍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明白。技术火种,必须保留。”

“另外,”崔婉宁补充道,目光锐利,“留意朝廷派来组建‘格物监’的人员,摸清他们的底细和行事风格。我们要知道,未来是哪些人,将以‘天道’的名义,来审视我们的工作。”

帐内众人神情一肃,纷纷领命。愤怒和茫然逐渐被一种更加沉潜、更加坚定的情绪所取代。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必须转入另一种生存状态。

几天后,朝廷的使者抵达了汴京西郊的引雷塔遗址,正式宣布了《天灾定论诏》的内容,并开始着手筹建“格物监”的相关事宜。带队的是新任的格物监提举,一位以理学修养和办事严谨着称的翰林学士。他对崔婉宁等人还算客气,但言谈举止间,那种自上而下的审视和对于“规范”的强调,无处不在。

使者团队带来了大量的工匠和物资,名义上是“修复”引雷塔和“治理”受污染的土地。但崔婉宁和公输衍冷眼旁观,发现他们的修复方案极其保守,仅限于加固塔基、防止进一步坍塌,对于如何真正修复内部崩碎的次级雷纹、如何进一步净化土地中的能量粒子,似乎并无兴趣,或者说,被严格限制了探索。治理污染的方式,也主要以物理隔离和石灰消杀为主,对于那幽蓝色的能量粒子本身,避而不谈。

更让他们心寒的是,使者明确要求调阅所有与引雷塔建造、运行及最后攻击相关的技术图纸、实验记录和能量数据,包括公输衍那些被巧妙利用了的工程日志原件。理由是格物监需要建立技术档案,以便“规范管理,杜绝后患”。

崔婉宁以部分核心资料在最后攻击中损毁或遗失为由,只交出了一部分经过筛选、删减的非关键性技术文档。对于《天工图谱》、林沐然的星象记录、净化版技术图纸等核心资料,则坚决拒绝交出,强调这些是墨家传承或个人研究,与引雷塔“天灾”无直接关联,且涉及未经验证的理论,不便公开。

新任提举虽然不满,但碍于崔婉宁身上还挂着“超常事务司核心技术顾问”的虚衔,以及她与皇帝之间那层若有若无的联系,并未立刻强行索取,但那种无形的压力已然形成。

与此同时,关于秦州事件的“官方版本”开始通过邸报、官府文告等形式迅速传播开来。在朝廷的话语体系中,崔婉宁等人不再是力挽狂澜的英雄,而是一群“偶然窥得天机”、“侥幸未酿成大祸”的幸运者,他们的技术被视为“险招”、“奇招”,虽有一时之效,但终非正道,且蕴含着巨大的、可能引动天谴的风险。而真正“平定”灾异的,是皇帝的德政和上天的垂怜。

这种叙事在民间引起了复杂的反响。普通百姓大多对官方的说法将信将疑,对于引雷塔那日接引天雷的壮观景象记忆犹新,对于崔婉宁等人的传闻依旧带着敬畏。但在士林清议中,对于“奇技淫巧”的批判声浪却因此诏书而再度高涨,认为朝廷早该对此类“悖逆天道”的行为加以管束。

崔婉宁站在略显空荡的临时工坊内,听着外面传来的、属于格物监雇用的工匠们的劳作声,与昔日宋夏工匠并肩协作、甚至争吵磨合的热闹景象已是截然不同。她手中摩挲着那枚盛放着林沐然“最后备份”晶片的铅盒,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重量。

墨衡通过秘密渠道传来消息,他在城西的据点也感受到了压力,一些原本合作的低阶官员态度变得暧昧,获取信息的难度增大。他提醒崔婉宁,朝廷可能下一步会着手清理、整编天机阁和超常事务司中“不受控制”的技术力量,尤其是与墨家关系密切的人员。

“隐匿,不是为了逃避。”崔婉宁对围绕在她身边的、为数不多的核心弟子们说道,“是为了在规则的缝隙中,保存火种,等待下一个时机。真正的威胁从未远离,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能够应对它的,不是一纸诏书,而是真正的知识与力量。”

她望向南方,那是秦州的方向,也是那三个在青铜镜最后异象中浮现的未知能量节点可能存在的方位。系统的寂灭,并非终结,它留下的烂摊子——弥漫的污染、潜在的反扑节点、以及更加复杂严峻的生存环境——才刚刚开始显现其真正的威力。

而皇权,选择了用掩盖、收编和管控来应对。这或许是基于统治稳定的必要之举,但无疑,也将真正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和技术,推向了更加边缘和危险的境地。

《天灾定论诏》的墨迹已干,它为大宋王朝暂时构建了一个关于此次危机的、可控的官方叙事。但在这叙事的光滑表面之下,技术的暗流、政治的旋涡、以及地底深处仍未散尽的威胁,正在悄然涌动,预示着下一场风暴的来临。夜色,依旧深沉。雨,不知何时会停。而那曾经笼罩四野的、系统最后馈赠的光膜,在今夜,终于彻底消散,仿佛从未存在过。

喜欢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宋成祖将军不容易离婚女人图鉴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万界永仙我成了六零后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覆手七零位面小军嫂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我的姑父叫朱棣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气御千年超神学院之银河之翼我家娘子在修仙绝色嫡女一睁眼,禁欲太子掐腰宠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神剑无敌系统恶鬼训练营
经典收藏大明群英传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骑砍三国之御寇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夫君!生娃这种事不能靠走量啊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吕布有扇穿越门南唐晚来风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镇国二公子李世民重生水浒贞观第一婿七十年代那场战争大唐房二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三国纵横之凉州辞
最近更新开局家将,继承十二位遗孀三国:我在三国支教三国:重生吕布从下邳开始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庶子闲云志:穿回古代后只想躺平明末:铁血山河九域雄皇南诏残魂大明巨匠大明基建录梁朝九皇子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红妆断案:我与状元大人的探案日历史杂烩大明:皇长孙,比洪武大帝更狠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我在明朝修铁路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三国:一代谋圣陈渡大夏九皇子与紫微
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 柳岸闻莺 - 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txt下载 - 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最新章节 - 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