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峰书记那句石破天惊的任命,像一颗深水炸弹,在临川的政坛里,炸开了经久不息的涟漪。
县委产业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这个全新的头衔,让我的名字,在一夜之间,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炙手可热。我办公室的门槛,真正意义上地,快被踏破了。
发改委李主任第一个登门,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仅对我那份方案大加赞赏,称自己当初在会上“质疑”是为了帮助我把方案考虑得更周全,还当场表态,发改委将全力配合“产升办”的工作,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
财政局马局长也来了,他不再提县里财政紧张的“困难”,而是主动和我探讨,如何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如何通过财政杠杆,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
甚至连之前一直对我颇有微词的县长赵立春,也在一次政府常务会议上,罕见地公开表示,要“全力支持”产业升级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政府各部门,必须“无条件服从”产升办的统一调度。
我深知,他们态度的转变,并非因为我的“答辩”有多么精彩,而是因为他们看懂了张青峰书记那份不容置疑的决心。我,江远,如今已经不仅仅是我自己,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县委一把手的绝对意志。我手中的这支笔,画出的不再是报告,而是临川未来的权力与资源分配图。
然而,手握“尚方宝剑”的我,很快就体会到了什么叫“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产升办”的牌子,虽然挂起来了,队伍也从各部门抽调了精兵强将,迅速组建了起来。但是,真正的工作,却举步维艰。
我计划的第一步,是对晨光仪器厂进行全面的资产清算和技术评估。但是,负责清算的国资办,报上来的方案,拖拖拉拉,漏洞百出。负责技术评估的科技局,派去的专家团队,天天在厂里喝茶看报,半个月过去了,连一份最基础的设备清单都拿不出来。
我去催,他们满口答应,“马上就办”。但一转身,依旧是阳奉阴违,消极怠工。
我开会协调,各个部门的一把手,都拍着胸脯保证,坚决支持。但会议一结束,文件一到了具体的经办人手里,就如同石沉大海。今天说要走流程,明天说分管领导出差了,后天又说需要和其他部门会签……一个简单的审批,能在机关大楼里,绕上一个月。
我很快就明白了。这是一场“软抵抗”。
明面上,没人敢反对张书记的决定。但暗地里,这个颠覆性的方案,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蛋糕和思维惯性。赵县长一系的干部,自然是乐得看我笑话。而那些中间派,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用“拖字诀”来应对这场自上而下的变革。
他们都在等,等我这“三分钟热度”过去,等我这个年轻的“钦差大臣”,在这盘根错杂的利益格局面前,知难而退。
连续半个多月,我焦头烂额,进展寥寥。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手握权力,却又使不上劲的巨大挫败感。
夜深人静,我一个人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看着白板上那张雄心勃勃的“作战图”,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和无力。
难道,我的那番豪言壮语,真的就要变成一个笑话吗?
就在我陷入困局,甚至开始自我怀疑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却为我带来了破局的曙光。
那天晚上,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林雪宁已经为我准备好了夜宵。她看我情绪不高,便一边为我盛汤,一边和我聊着天,想让我放松一下。
“今天我们科室又在抱怨了,”她状似随意地说道,“新进了一台德国的腹腔镜,培训的工程师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我听主任说,光是这套设备,就花了医院快五百万的预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心中一动,便把我的构想,以及现在遇到的困境,跟她和盘托出。我并没有指望她能帮我解决什么,只是想找个人倾诉一下。
林雪宁听完,蹙着秀眉,沉思了片刻。
“我虽然不懂你们官场上的事,”她轻声说道,“但是,我觉得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啊。要是咱们国内,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高端医疗设备,那对我们医生,对病人,都是天大的好事。”
她拿出手机,说道:“我伯父前两天还打电话问我的近况,我正好,把你的这个‘伟大构想’,当个新鲜事,跟他聊聊。他就在省卫生厅工作,听听他这个内行,是怎么看的。”
我当时并没在意。林雪宁的伯父,我知道是省里的干部,但具体做什么,能量有多大,我并不清楚。我也没指望,这通家长里短的电话,能起到什么作用。
然而,我完全低估了,一个处于信息链顶端的“内行”,他的政治敏锐性,有多么惊人。
两天后,一个平静的周三上午。
我正在办公室里,对着一份毫无进展的报告发愁。陈思宇的内线电话,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
“江主任!你马上到书记办公室来!立刻!马上!”他的声音里,带着一股掩饰不住的激动和一丝惊疑。
我心中一怔,不敢怠慢,立刻冲到了书记办公室。
一进门,就看到张青峰书记正拿着电话听筒,满面红光,连连点头:“是,是!欢迎省里领导来我们临川指导工作!我们一定做好万全的准备!一定!”
挂断电话,他看到我,兴奋地一挥手。
“江远!天大的好消息!”
“书记,怎么了?”
“省发改委,刚刚打来电话!”张青峰的眼睛里,闪烁着熠熠的光芒,“由省发改委副主任亲自带队,联合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组成一个高规格的联合调研组,后天,就要到我们临川来!”
“这么突然?”我大吃一惊。
“而且,调研的主题,你绝对想不到!”张青峰拿起桌上的一份传真件,递给我,“他们是来,专题调研‘在临川县设立省级精密医疗器械产业试点的可行性’!”
省级!精密医疗器械!产业试点!
这几个关键词,像一道道惊雷,在我的脑海中炸响。
我的那份报告,我那个在县级会议上,还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构想,怎么会,在短短两天之内,就一跃成为了“省级战略”的调研课题?
我瞬间就想到了林雪宁的那通电话。
原来,她那位在省卫生厅当领导的伯父,在听了她的转述后,敏锐地意识到,我这个“县级构想”,与省里正在秘密酝酿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不谋而合!
他立刻将这个信息,捅到了更高层。而省里的领导,正愁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试验田”和“突破口”。我的这份详尽而大胆的方案,简直就是瞌睡遇到了枕头,正中下怀!
于是,就有了这次“空降”临川的高规格调研!
“江远啊江远,”张青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惊叹和欣赏,“你小子,到底还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底牌’?你这哪是写报告啊,你这是直接把‘东风’,从省城,给我们借来了!”
我苦笑着,不知该如何解释。我只能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巧合。
这个消息,以比飓风还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临川县。
那些天,还在对我阳奉阴违、推诿扯皮的部门,瞬间闻风而动。
国资办连夜召集人马,通宵加班,第二天一早,一份无比详尽的《晨光仪器厂资产清算方案》,就摆在了我的办公桌上。
科技局长亲自带着专家团队,进驻老厂,三天之内,就拿出了一份长达五十页的《现有设备技术评估及升级改造建议报告》。
财政局、国土局、人社局……所有相关的部门,都像上了发条一样,疯狂地运转起来。之前那些“走不完的流程”,现在一路绿灯;之前那些“见不到的领导”,现在主动上门汇报工作。
整个临川的官僚体系,在来自权力更高层级的意志面前,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
我这个“产升办主任”,之前是指挥不动一兵一卒的“光杆司令”,现在,却成了所有人争相靠拢的权力中心。
我的办公桌上,堆满了雪片般的请示和报告。我的手机,二十四小时响个不停。
短短两天时间,我们就拿出了全套的,堪称完美的接待和汇报方案。
周五上午,当省里的车队,缓缓驶入县委大院时,我们临川,已经做好了迎接这次“天赐良机”的全部准备。
而我,作为整个方案的原创者和汇报人,自然当仁不让地,站在了迎接队伍的最前列。
车门打开,一位位省厅的领导,依次下车。
然而,当调研组的最后,一辆挂着市委牌照的奥迪车停稳,车门打开,走下来的那个人,却让我的心,猛地一跳。
竟然是市发改委副主任,王一鸣。
他显然也是被省里的调研组,临时通知,一同前来。他看到我,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调研会,汇报,现场考察……一切都进行得异常顺利。
我的那份方案,经过了全县精英力量的包装和润色,变得更加无懈可击。省里的领导,频频点头,赞不绝口。尤其是晨光仪器厂那些尘封已久的技术资料和样品,更是让省科技厅的专家们,如获至宝。
当天晚上,欢送晚宴上。
王一鸣主任,再次在众目睽睽之下,坐到了我的身边。
“江远啊,”他端起酒杯,和我轻轻一碰,压低了声音,笑着说道,“我真是小看你了。我以为,我给你挖来市里,是提携你。没想到,你待在临川这个小池子,居然也能搅动省里这么大的风浪。”
他的眼神里,欣赏之色,更浓了。
“怎么样?上次跟你说的事,考虑得如何了?现在,省里的项目,眼看就要落下来了。你这个‘总设计师’,是打算留在临川,当个‘施工队长’呢,还是想到市里,站到更高的平台,去规划更多的‘临川’?”
他的电话,再次打了过来。
这一次,他给我的,是一个更加诱人,也更加艰难的选择题。
喜欢被甩后,我上岸教育局开始逆袭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被甩后,我上岸教育局开始逆袭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