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来得太快了,快到她来不及思考,来不及细想。
她看了眼躺在榻上的柳烟桥,呼吸虽仍微弱,却总算不再是那令人心碎的游丝。
烛火摇曳,映照着凤遇竹毫无血色的脸。
她看着手中刺目的红,死寂重新笼罩下来,却与之前的绝望不同,一种冰冷的、尖锐的东西,正从凤遇竹的心底破土而出。她轻轻握住柳烟桥未受伤的左手,目光不再涣散,而是如鹰隼般,缓缓扫过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定格在窗外那棵在夜风中发出簌簌声响的腊梅上。
复盘,开始了。
脑海中,画面一幕幕倒退,清晰得残忍:
黄昏时分,光线昏暗。
刺客的目标明确,是她凤遇竹。箭矢飞来时,她正因心绪不宁,站在一个相对开阔的位置。
时机精准。 正是在她所有试探失败,内心最绝望、警惕性最低的时刻。
箭法刁钻。 若非她闪避及时,那一箭即便不能当场要了她的命,也必是重创。
一击之后,远遁千里。 守卫反应不可谓不快,却连人影都未能摸到。
不是临时起意,是蓄谋已久。凤遇竹在心中冰冷地断定。这个刺客射法精妙,对府内巡逻规律、她的行动习惯、甚至……她的心情起伏,都了如指掌。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座被严密看守的将军府,并非铁板一块。皇帝的人或许看守的是大门,但府内,早已被渗透得如同筛子!
是谁?张正则的余党?某个视她为绊脚石的皇子?还是……那位高高在上,一边软禁她,一边又派来周明,心思难测的陛下本人?用一场“未遂”的刺杀,来敲打她,或者测试她背后是否还有别的力量?
每一种可能,都让她脊背发凉。
她的目光如鹰隼般扫向院墙之外,回忆着今日中箭细节,测算着角度与力道。箭来自府外高处,力道刚猛,角度刁钻,是高手。
她这样想着,走到桌边,拿起那支尚还沾着柳烟桥血迹的夺命箭矢,用手上毛巾拭净。
之前心神俱震未曾细看,此刻指尖触及箭杆,一股异样的沉坠与冰寒瞬间传来。
不对!
凤遇竹瞳孔骤然收缩,就着烛光仔细审视。箭矢黝黑,泛着一种幽暗内敛的金属光泽,触手生寒,重量更是远超同等大小的箭矢。她指甲用力在箭簇上一划,不留一丝痕迹,其硬度骇人听闻。
“玄铁……”
凤遇竹一惊,这两个字如同惊雷在她脑中炸开。
玄铁极珍,开采和锻造技艺更是被北蛮部族视为不传之秘,因其打造的兵器坚不可摧、锋锐无匹,曾在战场上让天朝将士吃尽苦头。朝廷曾缴获少许,皆入库珍藏,或用于锻造少数将领的贴身神兵,绝无可能流落在外,更不可能被用来制作一次性的箭矢!
这支箭,来自北蛮!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所有的推断都被推翻。
这不是朝堂倾轧,不是皇子争权,甚至不完全是针对她凤遇竹的刺杀。
这是外敌的手笔!
是谁?北蛮的细作如何能潜入戒严的京城?又如何能精准掌握她的位置,在将军府外实施刺杀?
府内必有内应,而且这个内应,势力不小,能接触到玄铁箭这种级别的武器,并能将其带入京城!
他们的手,已经伸到京城里来了?伸到她的家里来了?
她的心猛地一沉。
玄铁,北蛮。这是最直接、最合理的推断。北蛮细作潜入京城,刺杀她这位曾让他们闻风丧胆的“定远将军”。合情合理!
父亲刚死于回京途中,自己紧接着遭遇外族的刺杀……是北蛮想要彻底铲除凤家,瓦解军心?
但,疑点随即浮现:
北蛮如何得知她父亲身死?皇帝之所以软禁自己就是为了防止消息扩散,北蛮又如何手眼通天,从何处得来的消息?再者,北蛮细作,如何能精准掌握她被软禁在将军府的具体位置、日常行动规律?如何能绕过皇帝亲自布置的、明为保护实为监视的层层守卫,找到那个完美的射击点位,并且一击之后全身而退?
京城防务,何时变得如此漏洞百出?除非……
一个更可怕的念头窜入脑海:皇帝!
是了,皇帝一直忌惮凤家,父亲刚死得不明不白,紧接着就是这场“恰到好处”的刺杀。若是皇帝自导自演,一切便说得通了!他完全可以动用手中掌握的、可能来自战利品的玄铁箭,假借外族之名除掉她这个最后的隐患。既能铲除心腹大患,又能嫁祸北北蛮,甚至还能以此为由整顿朝纲,清洗“可疑”势力,一箭三雕!
然而,更深层的推敲让凤遇竹又推翻了此念:
不对。若是皇帝亲自动手,何必用如此扎眼的玄铁?他库中有的是各种制式箭矢,选用任何一样,都比用这极易引人联想外族的玄铁要稳妥得多。此举风险太高,一旦被她识破,岂不是坐实了皇帝戕害忠良的罪名?对于一位追求“平稳过渡”、爱惜羽毛的帝王来说,这绝非上策。
排除所有不可能,剩下的答案再不可思议,也是真相:
不是单纯的外族复仇,也不是皇帝亲自动手……
是朝廷内部有人,勾结了北蛮!
一股混杂着震惊、愤怒与冰寒的战栗,沿着凤遇竹的脊椎爬升。
这个结论,比前两者更加可怕。
有一股,或者多股势力,隐藏在朝堂之上,他们不仅想她凤遇竹死,想凤家彻底倒塌,甚至不惜引狼入室,与外敌勾结!他们提供了她的信息,规划了刺杀路线,甚至借了玄铁箭。而北蛮,也乐得借刀杀人,除掉她这个心腹大患。
通敌叛国……
她之前的判断还是太局限了,只着眼于朝堂权斗。如今看来,她面对的,是一张更加庞大、更加黑暗的网。这张网的一头系着朝中奸佞,另一头,则连着虎视眈眈的外敌!
凤遇竹的目光死死盯住手中的玄铁箭,脑海中电光石火般闪过无数念头。对方为何要用这极易暴露来源的玄铁箭?这绝非疏忽,而是精心算计后的必然选择!那么,此人的动机又是什么?
其一不必多想,必定是嫁祸北蛮,转移她的视线。
若刺杀成功,她身亡,现场留下北蛮特有的玄铁箭。皇帝和朝堂会作何反应?首先怀疑的必然是北蛮细作报复。
如此一来,真正的幕后主使便能完美隐藏在“国仇”的帷幕之后,安然脱身。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被引向对外防御和内部肃清细作,谁还会深究朝堂内部的权力倾轧?
其二,敲山震虎,威慑皇帝。
若刺杀失败,这支玄铁箭便成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不仅射向凤遇竹,更是射向皇帝!它在无声地宣告:“我们有能力将北蛮的势力引入京城,有能力在你的眼皮底下刺杀你的重臣。”
这是对皇权的公然挑衅和示威,意在告诉皇帝,朝中有一股势力,已经与外部敌人勾结,其能量超乎想象。
这会迫使皇帝在震惊之余,不得不重新评估朝局,甚至可能因投鼠忌器而暂缓对某些势力的清洗,从而为幕后黑手争取时间。
其三,测试与离间。
这支箭,也是一块试金石。
幕后黑手想知道,凤遇竹能否认出玄铁?认出之后,她会作何反应?是愤怒地公开,还是隐忍不发?这能帮助他们判断凤遇竹的城府、她手中掌握的底牌以及她可能的反击方式。
同时,他们也想看看皇帝对此事的反应。皇帝是会借此机会大力彻查“通敌”案,还是会为了稳定而压下此事?这能帮助他们摸清皇帝的底线和当前的处境。
若凤遇竹怀疑皇帝是幕后主使,那么凤家与皇室之间本就脆弱的信任将彻底崩塌。如果凤遇竹将“朝中通敌”的消息传递给皇帝,皇帝又会相信多少?是否会怀疑这是凤遇竹为了脱罪而编造的谎言?这支箭,就像一颗毒种,旨在君臣、君臣与将领之间种下猜疑的祸根。
最后,则是彻底毁灭凤家的名誉。
如果局势发展到最坏的地步,如果凤遇竹试图反击,幕后黑手甚至可能反过来散布谣言,污蔑凤家才是一直与北蛮暗中勾结的叛国者,这支玄铁箭就是“铁证”——“否则,北蛮为何只刺杀他们?又或者,这是凤遇竹为了某种目的自导自演的苦肉计,使用的正是他们私下交易的北蛮箭矢!”
想通了这一切,凤遇竹只觉得一股寒气从心底蔓延至四肢百骸。
好毒的计策!进退皆可,攻守兼备。无论刺杀成功与否,这支玄铁箭都能将水搅浑,都能为幕后之主谋取最大的利益。
她之前以为自己是猎物,现在才明白,自己和皇帝,甚至整个朝堂,都可能被拖入了一个由阴谋家精心布置的棋局,而“通敌叛国”这枚最重的棋子,已经落在了棋盘上。
……眼下该怎么办?
凤遇竹的视线落回手中的箭矢上。
此时,若将此物交出去,便会立刻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皇帝会如何反应?他会相信凤家是受害者,还是会顺势将“勾结北蛮”的罪名扣在她头上?
依照如今的情势,说不准即便皇帝信她,也会先扣个帽子下来。她无法保证皇帝的立场。
更重要的是,这会彻底惊动幕后黑手,让他们切断所有线索,隐藏得更深。她将失去唯一明确的物证和反击的主动权。
可若是不交,隐瞒如此关键的证物,一旦被皇帝或敌人知晓,便是“心怀叵测、私藏通敌铁证”的大罪,百口莫辩。等于授人以柄。
她将箭矢紧紧攥在手中,那冰冷的触感,此刻却像一团火,在她心中燃烧。
这是何等厉害的阳谋,何等毒辣的心计!
喜欢凤衔柳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凤衔柳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