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送上去之后,海州,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城东工地上,巨大的塔吊像一尊尊沉默的雕塑,静静地矗立在晨光与暮色里。曾经喧嚣的工地,如今安静得能听到风声。工人们在临时宿舍里百无聊赖,焦虑的情绪像病毒一样蔓延。
每一天,都是真金白银的燃烧。曹国华的电话一天比一天急躁,从最初的愤怒,变成了深深的忧虑。
刘副市长那边,也出奇地安静。环保局的宋卫东,既没有来找麻烦,也没有给出任何审查结论,就那么不急不缓地“拖”着。他似乎笃定,时间,是站在他那一边的。
这种平静,比任何狂风暴雨,都更令人窒息。
这盘棋,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我们成了棋盘上的两颗小卒,只能被动地等待,等待一只来自更高层级的无形之手,来决定我们的命运。
第三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里,强迫自己研究一份关于德国工业4.0的文件,试图用工作来驱散内心的焦躁。
桌上的红色电话,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
这是市委办的内线。
我深吸一口气,接起电话。
“江远同志吗?我是市委办的陈思宇。”电话那头,传来市委书记大秘,沉稳而冷静的声音。
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陈主任,您好。”
“你现在,立刻到魏书记办公室来。省里来人了,点名,要听你汇报城东项目的情况。”
“省里……来人了?”
“对。”陈思宇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省发改委牵头,联合了省环保厅、财政厅的专家,组成了一个‘重点改革项目联合督导组’。刚刚,空降到海州。组长,是省发改委的副主任,郑国平同志。”
郑国平!
听到这个名字,我的瞳孔,猛地一缩。
这个名字,在全省的发改系统,如雷贯耳。他不是普通的副主任,他是技术专家出身,是全省宏观经济规划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更重要的是,他以严谨、刻板、不讲情面而着称。据说,由他带队的督导组,曾经当场叫停过两个地市的百亿级项目,丝毫不给地方领导留面子。
他,就是一尊,不苟言笑的“铁面判官”。
我们的报告,竟然,惊动了这样一尊大神!
“我马上到!”
我挂掉电话,以最快的速度整理了一下着装,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
我知道,决战的时刻,到了。
当我气喘吁吁地赶到市委书记魏和的办公室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魏书记坐在主位,脸色平静无波。刘副市长坐在他的下首,脸上挂着一种,稳操胜券的,矜持微笑。
而在客位上,坐着三位气场十足的陌生干部。为首的,正是郑国平。
他五十多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甚至有几缕已经花白。戴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神,锐利得像手术刀,仿佛能直接剖开你的思想。他身上,没有官僚的油滑气,只有一种,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的,严谨与审慎。
我一进门,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我的身上。
“报告魏书记,各位领导,江远前来报到。”我立正,沉声说道。
“来了就好。”魏书记朝我点了点头,然后转向郑国平,“郑主任,这位,就是我们海州城东发展集团的董事长,江远同志。项目的具体情况,他最清楚。”
郑国平抬起眼皮,那双手术刀般的眼睛,在我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
“太年轻了。”
他开口,声音沙哑,语调平直,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刘副市长立刻抓住机会,笑着补充道:“郑主任慧眼如炬。江远同志,是我们海州,大胆提拔的年轻干部,有冲劲,有想法。当然,有时候,想法太大,步子,也迈得太快,考虑问题,难免,会有些不周全。”
他这话,说得极其阴险。表面上是夸奖,实则,是在给郑国平,预设一个“年轻人好高骛远、冒进浮夸”的负面印象。
我没有理会他,只是不卑不亢地,站在那里。
郑国平没有接刘副市长的话,他直接转向我,开门见山。
“江远同志,你们递交的那份报告,我们,都看过了。”他指了指桌上,那份我亲手写就的报告,“写得不错,有数据,有分析。但是,报告,终究是纸上的东西。”
“我这次来,不听汇报,只看现场,只问问题。”
他的目光,陡然变得,凌厉起来。
“第一个问题。你们在报告里说,环保审查,是‘非市场因素’的阻力。我想问你,你们的工地,到底有没有环保问题?群众的举报,是真实的,还是捏造的?”
这个问题,如同一把尖刀,直接插向了我的心脏。
这是一个,绝对的陷阱。
我如果说,没有问题,群众是捏造的。那么,我就是在公然,对抗“民意”,否定“群众监督”,这在政治上,是自杀。
我如果说,有问题。那么,就等于承认,环保局的审查,是合理合法的。我们之前,递交的那份报告,也就成了,无理取闹的“告刁状”。
刘副市长的嘴角,已经,抑制不住地,微微上扬。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着看我,如何应对这,必死之局。
我沉默了片刻,然后,抬起头,迎着郑国平的目光,坦然地回答。
“报告郑主任。群众的举报,是真实的。”
我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愣住了。连魏书记的眼中,都闪过一丝错愕。刘副市长的笑容,更是,瞬间,绽放开来。
然而,我的下一句话,却让他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但是,”我话锋一转,“群众举报的,是一个‘常规问题’。而被审查的,却是一个‘政治问题’。”
“什么意思?”郑国平的眉头,皱了起来。
“我解释一下。”我条理清晰地说道,“任何一个大型施工工地,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零扬尘,零噪音。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世界性难题。我们能做的,是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通过洒水、遮盖、降噪等一切手段,将这些影响,降到最低。这一点,我们做到了,也有完整的记录,可以随时供督导组检查。”
“群众,因为生活受到了影响,产生不满,进行举报,这是他们的权利,是完全正当的,我们,必须虚心接受,并且,立刻整改。这是‘常规问题’。”
“但是,市环保局的同志们,在接到举报后,没有给我们,下达一份《限期整改意见书》,让我们去解决这些‘常规问题’。而是直接,发出了一份《停工整改通知书》,一刀切地,叫停了,整个,投资数百亿的,省级重点项目。并且,至今,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整改标准和时限。”
我的目光,扫过刘副市长,声音,陡然提高。
“用一个,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常规问题’,去否定一个,事关海州未来发展大局的‘战略问题’。这,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环保问题,而是一个,需要我们,从更高层面去审视的,‘政治问题’了。”
“郑主任,我回答完了。”
我说完,整个办公室,鸦雀无声。
刘副市长的脸,已经,涨成了猪肝色。
我这番话,看似坦诚,实则,是将他“借环保之名,行打压之实”的真实意图,用一种,最冷静、最客观的方式,血淋淋地,揭示了出来!
我,没有攻击任何人。
我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郑国平那双手术刀般的眼睛,在我脸上,停留了足足十几秒。
他没有做出任何评价,而是,抛出了第二个,更加致命的问题。
“好,这个问题,先放一放。”他拿起我们的项目计划书,“我看了你们的‘混改模式’。引入民营资本,盘活国有资产,这个思路,省里,是鼓励的。但是,我有一个疑问。”
“你们,把那么多优质的土地资产,以一个,相对较低的价格,打包注入到新公司里。而民营资本,只出了一部分现金。你们,如何保证,在这个过程中,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变相流失?”
这个问题,比第一个,还要凶险。
“国有资产流失”,这是悬在所有国企改革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足以,将任何改革,都打入万劫不复深渊的,原罪!
刘副市长,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立刻,挺直了腰板,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我知道,这个坎,如果过不去,城东项目,就真的,死定了。
喜欢被甩后,我上岸教育局开始逆袭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被甩后,我上岸教育局开始逆袭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