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墨家秘堡深处,一间临时改造、布设了多重隔离与能量屏蔽的实验室已然成型。墙壁上贴满了新绘制的能量导流符文,地面则以精金粉末混合特定矿物绘制了巨大的镇灵法阵,中心处,正是那枚来自“哑舍”的“无名金属零件”。它静静地悬浮在一个特制的非磁性托盘之上,触手温凉的质感透过空气隐隐传来,其表面那些从未见过的几何纹路在秘堡特有的晶石灯下,流淌着微弱而稳定的幽光。
墨衡、石岳以及另外三名精擅能量结构与材料学的核心弟子,皆身着简易防护服,神情凝重地围在周围。实验室一角,李三被安置在一张特制的木榻上,四肢由柔韧的牛筋索轻轻固定,以防他无意识动作伤及自身或干扰实验。他额心的晶片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急促频率闪烁着,与实验室中央那枚零件表面的幽光隐隐呼应。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榻边铺设的细沙盘上划动,沙沙作响,勾勒出的符号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趋向某种完整的结构。
“师父,您看!”石岳指着沙盘,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李三划出的这个核心符号,与那零件表面最复杂的中心纹路,相似度超过九成!”
墨衡目光锐利如鹰,在沙盘符号与悬浮零件之间快速移动。李三划出的线条虽显稚拙,但那种非欧几里得几何特有的扭曲、嵌套与无限循环的意蕴,与零件纹路如出一辙。“不是模仿,”墨衡沉声道,语气带着一丝难以置信,“更像是…翻译,或者说是以一种我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将那种超越我们认知的结构‘表述’出来。”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以此符号为钥,尝试解析第一组能量回路。”
命令下达,三名弟子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操纵着经过改造、灵敏度极高的能量探针,小心翼翼地避开零件物理表面,而是循着李三在沙盘中划出的那个“钥匙”符号所暗示的能量路径,将极其微弱的同频精神力场注入零件周围的虚空。
起初并无异状。探针末端的示踪晶石仅仅发出寻常的微光。但就在某一刻,当精神力场的频率与“钥匙”符号的某种内在韵律达成微妙契合的瞬间——
“嗡!”
一声低不可闻却直抵灵魂深处的震鸣从那枚零件内部传出。并非通过空气传播,更像是直接作用于所有人的意识。紧接着,零件表面那些原本只是静静流淌幽光的几何纹路,骤然活了过来!无数细密如蛛丝的光线从纹路中迸发,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依照着某种极度严苛、精妙的逻辑飞速流转、组合、构建。光线并非单一色彩,而是在幽蓝的基底上,不断闪过乳白、淡金乃至一丝难以捕捉的绯红。
实验室内的能量读数瞬间飙升,却又被牢牢限制在镇灵法阵的范围之内,仪器发出刺耳的警报声,但又迅速被弟子手动调低音量。
“能量传导模型正在自行构建!”一名负责监控能量波形的弟子失声惊呼,他面前的复杂水镜上,正由那些流光自动绘制出一幅完全陌生的能量回路图,其结构违背了墨家典籍中记载的所有已知原理,充满了悖论般的扭结与跨越维度的连接。
“记录!全力记录!”墨衡低吼,眼睛死死盯住那流光溢彩的零件,以及水镜上飞速成型的图谱。他感到手中的古老抄本正在微微发烫,银色图腾流转加速,传递出一种混合着警惕与探究的复杂情绪。
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在那奇异流光与李三无意识符号的双重引导下,第一幅完整的非欧几里得几何能量传导模型被成功记录了下来。其核心原理,竟是通过在微观层面暂时“弯曲”空间属性,使得能量粒子以近乎零损耗的方式实现超距传导。
“这…这简直是神迹…”另一名弟子看着刚刚根据模型原理,利用手头现有材料简单验证制作出的一个巴掌大小的储能单元。常规测试显示,其能量储存密度,达到了目前墨家最高工艺制造的同体积储能核心的三倍以上!
“不止!”石岳指着另一张刚刚由流光绘制完毕的材料合成路径图,声音干涩,“根据这个…我们或许能在常温下,合成出具有超导特性的全新合金!”
实验室陷入了一种狂喜与恐惧交织的沉默。技术突破的速度太快了,快得令人心悸。这绝非正常的研发过程,更像是一种…知识的直接灌注,或者说,是那零件本身将其蕴含的某些基础原理,借助李三这个“门户”与墨家现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一次高效的“翻译”和“展示”。
随后的几个时辰,这种“高效”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在初步掌握了那种奇特能量传导原理后,第三项突破接踵而至——一份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瞬时通讯原型机设计图,直接在最大的那块水镜上由流光构建完成。其结构之精妙,思路之奇诡,完全超越了当前时代对信息传递的所有想象。
“短短半日…”石岳看着眼前记录的三大突破——高效储能、室温超导、瞬时通讯,脸上毫无血色,“我们取得的进展,足以超越墨家过去五十年的积累。这…”
这太容易了。容易得让人不安。
墨衡强迫自己从技术突破的震撼中冷静下来。他走到那枚已经恢复平静、只是表面幽光似乎更亮了一分的零件前,仔细观察。然后,他指向能量读数仪上某个几乎被忽略的细微参数:“所有逆向工程产物,能量签名中都带有这个无法消除的标记,像是一种…烙印。”
弟子们连忙检查,果然,无论是在新制造的储能单元,还是合成出的超导材料微量样本,乃至那份通讯设计图的能量模拟运行中,都检测到了一种极其隐晦、与零件本身同源,却又无法解析、无法剥离的量子层级标记。
“像是制造者留下的…印记。”一名弟子喃喃道,“或者说,信标。”
这意味着,任何基于这项技术制造出的物品,都可能被某种存在追踪、定位,甚至…监控。
就在这时,负责在秘堡外围利用改造观星仪监测天幕的石岳副手匆匆闯入实验室,也顾不得礼数,急声道:“师父,师兄!就在刚才,那室温超导材料的微型样本在户外进行极限抗干扰测试时,虽然测试本身成功,但我们的仪器捕捉到,天幕…那天幕的能量场,出现了一次极其短暂、极其细微的波动,波动频率与样本内部那个无法消除的标记频率…完全一致!”
实验室内的空气瞬间冻结。
墨衡瞳孔骤缩。最坏的猜测被证实了。使用这天外科技,如同在黑暗中点燃火把,确实能照亮前路,但也同时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立即暂停所有户外测试!”墨衡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严厉,“所有逆向工程产物,未经验证其与天幕交互风险前,一律不得带出最高屏蔽实验室!所有相关数据,加密等级提升至‘绝密’!”
他目光扫过三名因巨大发现而兴奋,又因潜在危险而惶恐的弟子,沉声道:“技术突破固然可喜,然福兮祸之所伏。此物…绝非善茬。它所给予的,或许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甚至…本身就是一个诱饵,一个考验。”
他的话音刚落,实验室角落,木榻上的李三忽然发出一声极轻微的呻吟。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李三一直紧闭的双眼竟然睁开了一条缝隙,眼神不再是之前的涣散与空洞,而是透出一种极度疲惫却又异常清醒的光芒。他额心的晶片闪烁频率慢了下来,变得如同呼吸般平稳。
他嘴唇翕动,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它们…在看…”
他顿了顿,仿佛在凝聚最后的气力,一字一顿地:
“看我们…怎么用…”
说完,他眼中的清明迅速褪去,眼皮沉重地阖上,晶片恢复到此前的急促闪烁,手指再次无意识地在沙盘上划动起来,仿佛刚才那短暂的清醒从未发生过。
实验室里落针可闻。李三的话,像一块冰冷的巨石投入众人心湖。
“它们在看我们怎么用……”石岳重复着这句话,脸上血色尽失。
墨衡缓缓闭上眼,复又睁开,眼中已是一片决然的清明。他走到记录台前,拿起笔,开始快速书写。
“必须立刻将此处发现,尤其是技术突破伴随的‘信标’风险与李三的警示,密报崔婉宁与范公。”他一边写一边对石岳说,“技术飞跃的诱惑巨大,朝廷内部,乃至我墨家内部,恐生分歧。需让他们知晓,此路看似捷径,实则步步杀机,这科技分的快速提升,恐怕…有毒。”
几乎在墨衡写下最后一个字的同时,远在汴京的崔婉宁,也接到了范仲淹通过加密渠道送来的一封密信。信中提到,近两日,朝廷监控的几处大型工坊,尤其是与军械、通讯相关的,其技术研发进度突然出现了不合常理的跃升,虽然工坊主们讳莫如深,但格物监的暗探还是捕捉到了一些关于“天降图谱”、“梦中得技”的离奇传闻。《科技伦理令》的审查官员已经注意到这些异常,但面对骤然复杂和高深起来的技术内容,审查阻力大增,甚至出现了审查官因无法理解新技术而被迫放行的尴尬局面。
范仲淹在信中忧心忡忡地写道:“…技术之进,一日千里,然其源诡谲,其迹可疑。伦理之堤,恐溃于未知之流。朝中已有声音,认为此乃天佑大宋,当借此东风,快速提升‘技术’指数,以应对天幕倒计时。争议已起,望秘堡速查此类技术飞跃之源,辨明吉凶。”
崔婉宁放下密信,走到窗边,望向天空中那冰冷依旧的乳白色光幕。伦理指数,依旧顽固地定格在6.00,而技术指数…不知是否是她的错觉,那7.2的数字,边缘似乎微微模糊了一下,仿佛有极其细微的波动一闪而过。
她想起墨衡之前密信中关于“信标”与“观察”的警告,又结合范仲淹信中所言,心中寒意渐生。
来自星海的“馈赠”,果然不是那么好拿的。文明的考核,似乎并不仅仅在于你拥有了多少技术,更在于…你如何获得,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技术。
倒计时在无声流逝,技术的狂飙突进与伦理的艰难挣扎,如同两条开始激烈碰撞的轨道,将整个文明引向了一个更加莫测的方向。而那双隐藏在星海深处的“眼睛”,正冷静地注视着这一切。
喜欢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