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白色的天幕在短暂的停滞之后,忽然泛起了前所未有的涟漪。那并非警告性的猩红,也非评估指数变化的微光,而是一种如同水波般柔和、却蕴含着庞大信息流的淡金色波纹,自天穹中心缓缓扩散开来,无声地覆盖了整个视野所及的苍穹。
紧接着,在汴京科技伦理书院的上空,在贺兰山的主峰之上,在终南山的秘堡之外,在所有腕间浮现出淡金色纹路的人们所在的区域上空,点点光芒如同受到召唤般从淡金色的波纹中析出,缓缓降落。
那不是实体,而是一团团流动的、仿佛由纯粹光线与复杂符号构成的能量聚合体,大小不一,形态也略有差异,有的如同缓缓旋转的多面晶体,有的则似不断变幻的立体图谱。它们散发着温和而引人的波动,静静地悬浮在离地数丈的空中。
“这是……” 林沐然抬头望着书院操场上空悬浮的七八个这样的光团,下意识地抬起了自己的手腕。他腕间的淡金纹路此刻正散发出微热,与天空中那些光团传递出的能量波动产生着清晰的共鸣。不仅是他,周围所有腕间有纹路的书院弟子、医官、工匠,都感受到了这种奇特的联系。
崔婉宁站在书院主楼的高台上,她的腕间,那最为清晰复杂的纹路也在微微发烫。她凝视着那些光团,目光锐利而审慎。墨衡的警告言犹在耳——“资格已具,深境将启”。这就是“深境”的开启方式吗?观察者的“礼物”?
“所有人保持警戒,未经许可,不得触碰那些光团!”崔婉宁清冷的声音通过改进后的声波扩音装置传遍书院,稳定了因为异象而有些骚动的人心。她随即下令,“格物监,立刻部署能量监测阵列!林沐然,重点扫描光团能量结构,分析其与腕间纹路的共鸣模式!医理部,随时准备应对未知影响!”
命令被迅速执行。林沐然带着改进的声波与能量探测仪,小心翼翼地靠近一个悬浮在较远处的、约莫人头大小的晶体状光团。仪器屏幕上瞬间跳动的复杂波形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院长!这些光团……它们不是纯粹的能量体,内部蕴含着极其庞大且有序的信息流!结构……结构类似我们之前解析天外碎片时遇到过的编码方式,但更复杂,更……完整!”林沐然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震惊,“而且,它们确实只在与我们腕间的纹路产生共鸣,没有纹路的人,即使用仪器靠近,感应也非常微弱!”
崔婉宁快步走下高台,来到监测阵列中央。水晶板上实时显示着能量读数,那光团内部的信息密度高得惊人。“尝试与它建立连接。”她沉声道,“既然纹路是‘钥匙’,或许能解锁其中的信息。”
一名自愿参与试验的、腕间纹路清晰的书院算学弟子,在众人的注视下,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手,将手腕靠近那晶体光团。
当他的手腕进入光团周围一定范围时,异变陡生。
他腕间的纹路骤然亮起,与光团散发出的淡金色光芒交相辉映。那弟子身体微微一震,双眼瞬间失神,大量的图像、符号、公式如同洪流般涌入他的脑海。他闷哼一声,脸色有些发白,似乎承受着巨大的信息冲击。
“稳住!尝试引导和理解信息,不要被淹没!”崔婉宁立刻喝道,同时示意旁边的医官准备介入。
那弟子努力集中精神,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他眼中的迷茫才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的震撼与明悟。他放下手,踉跄一步,被旁边的人扶住。
“院长……我……我看到了……”他喘息着,语气中充满了不可思议,“那是一套……一套关于如何精准修复受损土壤、净化水源、促进植物生长的……‘模组’?里面包含了从未见过的物质合成路径、能量场引导术式……还有对应的原理阐述……非常详尽,但……但又好像缺失了最核心的驱动部分,像是一个……需要我们自己填充能量的‘框架’?”
几乎同时,另外几个尝试连接不同光团的人也陆续有了结果。
一位参与了疫情救治全过程的医官,连接了一个图谱状光团后,激动地汇报:“这里面是……是一种分布式能源网络的构建原理!利用地热、风能甚至生物能的微小波动进行聚合与传输,可以极大缓解偏远地区的能源需求,尤其适合西南那些地形复杂的产区!”
另一位擅长机械设计的工匠,则从另一个光团中获取了关于“神经交互接口”的基础理论,涉及如何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捕捉和解析生物电信号,甚至进行初步的信息反馈。
所有的反馈都指向同一个结论——这些“知识晶体”内,蕴含着观察者给予的、超越当前时代的技术信息。然而,这些技术并非完整打包的成品,更像是提供了原理、框架和实现路径,但将具体的材料合成、能量驱动等关键环节,留给了接收者自己去探索和完成。
“有限度的技术援助……”崔婉宁喃喃自语,印证了墨衡密信中的推测。观察者并非直接赐予强大的武器或工具,而是在他们通过考验、获得“资格”后,提供了更高效的知识路径,但文明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仍需依靠自身。
“院长,所有已解密的技术信息,经过初步伦理审查,未发现明显危害性或超越我们当前理解能力过多的内容。”林沐然汇总了初步分析报告,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也有一丝疑虑,“它们似乎都……恰到好处地针对我们当前面临的困境。环境修复对应西南潜在的生态危机,分布式能源有助于资源公平分配,神经交互接口或许能为未来与观察者或其他文明沟通打下基础……”
崔婉宁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天空中依旧悬浮的知识晶体,以及周围因为获得新知识而面露喜色的人们。但她心中那根弦依旧紧绷。观察者的“礼物”固然珍贵,但这种“恰到好处”的针对性,本身就意味着观察者对他们的处境了如指掌。而且,这份礼物,似乎刻意回避了某些方面。
“有没有发现任何直接用于防御或反击外部军事威胁的技术?”崔婉宁问道。
林沐然愣了一下,迅速检索已解密的信息,摇了摇头:“没有。目前解密的内容,全部偏向于民生、基础科研和环境治理。”
崔婉宁眼神微凝。果然,观察者更关注文明整体的演进与内部治理能力的提升,对于宋、辽、夏之间的地缘冲突,似乎并无意直接介入或提供碾压性的优势。这或许本身就是一种筛选——拥有力量后,是选择向内求索、夯实根基,还是向外征伐、解决眼前威胁?
就在她思索之际,新的变化出现了。
那些被初步解密了表层信息的晶体光团,光芒略微内敛,但其内部更深处,似乎还有更多层层叠叠的信息结构若隐若现,等待着被进一步解锁。
“院长,纹路与晶体的共鸣层级似乎在加深!”林沐然监测着能量变化,“解锁第一层信息后,共鸣并未结束,反而建立了更稳固的连接,似乎……可以继续深入获取更多知识!”
这意味着,观察者的“礼物”并非一次性的,而是可以随着他们理解能力的提升,逐步释放更多内容。这是一种持续的、引导性的援助。
然而,崔婉宁也敏锐地注意到,书院中那些尚未获得腕间纹路的少数人,此刻脸上难以掩饰的失落、焦虑,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技术的获取,因为“资格”的有无,开始悄然在团队内部划下了一道无形的界限。
更让她注意的是林沐然的另一个发现。
“院长,我在监测晶体能量场时,发现了一个规律性的脉动……这个脉动的频率和特征,与之前封存的那几块天外碎片能量场的残余波动,存在高度相似性!”林沐然的语气带着惊疑,“难道这些知识晶体,与那些天外碎片……同源?”
这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崔婉宁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观察者的技术,与带来灾厄的天外碎片,竟存在关联?这究竟是殊途同归的科技树,还是暗示着观察者本身与“天外”有着某种联系?那份关于“星外瘟瘴”的古籍记载再次浮现在她脑海。
“继续监测,重点分析这种关联性。”崔婉宁压下心中的波澜,下令道,“同时,组织所有具备‘资格’者,分组对接知识晶体,系统性地解密、记录和理解其中的技术信息。格物监、算学组、医理部联合成立技术评估与转化小组,优先评估那些能直接应用于解决当前迫切问题的技术,尤其是西南地区的环境修复和资源运输难题。”
她抬头望向天空,乳白光幕上,技术指数9.1与伦理指数7.2依旧高悬,而那猩红的第二试炼倒计时,依旧停滞在“五十日”。知识的馈赠已然降临,但它带来的不仅是希望,还有新的谜团、内部的微妙变化,以及更沉重的责任。
文明的星火,在接住了观察者抛来的“礼物”后,能否真正驾驭这份力量,而不被其灼伤,或者在这份馈赠中迷失自我?前方的道路,似乎更加广阔,却也更加迷雾重重。
书院内,因为新知识的涌入而陷入了新一轮的忙碌与兴奋,人们围绕着知识晶体,尝试着更深层次的连接与理解。而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那几块被严密封存的天外碎片,在储藏装置的隔离下,似乎正与远方的知识晶体,进行着无声的、跨越空间的共鸣。
喜欢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穿越后AI逼我搞文明升级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