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九孔

首页 >>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大唐第一全能纨绔三国:东归志!不让江山系统:穿越,我用加特林反清复明护花大国士我是正统我怕谁运朝:开局赐婚,被封闲散王爷调教大宋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九孔 -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全文阅读 -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txt下载 -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16章 裴徽的帝王之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名承旨太监,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

他脸色煞白,嘴唇哆嗦,双手捧着一个密封的蜡丸和一个卷轴,高举过头顶,因为奔跑和激动,身体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

“陛下!陛下!八百里加急!剑门关!剑门关前线大捷!大捷啊——!!!”

这声嘶吼,如同一颗巨大的陨石轰然砸入平静的湖面!

整个含元殿“轰”的一声,彻底沸腾了!

刚才还肃穆如泥塑木雕的百官,瞬间炸开了锅。

压抑的惊呼、难以置信的抽气声、兴奋的低语如同潮水般席卷整个大殿。

无数道目光,饱含着震惊、狂喜、期待、探究,齐刷刷地射向丹陛之上的皇帝和太监手中的蜡丸。

郭千里猛地瞪圆了虎目,抱臂的双手瞬间紧握成拳,骨节发出“咔吧”的脆响。

王维捻须的手指顿住了,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

颜真卿和元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如此急切的报捷,是前所未有的大胜?还是……?

裴徽的身体在御座上不易察觉地微微前倾,摩挲蓝宝石的手指瞬间收紧。

他强压下心中的波澜,声音沉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念!”

承旨太监颤抖着,几乎是扑到御阶前,用尽全身力气,以一种近乎破音、却又无比清晰地尖利嗓音,高声诵读起来:

“……臣张巡,顿首百拜,谨奏陛下:赖陛下天威浩荡,三军将士用命,血战连旬,终不负圣恩!于天授元年四月十二日,王师奋勇,大破伪朝叛军主力于剑门天险!焚其关城,烈焰冲天,伪军粮秣辎重尽毁!阵斩伪骁将数十员!歼敌逾三万!尸塞山谷,血染关河!伪朝柱石、剑门守将杨子钊,伪兵部尚书、监军晋岳,皆在乱军之中被生擒活捉!剑门雄关,已为我大唐王师所克!蜀门洞开,屏障尽失!伪都成都,指日可定!此皆陛下神武圣德,泽被苍生,将士感沐天恩,浴血奋战之功!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含元殿的金砖之上,砸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焚其关城……歼敌数万……阵斩数十员……生擒杨子钊、晋岳……剑门已下……蜀门洞开……成都指日可定……”

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无法抗拒的狂喜洪流!

“好——!!!”

一声震耳欲聋、充满畅快与激越的吼声,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压倒了殿内所有的嘈杂!

裴徽猛地从龙椅上站起!

他一把掀开了眼前碍事的冕旒珠串,露出了因极度激动而涨得通红的俊朗脸庞。

那双锐利的眼睛,此刻精光爆射,如同两柄出鞘的绝世利剑,直欲刺破殿宇的穹顶!

困扰他的心腹大患,那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天险,终于被斩断了最坚硬的爪牙!

一统山河,廓清寰宇的宏图伟业,又向前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他再也抑制不住胸中奔涌的豪情,放声大笑,笑声爽朗豪迈,充满了帝王的快意与睥睨天下的雄心,在空旷高大的殿宇中反复激荡、轰鸣!

“天佑大唐!天佑朕躬!张巡!王玉坤真乃朕之肱骨!壮哉!快哉!此捷当普天同庆!传旨,长安城解除宵禁三日,东西两市大酺!朕要天下臣民,共享此胜!”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跳跃的火星。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颜真卿洪亮如钟的声音率先响起,带着发自肺腑的激动与欣慰。

这位刚正不阿的老臣,此刻深深一揖,几乎弯成了直角,花白的须发都在微微颤动。

“剑门一破,伪朝如断脊之犬,根基动摇!蜀地光复,指日可待!此乃陛下威德感召天地,如日月经天!三军将士,忠勇无双,浴血奋战,实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老臣……老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说到动情处,声音竟有些哽咽。

元载紧随其后出列,满面红光,笑容如同精心打磨的玉器,温润而恰到好处。

他深深施礼,话语清晰流畅,充满了巧妙的恭维:“陛下圣明烛照,洞察万里!张巡大将军用兵如神,稳扎稳打,以堂堂正正之师,正面强攻,牢牢吸引住伪军主力,使其无暇他顾;王玉坤将军则奇谋迭出,审时度势,于关键时刻借天时行雷霆一击!此二人,一正一奇,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真乃国朝之栋梁,陛下之福将!”

“然究其根本,若非陛下慧眼识人于微末,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知人善任,调度有方,焉能有此惊天动地、扭转乾坤之大捷?臣,元载,恭贺陛下!恭贺大唐!”他将首功巧妙地、不着痕迹地归于了皇帝的“知人善任”。

王维虽素来心寄山水,不喜兵戈杀伐,性情恬淡如菊。

此刻,也被这巨大的胜利和朝堂上汹涌的喜悦所感染。

他轻叹一声,捻须的手微微松开,脸上露出一抹清雅平和的微笑,眼中流露出对太平盛世的深切期盼。他上前一步,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吟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太白昔日咏叹之天堑,今日已成过往云烟。‘王师破险定西南’,荡涤妖氛,此乃盛世太平之先声也!臣,王维,亦为陛下贺喜,为苍生祈福。”

他的诗句,如同一泓清泉,为这刚猛无俦的武勋增添了一抹隽永文雅的光彩,也道出了无数文臣心中对和平的终极向往。

武将队列中,郭千里听得热血沸腾,一股滚烫的战意从脚底直冲顶门!

那捷报中的每一个字——“血战”、“破敌”、“生擒”、“荡平”——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头发痒,仿佛又回到了朔风如刀、黄沙漫卷的北疆战场,耳边是战马的嘶鸣和敌人的哀嚎,鼻端是浓烈的血腥与尘土混合的气息。

他蒲扇般的大手紧握成拳,指节因为用力而捏得发白,发出咯咯的响声,眼中充满了对前线战功的极度羡慕与更加强烈的、几乎要破体而出的战斗渴望!

这股渴望如同火山爆发,再也无法按捺!

“陛下——!”郭千里猛地一步踏出,声如洪钟,带着金铁交鸣般的质感,震得殿梁嗡嗡作响,连香炉中笔直的瑞烟都被震得一阵摇曳!

“剑门已破,伪朝丧胆!正是犁庭扫穴,一举荡平丑类之时!末将郭千里,请旨!愿率麾下三万精骑,星夜兼程,南下驰援!与张巡大将军会师于成都城下!必亲手擒杀伪帝李玢、逆相杨国忠,将其狗头献于陛下阙下!扬我大唐天威,震慑四方不臣!”

他身后,早已按捺不住的严武、魏建东等武将也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齐刷刷出列,声浪汇聚,如同即将出征的战鼓擂响,震天动地:

“末将愿往!”

“末将请为先锋!”

“荡平西川,就在今朝!”

一时间,整个含元殿充满了激昂的求战气氛,武将们的热血与战意仿佛化作了实质的火焰,在殿内熊熊燃烧,几乎要将殿顶掀翻!

然而,当承旨太监那尖利的声音,再次清晰地诵读出捷报中一个关键细节——“……王玉坤将军审时度势,见当日西北风劲疾,遂借天时行火攻之策,焚关灭敌,方得此速胜……”

——时,朝堂上那炽热如熔炉般的激昂气氛,仿佛被投入了一块巨大的寒冰,瞬间出现了一丝微妙的凝滞。

许多文官脸上的狂喜和激动如同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震惊、错愕,甚至是一丝难以言喻的惊惧。

元载脸上的笑容如同被冻结,迅速收敛。他细长的眉毛微微蹙起,眼中精光闪烁,似乎在急速权衡。

他再次出列,声音依旧平稳,但那份圆融的笑意已消失无踪,语气变得异常谨慎:“陛下,王玉坤将军临危不惧,借天时行火攻奇策,智勇兼备,建此不世奇功,实属难得,臣等亦深感钦佩。然……”

他刻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御座上的皇帝和周围同僚,仿佛在斟酌着最恰当的措辞,“然,剑门关,乃蜀地咽喉,千年雄关!自秦汉以降,历经多少王朝兴替,见证多少英雄血泪!其历史之厚重,地位之险要,天下皆知。”

“此番……此番焚毁关城,火势滔天,席卷全城,恐……恐波及甚广。纵是敌军盘踞,然城中……岂无百姓?岂无生灵?玉石俱焚,虽战果辉煌,然手段未免……酷烈了些。恐有伤天和,易招致蜀中乃至天下士林物议……于陛下仁德之名,恐有微瑕啊。”

他没有直接指责王玉坤,也没有否定胜利,但那“酷烈”、“伤天和”、“物议”、“仁德微瑕”几个词,如同几根冰冷的针,精准地刺向了胜利光环下可能的阴影。

颜真卿闻言,神色立刻变得无比凝重,如同覆盖了一层寒霜。

这位以刚正耿直、爱民如子着称的老臣,眉头紧紧锁成一个“川”字,花白的胡须因激愤而微微颤抖。

他声音低沉,却带着千钧之力,如同闷雷滚过殿宇:“元相所虑,正是老臣心中所忧!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然‘火攻焚城,玉石俱焚’,此八字,何其惨烈!”

“上天有好生之德,为将者岂能无恻隐之心?剑门关城,岂止守军?必有被裹挟之民夫,或有未及逃离之商旅!”

“王将军此举,功勋卓着,毋庸置疑!然其手段之酷烈……恐非仁者之师所为!此风若长,他日他处效仿,百姓何辜?更恐寒了蜀中民心,使本可归附之民,因惧我王师手段而离心离德!此乃动摇国本之隐患,老臣……深以为忧!”

他的话语比元载更为直接、沉重,充满了道德的力量和对“民心”这一帝国根基的深切忧虑。

他挺直了脊梁,目光灼灼地直视皇帝,仿佛要用自己的刚正之气,压住那因胜利而可能滋生的骄狂与戾气。

郭千里听着这两位当朝宰相的言论,只觉得一股邪火“腾”地一下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浓眉倒竖,虬髯戟张,一双虎目因愤怒而布满血丝,额角青筋暴跳!

他猛地再次踏前一步,几乎要冲到颜真卿和元载面前,声如炸雷,带着武将特有的直率和对战场残酷本质的深刻理解,咆哮着反驳道:

“颜相!元相!二位此言,末将——不敢苟同!此乃彻头彻尾的书生之见!纸上谈兵!尔等久居庙堂之高,可知战场之上是何等光景?!瞬息万变!生死一线!每一息都有人头落地!拘泥于尔等口中那点‘腐儒之仁’,是要我大唐多少忠勇儿郎白白送死吗?!”

他声音嘶哑,充满了悲愤与不容置疑的力量:

“那杨子钊,就是一条疯狗!据险死守,箭如雨下,滚木礌石能把人砸成肉泥!我军若强攻硬撼,别说十日,就是百日,也未必能下!到时候,我大唐儿郎的血,怕是要把整个剑阁道都染红了!尸积如山,填平山谷!”

“王玉坤借风势火攻,以天威破敌,正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是谓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救了多少将士性命?!此乃大智大勇!”

他深吸一口气,如同受伤的猛虎般低吼,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猛地指向西南方向,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到极致的悲怆与愤怒:

“至于波及无辜?!二位宰相!你们可知那伪朝守将杨子钊、监军晋岳,是何等丧心病狂的禽兽?!就在火攻之前!就在我军准备强攻的前夜!这两个畜生,因惧怕关内民夫响应王师,竟悍然下令,将关城内两万余被强征的民夫——尽数屠戮!不分老幼!不分男女!那是两万条活生生的性命啊!”

“就在一夜之间!剑门关城,在王将军放火之前,就已是一座堆满尸骸、流淌血河、怨气冲天的——人间地狱!!”

他环视着被这残酷真相惊得目瞪口呆的群臣,声音如同从九幽地狱传来,字字泣血:

“王将军烧的是什么?烧的是屠场!灭的是什么?灭的是披着人皮的禽兽!何过之有?!难道还要我大唐将士,踩着遍地同胞父兄姊妹的尸骸,在那样的人间炼狱里,与那群灭绝人性的禽兽逐屋争夺,一寸一寸地啃下那块浸透了无辜者鲜血的骨头,徒增我大唐好儿郎的伤亡吗?!你们告诉我——!!”

这最后的质问,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让那些关于“仁德”、“物议”的争论,瞬间显得苍白而无力。

整个含元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只有郭千里粗重的喘息声在回荡。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尽管是想象的)和令人窒息的压抑。

许多文臣脸色惨白,被这骇人听闻的屠城真相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颜真卿紧握的拳头微微颤抖,元载眼神闪烁不定。

王维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手中的佛珠捻动得飞快。

御座之上,裴徽脸上最初的兴奋与狂喜早已敛去,如同退潮后显露出的坚硬礁石。

他缓缓坐回龙椅,身体微微后靠,冕旒珠串重新垂落,遮住了部分眼神,只留下紧抿的薄唇和线条冷硬的下颌。

他的手指,再次轻轻敲击着鎏金扶手上那颗冰冷的蓝宝石,发出低沉而规律的“嗒…嗒…”声,如同无声的鼓点,敲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他当然明白火攻焚城的残酷,也完全理解颜真卿、元载作为文臣领袖,对“仁德”声誉、士林物议和民心向背的深层顾虑。这关乎帝国的脸面和统治的根基。

但郭千里那番充满战场铁血气息、带着血泪控诉的辩驳,尤其是那句“烧的是屠场,灭的是禽兽”,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更深刻地刺中了他作为帝王最核心的考量——胜利的代价与帝国的实际利益!

绝不能因小仁而失大义!更不能让将士的鲜血白流!

更何况,张巡通过特殊渠道呈上的密奏内容(“杨晋屠城在前,火攻实为焚灭魔窟,并缴获其屠城铁证”),早已在他案头。那密奏上的每一个字,都如同烙印般刻在他脑中。

杨子钊、晋岳的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此二人,必须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皇帝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一切嘈杂、掌控乾坤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朝堂上所有的争论与压抑:

“诸卿所言,皆出于公心,为社稷计,为苍生计,朕心甚明。”

他目光如深潭,扫过阶下神色各异的臣子,尤其在颜真卿和元载身上停留了一瞬,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惋惜与沉重。

“剑门雄关,千年屹立,为蜀地屏障,亦为华夏胜迹。一朝毁于战火,朕心……亦痛。”

这声叹息,让许多文臣心中一软,感受到了帝王的“仁心”。

然而,皇帝的语气陡然一转,变得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然,此战之胜,意义非凡!一举打破伪朝最大依仗,斩断其最强臂膀!震慑蜀地群小,使其肝胆俱裂!更生擒贼酋杨子钊、晋岳!张巡统御有方,调度得宜,王玉坤临机决断,当机立断,三军将士浴血用命,方有此破天险、定乾坤之功!此功,彪炳史册!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他目光转向颜真卿和元载,语气温和却带着千钧分量:“颜卿仁心爱民,忧国忧民;元卿虑及物议,思虑周全。此乃宰辅之责,谋国之忠。朕心甚慰。”

这安抚,既肯定了他们的出发点,也暗示了他们的职责边界——谋划可以,但不能动摇胜利的根本。

接着,他看向依旧胸膛起伏、虎目圆睁的郭千里,语气转为毫不掩饰的赞许与理解:“然郭卿所言,字字泣血,句句为实!战场酷烈,瞬息万变,非仁德书院温言细语之所!存亡之际,当行非常之法!王玉坤借天时行火攻,焚灭顽抗之敌,乃审时度势之断,当机立决之举!其功,当厚赏!其情,可悯可嘉!”

皇帝的声音骤然转厉,如同出鞘的利剑,带着凛冽刺骨的杀意,让整个大殿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分:

“至于杨子钊、晋岳二獠!屠戮百姓,丧尽天良,罪恶滔天,天理难容!传旨张巡:将此二贼严加看押!若有差池,提头来见!,朕要将其累累罪状,昭告天下!以慰剑门关两万冤魂在天之灵——!”

这雷霆般的旨意,带着帝王的愤怒与裁决,彻底为火攻的争议定下了基调:有功,当赏!有罪,必诛!

最后,他看向战意依旧炽烈、渴望立刻挥师南下的郭千里,语气中带着帝王的期许与不容置疑的部署:“郭卿求战心切,忠勇可嘉,朕心甚喜!然蜀地战事未休,张巡处兵马足用,正宜乘此大胜之威,挟破竹之势,犁庭扫穴,一举荡平!卿乃国之干城,柱石之将!幽州和江南,狼子野心,近来时有异动,探马频报;河西吐蕃,亦在暗中窥伺,蠢蠢欲动。此二处,方是关乎帝国安危之根本!方是卿等建功立业、扬我国威之广阔天地!”

一番话,恩威并施,刚柔相济,炉火纯青。

高度肯定了战功,安抚了文臣对“仁德”的忧虑(将火攻对象明确界定为“屠场”和“禽兽巢穴”),严厉申明了处置元凶的决心,更给郭千里等渴望建功的猛将,画下了一个更大、更诱人、也更具战略意义的战场蓝图——北疆与河西!将他们的热血,导向了帝国更需要的地方。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短暂的沉寂后,是山呼海啸般的朝贺!群臣齐刷刷跪倒,声浪汇聚,直冲云霄,仿佛要将含元殿的金顶掀翻!

朝堂上的争论暂时平息了,但关于战争伦理、手段边界、胜利代价的思考,却如同投入深湖的巨石,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激荡起深浅不一、久久无法平息的涟漪。

颜真卿的眉头并未完全舒展,元载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了然,郭千里则因皇帝描绘的北疆蓝图而热血沸腾,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人眼中也燃起了新的火焰。

角落里,那位负责记录的秘书监,飞快地在玉版纸上写下:“帝谕:火焚魔窟,功在社稷;元凶当诛,以慰冤魂;北疆河西,干城所向。” 他停笔时,一滴浓墨悄然滴落,在“魔窟”二字旁晕开一小片不祥的阴影。

大朝会在山呼万岁声中结束。

阳光透过高窗,将含元殿内分割成明暗交织的光影。

百官按品秩鱼贯而出,低声议论着方才的惊心动魄,脸上表情各异,兴奋、沉思、忧虑、期待,如同打翻的调色盘。

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硝烟(想象的)、血腥(控诉的)和帝王威压混合的复杂气息。

郭千里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地走在武将队列最前,铠甲铿锵,仿佛全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力量。

颜真卿与元载并肩而行,步伐略显沉重。“元相,陛下虽乾坤独断,然火攻焚城,终非仁术。王玉坤此人……戾气是否过重?”

颜真卿低声问,忧色未减。元载捻着保养得宜的短须,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颜相多虑了。陛下圣意已明,杨晋二贼才是靶心。王玉坤……不过一把快刀罢了。用得好,是国之利器;用不好……自有陛下圣裁。当务之急,是稳住蜀中舆情,勿使‘焚城’二字,寒了新附之心。”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已在思考如何引导舆论,将“焚城”转化为“焚魔”。

王维走在最后,身影在巨大的殿柱阴影下显得有些孤单。

他捻着方才因心绪激荡而扯断的佛珠绳线,几颗温润的檀木珠子静静躺在掌心。

他抬头望向殿外明净却遥远的天空,低声吟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剑门火熄,成都风起……这太平之音,何时才能真的响起?”

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消散在殿宇的余音中。

御座之上,裴徽并未立刻起身。他屏退了左右,偌大的含元殿只剩下他一人。

冕旒珠串的影子在他俊朗的脸上微微晃动。

他缓缓起身,走到丹陛边缘,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宫阙,投向遥远的西南。

他摊开手掌,一枚小小的蜡丸(张巡密奏的副本)静静地躺在掌心,冰冷坚硬。

杨子钊、晋岳屠城的铁证,如同毒蛇的信子,让他心头杀意翻涌。

但更让他眼神深邃的,是密奏末尾那几行小字:“……伪朝困兽犹斗,已遣使秘联南诏、鲜于仲通。甲娘密报,成都城内暗流汹涌,恐生大变。杨晋二贼,口供或有牵连,臣已严加看管。另,于关城废墟地窖,发现……”

裴徽的手指猛地收紧,蜡丸几乎被捏碎。

南诏!鲜于仲通!这两个名字如同两把淬毒的匕首。

伪朝这是饮鸩止渴!引入这两股势力,如同在即将爆炸的火药桶旁又扔进了两支火把!

蜀中的局势,非但不会因剑门大捷而平息,反而会因这两股豺狼的闯入,变得更加复杂、凶险万分!

张巡手中紧握的杨晋二贼,更是两张足以在成都掀起腥风血雨、甚至撬动整个伪朝根基的致命王牌!

而郭千里等将领被自己一番话点燃的、更加炽烈如火的功业之心,如同一柄双刃剑,需要精准的驾驭。

年轻的皇帝嘴角,缓缓勾起一丝冰冷而锐利的弧度。

那不是喜悦,而是猛兽锁定猎物时的专注与……期待。

“风暴……”他低语,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几不可闻,“才刚刚开始。”

他转身,玄色绣金的龙袍下摆划过一个凌厉的弧度,走向殿后巨大的天下舆图。

他的手指,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重重地点在了“成都”的位置上。

千里之外的蜀地,剑门关的余烬尚未完全冷却,焦黑的残垣断壁在凄风苦雨中呜咽。

而在伪朝都城成都,那象征屈辱求援的盟约墨迹未干,丧钟却已在绝望中提前敲响。

更大的风暴,正在看似平静的蜀中平原下,在贪婪、恐惧、仇恨与野心的交织中,疯狂地酝酿、膨胀,等待着撕裂一切的那一刻。

命运的齿轮,在血与火、权谋与背叛的漩涡中,发出沉重而不可逆转的轰鸣,加速转动。

下一场席卷蜀地、更加激烈残酷的碰撞,已如黑云压城,迫在眉睫。

……

……

喜欢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娇娇王妃驾到,疯批王爷宠入骨仙农宗猎谍悍明二次元日常物语颜语最新小说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我的神通有技术综武:锦衣卫,摸尸就能变强港综:开局召唤极限战士极品妖孽兵王浴火焚神家族崛起,从灵植夫开始错嫁成婚:总裁的私宠甜妻嫚嫚长途太子妃必须骄养九州我为王丹道仙途妖妃其实是药引仙缘寻仙
经典收藏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战国野心家红楼从迎娶秦可卿开始绝对荣誉大明匹夫秦时韩公子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老子就是要战争隋唐八卦史【精华版】歃血人在三国也修真我在古代逃荒帝国联盟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大明,我以族谱变法水浒,我在梁山开网吧!三国之极品富二代
最近更新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清宫秘史十二章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寒门状元路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大乾风云起苍穹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北宋第一狠人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九孔 -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txt下载 -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最新章节 -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