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高涨的房价
1995 年的夏末,南方小城的空气里还残留着暑气的燥热,街头巷尾的梧桐树叶被晒得打蔫,蝉鸣声嘶力竭,像是在为这闷热的天气呐喊。张小莫攥着一张皱巴巴的房产广告单,站在 “向阳房产中介” 的门口,指尖反复摩挲着纸面上方 “内环均价 8000 元 \/㎡” 的黑体字,指腹的薄茧在粗糙的纸面上蹭出细微的声响。广告单是她昨天从报纸夹缝里剪下来的,边缘还留着不规则的毛边,上面用铅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计算式,数字被涂涂改改,像一张混乱的密码图。
“姑娘,算好了没?这房价可不是等出来的!” 中介老刘从店里走出来,手里摇着一把旧蒲扇,扇面上 “生意兴隆” 的字样已经褪色。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领口处还沾着饭粒,眼神扫过张小莫手里的广告单,带着几分不耐,“上周这内环房价还是 7500,这才几天就涨了五百,下周啊,我看还得再涨!你要是再犹豫,别说内环,就连城郊的房子都要买不起咯!”
张小莫的心脏猛地一沉,手里的计算器 “啪嗒” 一声磕在台阶上,屏幕上的数字闪了闪,定格在 “” 这个刺眼的数值上。她深吸一口气,弯腰捡起计算器,指尖在按键上飞快地敲击:8000 元 \/㎡的单价,买一套 100㎡的房子就是 80 万,首付 30% 就是 24 万。她现在在国营纺织厂子弟学校当老师,每月工资只有 380 元,就算不吃不喝,也得攒够 80 个月 —— 整整六年零八个月,才能凑齐这 24 万的首付。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重重压在她的心头,让她连呼吸都觉得沉重。
“刘师傅,就没有便宜点的房子了吗?” 张小莫的声音带着一丝恳求,她把广告单又攥紧了些,纸面边缘的褶皱更深,几乎要被揉碎,“我刚参加工作没几年,手里没那么多积蓄,能不能帮我找找城郊或者老小区的房子?”
老刘把蒲扇一收,往中介门店的门框上一靠,嘴角撇出一抹嘲讽的弧度:“便宜的?有啊,城郊的筒子楼,没厨房没卫生间,月租都要一百屋,你愿意住?” 他伸手点了点广告单上 “内环” 两个字,“现在谁不想往内环挤?交通方便,周边还有重点学校,以后孩子上学都省心。你是老师,应该更清楚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吧?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不得先有套好房子?”
“重点学校” 这四个字像一根细针,扎在张小莫的心上。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能去城郊的民办小学,教室是破旧的平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黑板是用墨汁刷的木板,写满字后擦都擦不干净。那时候,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去城里的重点小学读书,可因为户籍和家庭条件的限制,这个梦想直到初中才勉强实现 —— 父亲托了厂里的领导,花了不少钱,才把她转到了城里的子弟中学。从那时起,她就坚信 “知识能改变命运”,拼了命地学习,考上了师范大学,成为了一名老师,就是想通过教育,让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有机会改变人生。
可现在,面对这 24 万的首付,她曾经坚信的 “知识改命”,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广告单,被揉皱的纸缝里,露出了几行淡淡的字迹 —— 那是她大学时在笔记本上写的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后来笔记本用完了,她就把这几页纸剪下来,夹在了常用的书本里,昨天整理东西时不小心粘在了广告单上。如今,这充满理想的字迹,被 “8000 元 \/㎡”“24 万首付” 的现实数字紧紧包裹,像被碾碎的花瓣,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我再想想……” 张小莫把广告单叠好,放进随身的帆布包里。包里还装着她这个月的工资条,380 元的数字在阳光下格外清晰,旁边还有一张她给学生买练习册的收据,25 元,几乎是她工资的十五分之一。她想起昨天母亲打电话说,父亲的老毛病又犯了,想买点好药都舍不得,让她别太节省,可她看着这遥不可及的首付,怎么敢不节省?
走出中介门店,街头的广播正在播放新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房地产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部分城市房价持续上涨……” 广播里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却像一把锤子,不断敲击着张小莫的神经。她沿着街边慢慢走,路过一家文具店时,看到橱窗里摆着崭新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的字样,让她想起自己小时候攒了三个月的零花钱,才买了一本这样的笔记本,每天都在上面认真记录学习心得。
那时候,老师告诉她,只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就能过上好日子。她信了,也做到了,可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击。她考上了师范大学,成为了一名老师,有了一份在别人看来还算稳定的工作,可面对高涨的房价,她依然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看不到自由的希望。
“小莫?你怎么在这?”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张小莫抬头一看,是她的大学同学李娟。李娟穿着时髦的连衣裙,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皮包,脸上化着淡妆,和穿着朴素的张小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娟?好久不见。” 张小莫有些意外,她和李娟大学毕业后就很少联系,只知道李娟嫁给了一个做生意的老板,日子过得很滋润。
李娟拉着张小莫的手,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眼神里带着几分同情:“你怎么还是老样子?穿得这么朴素,是不是日子过得不太好?” 她指了指不远处的 “向阳房产中介”,“你不会是在看房子吧?现在这房价涨得这么厉害,靠咱们当老师那点工资,猴年马月才能买上房啊!”
张小莫的脸微微发烫,她低下头,小声说:“就是随便看看,还没下定决心。”
“别傻了,靠工资买房太难了!” 李娟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压低了些,“我家那口子前段时间刚在市中心买了套大三居,全款付的,才花了五十万。你要是想买房,不如跟我家那口子学学,做点小生意,比当老师强多了!”
五十万全款买房,这个数字让张小莫的心里泛起一阵酸涩。她知道李娟说得对,靠她每月 380 元的工资,想要凑齐 24 万的首付,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她除了教书,什么都不会,做生意更是一窍不通。她想起父亲常说的 “安稳最重要”,想起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心里陷入了深深的矛盾。
和李娟告别后,张小莫沿着河边慢慢走。河水泛着浑浊的波浪,岸边的芦苇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像极了此刻她摇摆不定的心情。她掏出怀里的广告单,再次展开,“知识改命” 的字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与 “8000 元 \/㎡” 的房价形成了刺眼的对比。她想起自己教学生们背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时的情景,想起孩子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突然觉得无比讽刺 —— 她教会孩子们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可自己却被现实的房价狠狠打了脸。
走到纺织厂家属院门口时,她看到父亲张建国正蹲在门口抽烟,手里拿着一个破旧的饭盒,里面装着从厂里食堂打回来的饭菜。父亲的头发已经花白了大半,背也比以前驼了不少,蓝色的工装裤上还沾着机油的污渍。看到张小莫回来,父亲赶紧掐灭烟头,站起来迎上去:“小莫,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饭都凉了,我再去给你热一热。”
“爸,不用了,我不饿。” 张小莫接过父亲手里的饭盒,眼眶有些发红,“我今天去看房子了,内环的房子好是好,就是太贵了,首付要 24 万,我根本凑不齐。”
父亲沉默了片刻,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没事,慢慢来,房子咱们可以先不买,先把日子过好。你妈今天还说,想给你织件毛衣,问你喜欢什么颜色。” 他顿了顿,又说,“我和你妈还有点积蓄,虽然不多,也能帮你凑点,别太着急。”
“爸,我不能用你们的养老钱!” 张小莫赶紧拒绝,“你们的钱留着自己用,我再想想别的办法。实在不行,我就先租房子住,等以后工资涨了,再慢慢攒钱买房。”
回到家,母亲林慧正在厨房里忙碌,狭小的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看到张小莫回来,母亲赶紧端出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小莫,快吃点面条,今天特意给你卧了个荷包蛋。”
张小莫坐在桌边,看着碗里的荷包蛋,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只有在过年或者考试考得好的时候,母亲才会给她卧荷包蛋。那时候,她觉得荷包蛋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现在依然如此,可这份温暖的背后,却藏着她对父母的愧疚。
“妈,我是不是特别没用?连套房子都买不起。” 张小莫哽咽着说,“我以前总以为,只要好好读书,考上好大学,就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可现在,我连自己的房子都买不起,还得让你们为我操心。”
母亲放下手里的碗筷,坐在她身边,轻轻擦去她脸上的眼泪:“傻孩子,怎么能这么说?你能考上大学,成为一名老师,已经很优秀了。房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买上的,慢慢来,咱们一家人一起努力,总会有办法的。” 她指了指墙上的奖状,“你看,你得的这些奖状,就是咱们家的骄傲,比什么都重要。”
墙上挂满了张小莫从小到大得的奖状,从 “三好学生” 到 “优秀教师”,红色的奖状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微光。看着这些奖状,张小莫突然想起了广告单上 “知识改命” 的字迹。虽然现在面对房贷的压力,她有些迷茫,但她知道,教育给了她走出小城、成为一名教师的机会,这份经历是无价的。或许,教育不能立刻让她买上房子,但它能让她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能让她在困境中不放弃希望。
晚饭后,张小莫坐在书桌前,重新拿起那张房产广告单。她在 “知识改命” 的字迹旁边,用铅笔写下:“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它能让我拥有改变生活的力量。” 然后,她打开笔记本,开始规划未来的生活 —— 每月攒 200 元,争取多带几个补习班,增加点收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争取以后能评上高级职称,涨点工资。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书桌上,照亮了广告单上的字迹和笔记本上的规划。张小莫知道,买房子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她不会放弃。她会带着父母的期望,带着对教育的热爱,继续努力,相信总有一天,她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座小城里,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能通过自己的教育,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
第二天早上,张小莫把房产广告单小心翼翼地夹在笔记本里,然后背上帆布包,精神饱满地去学校上班。路过 “向阳房产中介” 时,她特意看了一眼,老刘还在门口摇着蒲扇,可她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昨天的焦虑和迷茫。她知道,教育改命的理想或许被房贷数字暂时碾成了碎屑,但只要她不放弃,这些碎屑就能重新凝聚,成为她前行的力量。
走进教室,孩子们清脆的 “老师好” 让她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她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想起父母的期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 “知识改变命运” 五个大字,声音洪亮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通过知识,实现自己的梦想……”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黑板上,也洒在张小莫的身上,让她的身影显得格外坚定。她知道,虽然现实的压力很大,但只要她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在教育和生活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喜欢独生年代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独生年代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