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姒洛天

首页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快穿:病娇反派别害怕这个修仙太平凡穿书后我的修炼之旅无敌六皇子,父皇你可害苦了儿臣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极乐合欢功我拿阳寿玩恶魔游戏,一发入魂!霸总娇妻身披马甲无数左手神明,右手人间折探花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姒洛天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文阅读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txt下载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363章 天墓无极(48)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朱漆大门在晨光中泛着厚重的光泽,我们握着孔令谦赠予的《论语》注本站在门前时,手中的兽骨册突然泛起青铜色的光泽,文明脉络图上的光带顺着碑林的中轴线延伸,最终落在“开成石经”碑群后方,浮现出一行秦代篆书:“篆碑藏于石经后,书同文方可启。”

陈九爷用拐杖敲了敲地面,目光扫过门前的石狮子:“秦代篆书碑要是真藏在碑林里,怕是和李斯当年统一文字的稿本有关。这‘书同文’的机关,估计得用秦篆的写法才能破解。”青禾摩挲着青铜钥匙,钥匙表面映出碑群的轮廓,隐约与某块石碑的纹路重合:“之前在孔府用五德文物启印,这次怕是要靠文字本身的力量了。”

我们走进碑林,院内古柏参天,一块块石碑从汉到清依次排列,碑上的文字从隶书、楷书到篆书,像是一部立体的中国书法史。负责碑林研究的李墨研究员早已在“开成石经”前等候,他手里捧着一本线装的《碑林藏碑录》:“你们要找的秦代篆书碑,记载在《藏碑录》的补遗里,说是藏在‘开成石经’的第12块石碑后面,但历代研究员都没找到入口。我昨天在清理碑基时,发现第12块碑的底部有秦篆的刻痕,说不定就是机关的关键。”

我们跟着李墨来到第12块石碑前,碑上刻着《周易》的内容,底部的秦篆刻痕模糊不清,像是被岁月磨平了大半。王承彦蹲下身,用兰亭墨调和的清水轻轻擦拭刻痕,原本模糊的文字渐渐清晰——是“一、二、三、四、五”五个秦篆数字,每个数字旁边都有一个方形凹槽。

“李斯统一文字后,秦篆的数字写法有严格规范,”王承彦指着“一”字,“这五个数字对应的是‘甲、乙、丙、丁、戊’五方,也对应着秦代‘书同文’时的五种字体样本。要开启机关,得在凹槽里写出对应的秦篆字体,而且必须笔意精准,差一点都不行。”

周明远从背包里取出瓷制的笔洗,倒入清水,王承彦用之前在兰亭得到的竹笔蘸水,率先在“一”字的凹槽里写下秦篆“甲”字。笔尖刚离开凹槽,“甲”字突然泛起金光,石碑发出轻微的震动。接着,陈九爷根据记忆中秦篆的写法,在“二”字凹槽里写下“乙”字;青禾用青铜钥匙当笔,在“三”字凹槽里刻下“丙”字;我对照着手机里的秦篆拓片,写下“丁”字;最后李墨写下“戊”字。

五个字刚写完,第12块石碑突然向侧面移动,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暗门,暗门内弥漫着淡淡的尘土气息,墙壁上刻满了秦篆,像是某种文书的抄本。“小心里面有机关,”李墨提醒道,“秦代的墓室常用‘伏弩’和‘流沙’,这里虽然是碑林,但机关原理可能相似。”

我们打开手电筒,依次走进暗门。通道两侧的秦篆逐渐变得完整,仔细一看,竟是李斯当年撰写的《仓颉篇》残文,记录着秦代统一文字的过程。走了大约五十米,通道尽头出现一间石室,石室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个黑色的石匣,石匣上刻着复杂的秦篆图案,正是我们要找的秦代篆书碑!

石匣的盖子上刻着“书同文,天下一”六个大字,四周环绕着“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五种书体的“文”字。“这是‘五体锁’,”王承彦指着石匣,“需要用五种书体分别书写‘文’字,才能打开石匣。之前在兰亭我们练过四体,还差行书,正好可以补上。”

我们分工合作,王承彦写大篆,笔意古朴;青禾写小篆,线条圆润;陈九爷写隶书,蚕头燕尾;我写楷书,端庄工整;最后周明远拿起竹笔,凭着对书法的悟性写下行书,笔势流畅。五个“文”字刚落在石匣上,石匣发出“咔嗒”一声,盖子缓缓打开,里面躺着一块长约一米的青石碑,碑上刻着秦代统一后的标准小篆,正是李斯当年的手书真迹!

“太好了!这可是秦代书法的活化石!”李墨激动地说,“碑上的文字比现存的《泰山刻石》还要完整,对研究秦代‘书同文’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凑近细看,碑的底部还有一行小字,刻着“甲骨藏殷墟,商鼎显文脉”,显然是指向下一步的秘藏地——河南安阳殷墟。

就在我们准备将篆书碑转移到安全地方时,石室的入口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暗门被人从外面封死,头顶的石块开始掉落。“是走私团伙!”王警官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他们劫持了博物馆的保安,现在正在冲击暗门,你们尽快从其他出口撤离!”

青禾立刻用青铜钥匙在墙壁上敲击,寻找隐藏的出口。周明远则仔细观察石室的结构,突然指着一处墙壁:“那里的石砖颜色不一样,应该是逃生通道!”我们合力推开石砖,果然露出一条狭窄的通道,通道内弥漫着潮湿的气息,像是通往博物馆的地下库房。

我们沿着通道快步前行,通道两侧的墙壁上偶尔能看到历代碑刻的残片,显然是当年修建碑林时留下的。走到通道尽头,眼前出现一扇铁门,门后传来走私团伙的交谈声:“快点,老板说必须拿到秦代篆书碑,不然咱们都没好果子吃!”

青禾示意我们躲在门后,她悄悄打开一条门缝,看到五个穿着黑色衣服的人正举着枪,对着铁门。“他们有枪,硬拼不行,”青禾压低声音,“我有办法引开他们,你们趁机从库房的后门出去。”她从背包里取出之前在龙泉窑得到的瓷片,用力扔向通道的另一侧,瓷片落地的声音吸引了走私团伙的注意。

“谁在那里?”一个瘦高个的走私犯举着枪走过去,青禾趁机冲出铁门,用青铜钥匙打掉他手中的枪。其他走私犯见状立刻围上来,王承彦和周明远也冲出去帮忙,王承彦用竹笔当作武器,精准地戳向一个走私犯的手腕;周明远则用瓷制笔洗砸中另一个走私犯的膝盖。

我和陈九爷、李墨趁机冲向库房的后门,刚打开门,就看到王警官带领的警员已经赶到,正在与外面的走私团伙对峙。“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投降!”王警官喊道。走私团伙见势不妙,想要反抗,却被警员一一制服。

清理现场时,我们在走私团伙的背包里发现了一张加密地图,破译后发现,他们的目标不仅是秦代篆书碑,还有殷墟的甲骨和商鼎,背后的老板竟是一个国际文物走私组织的头目,代号“幽灵”。“这个‘幽灵’一直在暗中收集华夏文明的重要文物,之前的寻古会很可能就是受他操控,”王警官严肃地说,“我们必须尽快赶到殷墟,阻止他们抢夺甲骨和商鼎。”

我们将秦代篆书碑交给碑林博物馆,李墨送给我们一套《秦代篆书拓片集》:“这些拓片上的秦篆都经过专业校对,对你们解读殷墟的甲骨文字会有帮助。殷墟的甲骨是华夏文明的早期文字载体,一定要保护好它们。”

离开碑林前,王承彦用兰亭墨在竹笔上写下“书同文,文脉传”六个字:“这支笔现在不仅能吸附墨汁,还能感应到古文字的能量,到了殷墟,或许能帮你们找到甲骨秘藏。”我们握着竹笔和拓片集,站在碑林的“石台孝经”碑前,看着碑上的文字,心中明白,文字是华夏文明的根脉,从秦代的篆书到商代的甲骨文,每一个字符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

我们驱车前往河南安阳殷墟,沿途的农田里偶尔能看到商代遗址的标识,提醒着我们这里曾是殷商王朝的都城。抵达殷墟时,正值午后,阳光洒在殷墟博物馆的屋顶上,泛着金色的光泽。负责殷墟考古的张教授早已在门口等候,他手里拿着一块甲骨残片:“你们来得正好,我们昨天在殷墟的‘Yh127甲骨窖穴’附近发现了新的遗迹,探测到下面有大量的甲骨,还有可能藏着商代的青铜鼎,但最近总有不明身份的人在遗址周围徘徊,像是在寻找什么。”

我们跟着张教授来到Yh127甲骨窖穴,这里曾出土过一万七千多片甲骨,是殷墟出土甲骨最多的窖穴。新发现的遗迹位于窖穴的东侧,地面上有明显的挖掘痕迹,显然是走私团伙提前勘探过。“他们应该还没找到入口,”张教授指着一处地面,“这里的土层很完整,入口应该在下面。”

王承彦拿出竹笔,笔尖刚靠近地面,就泛起淡淡的蓝光:“笔在感应古文字的能量,入口应该就在这附近。”周明远用洛阳铲探测,当铲头探入地下三米深时,碰到了坚硬的物体。我们小心地挖掘,终于露出一块刻满甲骨文的石板,石板上的文字与秦代篆书碑上的文字有着微妙的联系,显然是同一文明脉络的延续。

“这是‘甲骨门’,”张教授激动地说,“石板上的甲骨文记录着商代的祭祀活动,其中一段文字提到‘鼎藏于穴,甲骨为钥’,说明需要用特定的甲骨文字才能打开入口。”王承彦对照着《秦代篆书拓片集》,解读出石板上的文字:“这段文字说的是‘以日、月、星、风、雨五神之名,启地下之藏’,需要在石板上写出对应的甲骨文。”

我们按照王承彦的解读,用竹笔蘸着特制的颜料,在石板上依次写下“日、月、星、风、雨”五个甲骨文。每个字刚写完,石板就发出一阵轻微的震动,当最后一个“雨”字写完时,石板缓缓向两侧移动,露出一个通往地下的通道,通道内弥漫着淡淡的青铜气息,显然藏着商代的青铜鼎。

我们沿着通道往下走,通道两侧的墙壁上刻满了甲骨文,记录着商代的历史、祭祀和农业活动。走到通道尽头,眼前出现一间宽敞的石室,石室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尊青铜鼎,鼎身上刻着复杂的饕餮纹,正是商代的“司母戊鼎”形制,只是体积略小,应该是当年的陪葬鼎。石鼎的周围散落着数百片甲骨,上面刻满了甲骨文,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太好了!这些甲骨和青铜鼎都是国宝级文物!”张教授激动地说,“甲骨上的文字记录了商代的天文、历法和祭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早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就在我们准备将甲骨和青铜鼎转移时,石室的入口突然传来脚步声,走私团伙的头目“幽灵”带着十几个手下冲了进来,他们手中拿着枪,对着我们喊道:“放下文物,不然我就开枪了!”

“幽灵”穿着一身黑色西装,脸上戴着墨镜,看不出表情:“我找了这些文物十几年,今天终于得手了。华夏文明的瑰宝,就该属于有能力保护它们的人,而不是你们这些守着老古董的人。”

“你错了,”陈九爷站出来,目光坚定,“这些文物不是谁的私有财产,是华夏民族的共同财富,是我们的根和魂。你想把它们卖到国外,绝不可能!”

青禾悄悄绕到“幽灵”的身后,青铜钥匙在手中转动,准备随时行动。周明远则将一块甲骨藏在身后,准备在关键时刻反击。王承彦则用竹笔在甲骨上快速书写,似乎在激活某种能量。

“敬酒不吃吃罚酒!”“幽灵”大怒,举起枪对准我们。就在这时,王承彦突然将手中的甲骨扔向“幽灵”,甲骨上的文字在灯光下泛起红光,“幽灵”的枪突然失灵,无法开火。青禾趁机冲上去,用青铜钥匙打掉他手中的枪,王警官带领的警员也冲了进来,将走私团伙全部制服。

“甲骨上的文字记载着商代的‘镇邪’咒语,能干扰金属器物的功能,”王承彦解释道,“幸好我们之前解读出了这段文字,不然今天还真不好对付他们。”

我们将甲骨和青铜鼎交给殷墟博物馆,张教授送给我们一套《殷墟甲骨文合集》:“这些甲骨文的解读还需要时间,但有了你们找到的秦代篆书碑,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甲骨文的演变,揭开更多商代历史的秘密。”

我们握着《殷墟甲骨文合集》,站在殷墟的宫殿遗址前,看着远处的洹河,心中明白,华夏文明的脉络从商代的甲骨文到秦代的篆书,再到后世的各种文字,从未中断。兽骨册的光带此时又指向了新的方向,这次落在四川三星堆,标注着“三星堆秘藏,青铜神树显文明之源”。我们知道,新的旅程又要开始了,三星堆的青铜文明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守护。

从殷墟出发前往三星堆的路上,车窗外的景色从华北平原的麦田渐渐变成川蜀盆地的丘陵,手中的兽骨册始终泛着淡淡的青绿光泽,文明脉络图上指向三星堆的光带越来越亮,甚至能隐约看到光带中浮现出青铜神树的轮廓。陈九爷靠在副驾驶座上,翻着张教授赠予的《殷墟甲骨文合集》,指尖在“蜀”字的甲骨拓片上停顿:“没想到商代的甲骨文里就有‘蜀’的记载,看来古蜀文明和中原文明早就有联系。这次去三星堆,说不定能找到两者更深层的关联。”

青禾把玩着青铜钥匙,钥匙表面映出窗外的青山,突然泛起一层青铜色的光晕:“之前在秦代篆书碑和甲骨文残片上,钥匙都有感应,这次到了三星堆,说不定能和青铜神树产生共鸣。我总觉得,这把钥匙和古蜀文明的青铜器物有着某种渊源。”

周明远坐在后排,正用放大镜观察一块从龙泉窑带来的瓷片,瓷片边缘的釉色竟与兽骨册上的青绿光泽隐隐呼应:“瓷器的釉料里含有天然的矿物质,而三星堆的青铜里也有类似的成分,说不定都是华夏文明‘地脉’的体现。到了三星堆,我得好好研究下青铜神树的材质。”

王承彦则握着那支蘸过兰亭墨的竹笔,笔尖偶尔会渗出一滴墨汁,在纸上晕开的形状竟与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剪影相似:“这支笔能感应古文字的能量,三星堆的青铜器物上虽然没有明确的文字,但纹饰里肯定藏着古蜀人的‘语言’,或许笔能帮我们解读。”

经过两天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刚到博物馆门口,就看到一位穿着科研服的中年人在等候,他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首席研究员吴彬,手里捧着一个青铜面具的复制品:“你们可算来了!最近我们在新发现的8号祭祀坑附近探测到异常能量波动,仪器显示下面有大型青铜器物,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青铜神树’,但祭祀坑周围总有不明身份的人徘徊,我们怀疑是走私组织的余党。”

跟着吴彬走进博物馆的考古工作区,8号祭祀坑被厚厚的防护棚覆盖,棚内的探方里已经清理出一些青铜残片,残片上的云雷纹与我们在殷墟看到的商代纹饰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吴彬指着探方中央:“根据探测数据,青铜神树就藏在地下五米处,周围有复杂的祭祀遗迹,还有可能存在机关——我们在探方边缘发现了一些碳化的绳索和青铜钉,像是用来触发陷阱的装置。”

我拿出兽骨册,册页上的光带直接指向探方中央,青绿光泽透过书页,在地面上投射出青铜神树的完整轮廓。王承彦立刻拿出竹笔,笔尖刚靠近地面,就发出一阵轻微的嗡鸣,墨汁在笔尖凝结成一个小小的“木”字形状:“笔在感应青铜神树的能量,‘木’字说明神树的核心与‘木脉’相关,可能需要用与植物相关的器物来激活机关。”

周明远从背包里取出一片从良渚古城带来的玉琮残片,残片上的神人兽面纹与青铜残片的纹饰重叠时,突然泛起绿光:“良渚的玉琮与天地沟通,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也有‘通天神木’的寓意,两者或许能相互感应。我们可以用玉琮残片作为引导,找到机关的关键。”

青禾则握着青铜钥匙,走到探方边缘的青铜钉旁,钥匙与青铜钉接触的瞬间,青铜钉突然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周围的地面浮现出一圈淡淡的纹路,纹路组成一个复杂的“巫”字形状:“这是古蜀人的祭祀符号,‘巫’字代表祭祀者,说明需要有人站在纹路中央,模拟古蜀人的祭祀仪式才能打开机关。”

我们按照线索分工:王承彦站在“巫”字纹路中央,手持竹笔,模拟古蜀祭司的姿态;周明远将玉琮残片放在青铜钉上,作为能量引导;青禾用青铜钥匙触碰青铜钉,触发仪式;我和陈九爷、吴彬则在周围警戒,防止走私组织突然袭击。

当青禾的青铜钥匙再次触碰青铜钉时,探方中央的地面突然开始震动,青铜残片纷纷向中央聚拢,形成一个圆形的祭坛。王承彦手中的竹笔自动在地面上书写,墨汁画出的纹路与祭坛的青铜纹饰完美融合,随着最后一笔落下,祭坛缓缓向两侧打开,露出一个深约五米的方形坑洞,坑洞内矗立着一棵高达三米的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由三段组成,树干上缠绕着青铜龙纹,树枝上栖息着青铜鸟,树顶有一个圆形的太阳形装饰,通体泛着青绿的铜锈,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美工艺。吴彬激动得声音发颤:“这是完整的青铜神树!比之前发现的1号神树还要完整,树身上的纹饰可能记录着古蜀人的宇宙观!”

我们沿着临时搭建的梯子下到坑洞,近距离观察青铜神树。树干的底部有一个隐蔽的暗格,暗格上刻着与良渚玉琮相似的神人兽面纹。周明远用玉琮残片嵌入暗格,暗格缓缓打开,里面放着一卷用青铜片制成的“册”,青铜片上刻着复杂的纹饰,像是古蜀人的文字。

王承彦用竹笔蘸取兰亭墨,轻轻涂抹在青铜片上,纹饰突然变得清晰,竟能辨认出一些与甲骨文相似的符号:“你们看这个符号,像甲骨文的‘日’,旁边这个像‘月’,还有这个像‘山’——古蜀文字和甲骨文虽然形态不同,但记录的事物是相通的,说明两者同源。”

就在我们研究青铜片时,坑洞上方突然传来枪声,吴彬的助手匆匆跑来:“不好了!走私组织的人来了,他们带着武器,已经控制了博物馆的大门!”我们立刻爬上坑洞,只见十几个穿着黑色衣服的人举着枪,正对着考古人员,为首的是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男人,正是之前在兰亭逃脱的走私团伙头目之一。

“把青铜神树和青铜册交出来,不然我就杀了他们!”刀疤脸用枪指着吴彬的助手,恶狠狠地说。陈九爷悄悄从背包里取出一块瓷片,准备随时反击:“你们以为能带走文物?这里已经被警方包围了,识相的就放下武器投降!”

刀疤脸显然不信,刚要扣动扳机,青禾突然从侧面冲出,青铜钥匙化作短剑,打掉他手中的枪。周明远则将手中的玉琮残片掷出,精准地砸中另一个走私犯的手腕。王承彦手持竹笔,笔尖的墨汁在空气中画出一道弧线,竟形成一道淡淡的屏障,挡住了走私犯的攻击。

我和陈九爷趁机冲向博物馆的后门,通知埋伏在附近的王警官。没过多久,警笛声从远处传来,刀疤脸的手下见状纷纷逃窜,却被警员一一制服。刀疤脸想要趁乱钻进祭祀坑,抢夺青铜册,却被青禾用青铜钥匙抵住喉咙:“这次你跑不掉了。”

清理现场时,我们在刀疤脸的背包里发现了一张加密的卫星地图,地图上标注着三星堆、良渚、殷墟、二里头等多处文明遗址,每个遗址旁都有一个红色的叉号,只有三星堆和二里头的叉号还未标记——显然走私组织的计划是破坏这些文明遗址,抢夺核心文物。“他们的背后肯定还有更大的势力,”王警官看着地图,脸色凝重,“二里头遗址作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很可能是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我们将青铜神树和青铜册交给三星堆博物馆,吴彬带领团队对青铜册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上面的纹饰不仅记录了古蜀人的祭祀活动,还提到了“大禹治水”“夏启建夏”等中原传说,进一步证明了古蜀文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彬送给我们一套《三星堆青铜纹饰图谱》:“这些图谱能帮你们解读其他古蜀文物的纹饰,二里头遗址也发现过类似的青铜纹饰,说不定能用到。”

离开三星堆前,王承彦用竹笔在青铜神树的树干上轻轻点了一下,墨汁在树干上晕开,竟与纹饰融合成一个“华”字:“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同属华夏,这个‘华’字就是最好的证明。以后我们不仅要守护文物,更要让更多人知道华夏文明的多元与一体。”

我们握着《三星堆青铜纹饰图谱》,站在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面具展厅前,看着那些造型奇特的面具,心中明白,每一处文明遗址都是华夏文明的拼图,从良渚的玉琮到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从殷墟的甲骨文到二里头的玉核,这些拼图共同构成了华夏文明五千年的璀璨画卷。

兽骨册的光带此时又有了新的指向,这次直接落在河南洛阳的二里头遗址,标注着“文明核心,华夏之源,需集齐九秘以护之”。我们知道,最终的挑战即将到来,二里头遗址藏着华夏文明起源的关键秘密,而走私组织的最终目标很可能就是这里。我们收拾好行李,驱车前往洛阳,窗外的夕阳将天空染成金红色,像是在为我们的旅程镀上一层温暖的光芒。

车窗外的豫西平原渐渐被暮色笼罩,当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大棚出现在视野中时,手中的兽骨册突然爆发出耀眼的白光,文明脉络图上所有的光带都向中心汇聚,最终在二里头遗址的标记处凝成一个金色的“中”字,册页边缘浮现出一行古老的铭文:“九秘归中,文脉永续,守核人待之。”

陈九爷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指尖划过册页上的“中”字:“终于到了,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文明核心肯定藏着华夏文脉的根。只是这‘守核人’,不知道是哪路高人。”青禾的青铜钥匙此时也开始发烫,钥匙表面的纹路与兽骨册上的铭文渐渐重合:“钥匙在共鸣,说明守核人手里肯定有对应的信物,咱们得小心,别认错人。”

车子刚停在遗址门口,就看到一个穿着粗布短褂的老人坐在石阶上,手里拿着一块打磨光滑的绿松石,石上刻着与兽骨册“中”字相同的纹样。看到我们下车,老人站起身,声音带着岁月的沙哑:“我是二里头守核人,姓夏,等你们三十年了。文明核心藏在宫殿基址的‘中宫’之下,需用九秘信物激活,可现在走私组织的人已经摸到遗址外围,咱们得抓紧时间。”

夏老领着我们走进考古大棚,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基址在探照灯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庄严,基址中央的“中宫”区域被一圈白色的警戒线围着,地面上刻着九个圆形的凹槽,每个凹槽旁都刻着不同的纹饰——有的像良渚的神人兽面纹,有的像三星堆的青铜龙纹,有的像殷墟的甲骨文字,显然是为九秘信物准备的能量节点。

“九秘对应华夏文明的九个重要阶段,”夏老指着凹槽,“良渚神琮对应‘起源’,敦煌定风珠对应‘融合’,宋瓷母范对应‘技艺’,秦代篆书碑对应‘统一’,三星堆青铜神树对应‘信仰’,还有你们找到的墨魂碑、至圣先师玉印、华夏文明玉核、佛眼琉璃,正好九件,每件信物放入对应的凹槽,就能激活文明核心。”

我们立刻开始分发信物:我捧着良渚神琮走向刻有神人兽面纹的凹槽,陈九爷拿着敦煌定风珠对应融合纹凹槽,青禾握着华夏文明玉核走向中心凹槽,周明远捧着宋瓷母范站在技艺纹凹槽前,王承彦提着墨魂碑对准书法纹凹槽,王警官则带着至圣先师玉印和佛眼琉璃,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当我将良渚神琮放入凹槽的瞬间,凹槽突然泛起绿光,一道纤细的光柱直冲大棚顶部,与兽骨册的白光交织在一起。紧接着,陈九爷的定风珠、周明远的瓷母范、王承彦的墨魂碑依次激活,八道光柱围绕着中心的凹槽形成一个圆形的能量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古老气息,像是跨越千年的文明在低语。

“该核心信物了,”夏老看着青禾,“华夏文明玉核是核心的钥匙,只有你能放,因为你的青铜钥匙与核心同源,都是夏代的青铜所铸。”青禾深吸一口气,将玉核缓缓放入中心凹槽,玉核刚接触凹槽底部,整个宫殿基址突然剧烈震动,八道光柱瞬间汇入中心,形成一道直径数米的金色光柱,穿透大棚,照亮了整个二里头遗址的夜空。

就在这时,大棚外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王警官的对讲机里立刻传来警员的呼喊:“走私组织的人来了!他们带着重型武器,正在冲击外围防线!”夏老脸色一变:“是‘幽灵’的余党!他们想在核心激活时破坏能量场,让文脉断裂!”

青禾立刻拔出青铜钥匙,钥匙在光柱的照耀下化作一把长剑:“我去挡住他们,你们继续激活核心!”周明远也从背包里取出几块龙泉窑的瓷片,用特制的胶合剂快速拼接成一个简易的盾牌:“我跟你去,瓷片能挡住子弹,还能反射能量。”

两人刚冲出大棚,就看到十几个穿着黑色作战服的人举着冲锋枪冲来,为首的是一个戴着防毒面具的男人,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装置——正是之前在走私团伙背包里见过的能量干扰器。“放下武器!不然我就启动干扰器,让你们的核心永远激活不了!”面具男嘶吼着,手指扣在装置的开关上。

青禾没有丝毫犹豫,举起青铜剑冲向面具男,周明远则将瓷片盾牌挡在身前,挡住了迎面而来的子弹。瓷片在子弹的撞击下发出清脆的响声,却没有碎裂,反而将子弹的冲击力反弹回去,击中了几个走私分子的膝盖。王承彦此时也冲了出来,手中的竹笔蘸满兰亭墨,在空中画出一道墨线,墨线落在走私分子的脚下,形成一道粘稠的屏障,让他们动弹不得。

“你们以为这点手段能拦住我们?”面具男狞笑着按下干扰器的开关,能量场的光柱突然开始闪烁,宫殿基址的地面出现一道道裂缝,夏老焦急地大喊:“快阻止他!干扰器会让核心能量失控,整个遗址都会塌!”

陈九爷突然从大棚里冲出来,手里拿着一块从殷墟带来的甲骨残片,残片在光柱的照耀下泛起红光:“用甲骨的能量抵消干扰!甲骨是商代的文脉载体,能与夏代核心共鸣!”他将甲骨残片扔向青禾,青禾接住残片,用青铜剑刺破手指,将血滴在残片上——之前在三星堆激活青铜神树时,她发现自己的血能增强古物的能量。

残片接触到血液的瞬间,突然爆发出一道红光,与金色光柱融合在一起,干扰器发出一阵刺耳的电流声,然后“砰”的一声炸开。面具男见状,从腰间拔出一把匕首,朝着青禾冲来,却被及时赶到的王警官一脚踹倒,当场制服。

当最后一个走私分子被擒获时,能量场的光柱终于稳定下来,宫殿基址中央的地面缓缓裂开,露出一个深约十米的方形地宫,地宫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一个半人高的青铜方鼎,鼎身刻着密密麻麻的夏代纹饰,鼎内悬浮着一颗拳头大小的金色光球——正是华夏文明的核心。

“这就是‘华夏文脉珠’,”夏老走到地宫边缘,声音带着敬畏,“珠内藏着从夏代到现在的所有文明记忆,只要它在,华夏文脉就不会断。之前你们找到的九秘信物,其实是文脉珠的‘能量锚点’,现在锚点激活,文脉珠就能连接所有文明遗址,形成一个完整的守护网络。”

我们沿着阶梯走进地宫,文脉珠在鼎内缓缓旋转,光芒透过鼎身的纹饰,在地面上投射出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有良渚先民建造古城的场景,有敦煌工匠绘制壁画的身影,有景德镇窑工烧制瓷器的火光,有三星堆先民祭祀青铜神树的仪式,每一幅画面都栩栩如生,像是在诉说着华夏文明的千年故事。

王承彦拿出竹笔,笔尖在文脉珠的光芒下自动书写,纸上渐渐浮现出一段文字:“华夏文明,非一地一族之功,乃万邦融合、世代传承之果,守之者,非独守核人,乃每一个华夏儿女。”这段文字刚写完,就化作一道金光,融入文脉珠中,珠身的光芒变得更加柔和,却也更加坚定。

周明远从背包里取出一块新烧制的瓷片,瓷片上绘着二里头、良渚、三星堆、殷墟等遗址的缩影,他将瓷片放在鼎旁:“这是我用各地遗址的土壤烧制的瓷片,代表着文明的连接,以后不管到哪里,看到它就能想起文脉的传承。”

夏老看着我们,从怀里取出一个绿松石佩饰,佩饰上刻着“守中”二字:“这是守核人家族的信物,现在交给你们。以后二里头的守护,就拜托你们了。文脉珠虽然激活,但还需要定期用九秘信物滋养,你们要记得,每一处文明遗址,都是文脉珠的根,不能丢。”

我们接过绿松石佩饰,佩饰刚入手,就与兽骨册产生共鸣,册页上的文明脉络图变得更加完整,除了已经去过的遗址,还浮现出几个新的红点,分别标注着“浙江良渚古城外围遗址”“四川金沙遗址”“山西陶寺遗址”,显然是需要我们继续守护的地方。

就在我们准备离开地宫时,兽骨册突然自动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出现了一行新的铭文:“文脉已通,新程待启,东海之滨,有‘舟魂’待寻。”陈九爷看着铭文,若有所思:“东海之滨,应该是指良渚的外围遗址,‘舟魂’说不定是古良渚的独木舟,那可是华夏先民最早的航海工具,也是文脉的重要载体。”

我们走出地宫,二里头遗址的夜空格外清澈,文脉珠的光芒在大棚顶部形成一个巨大的“中”字,像是在守护着这片孕育了最早“中国”的土地。王警官正在清点被俘的走私分子,其中一个人突然开口:“‘幽灵’没有死,他去了东海,想找古舟的残骸,用里面的木材炼制‘破脉剂’,破坏文脉珠的能量场!”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紧绷起来,夏老握紧了手中的绿松石:“看来新的危险已经来了,东海的‘舟魂’绝不能落入‘幽灵’手中。你们现在就出发,我会留在二里头,守护好文脉珠,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我们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收拾行李,驱车前往浙江良渚。车窗外的夜色渐浓,手中的兽骨册泛着淡淡的蓝光,指引着我们前往东海之滨。青禾握着青铜钥匙,周明远擦拭着新烧制的瓷片,王承彦在纸上书写着古文字,陈九爷看着窗外的星空,我则紧紧攥着夏老赠予的绿松石佩饰——我们都知道,新的守护之旅已经开始,而华夏文脉的传承,永远在路上。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甜宠贴身辣妻太子妃必须骄养青灯鬼语神权之上娇娇王妃驾到,疯批王爷宠入骨尸王噬宠:妖女要翻墙和离后王爷真香了锦鲤嫁到:重生极品农家三生三世之花非花雾非雾小鲜肉从军记十龙夺嫡大仙官猎谍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朝阳警事大明第一臣大唐:吃货将军将军不容易
经典收藏逍遥异能侠乡村灵异:被封印的禁忌传说这个黑希儿可以打终焉误惹黄金单身汉:豪门权妇君意洽社恐女修靠网游在修仙界生存逆仙傲世录哇,老祖宗看我刷视频全都惊呆了娘娘不在乎甄嬛传之千万面温柔成瘾救命!算的太准,被全球首富盯上了美人今嫁天灾之我携空间闯末世农女致富带上某宝来穿越星星总会来护我玄学老祖宗被迫下山成顶流长生:柳星海游记禁止宿主当渣男后,炮灰被宠上天嫁给万年老妖,想短命都不行
最近更新髻杀非分之想直播卖野菜后,我被全网团宠了闪婚七零:炮灰后妈随军带崽躺赢老公哑巴我喇叭,一言不合怼全家吾骸为舟渡神回我在新朝搞基建暗恋十年,庄先生他藏不住了好孕福妻嫁首长,绝嗣前夫气疯了斗罗:我灵魂圣女,专治各种不服快穿女配是个真大佬全妖界都在等她退休六零:大小姐搬空娘家后躺赢听懂万物声音后,我成全村信仰大小姐搬空家产,随军被宠上天快穿:开局就被苏妲己强撩了失控夏潮昨夜情话,转身天涯她谋斗罗2:霍雨浩与冬儿现代生活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姒洛天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txt下载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最新章节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