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年,十二月十五日,北京城……
寅时刚过,紫禁城还沉陷在深冬的浓重墨色与刺骨寒气中,乾清宫已是灯火通明。
朱翊钧在宫人的精心服侍下,换上了那套象征着至尊皇权的沉重衮冕礼服。
十二旒白玉珠垂落眼前,遮蔽了部分视线,却更添天威莫测之感。
蔽膝、大带、绶环……每一件配饰都严格按照礼制佩戴整齐。
殿外,庞大的卤簿仪仗已肃然列队,旗帜在微弱的晨曦与宫灯交织的光线下,沉默地展示着此时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帝国的威严……
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悄步上前,低声禀报:“陛下,时辰将至,銮驾已备。”
朱翊钧微微颔首,面容沉静,目光透过玉旒望向殿外深邃的夜空。
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出了乾清宫。
銮驾起行,碾过覆着薄霜的青石板御道,发出规律而庄重的声响,穿过一道道洞开的宫门,向着南方的天坛迤逦而行。
御道两侧,锦衣卫肃立如林,甲胄与兵刃的寒光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闪烁。
端坐于銮驾内的皇帝,目光掠过窗外巍峨的宫墙剪影,心中思绪如潮。
将“成祖”更为“太宗”,乃是他多年前发起的宏愿。
不过,朱翊钧也是一个务实的人,要是他没有现在这个威望,要是将成祖皇帝重新更改为太宗文皇帝,会再次爆发朝堂波动。
那朱翊钧可不会去管什么宏愿。
不过,现在吗……
有了威望,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那就顺其自然,给老祖宗讨回公道,为煌煌大明正本清源,他就是义不容辞。
銮驾抵达天坛时,东方天际仅透出一线熹微。
汉白玉砌筑的圜丘坛在苍茫天色下愈显庄严圣洁,栏板螭首上凝结的霜花宛如天工的雕琢。
朱翊钧沿着中央的神道,一步步沉稳地踏上那代表着天数的层层阶陛。
凛冽的寒风掠过坛壝,即便身着厚重的礼服,亦能感受到那份寒意,然而他胸中自有股定鼎乾坤的热流在涌动。
庄重悠远的中和之曲奏响,乐声仿佛来自九天,涤荡人心。
在赞礼官清晰而富有韵律的引导下,朱翊钧至香案前,焚香,跪拜,迎神……每一个环节都恪守古礼,一丝不苟。
燔柴炉中燃起熊熊烈焰,太牢牺牲的脂膏香气混合着名贵香料的味道,随着袅袅青烟升腾,直上重霄。
当礼部尚书王家屏展开那卷以端庄楷书誊写的祭天祝文,用洪亮而极具顿挫的声调开始宣读时,朱翊钧再次深深俯首叩拜。
“……嗣天子朱翊钧,昭告于昊天上帝:仰惟成祖文皇帝,奉天靖难,定鼎幽燕,功烈光昭,德泽绵邈……兹改尊为太宗文皇帝,用彰伟绩,以妥神灵……伏惟歆格,永祚皇明……”
祝文的每一个字,朱翊钧都已熟稔于心,但在此刻,在这与皇天上帝对话的圣域,每一句都仿佛承载着山河之重。
他凝神静听,仿佛能感受到列祖列宗,尤其是今日的主角,永乐大帝,正透过这凛冽苍穹,凝视着这场承前启后的仪式……
祭天礼成,銮驾并未返回紫禁城,而是转向太庙。
此时天色已大亮,冬日淡金色的阳光洒在覆雪的琉璃瓦顶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整个太庙建筑群笼罩在一片静谧、庄严而略带暖意的氛围之中。
与天坛的通达浩渺不同,太庙更予人一种血脉相连、根基所在的深沉与肃穆。
太庙享殿内,烛火通明,香烟缭绕,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依序排列,静默无声。
朱翊钧首先率皇太子,勋贵、文武百官,向列祖列宗行隆重的祭拜大礼,禀明更改庙号之意,告慰先灵……
随后,便是整个典礼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
安奉新的神主与册宝。
旧有的“大明成祖文皇帝”神主在朱翊钧与朱常澍的注视下被恭敬地请下,暂奉于偏殿。
两名身着礼服的内侍,神情肃穆,双手稳稳地捧着那面新镌刻的神主牌位,其上“大明太宗文皇帝”几个贴金大字,在烛火映照下流光溢彩。
紧随其后的内侍,则捧着紫檀木托盘,里面盛放着新制作的青玉册与蟠龙纽金印,宝光内蕴。
赞礼官拖长了声调,高唱:“安奉神主册宝……”
朱翊钧面色沉静,眼神专注,在礼官引导下,稳步上前。
他首先伸出双手,极其郑重地从内侍手中接过那面沉甸甸的“太宗文皇帝”神主,指尖能清晰感受到木质的光滑与微凉,仿佛触摸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他稳稳地、小心翼翼地将神主安放回原本属于成祖的神龛正中,位置不偏不倚。
紧接着,他再次伸手,先取过玉册,将其轻轻置于神主之前。
随后,又捧起那方象征着最终认定的金宝,入手沉重而温润,将其端端正正地安放在玉册之侧。
整个安奉过程缓慢、精准而充满不容置疑的庄严。
当金宝落定的那一刻,朱翊钧的肩头似乎也随之微微一松,仿佛卸下了一副重担。
安奉礼毕,朱翊钧后退数步,整理衣冠,再次引领身后臣工,向太庙列祖列宗,尤其是刚刚正位的“太宗文皇帝”神位,行三跪九叩之大礼……
“礼成……” 赞礼官悠长而洪亮的唱喏声响起。
太庙钟鼓再次齐鸣,声震屋瓦,恢宏肃穆之意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之中。
朱翊钧缓缓直起身,在大臣的簇拥下,步履沉稳地向享殿外走去。
冬日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照射进来,在光滑的金砖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光影。
行至殿门口,他却忽然停住了脚步,下意识地回首,向殿内望去。
只见缕缕青烟之中,“太宗文皇帝”的神主巍然屹立于神龛之上,金册宝印在其前方静静地闪烁着温润而威严的光芒。
神龛上方,那幅永乐大帝的御容画像依旧悬挂,画中人的目光锐利如昔,仿佛正穿越了二百年的时空,凝视着这太庙,凝视着这位完成正名之举的后世子孙……
朱翊钧嘴角不禁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淡然而满足的笑意,低声自语道:“如此一来,我大明朝,总归不是另类了……后世史书之上,咱的大明朝终于有了自己的太宗文皇帝了……”
……………………
之后,老李就加快速度了,正符合人世间定律,时间对于谁来说都是公平的,四十岁后的日子,过的更快,针对朱翊钧的大剧情已经不多了,不过,老李还会写接下来的两个即位之君,一个是太子,一个是猪皮冻……猪皮冻之后,就是真正的结束了……老李写的很悲伤,所以哎……入戏了。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