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

纣胄

首页 >> 回到明朝做昏君 >> 回到明朝做昏君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护花大国士奥特格斗传说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古玉穿越公子崛起大明第一臣生子当如孙仲谋去大明扶贫我是正统我怕谁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
回到明朝做昏君 纣胄 - 回到明朝做昏君全文阅读 - 回到明朝做昏君txt下载 - 回到明朝做昏君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四二五章 新城规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手摇式加特林一旦能够研制出来,虽然是手摇式的,但是每分钟的射速也能达到两百发,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手摇式加特林最大的弱点是射手在战场上由于敌军冲锋过程中与其距离不断拉近导致情绪激动,会杀红了眼不能控制自己,会发疯似得把手柄转动得越来越快,造成机枪过热卡壳或炸膛。

而且黑火药残留比较严重,虽然可以在战后清理枪弹和枪管,但总体使用寿命不是很长,只有金属枪弹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只不过现在金属枪弹还没办法提上日程,能在纸壳枪弹的情况下使用转轮式机枪,已经让朱由校很满意了。

虽然手摇式加特林射速每分钟只有两百发,但可以在战场上布置更多,以量碾压。

有一件事情终究需要知道,那就是这种转轮式枪械在英法军队当中,一个连队会布置五十挺,也就是说一个连有五十挺手摇式加特林机枪。

而朱由校准备每个百户装配十挺。

其实在新军当中,加强的概念已经出现了。

比如加强百户、加强千户。每一个加强百户当中,实际有大概两百名人员左右,其中包括三十名机枪手、五十名步枪手,配备十挺手摇式加特林、五十把燧发枪。

除此之外,还有五十名刀盾兵、五十名长枪兵,十名骑兵,以及二十名弓箭手。

而每一个加强千户额外配有一个炮兵百户、一个火箭炮百户。这两个百户,每一个百户分别配火炮一百门、火箭炮一百车。这就使得每一个加强千户的兵力达到了将近四千人。

按照明军的编制,这算得上是一个加强卫,也可以叫做亲军卫,因为只有新的皇帝亲军才会有这样的配置。

左右亲军统领衙门,每一个衙门统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除了十个亲军卫之外,还有两个加强骑兵卫。

这才是朱由校设想之中的战斗单位,而现在的亲军卫连半成品都算不上。很多人觉得可以打辽东了,朱由校觉得不行,主要原因就是火力不够。

朱由校至少需要建立四个亲军统领衙门,甚至是五个,像五军都督府一样,然后才能够四处开战。

这也是朱由校为什么这么迫切需要钱的原因。他现在的钱,估计也就够武装一个亲军卫,再搞一个就没有钱了。何况他现在已经建立了两个亲军卫,这两个都需要这些装备。

不过这些事情,朱由校不会和别人说,自己一个人慢慢体会吧。

接下来的参观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惊喜了,毕竟好东西已经看完了。更多的是朱由校安抚人员、发放奖励、鼓舞士气,这些都是常规化的套路操作。

朱由校留在百工院,与那些有功的臣子一起吃了晚饭,充分表现了朱由校的爱民和亲民。

这对百工院的官员来说也是一种荣耀,能够和陛下一起吃饭,也算得上是非常非常荣幸的事情了。

吃过饭之后,朱由校这才辞别了百工院的人员,回到了皇宫大内。

一天下来虽然很劳累,但朱由校还是觉得很高兴。

新的研究方向已经确定了,取得的新成就也让朱由校很满意。

在朱由校参观百工院的时候,整个京城安稳得很,毕竟眼前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了。

朝中百官比较关心的就是皇家书院改革,不过这么长时间也习惯了,虽然会时不时闹出一点动静来,但是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

秋收已经完成,粮食已经入库,接下来就等着过冬天了。

关于给官员盖房子的事情,虽然一直有消息,却一直不明确。期盼的人很多,但是能拿到具体消息的人不多。

很快,时间就到了年底,天气逐渐转冷了起来。

在第一场雪降临的时候,朱由校终于等来了工部给出来的方案。

这是关于新城的建设方案,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把图纸画好了。

现在的工部尚书是姚思仁,年纪不小,快九十岁了。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是精神已经不济了,这个人很快就该退休了。

之所以还用姚思仁,是因为接班的人还没有准备好。等到接班的人准备好了,姚思仁就可以退下去了。

这次新城的事情,应该是姚思仁最后一次参与朝廷工程。

朱由校这一次干脆没找姚思仁,毕竟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让他来搞这些实在是搞不动,精力也已经跟不上。

主要做新城建设的是毕懋康。当然了,接替工部尚书的肯定不是毕懋康。

毕懋康肯定是要升官的,这是朱由校给他的奖赏,但是绝对不可能升到工部尚书的职位上去。

毕懋康要掌控百工院,以后百工院的规模会越来越大,事情会越来越多,不能让毕懋康分身乏术。

朱由校想往工部尚书之位安排的人,其实是李之藻。只不过李之藻现在在参谋处,过一段时间就会把他升到工部去做尚书。

朱由校要通过这个行为来表现一个意义,就是参谋处的官员和文官是可以相互调换的,用来模糊文武,这一点很重要。

在没有专业的军事人才培训出来之前,文武不可能划分的那么开。想要划分的那么开,那也要等到以后,同时也是为了模糊文武的观念。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盖房子弄钱。

工部这一次派来的,是工部侍郎赵文吉。

赵文吉四十多岁的年纪,能坐到这个位置上,也算得上用心用力了。

只不过他能力一般,不太可能升到工部尚书的位置上,接下来应该是谋求外放。如果不能做巡抚的话,也要做一省的布政使。在外面锻练几年之后,如果立下了功劳才会调回来。

“臣赵文吉,参见陛下。”见到朱由校之后,赵文吉连忙说道。

作为一个离天子并不是很近的臣子,赵文吉其实心里面很期望通过这一次的事情,能够让天子对自己刮目相看。

不说接替工部尚书的位置,至少能够把他放出去,放到一个巡抚的位置上,他就知足了。

赵文吉这一次很珍惜这次的机会,自认为把事情做得很圆满,也很努力。

“免礼吧。”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朱由校看着赵文吉直接问道:“你们工部说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那就说给朕听听吧。”

“是,陛下。”赵文杰连忙答应道,同时将手中的长条盒子放下。

随后将盒子打开,赵文吉从里面拿出了一幅巨型的地图。

在陈洪等人的帮助下,他将地图挂了起来。

这是一副新城的地图,从地图上看,这将是一座很大的城市。

位于城市中心的是一座孔庙,旁边是衍圣公府。除此之外就是学堂,在大学堂中央的是商业街。

在外面一圈,就是居住区域。这里可以卖给学生,也可以卖给做生意的人。

除了地面上的建筑外,画得更多的是排水系统、城市布局等等。

对于大明朝的工部来说,这些东西早就已经是驾轻就熟。大明朝的排水系统可是很先进的,一座两百多万人口的城市,排水依旧是井井有条。

后世就有人曾经统计过,华夏的大型城市很少爆发像欧洲那样的大型瘟疫,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城市排水系统先进。

除此之外,还有粪便通过马车运出城外的措施,如此减少了蚊虫滋生,加上对防疫抗疫的重视,所以没有像欧洲规模的瘟疫发生。

在这个新城之上,因为有了水泥,工部甚至搞出了水泥下水道。对于这一点,朱由校是很满意的。

城市的布局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显然工部已经领悟了朱由校的精神。

看看夹在学堂之间的商业街,想想就知道,那里的地价将会有多么的贵。想想后世学校旁边的商铺,没有一个是便宜的。

朱由校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你们工部没有核算成本?”

“回陛下,已经核算过了,这是大概的成本支出。”一边说着,赵文吉一边拿出一份题本,恭敬的用双手举了起来。

陈洪连忙走过去,伸手将题本拿了过来,然后恭敬地呈给朱由校。

这份预算很详细,不是现在就能看得过来的。这个也不就是现在看的,是在工程开建之后对账用的。哪里超支了,哪里节省,这些比较重要。

“关于书院拆迁的地方,你们应该也已经做了规划吧?”朱由校看着赵文吉,再一次问道。

那几块地空出来之后,是要用来给官员做住宅区的。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要做商业街和富户地产。

这样的地方,朱由校自然很关注,因为这里将会为朱由校启动新城提供大量的资金。

反正这整个大计划,朱由校没准备掏一分钱。所有的钱都通过这两块地来回倒腾。

最开始先从城里面的地开始认筹,朱由校相信这个地方肯定能够认筹出不少钱来。

到了那个时候,新城的启动资金就有了。

n.

喜欢回到明朝做昏君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回到明朝做昏君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亲亲总裁,先上后爱雾都侦探龙族:我路明非不是没人要超神学院之银河之翼猎谍九十年代小奋斗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神医如倾)快穿:总裁攻略手册极品妖孽兵王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我的神通有技术凌天狂婿永恒剑主大明第一臣上门龙婿什么时候更新仙农宗错嫁成婚:总裁的私宠甜妻朝阳警事一觉醒来我隐婚了
经典收藏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生子当如孙仲谋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老子就是要战争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穿越三国,匡扶汉室!三国纵横之凉州辞护国驸马爷大明,我以族谱变法帝国联盟我在古代逃荒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从水浒迎娶潘金莲开始纵横诸天隋唐八卦史【精华版】秦有锐士蛇蝎女配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春秋发明家战国野心家
最近更新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穿越古代异界争霸铜镜约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铁骑红颜:大秦霸业大周第一婿水浒之往事随风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大唐躺平王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回到明朝做昏君 纣胄 - 回到明朝做昏君txt下载 - 回到明朝做昏君最新章节 - 回到明朝做昏君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