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江而上的船队劈波斩浪,长江江面浊浪翻滚,江风裹挟着湿气拍打在船舷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长安立于主舰船头,玄甲被江雾浸湿,水珠未干。
自襄阳出发前,从各路搜集的情报得知,永王为阻截大军,在荆门和夷陵两处险要江段布下双重防线,其中荆门由骁将季廷献率两万水军驻守,夷陵则是永王亲自调配,意图凭借两道天险将平叛大军挡在江陵之外。
“将军,前方十里便是荆门水道。”斥候禀报,“叛军在江面横亘三条铁索,两岸烽火台密布,战船分列两侧,看样子是要正面硬撼。”
长安嗤笑一声,非是她自傲,而是她真的有一战定胜负的信心。
众所周知,边军善战,禁军善守,而潼关军则是二者皆强,既能攻又能守,早已打出赫赫威名。
而此次跟着永王起事的兵马,不比边军战事经验丰富,而且还有很多是新招募的兵卒,在骁勇善战的潼关军面前,简直就如纸张般脆弱,不堪一击。
永王自从知道来平叛的是潼关军后,心里也发怵,但又寻思着北地兵卒不善水战,他还是有希望获胜的。
北地兵卒的确是不善水战,易晕船,但早有准备的长安让李昕备足了丸药,解决了兵卒晕船的问题,如履平地的潼关军照样威猛无比。
长安:“传我将令,船队分为三翼,左翼韩尚德率五千轻舟,绕道北岸芦苇荡,待子时突袭西岸烽火台,切断其预警。”
“右翼何存志领八千战船,正面列阵,佯攻铁索防线,务必将叛军主力牵制在中路。”
“本帅亲率中军精锐,趁夜色与浓雾掩护,携火油柴草,以火攻破索直插叛军水营中枢。”
军令既下,大军悄然调整阵型
夜幕降临时,长江江面暗潮涌动,韩尚德率领的轻舟队如鬼魅般潜入北岸芦苇荡,船桨裹布,悄无声息地靠近西岸烽火台。
守台叛军多是新募之兵,警惕性不足,尚未察觉异样便被手起刀落解决掉,十余座烽火台的火光接连熄灭,叛军的预警体系瞬间瘫痪。
与此同时,何存志率领的右翼船队突然擂鼓呐喊,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叛军战船,战船撞角猛击铁索下的沉船,木屑与水花飞溅,营造出全力强攻的假象。
季廷献果然中计,见中路防线告急,当即下令所有战船向中路集结,全力防守铁索,却不知长安的中军已借着夜色与浓雾,悄然逼近铁索下方。
“点火!”
长安一声令下,数十艘满载火油与柴草的火船顺着江风冲出,火舌舔舐着江面,直撞向横亘的铁索。
火借风势,瞬间燃起熊熊烈焰,灼热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夜空,铁索在高温下逐渐软化断裂,发出滋滋的声响。
叛军见状大乱,季廷献急令战船回防,却已来不及,长安的中军战船如利刃般冲破缺口,撞角直接撞向叛军主舰,甲板上的潼关军手持长刀,奋勇跳上敌船,与叛军展开近身厮杀。
长安身先士卒,长枪挥舞间斩杀数名叛军,李昕护卫在侧,紧跟长安登上叛军主舰。
季廷献见防线已破,烽火台全灭,又听闻长安早已传檄江汉各州,揭露永王叛乱真相,许诺“降者免罪,只诛首恶”,更别提麾下士兵本就战意不高,此刻更是军心涣散,他心中防线彻底崩溃,当即弃械投降。
潼关军还未激战,荆门防线便已土崩瓦解,叛军两万水军或降或亡,长江水道第一道屏障被彻底撕开。
大军稍作休整,长安即刻下令西进,直指夷陵。
长安知道,一旦永王得知荆门失守,必定会加固夷陵防线,此时若不乘胜追击,恐生变数。
果不其然,次日午后便有斥候来报:“永王又向夷陵增派战船百余艘,效仿东吴旧事,设铁锁横江之阵,两岸还部署了弓弩手,意图死守。”
长安立于楼船帅旗之下,远眺逐渐显现的夷陵城郭,对身旁诸将道:“永王久居深宫不通军务,他依仗有铁锁之险,却不知荆门叛军非败而降,火油与战船皆入我大军之手。”
“何存志,你率五十艘艨艟趁暗顺流而下,这些战船吃水极浅,船首皆包铁皮,可悄悄靠近铁锁。”
“韩尚德,你领五千精兵沿南岸潜行,每人背负浸油柴草,待江上火起,便在敌军阵后举火为号,制造援军已至的假象,扰乱其军心。”
三更时分,江上突然火起。
何存志部以火箭齐发,点燃预置在江面的浮油,火浪顺着江风蔓延,瞬间吞噬了近十艘叛军战船。
几乎同时,岸上韩尚德带着骑兵在敌军阵后举火呐喊,“潼关大军已破夷陵,缴械不杀!” 喊声震天,穿透夜幕,永王水师本就多为被迫从叛的民夫,猝不及防下阵型大乱,战船相互碰撞,乱作一团。
长安亲率主力战舰破雾而出,楼船上投石机齐发,巨石呼啸着砸向连接铁锁的浮桥,阵阵轰隆声中,浮桥断裂,失去束缚的敌船在江心打转。
潼关军中善水者,皆带队驾驶小舟在狭窄水道中灵活穿梭,将敌船分割包围。
“传令,降者不杀!”
长安见敌军已溃,当即下令招降。
因为永王部下多是被裹挟的无辜百姓,若一味杀戮,有损她在江南的民心。
高门的声望和百姓中的民心比起来,长安还是要民心的。
次日黎明,夷陵江面浮尸蔽江,残桅遍野
潼关军俘获战船百余艘,收降卒万余人。
从降将口中,长安得知永王已带着亲信仓皇逃往江陵,甚至未来得及带走府库中的粮草。
于是她当机立断分兵两路,命韩尚德继续率五千骑兵沿江追击,防止永王逃窜,自己则统水师顺流直下,直扑江陵。
三日后,长安兵临江陵城下。
长安并未急于攻城,而是将大营设在城东十里处,一方面遣使携永王麾下降将的劝降信入城,向城中百姓揭露永王横征暴敛,逼迫他们从军的真相,非是协同朝廷平叛,而是自立谋逆。
另一方面,密令何存志率工兵营暗掘地道,直通城内粮仓,江陵守军多依赖府库粮草,断其粮道,便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两日后,江陵城内突然火起,原来是工兵营成功挖到粮仓,引燃了部分粮草。
守军见粮仓失火,又听闻城外大军“只诛首恶,不究胁从”的承诺,纷纷倒戈。
韩尚德的骑兵恰在此时赶到,与城内倒戈守军里应外合,一举攻破南门。
长安带兵直扑永王府,在书房中生擒了正准备服毒自尽的永王李璘。
从荆门破防到江陵擒王,前后不过月余,永王之乱便被长安平息。
长安在江陵城内张贴安民告示,严格遵循只诛首恶的原则,将永王府库中囤积的财物和粮草尽数分赏将士与受灾百姓,叛党世家的资产充公赈灾。
看着大批大批的财物被运送出去又发放殆尽,韩尚德有些担心:“将军,此时朝廷境况堪忧,入不敷出,许是还等着这些粮草财宝入库,以做救急只用……咱们是不是要写折子问问……”
长安大手一挥,“不用,圣人给了专断之权,我说了算。”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长安乐得用永王囤积的钱粮来赈济百姓,收买人心,邀买名声,她做起这些来简直是驾轻就熟。
数万潼关军跋山涉水来此地平叛,不是为了让朝廷库房多添几石粮食几箱金银,但凡还有一个江淮百姓不知道他们的付出和艰辛,那就是长安这个主帅的无能。
同样的,长安的名字也被刻进了江南的民心之中,不再只是一个遥远的名字和传闻。
《快穿:女主就要活着》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博看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博看读书!
喜欢快穿:女主就要活着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快穿:女主就要活着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