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首页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文明之万界领主乡间少年行NBA:开局我就是状元穿越费伦游记吕颂梨秦晟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免费阅读全文饕餮术士兵种无限附加金词条,无敌怎么了战争世界马旒斯六边形怪物,碾压欧洲足坛再战洪荒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

张三影朗润膏传:宋贤补骨记(上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张三影朗润膏传:宋贤补骨记

楔子

北宋熙宁三年暮春,汴京城南张府的庭院里,梨花正落得纷纷扬扬,粉白的花瓣粘在青石板上,像铺了层薄雪。廊下坐着位白发老者,身着素色锦袍,手里攥着柄玉骨折扇,却没力气展开——正是年近八十的词人张先,人称“张三影”。他望着阶前开得正盛的海棠,花瓣映着他沟壑纵横的脸,眼神里藏着几分怅然。

“老爷,喝口热茶吧。”仆人阿福端着盏青瓷茶碗过来,碗里飘着两片龙井。张先接过茶,手指微微发颤,刚喝了一口,就忍不住扶着腰咳嗽起来,额角渗出细汗。“罢了,”他放下茶碗,叹了口气,“这腰杆越来越不中用了,夜里起夜三四回,连坐久了都觉得腿麻,更别说像年轻时那样,陪朋友们填词饮酒了。”

阿福站在一旁,小声说:“前儿听巷口的王郎中说,您这是‘老来亏’,要是能找个补养的方子,或许能好些。”张先摆摆手——他这些年请过不少名医,开的方子不是太苦,就是吃了没效果。他抬头望着院墙上自己年轻时写的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字迹遒劲,再想想如今的身子,只觉得像被春雨泡软的纸,没了力气。

这时,院外传来马蹄声,阿福跑去看,回来笑着说:“老爷,是柳学士来了!”张先眼睛一亮——柳仲远是他的旧友,曾任湖州通判,素来懂些医药。他挣扎着起身,刚站直,就觉得腰里一阵酸,柳仲远已走进院门,手里拎着个朱红漆盒,笑着说:“子野兄(张先字子野),我给你带了样好东西,保准能解你的烦忧!”

张先扶着柳仲远的手坐下,目光落在漆盒上。柳仲远打开盒子,里面是个白瓷罐,揭开盖子,一股温醇的香气飘出来——混着胡桃的甜香,还有几分草药的清苦,像把秋日的暖阳揉进了罐子里。“这是‘补骨脂胡桃膏’,”柳仲远舀出一勺,膏体呈琥珀色,裹着细碎的胡桃仁,“我在湖州时,见民间用这个补养,效果极好,特意给你带来试试。”

上卷 一 柳学士携膏访故 张词客初闻医理

柳仲远坐在廊下,看着张先盯着瓷罐的模样,笑着舀了勺膏方,递到他嘴边:“子野兄,先尝尝味道,不苦,带点胡桃的甜。”张先张嘴含住,膏体在舌尖化开,先是胡桃的绵甜,接着是淡淡的药香,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股温意,不像之前喝的汤药那样剌嗓子。

“这方子是怎么来的?”张先放下瓷勺,精神好了些,腰也没那么酸了。柳仲远端起茶喝了口,慢慢说:“去年我在湖州,老父忽然犯了腰痛,夜里起夜五六回,连穿衣都要下人扶着。请了城里的名医,开了‘肾气丸’,吃了半个月也没见好。后来府里的老仆说,乡下有个陈老医,有个‘补肾的膏方’,好多老人用了都好。”

张先坐直了些,追问细节。“我赶紧让人把陈老医请来,”柳仲远接着说,“老医诊了脉,说我父亲是‘肾阳虚’——肾像个烧火的炉子,老了炉子里的火弱了,就会怕冷、腰痛、起夜多。他说这方子的核心是两味药:补骨脂和胡桃。补骨脂能‘温肾助阳’,像给炉子添柴;胡桃能‘益精健骨’,像给柴添些油,俩搭着用,炉子才能烧得旺。”

“我当时还不信,”柳仲远笑着摇头,“觉得民间方子太简单。可老父按他说的,每天早晚各吃一勺膏方,用温水送服,才三天,起夜就少了一回;一周后,腰不疼了,能自己下床散步;半个月后,居然能跟着我去湖边钓鱼了!”他指着瓷罐,“这就是陈老医给的膏方,我特意多做了些,给你送来试试。”

张先听得入了神,从袖中掏出个小本子——这是他用来记词的,此刻却想把方子记下来。“那这膏方怎么熬制?除了补骨脂和胡桃,还有别的药吗?”柳仲远点点头:“陈老医说,补骨脂要选颗粒饱满的,用黄酒泡三天,再用文火炒到发黄,去它的燥性;胡桃要选三十年以上的老树胡桃,去壳留仁,捣成泥;然后把炒好的补骨脂磨成粉,和胡桃泥混在一起,加蜂蜜和少量水,用砂锅慢熬,熬到浓稠成膏才行。”

张先赶紧一笔一画记下来,末了还画了个补骨脂的模样——褐色的籽儿,像缩小的核桃,壳上带着细纹。他抬头看着院中的梨花,忽然觉得心里亮堂了些:原来民间的方子,不像宫廷医书那样复杂,却藏着实实在在的道理。阿福在一旁笑着说:“老爷,您刚才听柳学士说话,都没扶腰呢!”张先这才发觉,腰真的不酸了,身上也暖了些,不由得对这罐膏方多了几分期待。

上卷 二 张府初试朗润膏 邻里偶传济世方

第二日清晨,张先就让阿福按柳仲远说的法子熬制膏方。阿福在厨房支起砂锅,先把补骨脂倒进黄酒里泡着,褐色的籽儿在酒里慢慢舒展,像吸饱了水的海绵。午后,他把泡好的补骨脂倒进锅里,用小火慢慢炒,炒到籽儿微微发黄,散出淡淡的药香,才盛出来磨成粉。

接着,阿福把胡桃仁倒进石臼里,捣成细腻的泥,和补骨脂粉混在一起,加了些蜂蜜——是去年秋天从江南运来的枣花蜜,颜色金黄,甜而不腻。他往砂锅里加了少量温水,把混合物倒进去,用木勺不停搅拌,火要小,不能糊底,熬了近一个时辰,才熬成浓稠的膏体,琥珀色的膏子里嵌着细碎的胡桃仁,闻着就让人心里发暖。

张先坐在书房里,等着阿福端膏方。他之前总觉得早晨起来浑身乏力,连穿衣都要缓好一会儿,可今天等膏方的时候,居然能站在窗前,看着庭院里的麻雀啄食,还能随口吟出两句词:“晨露沾梨花,暖香浮药灶。”阿福端着膏方进来时,正好听见,笑着说:“老爷,您今天精神真好,还能作词呢!”

张先接过白瓷碗,舀了一勺膏方,用温水送服。膏方入口绵甜,咽下去后,一股暖意从肚子往四肢蔓延,连手脚都不凉了。他每天早晚各服一勺,三天后,夜里起夜从三四回减到了一回;一周后,能在庭院里散步半个时辰,不用扶着腰;十天后,居然能坐在书桌前,写完整首词,笔也不抖了。

这天午后,邻里的王翁拄着拐杖来拜访。王翁比张先小两岁,也是老毛病——肾阳虚,腰痛得不能弯腰,夜里起夜多,连自家的菜园都管不了。他见张先精神矍铄,不像之前那样萎靡,好奇地问:“子野兄,你这身子怎么好得这么快?是不是有什么妙方?”

张先笑着把膏方拿出来,给王翁舀了一勺尝尝:“这是补骨脂胡桃膏,你试试,按我给你的法子熬制,早晚服用。”王翁半信半疑地接过方子,回去后按方熬制。过了十天,王翁又来张府,这次没拄拐杖,还提着一篮自己种的青菜:“子野兄,你这方子太神了!我现在腰不疼了,夜里能睡整觉,还能给菜园浇水呢!”

张先看着王翁的笑脸,忽然明白:这民间的膏方,就像春日的细雨,悄悄滋润着百姓的身子,却没被写进医书里。他把王翁的情况记在小本子上,在“病案”二字下面,写了“王翁,七十一岁,肾阳虚,腰痛、夜尿多,服补骨脂胡桃膏十日,症状大减”——这是他记录的第一个民间病案,字迹里满是郑重。

上卷 三 阿福下乡寻源起 老医细说炮制功

张先见膏方效果这么好,心里生出个念头:要把这方子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还要知道更多用法。他叫来阿福:“你去湖州一趟,找到柳学士说的陈老医,问问这方子是怎么来的,还有没有别的用法,顺便把民间用这方子的病案也记下来。”

阿福领了命,带着张先写的信,快马往湖州去。到了湖州乡下,按柳学士给的地址,找到陈老医的住处——一间茅草屋,院里种着补骨脂和胡桃树,褐色的补骨脂籽儿挂在枝头,像串着的小灯笼。陈老医正在院里晒补骨脂,见阿福来,笑着迎进屋。

“老丈,我是汴京张先先生的仆人,”阿福递上信,“我家老爷用了您的补骨脂胡桃膏,身子好了很多,想问问这方子的由来。”陈老医接过信,戴上老花镜慢慢看,看完后叹了口气:“这方子是我祖父传下来的,有四十多年了。当年我祖父是村里的郎中,见好多老人冬天怕冷、腰痛,就琢磨出这个方子。”

陈老医领着阿福到院里,指着补骨脂说:“这补骨脂,得在‘霜降后三天’采,霜气能让它的温性更足;要是采早了,药性不够;采晚了,籽儿就老了,磨粉费劲。采回来后,不能暴晒,要阴干,不然燥性太大,吃了上火。”他又指着胡桃树:“这胡桃得选‘百年老树’的,仁儿饱满,益精的劲儿足;新树的胡桃仁,没那么好的效果。”

“我祖父当年还治过村里的赵猎户,”陈老医坐在屋前的石凳上,给阿福讲病案,“赵猎户三十多岁,冬天去山里打猎,淋了雪,回来后腰痛得不能举弓,夜里还发冷。我祖父给他诊脉,说他是‘寒湿痹痛’,除了内服补骨脂胡桃膏,还让他用补骨脂煎水熏腰——把补骨脂煮成汤,用布蘸着汤熏腰,熏到发热为止。”

阿福赶紧记下来:“那赵猎户用了多久好的?”“五天!”陈老医笑着说,“熏了三天,腰就不疼了;吃了五天膏方,就能去山里打猎了。后来这法子就传开了,村里有人寒湿痹痛,就用内服加外用的法子,都管用。”他还从屋里拿出一本旧本子,上面记着几十个案子:有治夜尿多的,有治咳喘的,还有治妇人产后腰痛的。

阿福翻着本子,指着一个病案问:“老丈,这个‘治妇人产后腰痛’,也是用这个膏方吗?”陈老医点点头:“妇人产后耗了阳气,容易腰痛、怕冷,用这膏方时,要加些红枣和生姜,红枣补血,生姜暖脾胃,脾胃好了,才能把药的劲儿吸收进肾里。前两年村里的李媳妇产后腰痛,用了这个法子,半个月就好了。”

阿福把这些都记在本子上,还画了补骨脂和胡桃树的样子,又买了些新鲜的补骨脂和胡桃,准备带回汴京。临走时,陈老医把那本旧本子递给阿福:“你把这个带给张先生,里面的病案和用法,或许能帮到更多人。”阿福接过本子,心里暖暖的——这民间的智慧,都藏在这些旧纸页里了。

上卷 四 文友聚首尝膏韵 词客挥毫记良方

阿福从湖州回来,把陈老医的话、病案和旧本子都交给张先。张先捧着旧本子,像捧着宝贝,一页页仔细看,里面的字迹虽潦草,却记得详细:“某年某月,王阿婆,六十二岁,夜尿四回,服膏方七日,减至一回”“某年某月,李二郎,四十岁,咳喘,服膏方半月,不咳了”。

没过几天,秦观和黄庭坚来汴京拜访张先。两人走进张府,就闻见一股甜香,只见张先坐在廊下,桌上放着白瓷罐,正舀着膏方吃。“子野兄,您这吃的是什么?这么香!”秦观笑着走过去,拿起瓷勺尝了一口,“嗯,甜而不腻,还有胡桃的香,好吃!”

张先笑着说:“这是补骨脂胡桃膏,能补养身子。少游,你最近是不是总头晕耳鸣?”秦观一愣:“子野兄怎么知道?我这阵子写词久坐,总觉得头沉,耳朵里嗡嗡响。”张先舀了勺膏方递给秦观:“你试试这个,你这是‘肾精亏虚’——肾藏精,精能生髓,髓能养脑,肾精不足,脑髓就不够,所以头晕耳鸣。这膏方能益精,吃几天就好了。”

黄庭坚也凑过来:“那我能吃吗?我最近总觉得手脚凉,夜里睡不好。”“你这是‘肾阳不足’,正适合!”张先给黄庭坚也舀了一勺,“你们俩要是觉得好,回去按方子熬制,早晚各服一勺。”两人接过张先写的方子,都笑着说:“还是子野兄有妙方,比城里的名医强多了!”

这天晚上,张先设了宴,请秦观、黄庭坚喝酒。桌上除了酒菜,还放着补骨脂胡桃膏。三人边喝边聊,秦观说:“这膏方不仅能治病,还能助文思——我今天吃了,写词都觉得顺了。”黄庭坚也说:“是啊,我刚才在院里走,觉得脚步都轻了,不像之前那样沉。”

张先听了,心里高兴,拿起笔,在纸上写了首词:“补骨凝脂含胡桃,温香入腹暖肾腰。老去风情应未减,且将雅韵付词瓢。”写完后,他对两人说:“我想把这膏方的用法、病案都整理下来,写成一本书,叫《朗润膏记》,让更多人能用这个方子。”

秦观点点头:“好主意!民间的好方子,要是没人记下来,就可惜了。”黄庭坚也说:“我帮你收集文人里用这方子的病案,我认识几个朋友,也有肾精亏虚的毛病,让他们试试,把效果记下来。”张先笑着举杯:“那就多谢二位了!来,干一杯,祝这朗润膏能传下去,帮更多人!”

夜深了,宴散后,张先坐在书房里,看着桌上的《朗润膏记》初稿,上面记着陈老医的炮制方法、王翁的病案、赵猎户的病案,还有秦观、黄庭坚的情况。他想起阿福带回的旧本子,想起民间口口相传的方子,忽然觉得:这些民间的实践,就像散落在地上的珍珠,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变成能传世的项链——这大概就是“实践先于文献”的道理吧。

窗外的月光洒在纸上,照亮了“补骨脂胡桃膏”几个字,张先摸着纸页,心里盼着:等苏轼来汴京,也让他尝尝这膏方,说不定还能引出一段佳话呢。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太子妃必须骄养剑道至尊剑无双大明第一臣十龙夺嫡重生90:辣妻要翻天纯情校医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凌天狂婿妖妃其实是药引我家娘子在修仙大唐:吃货将军诸天:从云岚宗开始显圣宋成祖兵锋王座大仙官悍明我成了六零后青灯鬼语一世之尊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
经典收藏御兽:我的数码兽很淦逆天改命:大小姐驾到一发入魂的深渊领主逍遥小神农假太监:再不死我就当皇帝了网游之海盗王绝地求生之最强审判山乡艳事网游之剑气无双王者荣耀:大神,快接招足迹遍神州之北京天选者的探险日记主神游戏之灵魂入侵龙族:开局和皇女殿下成邻桌了英雄联盟之千年军阀原始迷踪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游戏降临:我靠建设领地当包租婆圣武士能有什么坏心思穿成秀才下堂妻,娘家顿顿有肉吃
最近更新御兽求生,我靠反卷当榜一神印:小公主她又争又抢想当魔皇神印:我,白玲轩,强娶魔神皇综穿平凡之旅聊天群:骷髅岛靓仔的诸天之旅网游:玩家氪金我返现,卷哭神豪万千功法录棋王林默亲爱的沈老师,请回头综影视打倒恋爱脑穿书六零:军婚后的平淡日子诗词一万首少女前线:星火燎原全民转职:我有亿万神将!斗罗:转投武魂殿后,我内卷成神火影:我宇智波,选择做老曹用读档专抢敌人机缘后,我飞升了大道污染:靠模拟杀穿克鲁苏!三角洲:我是系统人机?将军啊!穿成清代小咸鱼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