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槿之出差考察的三天,日子仿佛被拉长,却又在忙碌的间隙里倏忽而过。
许兮若的生活依旧按部就班。单位里的季度末扫尾工作终于告一段落,让她稍稍松了口气。“一米阳光”那边,新进的玉石原料也已整理归类完毕,凯桥甚至兴致勃勃地根据几块色彩独特的玉料,设计了几款新的咖啡拉花图案,美其名曰“舌尖上的玉石”。
她没有刻意去计算时间,但手机里偶尔跳出的、来自高槿之的讯息,却像精准的刻度,标记着他在异地的行程,也标记着她内心的牵挂。
有时是一张考察工厂车间的照片,庞大的机械臂在精准运作,附言:“看到这个,想到‘暖玉’系列的烧制流程,或许可以优化。”
有时是当地清晨雾气弥漫的街景,他说:“这边湿气重,想起你总忘了关加湿器。”
甚至是在路边看到的一只慵懒的流浪猫,他也会拍下来分享:“神态有点像你周末赖床的样子。”
这些碎片化的讯息,没有浓烈的思念字眼,却将他的存在感无缝嵌入她的生活。许兮若的回复也同样平常,分享办公室窗外的梧桐树抽了新芽,分享凯桥又一次“暗黑”饼干尝试的失败成果,分享自己深夜插画时偶得的灵感。
距离没有带来隔阂,反而让这种基于日常的分享,更显得弥足珍贵。他们仿佛在两个平行的时空里,各自努力,却又通过这一根无形的线,紧紧相连。
第三天下午,许兮若提前了些下班,想着高槿之晚上抵达,或许会饿,便绕道去常去的糕点店,买了他喜欢的栗子蛋糕。回到公寓,她正整理着画稿,门铃响了。
看看时间,比预计的早了不少。她有些意外,走到门边透过猫眼看去,门外站着的,竟是提着行李箱,风尘仆仆却眉眼含笑的高槿之。
“怎么这么早?”她打开门,语气里带着惊喜。
“考察提前结束了,就改了最早的航班回来。”高槿之走进门,随手将行李箱放在玄关,目光在她脸上细细流连,仿佛要将这三天错失的都看回来。他的眼底有淡淡的疲惫,但精神却很好,尤其是看到她的那一刻,那光芒瞬间驱散了所有的倦意。
“吃饭了吗?”许兮若接过他脱下的外套,闻到上面沾染了陌生的、属于远方的尘埃气息,混合着他本身清冽的味道。
“在飞机上吃了一点。”他的视线落在她刚刚放在茶几上的栗子蛋糕盒子上,嘴角弯起,“不过,现在好像又饿了。”
许兮若笑了:“那先吃点蛋糕垫垫,我给你煮碗面?”
“好。”他从善如流,跟着她走进客厅,却没有立刻坐下,而是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看着她拿出碗碟,烧水,准备食材。他的目光始终胶着在她身上,带着一种失而复得的珍视。
许兮若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回头嗔道:“你站着干嘛?不去洗个手,休息一下?”
高槿之这才恍然,低笑一声:“好像有点……舍不得移开眼睛。”他说得直接,让许兮若耳根微热,心里却像被羽毛轻轻拂过,泛起丝丝涟漪。
他最终还是去简单洗漱了一下,回来时,许兮若正在厨房里忙碌。暖黄的灯光下,她专注地守着咕嘟冒泡的小锅,侧影宁静而温柔。高槿之靠在厨房门框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幕。三天奔波的疲惫,在此刻仿佛找到了安放的归处,被这满室的暖意悄然融化。
“这次考察顺利吗?”许兮若一边将煮好的面条捞进碗里,一边问道。
“嗯,比预期顺利。”高槿之走近几步,看着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眉眼,“找到了一家工艺很不错的代工厂,他们的釉料技术和‘暖玉’想要呈现的质感很契合。还顺便谈妥了之前跟你提过的、那个高端家居品牌的渠道合作初步意向。”
他的语气平稳,带着事业推进的笃定与从容。许兮若将煎好的太阳蛋和几棵翠绿的青菜铺在面上,淋上汤头,一碗简单却香气扑鼻的汤面便做好了。
“恭喜。”她将面碗端到他面前,眼里是真诚的为他高兴的光芒。
两人坐在餐桌旁,高槿之吃着面,许兮若小口吃着栗子蛋糕,偶尔交谈几句。他简单说了说考察城市的见闻,她则提了提“一米阳光”的新鲜事。大多数时候是安静的,只有餐具轻微的碰撞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夜曲。但这种安静,并不空洞,反而充满了某种饱和的、安宁的满足感。
吃完面,高槿之主动收拾了碗筷。再回到客厅时,他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个包装朴素的深蓝色长形纸盒。
“给你的。”他将盒子递到许兮若面前。
“是什么?”许兮若有些好奇地接过。盒子入手颇有分量,质感很好。
“打开看看。”
许兮若小心地拆开包装,打开盒盖。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卷宣纸。她轻轻展开,是一幅水墨画。画的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乌篷船,黛瓦粉墙。笔法算不上多么精妙绝伦,甚至有些地方能看出运笔的生涩和尝试的痕迹,但整幅画的意境却把握得很好,烟雨朦胧,宁静悠远,带着一股生动质朴的趣味。
最让她惊讶的是落款——槿之,以及日期。
“你……画的?”许兮若抬头看他,眼中满是不可思议。她从未听说过他会画画。
高槿之似乎有些赧然,摸了摸鼻子:“考察最后一天下午空出来了,当地有个很有名的画院开设体验课,我就去试了试。老师教了最基本的笔法,这是我……模仿着画的。”他顿了顿,看着她,“觉得那地方的氛围,很像你描述的、你外婆家的样子,就画下来了。画得不好,别嫌弃。”
许兮若的手指轻轻拂过宣纸上湿润墨迹勾勒出的线条,心中震动不已。他记得她偶尔提起的、童年在外婆家水乡度过的夏天,记得她对那种湿润、宁静氛围的怀念。他不是一个善于用甜言蜜语表达的人,却会用这样的方式,穿越陌生的城市,笨拙地拿起画笔,将记忆里的风景,描绘成送给她的礼物。
这比任何昂贵的礼物都更让她心动。
“我很喜欢。”她抬起头,目光莹亮,声音轻柔却坚定,“真的,非常喜欢。这是我收到过的最用心的礼物。”
她的肯定驱散了他最后一丝不确定,笑意从眼底漫开。他握住她的手,低声道:“你喜欢就好。”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高槿之毕竟旅途劳顿,脸上倦意渐浓。许兮若催他回去休息。
送他到门口,这次,在他转身之前,许兮若轻轻拉住了他的衣袖。
高槿之回头,略带询问地看着她。
许兮若踮起脚尖,在他侧脸上印下一个轻柔而迅速的吻。“欢迎回来。”她说完,脸颊微红,松开了手。
高槿之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眼底像落入了星辰,璀璨异常。他反应极快地伸手揽住她的腰,将她轻轻带向自己,低头,在她唇上回了一个短暂却温存的吻。
“我回来了。”他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笑意和满足。
门关上,许兮若背靠着门板,心跳还有些快,唇边却抑制不住地扬起笑容。客厅里,那幅水墨画静静躺在茶几上,为这间现代化的公寓,平添了一抹悠远温润的江南韵致。
接下来的日子,“暖玉”系列的设计进入了最后的冲刺和打样阶段。高槿之愈发忙碌,常常泡在工作室和工厂之间,核对细节,调整工艺。许兮若也并未清闲,她的插画接到了一个小型商业项目,同时还要兼顾“一米阳光”的日常。
然而,忙碌并未成为他们之间的阻碍。相反,它成了彼此理解的基石。
有时,高槿之深夜从工厂回来,会直接开车到许兮若公寓楼下,也不上去,只发一条信息:“在你楼下,抽根烟就走。”
许兮若若还没睡,会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看到楼下那点熟悉的猩红火光,和他靠在车边略显疲惫的身影。她会拍一张窗台上的小盆栽,回复:“早点回去休息。”
有时,许兮若熬夜画稿,高槿之会在视频会议间隙,发来一条语音,背景音是键盘敲击声:“别熬太晚,记得喝牛奶。”
她则会回一张画到一半的线稿,抱怨一下甲方难缠的修改意见,他则会用他理科生的逻辑,帮她分析几句,往往能给她带来新的思路。
这种陪伴,无声却有力。他们不需要时时刻刻黏在一起,却知道对方就在那里,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散发着光芒,也感知着彼此的光芒。
一个周五的晚上,许兮若正在“一米阳光”帮忙整理新到的咖啡豆,高槿之来了电话。
“在哪儿?”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在一米阳光这边,怎么了?”
“等我一下,我过来接你,有个东西给你看。”
二十分钟后,高槿之的车停在书屋外。他走进来,先跟凯桥打了声招呼,然后径直走向正在吧台后记录库存的许兮若。
“走。”他拉起她的手。
“去哪?我还没弄完……”
“凯桥,借她一会儿。”高槿之对凯桥示意了一下,不由分说地拉着许兮若就往外走。
凯桥在后面笑着摆手:“尽管借,不用还了也行!”
许兮若被他塞进车里,又是好奇又是好笑:“到底什么事这么神秘?”
高槿之发动车子,嘴角噙着笑:“到了你就知道了。”
车子没有开往他的工作室,而是驶向了城郊的一个工业园。最终,在一家看起来颇为现代化的工厂前停下。高槿之显然已经打过招呼,门卫直接放行。
他带着她穿过安静的生产区,来到一间亮着灯的实验室模样的房间。里面只有几个穿着白色工服的技术人员,见到高槿之,点头示意。
“高先生,样品刚完成最终检测,各项指标都达标了。”一个像是主管的人走过来,手里捧着一个垫着黑色绒布的托盘。
高槿之接过托盘,转向许兮若,眼中闪烁着如同孩童展示心爱玩具般的光彩。“看。”
许兮若低头看去。黑色绒布上,静静地躺着一只莫兰迪灰蓝色的马克杯。杯身线条流畅优雅,握在手中,重心沉稳,手感温润饱满,正是设计图上反复推敲过的样子。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杯柄顶端那个微小的、经过精细切割打磨的陶瓷部件,它被设计成了多面几何形态,在实验室的灯光下,折射出内敛而莹润的光泽,仿佛真的是一小块镶嵌其上的温润玉石。
这就是“暖玉”系列的第一个实体样品。
许兮若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只杯子。触手生温,釉面细腻光滑得不可思议,那种温润的质感,确实如高槿之所追求的那样,模拟出了顶级玉料的触感。杯柄的握感极佳,仿佛天生就该被这样握住。那个玉石切割面细节,更是点睛之笔,让整个设计瞬间有了灵魂,既现代时尚,又蕴含着东方的温文气质。
“太美了……”她喃喃道,指尖轻轻摩挲着那个小小的几何面,感受着其上的微光与棱角,“真的做出来了……”
高槿之看着她眼中毫不掩饰的惊艳和喜爱,脸上的笑容愈发深邃。他示意技术人员离开,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感觉怎么样?”他问,声音里带着期待。
“比效果图还要好。”许兮若抬起头,目光灼灼,“手感,质感,光泽……一切都刚刚好。尤其是这个,”她指着杯柄顶端的细节,“它让杯子活起来了。”
她的评价让高槿之长长地舒了口气,仿佛终于通过了最重要的评审。他接过杯子,也仔细端详着,语气带着感慨:“调整了无数次釉料配方,烧废了好几窑,才终于找到最接近理想的状态。这个‘玉石’部件,也是和工厂师傅琢磨了很久,才找到既能体现切割感,又保证握感舒适和烧制成型率的工艺。”
许兮若能想象这背后的艰辛。从一张图纸,到眼前这个触手可及的、充满生命力的器物,中间凝聚了他多少心血、智慧和坚持。
“辛苦了。”她轻声道,语气里充满了心疼与骄傲。
高槿之摇摇头,将杯子放回托盘,目光深沉地看着她:“不辛苦。只要想到它的灵感来源于你,最终也会陪伴像你一样热爱生活的人,就觉得一切值得。”
他的话,让许兮若的心湖再次被投入一颗石子,漾开层层温暖的涟漪。她看着眼前这个专注、认真,将她的点滴融入自己事业生命的男人,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与幸福感充盈心间。
她主动伸出手,握住了他略带薄茧的手指。“槿之,它会成功的。我坚信。”
他反手将她的手紧紧包裹在掌心,力道坚定。“因为有你的‘暖玉’在里面。”
实验室的灯光冷白而明亮,映照着托盘上那只独一无二的杯子,也映照着两人相视而笑、眼中只有彼此的身影。在这个充满工业理性的空间里,一种名为“共创”与“懂得”的浪漫,正在悄然生根发芽,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加动人。
高槿之将许兮若送回家时,夜已深沉。他没有再多做停留,只在她额间留下一个轻吻,便驱车离开,明天还有更多的样品测试和生产流程需要跟进。
许兮若洗漱完,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脑海中反复回放着那只“暖玉”马克杯的每一个细节,回放着高槿之谈到它时眼中闪烁的光芒。她拿起手机,翻看着之前存下的设计草图,再对比今晚看到的实物,一种参与其中的奇妙感觉油然而生。
她点开与高槿之的聊天界面,输入:“睡不着,还在想那个杯子。”
几乎是她消息发出的瞬间,对话框上方就显示了“对方正在输入…”。
他回得很快:“我也刚到家,还在看工厂发来的检测报告。”
许兮若:“感觉像我们的孩子终于出生了一样。”
高槿之发来了一个微笑的表情,接着是:“是我们的‘暖玉’。”
许兮若看着那三个字,心底一片柔软。她想了想,又输入:“等我一下。”
她翻身下床,走到书桌前,铺开画纸,拿起画笔。没有复杂的构思,只是凭着脑海中强烈的印象和涌动的情感,快速勾勒起来。
线条流畅,明暗交织。不多时,一幅速写完成。画面上,是一只线条简洁却充满质感的马克杯,杯柄顶端的几何细节被特意强调,折射出星光般的光芒。杯子旁边,散落着几支绘图铅笔和一卷设计图纸的一角,背景是朦胧的,仿佛工作室的灯光,又仿佛是夜色下的万家灯火。整幅画风格简洁,却充满了温暖与创造力的氛围。
她拍下画,发给了高槿之。
“送给‘暖玉’的第一幅画。”
这一次,高槿之隔了一会儿才回复。他发来了一段语音。
点开,他低沉而带着磁性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响起,背景极其安静,仿佛能听到他轻微的呼吸声:
“兮若,谢谢。这是我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之二。(停顿片刻)我想把它用作品牌宣传的第一张预热图,可以吗?署你的名。”
他的语气里,带着珍而重之的询问。
许兮若笑了,回复:“当然可以。这是我的荣幸。”
放下手机,她重新躺回床上。这一次,睡意很快袭来。在沉入梦乡的前一刻,她想,所谓美好的感情,或许就是这样——彼此独立,各自精彩,却又能在对方的梦想里,找到自己可以发光的位置,携手创造属于两个人的、温暖而坚实的未来。
夜色温柔,星河无声地流淌。在这座城市的另一个角落,高槿之将手机屏幕上那张速写画设置成了屏保,然后才继续翻阅手中的检测报告。冰冷的纸张数据,似乎也因为那幅画的存在,而染上了温暖的色调。
他们的故事,依旧在继续,如同静水深流,表面平静,内里却蕴含着滋养彼此、共同奔赴远方的磅礴力量。玉兰幽香,萦绕在岁月深处,见证着这平凡日常中,悄然绽放的永恒微光。
《半夏花开半夏殇》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半夏花开半夏殇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半夏花开半夏殇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