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首页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长门好细腰文明之万界领主救世主模拟器重生之花都邪少重生末世:腹黑竹马太难缠李牝安婉怡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召唤模型,我在异界渐生反骨魔门败类黎明医生饕餮术士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

东京瓷瓶药韵记:宋肆补骨传(上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东京瓷瓶药韵记:宋肆补骨传

楔子

北宋崇宁二年暮春,开封马行街的晨雾还未散尽,就被一阵药香搅醒——街北的“惠民堂”药铺前,伙计正掀开黑漆药柜,褐红色的补骨脂、浅黄的胡桃仁、晶莹的蜂蜜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掌柜李松年蹲在柜台后,手里捧着个巴掌大的陶模,模子内壁刻着“补骨脂丸”四个阴文,指尖拂过模壁,还能摸到残留的浅褐色药垢,那是昨日制丸时,蜂蜜与药粉交融的痕迹。

“掌柜的,该开炉炒补骨脂了!”伙计阿福的声音从后院传来。李松年起身,将陶模放进木盒——这模子是他祖父传下来的,已有三十余年,马行街的老主顾都知道,“惠民堂”的补骨脂丸,就靠这陶模定形,颗颗大小均匀,药效也比别家的足。

他刚走进后院,就见个老木匠拄着拐杖站在灶台边,脸色苍白,捂着腰不停叹气。“张师傅,您怎么来了?”李松年赶紧扶他坐下。老木匠苦笑着说:“松年啊,我这腰又犯了,夜里起夜三四回,连刨子都握不住,您给我拿点补骨脂丸吧,上次吃了就管用。”

李松年从柜里舀出一撮炒好的补骨脂,放在陶模里,又加了些胡桃泥和蜂蜜,压实后倒扣,一颗圆滚滚的褐色药丸落在纸上,像颗缩小的胡桃。“张师傅,您这是肾阳虚的老毛病,”他递过药丸,“补骨脂温肾助阳,像给肾里添把火;胡桃仁益精健骨,是给火添柴;蜂蜜调和药性,吃着也不剌嗓子。您早晚各服一颗,再用生姜煮水熏腰,三天就能松快。”

老木匠接过药丸,闻着熟悉的药香,忽然说:“松年啊,您这陶模做的丸药,比别家的匀实,药效也稳,难怪马行街这么多药铺,就您家的人最多。”李松年笑着摸了摸陶模:“这模子是老祖宗的智慧,定了药量,才定了药效。”窗外的晨雾渐渐散了,马行街的叫卖声、车马声渐渐热闹起来,药铺的杏黄旗在风里飘着,像在为这宋代市井的药韵,添了几分生动的底色。

上卷 一 马行街陶模定丸 惠民堂初显医效

马行街是开封最热闹的药市,北起新宋门,南至潘楼街,两旁医铺林立,挂着“仁心堂”“寿春堂”的杏黄旗,药香混着茶汤的香气,飘出半条街。“惠民堂”在街中间,因丸药做得匀实、药效好,每天清晨都有人排队。

这天一早,队伍里有个中年妇人,怀里抱着个襁褓,眼圈通红。她是城郊的王娘子,丈夫是个货郎,常年在外奔波,最近总说腰痛得不能挑担子,夜里还发冷,连家书都写不了。“李掌柜,您给我拿两盒补骨脂丸,”王娘子声音发颤,“我家那口子上次吃了就好,这次犯得更重,您看要不要加些别的药?”

李松年让阿福先招呼其他客人,自己拉着王娘子到里间:“你丈夫除了腰痛、发冷,是不是还总觉得腿沉,像灌了铅?”王娘子点点头:“是啊!他说走几步路就累,夜里还起夜两回。”李松年摸着下巴:“这是肾阳虚加重了,光吃补骨脂丸不够,得加些杜仲——杜仲能强腰脊,像给腰杆加根撑子,和补骨脂、胡桃仁配着,药效更足。”

他从药柜里拿出些炒好的杜仲,磨成细粉,和补骨脂粉、胡桃泥混在一起,用蜂蜜调和,放进陶模里压实——陶模分两格,一格能装一钱药粉,正好是一次的药量。“您让他早晚各服一颗,用温水送服,再用杜仲煮水熏腰,熏到皮肤发红,”李松年把装好丸药的纸包递给王娘子,“五天要是没好转,您再带他来。”

王娘子接过纸包,刚要付钱,李松年却摆手:“先记账上,等你丈夫好了,让他给我带块他刨的桃木就行——我这陶模的木盖裂了,正想用桃木修修。”王娘子眼眶一热,再三道谢后走了。

过了五天,王娘子的丈夫推着货郎车来药铺,腰杆挺得笔直,手里拿着块打磨光滑的桃木:“李掌柜,您的丸药太神了!我吃了三天,腰痛就轻了,现在能挑着担子走三里路,夜里也不起夜了!”他指着货郎车:“我这车上还带着您家的丸药,遇到有腰痛的,就给他们推荐,您放心,都说是‘惠民堂’的陶模丸,错不了!”

李松年接过桃木,笑着说:“这陶模啊,不仅定了丸药的形,还定了药效——每颗一钱,不多不少,才不会浪费药,也不会药效不足。”阿福在一旁补充:“掌柜的,昨天‘寿春堂’的刘掌柜还来问,说能不能借您的陶模用用,被您拒了。”李松年摇摇头:“这模子是老祖宗传的,刻了药量、药名,借出去了,药效乱了,砸的是‘惠民堂’的牌子。”

傍晚关铺时,李松年坐在灯下,看着陶模内壁的“补骨脂丸”四个字,忽然想起祖父的话:“做药如做人,得有准头,丸药匀了,人心才匀。”他拿起桃木,慢慢打磨陶模的木盖,窗外的月光洒在陶模上,浅褐色的药垢在光里泛着微光,像在诉说着这宋代药肆的匠心。

上卷 二 辨病症加减用药 市井间口碑相传

入夏后,开封下了场连阴雨,马行街的青石板路被淋得发亮,“惠民堂”的客人却没少,反而比平时多了些——雨天寒湿重,腰痛、关节痛的人多了。

这天午后,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走进药铺,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衫,捂着腰,脸色发黄。他是开封府学的秀才周德章,最近为了备考科举,每天熬夜看书,坐久了就腰痛,还总觉得头晕耳鸣,连字都写得歪歪扭扭。“李掌柜,我这腰又疼了,之前吃您的补骨脂丸管用,这次还想再拿些。”

李松年让他坐下,摸了摸他的脉——脉象沉细,像没力气的溪流,又看了看他的舌苔,白腻得像铺了层霜。“周相公,你这不是单纯的肾阳虚,”李松年说,“你熬夜伤了肾精,肾精不足,才会头晕耳鸣;久坐伤了腰脊,才会腰痛。补骨脂丸要加些枸杞子——枸杞子能补肾精,像给肾里添些养料,和补骨脂、胡桃仁配着,既温肾又益精。”

周德章愣了愣:“枸杞子?我之前在别家药铺,郎中只给我开了补骨脂丸,吃了也不管用。”李松年笑着说:“药要对症,不是所有腰痛都只用补骨脂丸。你是‘肾精亏虚兼肾阳虚’,得加减用药,这是民间的老法子,我祖父当年治过不少秀才,都是这么加的。”

他把枸杞子磨成粉,和补骨脂粉、胡桃泥混在一起,放进陶模——这次用的是小一号的陶模,因为周德章年轻,药量要减些,避免上火。“你早晚各服半颗,用小米粥送服,小米能养脾胃,脾胃好了,才能把药的劲儿吸收进肾里。”李松年又嘱咐,“别熬夜了,每天看书半个时辰,就起来走一走,活动活动腰。”

周德章接过丸药,半信半疑地走了。过了十天,他又来药铺,穿着新做的青衫,精神饱满:“李掌柜,您的药太神了!我现在腰痛好了,耳鸣也轻了,看书能坐一个时辰,字也写得稳了!”他从袖中掏出篇文章:“这是我刚写的策论,您看,比之前好多了!”

李松年接过文章,字里行间透着劲,笑着说:“这不是我的药神,是对症的药神。民间用药,讲究‘看人气、辨病症’,不是死方子。”这时,街对面“仁心堂”的伙计跑过来,手里拿着个纸包:“李掌柜,我们掌柜让我来问问,您这加枸杞子的补骨脂丸,能不能也给我们些方子?最近好多客人都来问,说‘惠民堂’的丸药能治耳鸣。”

李松年摇摇头:“方子可以说,但陶模不能借——丸药的药量、炮制的火候,都在模子里藏着,说了方子,没了模子,药效也不一样。”伙计叹了口气,只好回去了。阿福在一旁说:“掌柜的,您这是何苦?借出去模子,还能赚些钱。”李松年摸了摸陶模:“做药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治病。模子定了药效,才定了人心,要是药效乱了,赚再多钱也没用。”

夜里,李松年在账本上记下周德章的病案:“周生,二十二岁,肾精亏虚兼肾阳虚,腰痛、耳鸣,补骨脂丸加枸杞子,十日见效。”他看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病案,从老木匠的腰痛,到王货郎的畏寒,再到周生的耳鸣,忽然明白:这陶模做的不只是丸药,更是宋代市井里的“健康准星”,让百姓能吃到对症、匀实的药。

上卷 三 蜀地瓷瓶传青娥 仁安堂远续药缘

初秋,李松年收到一封家书,是远在成都的表弟陈敬之写的。陈敬之在成都平原的锦官城开了家“仁安堂”药铺,最近从瓷窑订了批药瓶,瓶身上刻着“青娥丸”三个字,想请李松年寄些补骨脂丸的方子,也做青娥丸卖。

“青娥丸?”李松年拿着信,对阿福说,“那是用补骨脂、杜仲、胡桃仁做的,比补骨脂丸多了杜仲,强腰脊的劲儿更足,适合蜀地潮湿,腰痛的人多。”他赶紧写了回信,详细说了炮制方法:补骨脂用黄酒泡三天,炒至微黄;杜仲用姜汁炒,去涩味;胡桃仁去皮捣泥,加蜂蜜调和,做成丸药,装进瓷瓶——瓷瓶防潮,比纸包适合蜀地的气候。

过了一个月,陈敬之的回信到了,还附了个小小的瓷瓶,瓶身上“青娥丸”三个字刻得娟秀,瓶底还有个“蜀窑”的印记。信里说,“仁安堂”的青娥丸卖得极好,尤其是来往的商旅,都爱买几瓶带在身上,治路上的腰痛、关节痛。

信里还写了个病案:锦官城有个张商人,常年走茶马古道,最近从云南回来,腰痛得不能骑马,夜里还发冷,连翻身都难。陈敬之给了他青娥丸,还让他用青娥丸的药渣煮水熏腰——把吃剩的丸药渣放进锅里,加水煮半个时辰,用布蘸着水熏腰,熏到发热为止。

“张商人用了五天,就能扶着马走;用了十天,居然能骑马去青城山了!”信里还说,张商人临走时,买了十瓶青娥丸,说要给茶马古道上的同行带些,“他说‘仁安堂’的瓷瓶丸药,防潮又方便,比纸包的经用,路上不怕雨。”

李松年拿着瓷瓶,摸了摸光滑的瓶壁,忽然想起马行街的陶模:开封干燥,陶模做的丸药用纸包就行;蜀地潮湿,瓷瓶更适合,这就是“因地制宜”的经营智慧。他让阿福把瓷瓶放在柜台里,对来买补骨脂丸的客人说:“这是蜀地的青娥丸,比我家的丸药多了杜仲,腰脊痛的人吃了更管用,要是有亲戚在蜀地,我可以帮着寄。”

有个老主顾是个官员,要去成都任职,听说后买了五瓶:“李掌柜,我早就听说蜀地潮湿,腰痛的人多,带些青娥丸去,既能自己吃,也能给下属分些。”李松年笑着说:“您放心,这瓷瓶是蜀窑的好瓷,摔不碎,路上也不怕潮。”

这天晚上,李松年坐在灯下,把瓷瓶和陶模放在一起——一个是蜀地的瓷,一个是开封的陶;一个装青娥丸,一个做补骨脂丸;却都用了补骨脂,都治腰痛。他忽然觉得:宋代的药肆,就像一张网,把开封的陶模、蜀地的瓷瓶、补骨脂的药效,都连在了一起,让民间的智慧,在市井间传得更远。

上卷 四 文献初录民间方 宋肆药韵待传承

入秋之后,开封府传来消息,朝廷要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向各地药铺征集有效的民间方子。马行街的药铺都动了起来,“寿春堂”的刘掌柜还特意来“惠民堂”,想和李松年一起报方子。

“松年啊,咱们马行街的药铺,就您家的补骨脂丸最有名,”刘掌柜说,“咱们一起把方子报上去,要是能收录进《和剂局方》,咱们马行街的药铺,往后就更有名了!”李松年点点头:“我也正有这个想法,不过我还想把蜀地的青娥丸方子也报上去——那是我表弟的方子,用了补骨脂、杜仲、胡桃仁,治腰脊痛更管用。”

他翻出账本,把这些年的病案都整理出来:老木匠的肾阳虚腰痛、王货郎的畏寒、周生的耳鸣、张商人的寒湿痹痛,还有之前治过的妇人产后腰痛——当时在补骨脂丸里加了红枣和生姜,红枣补血,生姜暖脾胃,妇人吃了十天,就能下床做饭了。

“这些病案都是民间的实践,比空泛的方子管用,”李松年对刘掌柜说,“朝廷编医书,要的是能治病的真方子,不是好看的文字。咱们把病案和方子一起报上去,才能让更多人相信。”刘掌柜点点头:“还是你想得周到,我这就回去整理病案,明天咱们一起去府衙报。”

第二天,李松年带着陶模、账本,刘掌柜带着自家的丸药,一起去了开封府。负责征集方子的官员是个老儒,懂些医理,看了李松年的病案,又摸了摸陶模:“你这陶模做的丸药,药量匀实,病案也详细,比别家的方子更实在。这补骨脂丸、青娥丸,都是民间常用的好药,值得收录。”

老儒还问了陶模的来历,李松年说:“这模子是祖父传的,用了三十年,定了药量,才定了药效。民间做药,讲究‘手稳、量准、对症’,这模子就是‘量准’的根。”老儒点点头:“民间的智慧,就藏在这些细节里。朝廷编医书,就是要把这些智慧收集起来,传下去。”

从府衙回来,马行街的药铺都知道了“惠民堂”的方子要被收录进《和剂局方》,不少掌柜都来请教。李松年也不藏私,把炮制方法、病案都拿出来分享,只是说:“丸药的药量要准,你们要是没有陶模,可以找窑匠做,刻上‘补骨脂丸’和药量,这样药效才稳。”

傍晚,李松年坐在药铺里,看着陶模和蜀地的瓷瓶,忽然觉得:这宋代的药肆,就像一座桥,一边连着民间的实践(陶模、瓷瓶、病案),一边连着文献的记载(《和剂局方》)。而他,就是桥上的人,把民间的智慧,一点点传到文献里,让更多人受益。窗外的夕阳洒在陶模和瓷瓶上,药香混着夕阳的暖意,像在为这宋代市井的药韵,添了几分绵长的希望。

喜欢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清之祸害丹道仙途大仙官我成了六零后皇道锦衣御明重生90:辣妻要翻天快穿之盈满糜汉雷裂苍穹惊!嫡长女她撕了豪门炮灰剧本恶鬼训练营和离后王爷真香了九十年代小奋斗旧金山往事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上门龙婿什么时候更新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雾都侦探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
经典收藏逆天改命:大小姐驾到网游之剑侠封魔录无证神医全民:领主大人别冲动全民转职:成为法神的我只会禁咒[HP]里德尔魔王夫人主机级王者荣耀篮坛大金刚穿成秀才下堂妻,娘家顿顿有肉吃天选者的探险日记诸天神话入侵小公主苏菲亚之这是谁家的小姑姑全球疯狂游戏寻宝:从小镇探险家开始原始迷踪亿万爹地宠又撩韩羽熙傅云庭山乡艳事今天的我依旧没有退役[重生]拥有日月星辰盖世小村医
最近更新你是我的小鸟,啾咪啾咪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异世界骷髅生亮剑:开局手搓飞雷炮,老李乐疯了!向阳而许原神:他太温柔了斗罗:一根命运笔,书写未来四合院:疯批傻柱一心报复白眼狼御兽求生,我靠反卷当榜一执迷为梦以你为荣在尘埃之上:米兰球神纪穿越古代成了女帝惊骨名侦探柯南之宿命共鸣高冷男配谁也不爱,杀穿结局穿书六零:军婚后的平淡日子领主之吞噬进化迷雾纪元:我的木屋能吞噬万物大道污染:靠模拟杀穿克鲁苏!鸣潮:从黑海岸开始攻略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作者李涌辉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txt下载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最新章节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全文阅读 - 好看的网游动漫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