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宣宣在阔别已久的老宅住一晚,睡前给巧宝讲许多旧事。
比如,如何定亲又退亲,如何与心怀叵测的亲戚决裂,赵东阳与前族长的恩恩怨怨,如何躲避小衙内,乖宝出生时的喜悦,杀猪宴的热闹……
重新提起时,往事如同绚烂的烟火。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燃烧出耀眼的火花,片刻后又在黑夜中归于沉寂和黑暗,只留下一点烟尘。
巧宝偏偏爱听,时不时还追问。
赵宣宣说着说着,忍不住哈欠连天。
巧宝睡觉时,喜欢搂着、抱着,赵宣宣还要顺便给她拍背。
拍着、拍着,母女俩都进入沉沉的梦乡。
往事留下的烟尘瞬间变成引路的东西,引领她们进入一个个奇怪的梦境。
巧宝梦见自己和娘亲一起在私塾念书,用更绝的办法捉弄那些爱用死老鼠吓唬老夫子的调皮师兄……
— —
第二天清早,赵宣宣坐竹椅上,盯着田野发呆。
佃户们呼朋引伴,成群结伴,带自家的鸡蛋、鸭蛋来看她,有些大方人甚至提着老母鸡过来。
除此之外,住在附近的赵氏族人也跑来凑热闹。
在他们眼里,赵地主的这个独生闺女是天生的好福气,好运气。
小时候,亲爹是地主。长大后,丈夫做大官儿,生的女儿也嫁给大官儿。
佃户们对赵宣宣的印象好极了,还记得她以前的大方、慷慨。在私下里,他们心情不好时,常常骂赵东阳,骂他是猪一样的胖地主,但一提起胖地主的好闺女,他们就只有羡慕的份,指望自家也飞出这么一个金凤凰。
此时此刻,众人喜气洋洋,先来的坐板凳,后到的就心甘情愿站着,有的人咧嘴傻笑,有的人嘴巴滔滔不绝,说这些年岳县的大事小事。
菊大娘笑呵呵,直接用木桶提一大桶热茶水过来,又用果盘摆上花生、瓜子和糖。
红儿给菊大娘做帮手,在厨房捣鼓早饭。
赵甘来带璞璞出发去学堂。
各忙各的。
赵宣宣把佃户家的一个小娃娃抱到腿上坐着,听那些人用乡音聊天,觉得格外亲切。
巧宝坐旁边听,偶尔有听不懂的词儿。虽然她从小听爷爷奶奶讲老家方言,但今天又听到许多新词儿。
她用悄悄话问赵宣宣,那是什么意思?
赵宣宣莞尔道:“那是骂人的粗话,有些人说习惯了,拿来做口头禅。一时说顺嘴了,不算恶意。”
她吩咐菊大娘多煮几盆刀削面,邀请众人一起吃早饭。
今天这刀削面是用鸡肉、鸭肉煮的,还放了很多荷包蛋。
众人越吃越高兴,像过年过节一样。
吃饱喝足之后,赵宣宣不肯收他们带来的礼物,让他们把鸡蛋、鸭蛋和老母鸡仍旧带回去。
热闹散场了,赵宣宣带巧宝进城去,拜访李大夫和李大娘。
李大娘满心欢喜,格外热情,忍不住把巧宝搂怀里,说:“哎哟,我的心肝儿,长这么大了,比你姐姐更漂亮。”
巧宝不喜欢被家人以外的人亲近,此时为了给赵宣宣面子,勉强忍耐片刻,但已经处于要爆发的边缘。
赵宣宣主动替巧宝解围,说:“巧宝,马车里还落下一件礼物,你去拿下来。”
李大娘只能松开巧宝,巧宝如释重负,去马车上找礼物。
再返身进屋时,巧宝刻意离她远一些。
— —
当初赵宣宣生乖宝时,是李大娘接生的。
赵宣宣一直很感激她,再加上久别重逢,有说不完的话。
中午,她和巧宝留在李家药堂的后院吃饭。
饭后又与李大娘和李大夫聊半个时辰,然后赵宣宣才带巧宝去看望烤鸭铺里的韦春喜。
韦春喜笑得合不拢嘴,同时又有些紧张,双手在围裙上擦来擦去,手足无措,生怕怠慢赵宣宣,反复问她还想吃什么?
“想吃什么就告诉嫂子,嫂子去买。”
赵宣宣眉开眼笑,说:“嫂子别忙,坐下来说说话就好。”
然而,突然有客人来铺子里买东西。
韦春喜顿时分不清主次,乐颠颠地跑去卖东西。
赵宣宣被冷落在一边,有点无可奈何,与感到无聊的巧宝对视片刻。
巧宝困倦了,似乎想睡午觉,把脑袋靠赵宣宣肩膀上。
赵宣宣伸手搂住她,轻抚她的胳膊,暗忖:表嫂还是老样子,把赚钱放在第一位。除了变老,其它方面是一点也没变。哎!
等顾客满意地走了,韦春喜重新回来坐下,手里还捏着铜板。
赵宣宣笑问:“嫂子的生意这么好,表哥为什么不干脆留铺子里帮忙?这样分隔两地做生意,不能互相照应,两个人都累。”
一提起这事,韦春喜就忍不住埋怨王猛。
为了表示自己不把赵宣宣当外人,她当即说出心里话:“孩子爹想存私房钱!他早就说,他赚的钱不归我管。”
“这些年,我也懒得管他,免得吵架,只要他别去外面偷人就行。”
“已经老夫老妻了,他还存着私心,提防我呢!”
赵宣宣抬起手绢,掩嘴笑。
巧宝边听边看,浅浅地假笑。凭借直觉,她不喜欢这个“话唠”表舅母。所以,她只听着,不说话。
韦春喜越说越激动,只顾着倒自己肚子里的那点苦水。
赵宣宣给她面子,所以不冷场,还告诉她关于妞妞的情况。
听说妞妞的夫婿从八品官儿升到七品,韦春喜没有高兴,反而苦笑,说:“他升官升他的,我作为妞妞的亲娘,作为他的岳母,一点光都沾不到。”
“他们又不回来看我。”
赵宣宣劝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何况路又这么远。”
“嫂子,如果让你把铺子关门一两个月,去京城看外孙和外孙女,你愿不愿意?”
韦春喜毫不犹豫地说:“那哪行?不赚钱,等到灾年,就要喝西北风!”
赵宣宣笑容加深,不反驳她,但心里不赞同。
大概这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赵宣宣和巧宝没在这里坐多久,找个借口走了,然后又带礼物去拜访曾经的媒人兼师父——庞爽。
不巧的是——庞爽卧病在床,病殃殃的,甚至多说几句话就喘气。
赵宣宣有些自责,对庞夫人询问:“师父目前吃哪些药?还缺不缺什么东西?”
庞夫人既感动,又忍不住心酸落泪,去把药方子拿来,给赵宣宣看。
赵宣宣问:“是请李大夫看病吗?”
庞夫人点头,哽咽着“嗯”一声。
赵宣宣安慰道:“师母放心,李大夫是很靠谱的。以前,我家也总是找他看病。”
这时,病床上的庞爽叹气,双手揪被子,用看破世事的语气说:“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啊!咳咳……”
赵宣宣的心头顿时被蒙上一片阴影,默默难受。
什么是命?生老病死,谁也逃不开。
每个人都在命的束缚中。
庞家的儿子儿媳非常热情,张罗着要留贵客吃晚饭。
赵宣宣婉拒,说明天上午再来探望庞师父。
本来,她打算速战速决,用走马灯的方式把老家的亲朋好友都挨个儿拜访一遍,然后就回洞州去,与乖宝多团圆几天。
但人算不如天算。
眼看庞爽病得如此严重,赵宣宣免不了担心,决定多探望几次,尽量多帮忙,避免将来遗憾。
— —
王玉安料定赵宣宣不会那么快去洞州。
于是,他和王舅母趁着夜间下过一场小雨的时机,清晨去山上捡蘑菇。
然后,王玉安赶牛车,把新鲜的蘑菇送去赵家老宅。
赵宣宣今天睡懒觉,起得晚,此时正在啃红儿做的素馅包子,腮帮子胖鼓鼓。
忽然看见一脸憨笑的王玉安手提一篮子新鲜蘑菇,赵宣宣哭笑不得,赶紧咽下包子,招呼王玉安落座,说:“舅舅,你何必这么辛苦,一大早就去捡蘑菇?”
“我又不是什么嘴馋的小娃娃。”
王玉安把篮子搁长凳上,然后双手揉搓膝盖,笑道:“我没什么好送给你的,就一点心意。你娘最爱吃这鲜蘑菇,特别是口蘑,可惜她这次没回来。”
赵宣宣说:“等明年春天,我爹娘肯定要回来,到时候乖宝又添小娃娃。”
“舅舅,吃包子。”
王玉安不肯吃,说自己不饿,又左看右看,问:“巧宝呢?”
赵宣宣眉开眼笑,说:“她呀,闲不住,骑马游荡去了,说要好好体会老家的风土人情。”
王玉安夸赞:“巧宝一看就胆子大。”
说一会儿话,他主动告辞,说还要顺便去给城里的春喜送菜、柴和鸡鸭,还要回去干活。
赵宣宣起身送他出门,叮嘱他不要太辛苦。
目送牛车远去,赵宣宣轻轻叹气,不理解像舅舅这种自称天生劳碌命的人,为什么不懂得享清福?明明已经吃穿不愁了,为什么还非要那么辛苦地干活?
— —
在老家停留三天之后,赵宣宣和巧宝重返洞州。
此时,立哥儿已经开始黏乖宝了。
但一看见外婆和小姨,他立马甩开乖宝的手,扑过来抱住小姨的腿,气呼呼地控诉:“小姨坏,不带我玩!”
巧宝把他抱起来,彼此用额头贴着额头,笑道:“如果你是牛皮糖就好了,随便往身上一黏,我去哪里,你也去哪里,好不好?”
立哥儿想一想,眼睛一亮,响亮地说:“小姨做牛皮糖!黏我身上!”
巧宝当即皱起鼻子,假装不乐意,说:“为什么不是你变牛皮糖?你是不是欺负小姨?”
立哥儿为了表示自己不欺负她,当即在她脸上亲一下,还用小手扶着她的两边耳朵。
巧宝忍俊不禁,说:“小机灵鬼。”
立哥儿虽然人小,但事儿多,处处表现出有趣的心眼子。
另一边,乖宝和赵宣宣回屋里坐下休息,说悄悄话。
赵宣宣重点提到庞爽患病的事,言语间流露担忧。
乖宝善解人意,捏一捏娘亲的手,当即表示:“娘亲放心,我把此事记心里,常派方哥儿去探望他,一定尽一尽心意。”
赵宣宣抿嘴笑,丝毫不怀疑大闺女的好记性和诚意,用左手帮乖宝整理鬓发,又闲聊韦春喜和王猛的事。
“你表舅和表舅母是一对怪人,两个怪人偏偏成亲凑到一起了。”
乖宝“噗嗤”一笑,调侃:“怪虽怪,但他们自己高兴就行。”
“谁说夫妻就非得粘在一块儿?有些夫妻凑一起就吵架、打架,分开赚钱,反而省心。”
赵宣宣将心比心,轻声说:“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和离不自由。”
乖宝点头赞同。
这时,她们听见庭院里响起巧宝和立哥儿的嬉笑声。
一大一小,在庭院里比武呢!表面上,势均力敌。
立哥儿时不时逼得巧宝连连后退,他兴奋极了,越来越信心十足,想让小姨变成手下败将。
— —
好不容易团聚,赵宣宣舍不得离开乖宝,特意在洞州多住一些日子,顺便找机会说服乖宝,因为她打算把立哥儿带回福建去。
对此,乖宝左右为难,犹豫不决。
一方面,她怀有身孕,又喜欢做李居逸的幕后“军师”,精力有限,不打算整天围着活泼好动的孩子打转。
另一方面,她又舍不得跟立哥儿分开,而且她十分清楚,李居逸也舍不得。毕竟,这种分离不是一两天的事,下次他们和立哥儿相聚,大概要等到明年去。
赵宣宣语气温和,点到即止,不逼迫乖宝做决定,因为自己还有很多耐心,而且认为还有回旋的余地。
巧宝挺喜欢洞州,几乎天天跟付青那一家子老小去游湖。
她还非要学本事,亲手撒网捕鱼,天生比别人精力充沛些。
元宝天天陪她一起玩,不禁受传染,笑容明显变多。
傍晚回到家,元宝明显玩累了,用拳头捶大腿,又捏一捏小腿,对王俏儿感叹:“巧宝妹妹简直像说书先生讲的孙猴子!是个大闹天宫的主!”
王俏儿笑眯了眼,叮嘱:“当着外人的面,可别这样说。”
“哪个姑娘家敢学孙猴子?恐怕名声不好,被别人误解。”
元宝会心一笑,温温柔柔地说:“我晓得轻重,也不敢出去乱说。”
“何况,我特别喜欢巧宝妹妹,她特别好玩。”
“明天,我们还要继续去撒网捕鱼呢!”
王俏儿凑到元宝衣袖上闻一闻,好气又好笑,说:“一身鱼腥气,像鱼成精了,快去洗一洗。”
《小财主招上门女婿》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小财主招上门女婿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小财主招上门女婿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