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里是开会,简直就像是《动物世界》现场直播,一群西装革履的都市精英,围观一只土里土气的陶罐。
很快,首个试点项目敲定——地铁七号线联络口改造工程。
林志远,这位市应急管理局的副局长,外表冷峻,内心却细腻如丝,临危受命,主持本次安全评审工作。
他别出心裁地引入了一套“双轨听证”机制:一边是高大上的bIm模型,模拟各种应力数据,各种专业术语如同天书一般,让人听得云里雾里;另一边,则是由三位“听地人”组成的现场反馈小组,他们要用自己的耳朵、身体,去感受地下的脉动。
这三位“听地人”可不是随便找来的。
除了周正礼之外,还有一位是赵工推荐的老修鞋匠老吴。
这位老吴,手艺精湛,一辈子都在和各种鞋底、皮革打交道,练就了一双极其灵敏的耳朵。
听证会现场,老吴如同老僧入定一般,盘腿坐在地上,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只陶罐,耳朵紧紧地贴在罐口。
“怎么样,吴师傅,听出什么名堂了吗?”林志远走到老吴身边,轻声问道。
老吴缓缓抬起头,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眼神却异常明亮。
“林局,这段墙,夜里会出汗。”老吴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此话一出,现场一片哗然。
“出汗?老人家,您这是在说笑吧?墙又不是人,怎么会出汗呢?”一位技术人员忍不住嗤笑道。
老吴没有理会那些质疑,只是默默地摇了摇头,继续闭目养神。
当晚,夜幕降临,地铁施工现场一片灯火通明。
几名技术人员手持红外成像仪,对老吴所说的那段墙体进行了巡检。
仪器屏幕上,赫然显示出一片红色的区域——局部渗水导致墙体潮湿!
然而,奇怪的是,传感器数据却显示一切正常。
原来,是温度补偿算法出了问题,将渗水引起的温度变化误判为了正常波动。
“我的妈呀,还真让这老头给说中了!”技术人员惊呼道,语气中充满了不可思议。
消息传开,关于“听地”的争议如同野火般蔓延开来。
某设计院联合专家组发表了一篇措辞严厉的文章,质疑“主观感受如何标准化”。
“难道以后要按照‘出汗’的程度来给墙体分级?‘大汗淋漓’算几级?‘汗流浃背’又算几级?”
面对这些尖锐的质疑,于佳佳却显得游刃有余。
她祭出了一招“乾坤大挪移”,邀请李素芬牵头,组织了一支由语言学专家、民俗学者、心理学家组成的团队,开始制定《城市体感术语库》。
“发闷”、“跳脚”、“心悸”……这些看似主观的民间表述,都被一一收录,并匹配相应的物理参数区间。
更绝的是,于佳佳还请来了张老师,带领着她的听障学生们,绘制了一幅《震动情绪谱系图》。
孩子们用色彩和图形,将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体验,清晰地呈现出来。
红色代表愤怒,蓝色代表悲伤,黄色代表恐惧……
这份充满艺术气息的文件,最终被纳入了地方标准,编号db\/t 。
当周正礼听说“术语库”出台的消息后,顿时怒不可遏。
他怒气冲冲地闯入了市标委会的办公室,一把将一本泛黄的笔记摔在了桌子上。
“你们这些所谓的专家,就会咬文嚼字!把老百姓的话翻译成字,就把魂儿给弄丢了!”周正礼指着那些一本正经的专家,气得吹胡子瞪眼。
于佳佳并没有反驳,只是微微一笑,邀请周正礼参加下一场工地听证会,并向他承诺:“每一句老话,都会原封不动地存入档案特藏室,不许一个字数字化。”
周正礼将信将疑地答应了。
几天后,地铁七号线联络口改造工程的听证会再次召开。
老吴依旧盘腿坐在地上,双手捧着陶罐,静静地倾听着来自地下的声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现场的气氛紧张而凝重。
突然,老吴缓缓地抬起头,指着新建风井的底部,缓缓地说道……听证会现场,老吴缓缓抬起头,指着新建风井的底部,用苍老却笃定的声音说道:“这下面,有口气堵着,不顺溜!”
技术方的代表们顿时急了,ppt都快甩冒烟了:“不可能!所有数据都表明结构安全,绝对符合设计规范!”
于佳佳柳眉微蹙,嘴角却扬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她清了清嗓子,语出惊人:“既然如此,不如启动‘沉默验证程序’。各位,摘掉你们的‘金丝边眼镜’,关闭所有仪器,用老祖宗留下的‘非语言智慧’来battle一下!”
全场哗然,但很快安静下来。
在林志远的示意下,所有人闭上眼睛,静坐在原地。
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以及远处传来的机器轰鸣。
十分钟后,于佳佳率先睁开眼,环顾四周。“感觉如何?”
超过半数的参与者面面相觑,最终,一位年轻的设计师率先打破沉默:“脚底……发麻,说不上来的感觉,有点像踩在坟头上。”
林志远眼神一凛,当即立断:“暂停浇筑!所有人员撤离!”
人群如潮水般散去,只留下周正礼默默地走到于佳佳身边,将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塞到她手中,低声道:“明天清晨五点,去西郊泵站。赵工说,那儿的陶罐……快哭了。”
夜幕低垂,于佳佳紧紧握着那张纸条,感受着指尖传来的粗糙触感。
她知道,一场更加隐秘,更加凶险的“听地”行动,即将拉开帷幕。
凌晨五点的城市,还沉浸在一片混沌的睡意中,只有路灯还尽职尽责地散发着昏黄的光芒。
于佳佳裹紧了身上的大衣,哈出一口白气,快步走向西郊泵站的大门。
赵工早已等候在那里,依旧是那副沉默寡言的模样,只是眼角的皱纹似乎又深了几分,像是被寒风刻上去的。
他冲于佳佳点了点头,没有多余的寒暄,转身就往泵站里面走去。
两人一前一后,穿过空旷的院子,径直走向地下二层的设备间。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设备间角落里,一只青灰色的陶罐静静地立在那里,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扎眼。
于佳佳走近一看,顿时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陶罐的表面,布满了细密的水珠,像是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气。
水珠一颗颗凝聚在一起,汇成小小的水流,沿着罐壁缓缓滑落,在地面上留下一片潮湿的痕迹。
“三天了,”赵工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像是从地底下传来的一样,“它一直在冒汗,像哭。”
于佳佳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触碰了一下罐壁。
指尖传来一阵冰凉的触感,同时还伴随着一种极其细微的震颤,仿佛是陶罐在发出无声的哀鸣。
“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于佳佳心头一凛,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郑卫东的电话。
电话响了几声,才被接通。
听筒里传来郑卫东略带疲惫的声音:“喂,哪位?”
“郑工,我是于佳佳,西郊泵站这边出事了。”于佳佳语速飞快地将情况简单地描述了一遍。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才传来郑卫东的声音:“我知道了,我现在正在主持一个重点工程的调度会,走不开。这样,我立刻调两组人过去,你先稳住情况,不要声张。”
挂断电话,于佳佳的心情并没有放松。
她知道,郑卫东所谓的“稳住”,其实就是让她不要轻举妄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没过多久,两辆工程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了泵站。
从车上下来几名工程师,他们穿着普通的工装,提着工具箱,看上去就像是来做例行巡检的。
于佳佳迎了上去,和领头的工程师简单地交流了几句。
工程师心领神会,带着人分散开来,开始在设备间里忙碌起来。
他们拿出了便携式地震仪,在陶罐周围的地面上进行扫描,各种数据在仪器屏幕上飞速滚动。
“怎么样,有什么发现吗?”于佳佳走到工程师身边,轻声问道。
工程师摇了摇头,有些疑惑地说道:“奇怪,所有的数据都显示正常,没有任何异常震动。”
于佳佳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如果仪器没有问题,那就说明陶罐的“哭泣”并不是由地质活动引起的。
这时,一直默默观察的姚小波突然走了过来,指着陶罐下方的一块地面说道:“于姐,你看看这里。”
于佳佳顺着姚小波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陶罐下方的地面,是一块块白色的瓷砖。
瓷砖与瓷砖之间的接缝处,隐约可以看到一些极细微的翘起。
“这是……”于佳佳心中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
姚小波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塑料袋,小心翼翼地从翘起的瓷砖缝隙里刮下一些粉末,装进袋子里。
“我带回实验室化验一下,看看能不能查出什么。”姚小波说道。
于佳佳点了点头
几个小时后,姚小波匆匆赶回泵站,脸上带着一丝兴奋,也带着一丝凝重。
喜欢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