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静一听杨皓要走,赶紧往前迈了半步,伸手虚拦了一下:“哎你等会儿!你这是要上哪儿去啊?”
杨皓摆摆手,脚都没停:“还能去哪儿啊?回我那小窝呗!这会儿也没啥事儿了,待着也是瞎晃悠。”
“别介啊!”谭静赶紧拽了他胳膊一下
“等会儿我带你认识俩人——刚才跟我打招呼那几位,都是圈里靠谱的朋友,认识认识没坏处!”
杨皓一听就往后缩了缩,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没啥意思,那些场子不适合我,瞎寒暄一通,纯浪费时间。
我嘴笨,跟人搭茬都费劲。
算了吧,我最烦凑局,闹哄哄的头仁儿疼。”
谭静瞅他这不上道的样儿,又气又笑,伸手戳了戳他胳膊:“你可别傻了!
你以为刚才那几位跟我打招呼,就单单冲我来的啊?
人家那是瞅见你在这儿,想认识你,只不过没好意思直接凑过来,
人家是瞄着你这块‘活招牌’!借我搭个话茬儿罢了!”
“您可别逗了!”杨皓挠了挠后脑勺,
一脸不相信,“我有啥好认识的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有啥可瞄的?就一唱歌的,人家犯不着跟我套近乎。”
谭静翻了个白眼,声音都提高了半分:“你是真不知道自己现在多有名气是吧?
圈里多少人都想跟你搭个茬儿、混个脸熟呢!
你那两张专辑,现在谁没听过?
只不过你平时没在社交局出现过,成天窝家里不出来,外头想堵你的人能排到永定门!
就因为你天天宅着,人家才没地儿逮去,没机会跟你搭上话罢了!”
“您这是逗我玩呢吧?”杨皓还是不松口
,摆摆手,“认识我能有啥用啊?认识我能当饭吃?我又帮不上人家啥忙。”
“能啊!‘创作天才’四个字就是金字招牌!”谭静点了点他的脑门,
恨铁不成钢似的,“你说认识你有啥用?人家说不定往后想找你约首歌、要是有机会能让你给写一首,那可是能少跑仨酒局。
还有合作,或者有好的舞台资源能用你一把!这机会可不是天天有的,别矫情,让人家失望!”
杨皓被她说得乐了:“诶呀您可拉倒吧,还‘天才’呢,你可别给我瞎吹。”
谭静抿嘴一笑,冲他挤挤眼儿:“别谦虚了,小杨老师。今晚这些人,你真该见见。
全是业内的,认识俩有用的,以后多交流交流,比你一个人闷着头写歌好,回头咱干点儿正事儿都方便。”
“那也行啊,”杨皓叹了口气,“不过你得先答应我,一会儿要是真尬了,你得救场。”
“没问题!”谭静拍着胸口,“这事儿交给姐,你就跟着我混,绝对不掉链子。”
“行吧,走吧,认识一下。”杨皓拉了拉外套,嘴上还嘀咕着,“要不是你叫我,我是真懒得凑这热闹。”
“得了吧,”谭静一扭头,笑着说,“您去年还跟个歌迷似的,到处拍照留念啥的,
今年是怎么了,这架子都快比台长大了。”
俩人边说边往回走,一前一后迎着几个人走了过去。
后台灯光亮亮灭灭的,远处有人在试音,有人在练台词,空气里全是香水味儿。
杨皓瞅着这一片热闹,心里想——唉,这圈儿啊,热是热闹,真想静会儿可真难。
谭静刚露面,立马就有人招呼:“哎呀,谭老师!您这造型太惊艳了!”
“静姐,来,咱合个影呗!”
“今晚那段太棒了,明儿播出肯定炸!”
谭静一边笑,一边客气着招呼:“哎呀,别夸了别夸了,瞎忙活的事儿。”
说完,她往杨皓那儿一指:“来来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杨皓,咱圈儿里的创作才子,2004年专辑销冠。
听说过吧?就他自己作词作曲制作的。”
那帮人立刻来了精神,几个人凑上前,语气里都带着点八分热情两分试探。
“哎呦,原来是您啊!那专辑我天天在车里放每首都能当主打歌!”
“杨老师真年轻啊,这灵感是怎么来的?”
“我们那边现在正找原创合作呢!有机会合作!”
杨皓听着,笑着点头,倒也不推不抢:“哎呀,哪儿啊,乱写的,您客气了。”
一边说着客气话,一边交换联系方式,姿态松弛得跟逛公园似的。
谭静在旁边瞅着,心里暗乐:这人啊,嘴上说不爱来,真到了场子里,比谁都稳当。
这时候,一个带金框眼镜的中年男的挤进来,穿得那叫一个“正儿八经”,
嘴角笑着,眼神却精着呢:“谭小姐,您总算来啦!这位就是您说的那位杨老师吧?久仰久仰!”
他一边说一边伸手,“我是寰音那边的策划,您那几首歌我们团队都研究过,真不错,有点儿意思。”
“嗨,您太抬举了,”杨皓笑着握了握手,“那都是玩票儿,真不敢当‘老师’这俩字。”
那男的乐了:“哎,别谦虚。现在这圈儿里像您这么有想法的年轻人可不多。
回头有空到公司坐坐,我们好好聊聊合作。”
“行啊,”杨皓应得挺轻快,“抽时间!抽时间。”
谭静在旁边打趣:“您别信他,他现在正在准备高考,等他有时间怎么滴也得高考后了。”周围一阵笑。
几句寒暄,场面也就彻底热起来了。有人聊项目,有人撮合资源,有人暗搓搓地换名片。
杨皓身处其中,看着这帮人嬉笑寒暄,心里那股淡淡的疏离又上来了。
他轻声嘀咕:“这圈儿啊,真热闹,可真没几句真心话。”
谭静听见,回头冲他笑:“废话,要是真心话,哪儿还叫娱乐圈儿。”
俩人对视一眼,谁都没再说什么。
背景音乐响着,空气里搅和着发胶、粉底、香水,还有盒饭里残余的鱼香肉丝味儿,呛得人脑仁儿发胀。
杨皓心想“得嘞,今儿这场社交,顺道会会这群“有活儿”的爷,万一碰着对脾气的,还能互相递个火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句话不到就自然分堆儿。
杨皓这块儿眨眼功夫聚了一圈音乐老炮儿:唱歌的,还能写词的、作曲的、编曲的、搞制作的,活脱脱一个“小型音协”。
话题绕来绕去,又落回他头上——杨皓这块聚集音乐圈的人,聊着聊着就又聊到了刚才杨皓演唱的两首歌曲。
圈里人都眼馋他能在春晚连唱两首,这可是天大的面子——光有关系没辙,后台再硬也得作品自己支棱;
歌要是不抗打,硬塞俩节目那不是抬轿子,是当众翻车,谁肯冒这风险?
如今这待遇,明摆着“根子硬+作品更硬”,双保险才砸得瓷实!
大家伙儿一边碰杯,一边还都打趣着杨皓。
“哎呦,杨哥,今儿真露脸儿了啊,春晚一口气儿上俩节目,这可是能吹一年的事儿!”
“可不是嘛,这舞台上能混一首歌都得排半年队,您这俩,得多大的面儿啊!”
有人凑近点儿,笑得跟开玩笑似的:“这待遇,没点儿关系能行?咱都明白,这不是一般人能整出来的。”
旁边立马有人接茬儿:“嗨,关系是一方面儿,可要真是空有关系、作品不顶用,谁敢让你连着上俩?
那春晚可不是随便糊弄观众的地儿,那可是全国几亿双眼睛盯着呢。真要作品撑不住,那不叫帮你,那是往火坑里推你!”
“对喽!”另一个编曲师举着酒杯附和,“春晚这地儿啊,不看你后台多硬,先看你作品够不够硬。
你得真有点儿东西,节目组才敢给你连上俩。要不然,人家导演组心里头也犯嘀咕:‘这小子能顶得住吗?’”
杨皓被他们一通夸,也乐了,笑着摆手:“得了吧您各位,别抬举我。春晚那地儿,真不是随便上。
那平台是给作品露脸儿的,不是给人糊弄的。真不行还硬上,那不是露脸,那是丢人。
人家节目组也不是冤大头,谁都得拿真东西说话。”
有人笑着碰他杯:“甭谦虚了,您那两首一出来,全场都静了三秒钟——那劲儿,谁能装得出来?这不就是硬实力嘛!”
杨皓笑着一仰头,把水干了,谦虚道:“嗨,人家让咱唱就唱呗,领导安排的你敢不唱,领导最大嘛。”
众人一听,全笑了,纷纷竖大拇指:“哎,这话实在,领导最大,我服!”
现场笑声一片,灯光晃晃悠悠地打在每个人脸上。
那一刻,谁都能感觉得出来——这小子啊,是真有点儿东西,不光是靠关系混出来的面儿,是凭真本事闯出来的名儿。
“兄弟,牛啊!一首《我相信》就够劲爆了,又扔个《IVoRY towER》出来,那鼓点一炸,气氛直接给拉满了!
全场直接起飞,导演估计在监控那屋都拍大腿了,乐子是真大了!
下面的节目衔接就难了,后面不管是唱抒情的还是演小品的,想不被比下去都难!估计导演该头疼了。
不过你这两首摇滚确实现场太赞了,比听你专辑有感觉。
但咱实打实说,你这两首摇滚是真顶!现场听着那股子冲劲儿,比搁专辑里听带劲儿多了。
专辑里再怎么混音,也没这舞台上的烟火气,连你唱到副歌嗨了甩头那一下,都比耳机里看着mV带感!
也就你能把两首风格不一样的摇滚都唱得这么立得住,换旁人,别说连唱两首,能把一首唱明白就不错了!”
旁边又有人搭腔:“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录音室里的摇滚,是“拿着放大镜抠细节”出来的,每一个音都得按“标准答案”来。
录音室是“摇滚的说明书”,现场是“摇滚的活灵魂”
录音室的作用,是把摇滚的“骨架”搭得完美,让你听清每一个音符;
而现场的作用,是给这副骨架“添上血和肉”,让它活起来。
就像皓子的歌,录音室版适合戴着耳机细听,能听见钢琴弦的轻微震动,能分清和声的层次;
但现场版适合在人群里跳着听,能感受鼓点震得胸口发颤,能跟着全场一起喊到嗓子哑。
录音室追求“永远的完美”,现场追求“此刻的尽兴”,
前者是“把摇滚装在cd里”,后者是“把摇滚泼在你脸上”。”这位显然懂行。
有位幸灾乐祸的声音传来:“这也是为啥导演会头疼:杨皓的现场太“炸”,把“此刻的尽兴”推到了顶点,
后面的节目再怎么完美,也没了“互相点燃”的那股子野生劲儿,毕竟,谁能跟“全场一起疯”的体验比呢?”
又一位懂行的说:“录音室乐器音色得“纯”:吉他的失真度要调得刚好不刺耳,鼓的底鼓和军鼓得卡准节拍器,
连主唱的气口都能后期修得均匀——就像给声音“磨了皮”,
没多余的杂音,连呼吸声都得按剧本走,
皓子在录音室唱,估计得反复录好几遍副歌,直到每个转音都“丝毫不差”,听着特规整、特干净。
而且动态控制得“稳”:不会有突然的音量飙升,也不会有漏拍的失误,
甚至能叠个三四层和声,让声音更饱满——但也因为太“稳”,少了点“喘气儿的活气”,
就像一盘摆盘精致的菜,好吃,但少了点“大锅饭”的热乎劲儿。
而现场的摇滚,声音是“带着烟火气的冲锋”,糙点儿但够劲:”
“那是,现场多了“环境音的混响”:舞台的回声、观众的欢呼、甚至乐器线偶尔的电流声,都混在一块儿。
唱到高潮时,台下观众跟着吼,那声音裹着吉他的riff一起冲过来,比录音室里的“纯声”多了层“包围感”,
像有人在你耳边一起喊,震得人心里发颤。”
这位显然参加过不少现场演唱会,顺嘴就多说了几句:“有时候现场还会有“即兴的变数”:
乐手可能突然把吉他solo拉长半分钟,主唱可能随手改个尾音,甚至鼓手打错一下拍子但立马圆回来。
这些“不完美”反而成了亮点,有时候现场可能因为观众太嗨,多飙了个高音,
虽然没录音室那么准,但那股“不管不顾的冲劲儿”,比完美更戳人。”
大家纷纷点头,这位看来在圈里有点影响力,都认可他的观点。
喜欢内卷娱乐圈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内卷娱乐圈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