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接着说道:“我自个儿在这方面有点经验,有时候电视台里头或者外边公司有那种电视剧编剧的活儿,
也找我们这样的编剧,我自个儿还能挣点外快呢。”说到这儿,姑姑停了一下。
好像在琢磨更合适的法子来把她的意思说明白。“其实这样的合作模式常见得很,而且效果往往也挺不错的。”
姑姑想着通过举例子让杨皓服气。
她接着补充道:“就好比我之前参与的那个《*****》(具体不写了)的电视剧项目。
人家专门负责构思框架,给出创意点子,然后由我来把具体的写作给完成喽。
最后这作品那反响好着呢,既把人家的创意给保住了,又融进了我的文笔风格。”
为了能保证杨皓能把这个建议听进去。
姑姑还特意举了个实打实的例子:“你还记得那个老火的戏说电视剧系列不?
其实啊,那作者压根儿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的名儿,背后有好几个分工干活儿的。
有搞创意构思的,有弄情节发展的,还有搞文字润色的等等不同的环节,可最后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瞅着杨皓好像在那儿寻思事儿的模样,姑姑温和地咧咧嘴笑了,
鼓励着他说道:“试试呗,皓皓,这么着既能保住你的创作灵感能落地,又不会耽搁你的学业,多好的事儿啊,干吗不试试呢?”
就通过这么个法子,姑姑盼着能给杨皓提个醒儿,让他开启一段新的创作路程。
杨皓犹豫的根儿主要在于怕姑姑不乐意,既然姑姑都劝自个儿了,那还怕啥呀。
“得嘞!那咱们就拿这本《我可能不会爱你》试试。”杨皓点了点头,装出一副勉勉强强、老大不情愿的样儿同意了。
鲍勃和姑姑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俩还真怕杨皓较起真儿来。
-----------------
这时姑姑提了一嘴:“皓皓,宁昊那部电影是不是让鲍勃看看?”
杨皓一拍脑门,差点忘了,转头跟鲍勃说:“公司有一部电影,是宁昊导演的新片,你看一下,能不能送到电影节。”
鲍勃点头答应,大家一起去放映室,宁昊已经准备好了拷贝,等大家坐好,开始放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山西小村的故事。村里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寺庙,庙里住着和尚。
年关将至,和尚本指望靠香火钱维持来年生活,佛像却突然倒塌。
为修葺佛像,和尚展开了艰难的筹款之旅。
他先找到宗教科,科长却推诿让他去找文物科;文物科也不管,还建议他找古旧窗框卖钱。
和尚又去求助开着发廊的表哥,表哥劝他还俗遭拒后给了他一点钱。
他回到寺庙拆了窗框送到文物科,文物科说窗框值2000元但没钱,打了欠条让他年后再来取。
和尚找师兄借钱也被拒,师兄劝他来自己庙里入股,和尚不肯,说想修庙。
之后,表哥因发廊涉黄跑路。和尚看到有人卖艺乞讨,便打算化缘筹钱。
他拿着“功德簿”在城中化缘,好不容易化到1350元,却被警察以涉嫌诈骗带到派出所。
和尚和三个小姐被关在一起,小姐们想给钱让他修佛像,和尚拒绝,说不合适。
派出所查明和尚身份后将他放出,又因国家禁止僧人化缘没收了他的化缘钱。
身无分文的和尚在街头被小青年拉住,让他佯装算命撮合自己和女朋友,
和尚受启发买了算命书在街头摆摊,算命收入却被流氓抢走。
无奈之下和尚准备回家,途中遇到三轮车司机,请他为邻居家瘫痪多年的妻子做法治病。
和尚拿出12块钱买的小佛像,称是五台山大师开过光的法器,以3000元价格卖给了司机邻居,终于筹够修佛像的钱。
一段时间后,佛像修好,和尚在寺庙举行开光仪式,却被公路局告知小庙在村里“致富路”路基上,
过年后就要拆掉,且他送去文物科的窗框不是古物,让他取回去。
看着墙上的“拆”字和耳边的“阿弥陀佛”唱经声,和尚愣在原地,茫然无措。
这部电影用写实的手法展现了和尚在筹款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难和人性的复杂,具有强烈的现实讽刺意味,
揭示了小人物为谋生计,被世俗逐渐扭曲异化的价值观,以及底层人民生活的举步维艰。
影片一边放映,赵智勤一边在给鲍勃解说。
前世,它在第四届东京银座影展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奖。
当然,这辈子要看鲍勃的意见,如果可以拿到更大的电影节上,当然更好。
影片放完,大家看着鲍勃,鲍勃回味了一会儿,结合赵智勤的解说,最后给出肯定答复。
和杨皓的短片《一次短暂分歧》,一块儿送到柏林电影节。
不过鲍勃说:“这部影片不一定能获奖,虽然适合柏林电影节的基调,但是还不够突出。”
姑姑满心期待的问:“能参加主竞赛单元吗?”
鲍勃点点头说:“没问题,今年的评委主席是弗朗西丝·麦克道曼(Frances mcdormand),我会跟她说一声。”
宁昊和姑姑他们都要听呆了,这怎么口气跟杨皓一样,感觉都不怎么尊重人家电影节,不尊重艺术。
可是自己的电影能参加这种电影节,还能说什么呢,就剩下高兴和激动了。
-----------------
定下这事儿,中午吃完饭,杨皓陪着鲍勃出去玩去了。
一连三天,赵智勤开着车,仨人玩转了长城、故宫、颐和园等等一大堆名胜古迹。
可鲍勃没心思玩了,决定回美国,着手新公司的事情,一大堆事情要处理呢。
杨皓也不再劝他,送走鲍勃,赵智勤也要走马上任了,马上《金枝欲孽》建组拍摄一大堆事儿呢。
杨皓这算清闲了,都安排明白了,没他什么事儿了。
中午在公司吃完饭,刚午休起床,杨奶奶找他来了。
杨皓有些疑惑,这专辑刚完事儿,应该没什么事儿了呀。
俩人来到录音棚休息室,泡上茶水,杨皓问:“今儿怎么过来了?不是说休息几天吗?什么事儿?”
一连三问,杨奶奶笑眯眯的看着杨皓,这孩子太让他满意了,未来一定是艺术大家。
杨奶奶微笑着回答:“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主要是这两天学校在开会,他们正在征集一些音乐作品,
准备为即将到来的载人航天庆典增添光彩。我就想着来你这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作品。”
提到载人航天和音乐作品,杨皓的眼睛马上亮起来了。
在后世,如果说哪项中国成绩打脸世界的话,那航天无疑会是头牌,虽然在美国的强压下,欧盟取消了和中国的合作。
但是,那又怎么样,不和中国合作,自己又没那本事,靠美国,美国自己的载人航天都频频出问题。
还有就是各国的载人航天计划,一个比一个吹的牛逼大,结果只有中国成功了,其他的都成了笑话。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展示才华的机会,更是一次向国家航天事业致敬的机会。
它代表了对航天英雄的致敬与对未来梦想的追求。
杨皓回想起美国打压中国航天,以及中国航天发展的艰辛历程。
1990年,在中国首次成功进行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入轨精度在31颗同类卫星中位列第一。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999年底,美国发布了一份名为《考克斯报告》的文件,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通过发射商业火箭窃取了美国的导弹技术。
基于这一指控,美国随后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禁止任何使用美国零件的卫星通过中国火箭发射,除非得到美国国会的特别批准。
此外,中国在制造卫星过程中使用的美国元器件和原材料,也须经过美国国会的审查。
想起这些,杨皓就气愤不已,这种不公平的限制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扩展到国际合作上。
例如,1998年11月20日,当国际社会开始建设国际空间站时,美国以其霸权地位阻止中国参与其中。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没有放弃,而是选择自主发展,展现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精神。
不过也正是因为美国的打压,让中国航天走上了独立自主,明白了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上辈子载人航天,作为中国人都习以为常了。可回到这个时代,杨皓还是激动不已。
杨皓没考虑太多,直接说道:“有倒是有,但人家不一定用,我的……”没等杨皓说完,
杨奶奶就说:“你先拿出来我看看,用不用是人家的事。”
老太太只是过来看看,没想到还有惊喜,连忙催促杨皓。
杨皓也不耽搁,直接打开另一台电脑,在存放的音乐文件夹中寻找。
这几首杨皓上辈子都听腻了,但还是愿意听的纯音乐,都是国家有事就放。
点开《Victory》,以大提琴为主导,小提琴以及轻微鼓声伴随,传入大家的耳中,平缓而有力的节奏感为整首歌开启了铺垫。
在前奏的基础上,钢琴出场,偶尔响起的钢琴起着点睛之笔的作用。
随后,鼓声重重一锤,节奏响起,气势磅礴,将预热的场面开始带入真正的时刻。
接着,背景音似交响曲,以背景音为主导,鼓声、时钟滴答声配合,演奏着跳动着,背景音将士气带入了高潮。
然后,女声响起,伴随着时钟滴答声,局面进入关键时刻。
女声用力的嘶吼着,像是在诉说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感想。
最后,一切都恢复平静了,大小提琴配合缓慢有力的演奏着,钢琴偶尔响起一声为他助力。
这首音乐表现出来的豪迈激荡的场面,让听众仿佛能在脑海中浮现出恢弘壮阔的画面。
其旋律和音符能够瞬间让人感受到恢弘气势和勇士的热血精神,令人热血沸腾,产生想要拿起兵器冲向战场,拯救世界的冲动。
音乐播放完毕,杨皓轻轻按下了暂停键。他转头望向坐在旁边的杨奶奶,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和紧张。
他问道:“怎么样?这首歌能反映出我们航天人不畏艰险、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精神吗?”
杨奶奶没说话,杨皓感到一丝失落,他以为不喜欢这种风格的音乐。
为了缓解缓解尴尬的气氛,于是点开《El dorado (dubstep Remix)》。
随着《El dorado (dubstep Remix)》的播放,
紧凑而快节奏的音乐立刻充满了整个空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背景之中。
音乐中的豪迈奔放之感,如同古代战场上的英雄,睥睨一切的气势让人不由自主地打开心胸,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振奋。
这种豪迈的风格与军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令人热血沸腾,
激发着每一个人内心的激情和力量,让听者充满斗志和勇气。
“这首怎么样?有没有毛主席诗词: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感觉?”
杨皓张口就背诵出了这些激励人心的诗句,这是他上辈子在最困难的时候常常读来激励自己的文字。
每当读到这些,他都能从中汲取力量,给自己打鸡血,继续前行。
杨奶奶刚才是震撼的没说出话,谁知让杨皓误会成不喜欢了。现在激动地嘴唇都哆嗦了,说不出话了。
杨皓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种音乐风格,现在国内不接受,反正杨奶奶都没叫好。
于是又点开一首《For the win》放给杨奶奶听,旋律激昂的旋律,紧凑的节奏,让大家听得如醉如痴。
放完后,杨皓嘟嘟囔囔说:“这首是对胜利的追求和渴望,也可以理解为对梦想、目标的追求。
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信息,即只要坚持不懈,充满信心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就能够获得胜利和成功。
我做的都是这类音乐,要是不合适那就没办法了。”
这些纯音乐都是在美国做好了,所以是成品。
喜欢内卷娱乐圈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内卷娱乐圈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