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

首页 >> 四合院:一人纵横 >> 四合院:一人纵横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快穿之反派大佬是我囊中物官场:权势滔天纨绔仙医官路浮沉大唐:从种土豆开始护花神医从斗罗大陆开始的人生赢家大神驾到极品小农民猎谍
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 - 四合院:一人纵横全文阅读 - 四合院:一人纵横txt下载 - 四合院:一人纵横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2613章 麟趾呈祥(168)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夜色渐深,赵家麟在书桌前铺开一张空白宣纸,提笔蘸墨,将燕王的兵力部署、进军路线逐一标注出来。烛火跳动间,他的目光落在“匈奴”二字上,眉头不由得拧紧——燕王为了谋反竟不惜勾结外敌,一旦匈奴骑兵南下,西北边境必然告急,届时朝廷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必须尽快调兵遣将,同时加强西北边防。”赵家麟喃喃自语,在宣纸上圈出西北的几个重镇,又写下“粮草筹备”“兵力调配”等关键词。他深知,这场战争不仅关乎皇权稳固,更关乎百姓安危,容不得半点差错。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赵家麟便起身前往皇宫。早朝之上,文武百官早已齐聚,气氛凝重如铁。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目光扫过众臣:“燕王勾结外敌,意图谋反,诸位卿家有何应对之策?”

话音刚落,兵部尚书立刻出列:“陛下,臣认为应即刻调派京城禁军,前往济南府、太原府等地布防,阻止叛军南下。同时,传旨西北各镇总兵,加强边防,严防匈奴入侵!”

“不可!”户部侍郎立刻反驳,“京城禁军是守护京城的最后屏障,若尽数调出,京城空虚,万一其他藩王趁机作乱,后果不堪设想!”

众臣顿时争论起来,有的主张主动出击,有的主张固守京城,还有的担心粮草不足,无法支撑长期战争。赵家麟站在一旁,静静聆听,待众人争论稍歇,才上前一步:“陛下,臣有一策。”

皇帝看向赵家麟,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赵家麟,你但说无妨。”

“首先,调派三万禁军,由李将军率领,前往济南府布防,阻断叛军东路进军路线;其次,调派两万兵马,由王将军率领,前往太原府,抵御叛军西路兵马;同时,传旨西北总兵,让其率领五万兵马,加强西北边防,严防匈奴入侵。”赵家麟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京城防务,可从周边州县调派三万兵马驻守,再组织京城百姓组建民团,协助禁军守卫京城,确保京城安全。”

“那粮草问题如何解决?”户部尚书担忧地问。

“臣早已做好准备。”赵家麟从容答道,“之前推行赋税改革时,朝廷已储备了足够的粮草,可支撑半年之久。同时,臣已下令江南、中原等地,尽快调拨粮草运往前线,确保粮草供应充足。”

众臣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皇帝龙颜大悦:“好!就按赵家麟的计策行事!李将军、王将军,你们即刻领兵出发,务必守住济南府、太原府!西北总兵那边,朕会亲自传旨!”

“臣遵旨!”李将军、王将军齐声领命,躬身退下。

早朝结束后,赵家麟并未离开皇宫,而是跟随皇帝前往御书房。皇帝坐在书桌前,看着赵家麟:“赵家麟,此次平叛,朕打算让你担任监军,前往前线督战,你可有信心?”

赵家麟躬身行礼:“臣愿往!定不负陛下信任,协助将领们平定叛乱,早日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好!”皇帝点了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一枚兵符,递给赵家麟,“此乃监军兵符,你持此符,可调动前线所有兵马。若有将领不听调遣,你可先斩后奏!”

赵家麟接过兵符,入手沉甸甸的,这枚兵符不仅代表着皇帝的信任,更代表着千斤重担。他郑重地将兵符收好:“臣定当竭尽全力,早日平定叛乱!”

离开皇宫后,赵家麟立刻前往军营,与李将军、王将军商议出兵事宜。李将军、王将军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经验丰富,很快便制定好了出兵计划。次日清晨,三万禁军在李将军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济南府进发;王将军也率领两万兵马,前往太原府。赵家麟则留在京城,处理粮草调配、兵力部署等后续事宜,待一切安排妥当后,再前往前线督战。

然而,事情并未如预想中那般顺利。几天后,前线传来急报——燕王得知朝廷调兵布防的消息后,提前出兵,率领五万兵马,猛攻济南府。李将军率领的三万禁军虽然奋力抵抗,但叛军兵力强盛,济南府形势危急。

赵家麟得知消息后,心中一紧,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济南府是叛军东路进军的关键之地,一旦失守,叛军将长驱直入,威胁京城安全。”赵家麟沉声道,“臣请求即刻前往济南府督战,协助李将军击退叛军!”

“不可!”丞相连忙阻止,“你是监军,负责统筹全局,若你离开京城,前线粮草调配、兵力部署等事宜无人主持,恐生变故!”

“丞相所言极是。”沈文也上前说道,“不如让臣前往济南府督战,你留在京城,主持大局。”

赵家麟沉思片刻,点了点头:“也好。沈兄,你前往济南府后,务必协助李将军守住济南府。若遇到困难,随时传信给我,我会立刻调兵支援。”

“你放心!”沈文郑重地说,“我定会守住济南府,不让叛军前进一步!”

沈文出发后,赵家麟更加忙碌。他一边密切关注前线战况,一边调配粮草、兵马,支援前线。同时,他还派人前往其他藩王属地,安抚藩王情绪,防止他们加入燕王的叛军。

几天后,济南府传来好消息——沈文抵达济南府后,与李将军商议,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假装兵力不足,引诱叛军攻城,然后趁叛军疲惫之际,派出精锐骑兵从侧翼突袭,大败叛军。燕王率领残部撤退,济南府之围解除。

赵家麟得知消息后,心中大喜,立刻上书皇帝,为沈文、李将军请功。皇帝龙颜大悦,下旨赏赐沈文、李将军黄金百两、绸缎千匹,同时下令嘉奖济南府的守军。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济南府之围解除的同时,西北边境传来急报——匈奴部落撕毁盟约,率领三万骑兵南下,攻打西北重镇凉州城。凉州城守兵不足一万,形势危急,请求朝廷立刻派兵支援。

赵家麟心中一凛,匈奴果然趁机入侵!他立刻前往皇宫,向皇帝禀报西北的情况。皇帝脸色凝重:“西北乃国家边防重地,绝不能失守!赵家麟,你即刻调派五万兵马,前往西北支援凉州城!”

“臣遵旨!”赵家麟躬身领命,心中却有些犹豫——如今前线正在与燕王的叛军作战,兵力本就紧张,若再调派五万兵马前往西北,前线兵力将更加空虚,万一燕王再次出兵,后果不堪设想。

皇帝看出了赵家麟的顾虑,叹了口气说:“朕也知道前线兵力紧张,但西北边防同样重要。匈奴骑兵骁勇善战,若不尽快击退,恐会威胁中原腹地。你放心,朕会从京城周边州县再调派三万兵马,支援前线,确保前线兵力充足。”

“陛下英明!”赵家麟心中的顾虑顿时消散,躬身行礼后,立刻前往兵部,调派兵马前往西北。

兵马调派完毕后,赵家麟心中依旧不安。他深知匈奴骑兵的战斗力,西北的五万兵马虽然不少,但要击退三万匈奴骑兵,恐怕并非易事。他想起了在西北认识的将领李虎,李虎熟悉西北地形,作战勇猛,若能让他率领兵马抵御匈奴,定能事半功倍。

想到这里,赵家麟立刻上书皇帝,请求任命李虎为西北兵马副总管,协助西北总兵抵御匈奴。皇帝同意了赵家麟的请求,下旨任命李虎为西北兵马副总管,即刻前往西北支援。

李虎接到圣旨后,不敢耽搁,立刻率领五千精锐骑兵,日夜兼程前往西北。抵达凉州城后,李虎与西北总兵商议,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利用西北的地形优势,在匈奴骑兵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同时派出少量兵马引诱匈奴骑兵进入埋伏圈。

匈奴骑兵果然中计,进入埋伏圈后,李虎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弓箭如雨般落下。匈奴骑兵大乱,四处逃窜。李虎率领精锐骑兵趁机追击,大败匈奴骑兵,斩杀匈奴士兵一万余人,俘虏匈奴将领数人。匈奴残部仓皇北逃,凉州城之围解除。

西北边境的危机解除后,赵家麟终于松了口气。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平定燕王叛乱的战事中。在他的统筹调度下,前线粮草充足,兵马精良,将领们奋勇杀敌,叛军节节败退。

几个月后,前线传来决定性的消息——李将军、王将军率领兵马,在邯郸城与燕王的叛军展开决战。沈文作为监军,协助两位将军制定作战计划。决战中,李将军率领骑兵从正面进攻,王将军率领步兵从侧翼包抄,沈文则率领精锐部队突袭叛军大营,烧毁叛军粮草。叛军腹背受敌,军心大乱,纷纷溃散。燕王见大势已去,想要拔剑自刎,却被李将军手下的士兵生擒。

燕王叛乱被平定的消息传到京城后,举国欢腾。皇帝龙颜大悦,下旨将燕王押解回京,依法处置。同时,皇帝还下旨嘉奖所有参与平叛的将领和士兵,赵家麟因统筹调度有功,被晋升为内阁大学士,沈文、李将军、王将军等人也都得到了相应的赏赐。

然而,赵家麟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燕王叛乱虽然被平定,但藩王势力依旧存在,他们对皇权的威胁并没有完全消除。同时,匈奴部落虽然被击退,但他们并未受到重创,日后很可能再次南下侵扰。

这天,赵家麟正在内阁处理政务,突然接到皇帝的圣旨,让他即刻前往御书房见驾。他心中疑惑,连忙整理好官服,前往御书房。

来到御书房,皇帝正坐在书桌前,看着一份奏折。看到赵家麟进来,皇帝放下奏折,笑着说:“赵家麟,你来得正好。朕找你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与你商议。”

赵家麟躬身行礼:“臣遵旨,请陛下吩咐。”

皇帝点了点头,语气严肃地说:“燕王叛乱虽然被平定,但藩王势力依旧是国家的隐患。朕打算削藩,收回藩王的兵权和属地,将权力集中到朝廷手中。你认为此事可行吗?”

赵家麟心中一震,削藩乃是大事,稍有不慎,很可能引发新的叛乱。他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削藩之事关乎国家稳定,不可操之过急。藩王们经营属地多年,势力庞大,若强行削藩,很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反抗,再次引发叛乱。臣认为,应先采取温和的手段,逐步削弱藩王的势力,比如限制藩王的兵权、收回藩王属地内的赋税征收权等。待藩王势力逐渐削弱后,再进行全面削藩,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稳定。”

皇帝点了点头,赞同道:“你说得有道理。朕也是担心强行削藩会引发叛乱,所以才找你商议。就按你的建议,先采取温和的手段,逐步削弱藩王的势力。此事就交给你负责,你可要多加用心。”

“臣遵旨!”赵家麟躬身行礼,心中深知,削藩之路必定充满荆棘,但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必须全力以赴。

离开御书房后,赵家麟回到内阁,开始制定削藩的具体计划。他深知,藩王们不会轻易放弃权力,削藩过程中定会遇到重重阻力。但他也相信,只要自己秉持着儒家的仁爱之道,以国家利益为重,以百姓安危为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削藩大业,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他的儒道之路,还在继续,而削藩,将是他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挑战。

赵家麟回到内阁时,窗外已飘起细密的雨丝,打在窗棂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他将皇帝关于削藩的旨意仔细叠好,放在案头,随后铺开一张宣纸,提笔蘸墨,开始梳理削藩的具体思路。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如何在不引发叛乱的前提下,收回藩王的兵权——这是削藩的核心,也是最容易激化矛盾的环节。

“大人,兵部送来的藩王兵权清单已经到了。”随从将一叠厚厚的卷宗放在桌上,“上面详细记录了各藩王的兵力数量、驻地以及将领名单。”

赵家麟放下笔,拿起卷宗翻阅。大景共有七位藩王,除了被擒的燕王,其余六位藩王中,宁王、晋王的兵力最强,各有三万余人,且驻地靠近中原腹地,对京城威胁最大;代王、肃王驻守北方边境,兵力虽只有两万左右,却掌握着边境的部分防务,不可轻易调动;岷王、谷王驻守南方,兵力较弱,且与朝廷联系相对紧密,态度较为温和。

“看来削藩要分步骤进行。”赵家麟喃喃自语,在宣纸上写下“先弱后强,先南后北”八个字。南方的岷王、谷王兵力弱、态度温和,可作为削藩的突破口;北方的代王、肃王负责边境防务,可暂时维持现状,待中原藩王问题解决后再作处理;而宁王、晋王则是削藩的重点难点,需谨慎应对。

次日一早,赵家麟便带着削藩计划前往皇宫,向皇帝禀报。皇帝看后,连连点头:“你的计划周全可行,就按你说的办。不过,岷王、谷王虽然态度温和,但也未必愿意轻易交出兵权,你打算如何说服他们?”

“臣打算亲自前往南方,面见岷王、谷王。”赵家麟躬身道,“臣会向他们说明削藩的必要性,以及朝廷对他们的优待政策——只要他们交出兵权,朝廷会保留他们的藩王爵位,给予丰厚的俸禄,还会为他们的子弟安排官职,确保他们日后的生活无忧。”

皇帝点了点头:“好!你亲自前往,朕放心。你需要什么支持,尽管开口。”

“臣只需陛下赐予一道圣旨,表明朝廷削藩的决心和优待政策即可。”赵家麟说道,“另外,臣请求让沈文协助处理内阁事务,确保在臣离开期间,朝廷的日常政务能够正常运转。”

“准奏!”皇帝立刻下旨,任命沈文为内阁次辅,协助处理内阁事务,同时赐予赵家麟一道圣旨,授权他全权处理南方藩王的削藩事宜。

几天后,赵家麟带着圣旨和几名随从,踏上了前往南方的行程。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们首先抵达了岷王的属地——长沙府。

岷王得知赵家麟前来,亲自率领官员在城门口迎接。岷王约莫四十岁,性格温和,平日里喜好诗文,对政事并不热衷。他见到赵家麟,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赵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本王已经备好了宴席,为大人接风洗尘。”

赵家麟笑着回礼:“多谢岷王殿下。不过,臣此次前来,是为了削藩之事,宴席就不必了,我们还是先商议正事吧。”

岷王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随即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就去王府议事。”

来到王府的议事厅,双方落座后,赵家麟便取出皇帝的圣旨,宣读起来。圣旨中详细说明了削藩的必要性,以及朝廷对藩王的优待政策——交出兵权后,保留藩王爵位,每年赐予俸禄五千两白银,藩王子弟可入朝为官。

宣读完毕后,赵家麟看向岷王,语气诚恳地说:“岷王殿下,如今藩王势力过大,已对国家稳定造成威胁。削藩并非针对殿下,而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朝廷的优待政策,足以保障殿下和家人日后的生活无忧,还请殿下三思。”

岷王沉默片刻,叹了口气说:“本王也知道,藩王势力过大并非好事。这些年,本王看着燕王拥兵自重,欺压百姓,心中也颇为不满。只是,兵权乃是藩王的根本,一旦交出,日后恐怕会任人摆布。”

“殿下放心,朝廷向来言出必行。”赵家麟说道,“臣可以向殿下保证,只要殿下交出兵权,朝廷定会遵守承诺,绝不会亏待殿下。而且,殿下交出兵权后,不必再承担镇守属地的责任,可以安心享受生活,潜心研究诗文,这岂不是更好?”

岷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本就对政事不热衷,若能卸下兵权,安心研究诗文,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他沉思片刻,终于点头:“好!本王相信赵大人,也相信朝廷。本王愿意交出兵权,配合朝廷削藩。”

赵家麟心中大喜,连忙起身向岷王行礼:“多谢殿下深明大义!殿下的决定,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宁。臣会立刻向陛下禀报殿下的决定,为殿下争取更多的优待。”

解决了岷王的问题后,赵家麟马不停蹄地前往谷王的属地——荆州府。谷王性格谨慎,得知赵家麟前来,并未亲自迎接,只是派了一名官员在城门口等候。

来到王府后,谷王坐在议事厅的主位上,神色冷淡地看着赵家麟:“赵大人此次前来,也是为了削藩之事吧?”

“正是。”赵家麟不卑不亢地回答,“谷王殿下,如今藩王势力过大,已对国家稳定造成威胁。朝廷推行削藩,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还请殿下配合。”

谷王冷笑一声:“配合?交出兵权后,本王与普通百姓有何区别?朝廷的优待政策,不过是安抚人心的手段罢了,本王岂能相信?”

“殿下此言差矣。”赵家麟从容答道,“朝廷的优待政策,并非安抚人心的手段,而是真心实意地为藩王着想。岷王殿下已经同意交出兵权,朝廷也已下旨,给予他丰厚的俸禄和优待。殿下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去长沙府打探,便知臣所言非虚。”

谷王眉头微皱,他确实听说了岷王同意削藩的消息,但心中依旧疑虑重重。“就算朝廷会给予优待,可没有了兵权,日后若是有人陷害本王,本王该如何自证清白?”

“殿下放心,朝廷会颁布法令,保障藩王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赵家麟说道,“而且,殿下交出兵权后,可前往京城居住,与其他藩王一同生活。京城乃是天子脚下,治安良好,殿下的安全更有保障。”

谷王沉默片刻,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知道,如今朝廷削藩的决心已定,若是执意反抗,恐怕会落得与燕王同样的下场。而且,岷王已经同意削藩,自己若是坚持反抗,也难以抵挡朝廷的兵力。他叹了口气:“好!本王也愿意交出兵权,配合朝廷削藩。但本王有一个条件——朝廷必须保证,日后绝不会亏待本王和家人。”

“殿下放心,臣以人格担保,朝廷定会遵守承诺!”赵家麟郑重地说。

解决了岷王和谷王的问题后,赵家麟立刻向皇帝禀报。皇帝龙颜大悦,下旨表彰岷王和谷王深明大义,同时按照承诺,给予他们丰厚的俸禄和优待。

南方藩王的削藩工作顺利完成,极大地鼓舞了朝廷官员的士气。赵家麟回到京城后,立刻开始着手处理中原藩王的削藩事宜。中原的宁王和晋王兵力强盛,且态度强硬,削藩工作难度极大。

赵家麟首先派人前往宁王和晋王的属地,传达朝廷的削藩旨意,试探他们的态度。不出所料,宁王和晋王都明确表示拒绝削藩,还暗中加强了兵力部署,做好了反抗的准备。

“看来,只能采取强硬手段了。”赵家麟在内阁会议上说道,“宁王和晋王拒不配合削藩,还暗中准备反抗,若不尽快解决,恐会引发新的叛乱。臣建议,调派兵马前往中原,对宁王和晋王形成威慑,迫使他们交出兵权。”

兵部尚书立刻表示赞同:“赵大人所言极是!宁王和晋王兵力强盛,若不展示朝廷的武力,他们绝不会轻易屈服。臣建议,调派五万兵马,由李将军率领,前往中原,同时传旨给周边州县的官员,让他们做好配合准备。”

沈文也说道:“臣也赞同调派兵马。不过,我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若是宁王和晋王执意反抗,就只能出兵讨伐了。”

赵家麟点了点头:“各位大人所言极是。我们既要展示朝廷的武力,也要做好出兵讨伐的准备。同时,我们还要派人暗中联络宁王和晋王属地的官员,争取他们的支持,从内部瓦解宁王和晋王的势力。”

会议结束后,朝廷立刻调派五万兵马,由李将军率领,前往中原。同时,赵家麟派人暗中联络宁王和晋王属地的官员,许以高官厚禄,争取他们的支持。

李将军率领兵马抵达中原后,在宁王和晋王的属地周边驻扎下来,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宁王和晋王见状,心中开始不安起来。他们虽然兵力强盛,但与朝廷的兵马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而且属地内的官员也开始动摇,不少人暗中与朝廷联系,准备投靠朝廷。

就在这时,赵家麟亲自前往中原,面见宁王和晋王。他在宁王的王府中,再次向宁王阐明削藩的必要性和朝廷的优待政策,同时也明确表示,若是宁王执意反抗,朝廷将出兵讨伐,届时宁王不仅会失去藩王爵位,还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宁王沉默良久,终于叹了口气:“本王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本王愿意交出兵权,但朝廷必须保证,本王和家人的安全和待遇。”

“殿下放心,朝廷定会遵守承诺!”赵家麟说道。

解决了宁王的问题后,赵家麟又前往晋王的属地。晋王见宁王已经同意削藩,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也只能无奈地交出兵权。

中原藩王的削藩工作也顺利完成,只剩下北方的代王和肃王。代王和肃王驻守北方边境,负责抵御匈奴等外族的入侵,若是贸然削藩,可能会影响边境的防务。

赵家麟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对代王和肃王采取“缓削”的策略——暂时不收回他们的兵权,但限制他们的兵力扩张,同时将他们属地内的赋税征收权收归朝廷,削弱他们的经济实力。待边境形势稳定后,再逐步收回他们的兵权。

代王和肃王深知自己的职责重要,也明白朝廷的顾虑,便同意了赵家麟的提议。至此,大景王朝的削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藩王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国家的权力进一步集中到朝廷手中。

削藩工作完成后,赵家麟并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削藩虽然解决了藩王的威胁,但国家仍面临着诸多问题——西北边境的匈奴隐患、江南地区的水患、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普及问题等等。

这天,赵家麟正在内阁处理政务,突然接到周大儒的书信。信中说,他最近身体越发虚弱,希望赵家麟能抽空去看看他。赵家麟心中一紧,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前往周大儒的府邸。

来到周大儒的府邸,赵家麟看到周大儒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精神萎靡。他连忙走到床边,轻声问道:“老师,您身体怎么样了?太医来看过了吗?”

周大儒看到赵家麟,虚弱地笑了笑:“家麟,你来了。太医已经来看过了,说我年事已高,气血不足,没什么大碍。你不用太担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听说你顺利完成了削藩工作,心中十分欣慰。你为国家做了一件大事,也算是不负我的期望了。”

赵家麟握住周大儒的手,眼眶有些发红:“老师,这都是您教导得好。若不是您当初引导我走上儒道之路,我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周大儒摇了摇头:“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老了,以后的朝堂,就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你要记住,无论官做得多大,都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百姓。只有把百姓放在心上,才能成为一名好官,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赵家麟认真地点了点头:“学生记住了。老师,您一定要好好养病,等您病好了,学生还要向您请教问题呢。”

接下来的日子,赵家麟每天都会抽时间去看望周大儒,陪他聊天,汇报国家的情况。在太医的调理和赵家麟的陪伴下,周大儒的身体逐渐好转。

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周大儒的病情突然加重,陷入昏迷。赵家麟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周大儒的府邸,守在他的床边。太医们全力抢救,但周大儒年事已高,身体早已油尽灯枯,最终还是没能挺过来。

周大儒去世的消息传到皇宫后,皇帝悲痛不已,下旨追封周大儒为“文忠公”,并亲自前往周大儒的府邸吊唁。朝廷的官员和百姓也纷纷前来吊唁,送别这位为国家和百姓操劳一生的大儒。

赵家麟站在周大儒的灵前,心中悲痛万分。他想起了自己刚穿越到这个世界时,周大儒对他的教导和帮助;想起了自己在江南、西北、西南任职时,周大儒对他的支持和鼓励;想起了自己推行削藩时,周大儒对他的提醒和告诫。周大儒不仅是他的老师,更是他的良师益友,是他儒道之路上的引路人。

“老师,您放心,学生定会继承您的遗志,坚守初心,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做贡献,让大景王朝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赵家麟在心中暗暗发誓。

周大儒的葬礼结束后,赵家麟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他知道,只有将国家治理好,才能告慰周大儒的在天之灵。

这天,皇帝召集文武百官,在御书房召开会议。皇帝看着众臣,语气严肃地说:“如今藩王问题已经解决,国家的权力进一步集中到朝廷手中。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懈怠,国家仍面临着诸多问题——西北边境的匈奴隐患、江南地区的水患、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普及问题等等。朕打算推行一系列改革,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赵家麟,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赵家麟躬身行礼,说道:“陛下,臣认为,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西北边防,派遣重兵驻守边境,同时与匈奴部落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决边境问题;第二,治理江南水患,兴修水利工程,加固堤坝,防止水患再次发生;第三,继续推广教育普及,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多的学堂,让更多的百姓能够读书识字;第四,改革赋税制度,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皇帝点了点头,赞同道:“你说得有道理。这些改革措施,都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百姓的切身利益。朕决定,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由你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各项改革工作。沈文、李将军、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人担任副组长,协助你开展工作。”

“臣遵旨!”赵家麟躬身行礼,心中充满了使命感。他知道,改革之路必定充满荆棘,但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他必须全力以赴。

离开御书房后,赵家麟立刻召集改革领导小组的成员,召开会议,制定改革的具体计划。会议上,众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气氛热烈。

“加强西北边防,不仅要派遣重兵驻守,还要改善士兵的待遇,提高士兵的战斗力。”李将军说道,“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边境的巡逻和侦察,及时掌握匈奴部落的动向。”

“治理江南水患,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户部尚书说道,“臣建议,从国库中调拨一部分资金,同时鼓励江南地区的富商捐资助学,共同兴修水利工程。”

“推广教育普及,需要培养更多的师资力量。”沈文说道,“臣建议,在京城设立更多的师范学堂,培养优秀的教师,同时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教育工作。”

“改革赋税制度,需要重新制定赋税标准,确保赋税公平合理。”赵家麟说道,“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赋税征收的监管,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确保赋税能够足额上缴朝廷,同时减轻百姓的负担。”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会议结束后,各项改革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赵家麟作为改革领导小组的组长,每天都忙碌不堪,既要统筹协调各项改革工作,又要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在加强西北边防方面,李将军率领重兵驻守边境,改善了士兵的待遇,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同时,赵家麟派遣使者前往匈奴部落,与匈奴首领进行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匈奴部落承诺不再南下侵扰,朝廷则每年向匈奴部落提供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布匹,促进双方的和平共处。

在治理江南水患方面,朝廷从国库中调拨了大量的资金,同时鼓励江南地区的富商捐资助学,兴修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加固了堤坝。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江南水患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水患的威胁。

在推广教育普及方面,朝廷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更多的学堂,培养了大量的师资力量,提高了教师的待遇。越来越多的百姓能够读书识字,了解朝廷的政策,国家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显着的提高。

在改革赋税制度方面,朝廷重新制定了赋税标准,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同时加强了对赋税征收的监管,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百姓们的生活日益改善,国家的财政收入也逐渐增加。

改革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北边境安宁无事,江南地区不再受水患困扰,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改革的成效如同春雨般浸润着大景的每一寸土地,可赵家麟的案头依旧堆满了待处理的公文。这天清晨,他刚踏入内阁,就见户部尚书捧着一叠账册匆匆赶来,脸上带着既欣喜又忧虑的神色。“赵大人,这是去年的全国赋税总账。”户部尚书将账册递上,“百姓赋税负担减轻后,缴粮积极性高了不少,国库收入比去年多了两成。可西北边境的军饷、江南水利的后续维护,还有各地学堂的开支,都是不小的数目,长期下来恐怕难以支撑。”

喜欢四合院:一人纵横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四合院:一人纵横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一世之尊雾都侦探极品妖孽兵王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离婚女人图鉴颜语最新小说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神剑无敌系统肌肉影帝一觉醒来我隐婚了悍明妖妃其实是药引纯情校医剑道至尊剑无双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旧金山往事我的神通有技术兵锋王座
经典收藏启航1999之大国建工穿成恶毒女配和反派he我真的不想要系统哇亡国后,我在娱乐圈杀疯了神算小小姐马甲一地盛世田园:拐个将军,忙种田!真千金被读心后,五个哥哥宠上天我的修仙游戏,开局氪金成仙!我把反派崽崽养萌了诡异:开局觉醒鬼医瞳我成了女生宿舍一只猫马甲藏不住,假千金炸翻全京圈幼龙一岁半:我被九个妹妹团宠了她从星河跌落国医:开局扮演神级手术大师王磊早安孟少心,我的霸道老公木叶:重振宇智波荣光萌学园之星护之战蛇夫总裁的小狼犬长子:兄妹模拟我人生,泪崩
最近更新夺回空间!大小姐搬空家产去随军权势巅峰:从省纪委秘书开始资本家大小姐随军,搬空家产躺赢你陪白月光,我离婚你后悔啥黑月光她专克病娇小孩哥别闹!国家都快压不住了抢鬼子的武器虐鬼子离婚后,我权势滔天,你哭什么女子监狱走出后,我医武双绝震惊世界!改嫁绝嗣大佬后,假死丈夫悔断肠至尊少年王假死三年,我竟成了冰山女神的协议老公暖青寒小人参三岁半,警局破案当团宠改嫁小叔随军后,白眼狼们后悔了重回1991流水不长东在古代靠签到美食致富这明星很抠?捐百座小学曝光,全网泪目我单身后,富婆姐姐圈蠢蠢欲动
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 - 四合院:一人纵横txt下载 - 四合院:一人纵横最新章节 - 四合院:一人纵横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