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烽火铸铁

姒洛天

首页 >>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 >>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艾莉丝之魔法巅峰重生后,我靠超市喜提躺平人生我拿阳寿玩恶魔游戏,一发入魂!火影:人在木叶,与娘化鸣佐同居左手神明,右手人间重生后,恶女柔断糙汉的腿仙子阿姨,我真的不喜欢魔道宗门NPC这么多,我吃两个没关系吧大国师魂穿现代,总裁请接招天机为道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 姒洛天 -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全文阅读 -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txt下载 -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571章 三一同归(7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雨水刚过,竹艺工坊的竹田里就热闹起来。两岸的农艺师正忙着给两岸竹的新苗分株,今年的新苗比往年更壮实,竹节上的花纹也更清晰——左边是台湾日月潭的波纹,右边是杭州西湖的涟漪,到了竹梢又汇成一片云海,像极了航拍镜头里两岸山水相连的模样。

陈念台已经九岁了,穿着件竹纤维做的校服,蹲在田埂上记录竹苗的生长数据。他的记录本是春杏用竹浆纸做的,封面上用烫金工艺印着两岸竹的图案,扉页上有沈砚秋写的“竹记初心”四个字。小家伙记着记着,突然指着一株竹苗喊:“爸,这苗的根须缠在一起了!”

沈砚秋走过去细看,果然,两株分属两岸培育的竹苗,根须在土里盘成了个紧密的结,用手轻轻扯都扯不开。他笑着掏出手机拍照:“这得发给台北的实验室,让他们研究研究,是不是竹苗也知道‘打断骨头连着筋’。”

春杏正在竹楼里设计新的竹制茶具,这套茶具是要送给即将举办的两岸经贸论坛的,茶杯的杯沿做成波浪形,左边刻着“台商”,右边刻着“陆企”,合在一起时,波浪纹正好连成完整的台湾海峡。“昨天论坛组委会的人说,要在签约仪式上用这套茶具,”她往茶杯里倒了些新茶,“还说要让咱讲讲这茶具的寓意,讲讲两岸竹的故事。”

陈砚把刚修好的竹制显微镜搬到院子里,这台显微镜的镜片是用两岸竹的竹节打磨而成的,能清晰看到竹纤维的纹路——台湾桂竹的纤维偏细腻,大陆楠竹的纤维更坚韧,交织在一起时,却形成了种独特的韧性,比单一品种的竹子结实三倍。

“你们看这纤维,”陈砚招呼围着看热闹的孩子们,“单看是两根,合在一起才是根结实的绳,咱两岸人也一样,分开了就弱,合在一起才强。”

正说着,林溪举着平板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是台北竹艺铺的直播画面。镜头里,台湾的徒弟们正在组装一台巨大的竹制中国结,结的每个角都挂着个竹制的灯笼,灯笼上分别写着“福”“禄”“寿”“喜”“和”,最中间的灯笼里,亮着颗用LEd灯模拟的镇魂珠。

“他们说这中国结要挂在台北101大楼前,”林溪的声音带着兴奋,“有个卖糖葫芦的阿婆说‘这结是咱中国人的念想,谁也别想拆’!”

陈砚让徒弟把直播画面投到墙上,整个工坊的人都停下手里的活,看着屏幕里的中国结慢慢成型。当最后一根竹丝穿过绳结时,台北的徒弟们突然齐声喊:“两岸同心,其利断金!”

工坊里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台湾来的阿美突然站起来,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俺要给阿婆寄串竹制的糖葫芦,让她知道大陆的娃也记着她。”

陈念台举着手里的竹制画笔附和:“我要画幅画,画101大楼和天安门在一起,中间长着两岸竹!”

那天下午,工坊的所有人都加了班。阿美带着台湾来的姑娘们编竹制糖葫芦,每颗“山楂”里都塞着片两岸竹的叶子;陈念台和大陆的孩子们趴在竹制的长桌上画画,画里的两岸山水连在一起,高铁在竹制的轨道上飞驰;沈砚秋则带着徒弟们赶制竹制的中国结配件,要寄给台北的竹艺铺,让他们把中国结做得更结实。

晚饭时,王婆端来刚蒸好的竹制糕点,有台湾的凤梨酥,也有大陆的绿豆糕,都用竹制的托盘装着,托盘上刻着“两岸风味”。“昨天台北的亲戚寄来箱凤梨,”她给每个孩子分了块凤梨酥,“说现在物流快得很,上午在高雄摘的,下午就能到北京,比当年人探亲方便多了。”

陈砚咬了口凤梨酥,甜味里带着淡淡的竹香,突然想起爷爷说过,他年轻时要寄封信到台湾,得辗转三个月,信到了,字都晕开了。现在多好,竹艺能视频交流,糕点能次日送达,连竹苗的根须都能在土里相会,那些想把两岸分开的人,怕是连竹子都不如。

入春后,两岸竹艺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了,实验室的屋顶用透明的竹制板材搭建而成,阳光能直接照进室内,让培育的竹苗充分享受光照。实验室的大门上挂着块竹制的牌匾,左边刻着“传承”,右边刻着“创新”,是陈砚和台北的竹艺大师共同题写的。

成立那天,老和尚带着镇魂寺的僧人送来一对竹制的烛台,烛台的底座是用镇魂竹雕刻的莲花,烛芯是用两岸竹的竹纤维做的,点着后,火焰的形状竟天然形成个“和”字。“这烛台能燃百年,”老和尚双手合十,“贫僧祝两岸的手艺,像这火焰,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陈念台作为小代表,给老和尚献上了束用竹丝编的花,花束里有台湾的蝴蝶兰,也有大陆的牡丹,都是孩子们一起编的。“大师傅,这花不会谢,”小家伙仰着头说,“就像两岸的情,永远不会变。”

老和尚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孩子,心诚则灵,你心里的情不变,这花就永远开着。”

实验室里,两岸的科研人员正在调试新的竹制培育设备,这套设备能模拟两岸不同的气候条件,测试两岸竹在各种环境下的生长状态。当屏幕上显示“两岸竹在任何环境下均可存活”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说明什么?”陈砚看着屏幕上的数据,“说明咱两岸的竹子,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扎下根,都能长起来,咱中国人也一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拆不散,打不垮!”

清明前夕,实验室培育出了新的竹种——“同心竹”,这种竹子的竹节是螺旋状的,从左边看像台湾岛的轮廓,从右边看像大陆的地图,到了顶端,却完美地拧成一股,直指天空。

陈念台给这新竹种画了幅生长图,图上标着每个竹节的生长时间:2024年,竹苗破土;2025年,开始螺旋生长;2035年,长成参天大树;2049年,枝繁叶茂,树下站着两岸的孩子,手里举着“中国梦”的竹制牌子。

“老师说2049年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小家伙指着图上的2049年,“到那时候,我就二十五岁了,要带着同心竹的种子,去台湾种满山坡。”

沈砚秋把这幅画裱在竹制的画框里,挂在实验室最显眼的位置。“等2049年,咱就拿着这幅画来对照,”他摸着儿子的头,“看看是不是真像你画的这样,两岸的竹子长满山坡。”

清明那天,工坊组织两岸的年轻人去给爷爷和沈敬之扫墓。陈念台捧着同心竹的幼苗,放在两座墓碑中间,幼苗的根须已经悄悄钻进土里,向着两座墓碑的方向延伸。阿美则在墓碑前摆上了竹制的祭品,有台湾的米糕,也有大陆的青团,都是她亲手做的。

“太爷爷,沈太爷爷,”陈念台对着墓碑轻声说,“你们看,竹子都长在一起了,你们的手艺也长在一起了,等我长大了,就让台湾也回家,让所有的亲人都能团圆。”

风吹过竹林,竹叶沙沙作响,像在回应孩子的话。陈砚看着幼苗在风中轻轻摇晃,突然觉得这场景像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爷爷和沈敬之在土里相会,两岸的竹苗在地上相拥,孩子们在墓前许下心愿,而这心愿,正顺着竹根,沿着竹丝,借着风声,传到更远的地方。

回到工坊时,林溪兴奋地告诉大家,同心竹的培育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颁奖词里写着:“该成果不仅是生物技术的突破,更是两岸文化交融的见证,证明了‘两岸同根’的科学依据。”

陈砚让徒弟把获奖证书复印下来,贴在竹楼的荣誉墙上,旁边就是那幅陈念台画的同心竹生长图。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就像同心竹的幼苗,才刚刚破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根扎得深,心连得紧,总有一天,它会像所有的竹子一样,迎着阳光,向着天空,长成参天大树。

竹楼的灯亮到深夜,实验室里的竹苗在灯光下静静生长,根须在土里悄悄蔓延,竹节在夜里悄悄拔高。陈念台的画在墙上微微晃动,图中2049年的字样在灯光下格外清晰,像颗跳动的星,指引着所有怀揣念想的人,一步步往前走。

春杏在给台北的亲戚打电话,商量着下个月带陈念台去台湾看阿里山;沈砚秋在电脑前修改同心竹的培育方案,要让竹苗的生长速度再快些;陈砚则翻开爷爷的竹篾册,在新的空白页上,写下了今天的日期,还有同心竹的生长数据,他知道,这些琐碎的记录,终有一天会汇成江河,载着所有的期盼,流向那个叫做“团圆”的远方。

窗外的雨又下了起来,细细密密的,打在竹制的窗棂上,发出轻柔的声响,像在给这忙碌的夜晚伴奏。实验室里的同心竹幼苗,在雨水中轻轻点头,仿佛在说,别急,慢慢来,该长的总会长大,该来的总会到来。

立夏这天,竹艺工坊的竹田里飘着新竹的清香。陈念台已经十一岁了,正带着几个两岸竹艺夏令营的孩子测量同心竹的高度。这株最早培育的同心竹已经长到三米多高,竹节上的螺旋纹路越发清晰,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流动的光斑,像条连接两岸的金色河流。

“这节是去年长的,”陈念台指着竹身上一道明显的刻痕,“当时测的是两米一,现在已经三米七了,老师说这叫‘拔节生长’,就像咱两岸的关系,一天比一天近。”

台湾来的小姑娘阿美蹲在竹根处,用竹制的小铲子拨开泥土,露出下面纠缠的根须——这些根须已经蔓延到旁边的台湾桂竹和大陆楠竹根系里,形成一张密密麻麻的网,分不清哪是同心竹,哪是原生竹。“俺爸说,这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她把根须的样子画在竹浆纸本子上,“就像他在大陆开的工厂,原材料来自台湾,市场在大陆,谁也离不开谁。”

春杏正在竹楼里赶制一批竹制书签,这些书签要送给参加两岸青少年研学活动的学生,正面刻着“两岸一家亲”,背面是片微型的两岸地图,用极细的竹丝连接着。“昨天研学团的老师说,有个台湾孩子看到地图,突然问‘为什么台湾和大陆是分开的’,”她往书签上刷着清漆,“我当时就告诉他,就像这竹丝,看着是两根,其实早就连在一起了。”

沈砚秋从台北带回了好消息,台湾的教育部门决定将两岸竹艺纳入中小学选修课,还特意邀请竹艺工坊的师傅去台湾授课。“他们说要编套《两岸竹艺教材》,”他翻开带回的样章,“里面选了爷爷的竹篾技法,也选了沈敬之的竹丝镶嵌,还配着同心竹的生长照片,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咱的文化血脉相连。”

陈砚接过教材样章,手指抚过扉页上的题词——“竹韵同源,文脉相承”,是两岸教育界的泰斗共同题写的。他想起爷爷当年在祖屋油灯下编写竹篾册的样子,大概从未想过,有一天这些手艺能走进两岸的课堂,成为连接心灵的纽带。

芒种时节,两岸联合举办的“竹艺嘉年华”在村里拉开帷幕。广场上搭起了竹制的舞台,舞台背景是幅巨大的竹丝镶嵌画,左边是台北的故宫,右边是北京的故宫,中间用同心竹的竹丝连接,画框的四角各刻着一个篆字:“同文同种”。

开幕式上,那位台湾老兵穿着崭新的中山装,拄着两岸竹做的拐杖,走上舞台。他手里捧着个竹制的盒子,有片珍藏了七十年的粽叶。“今天我要把这哨子换了,”老兵的声音在麦克风里回荡,“换成这片粽叶——七十年了,我终于明白,咱中国人的念想,不是靠哨子喊出来的,是靠这粽叶连着的,靠这竹子缠着的!”

他把哨子放进竹盒,换上片新鲜的两岸竹叶子,高高举起:“我要告诉所有台湾年轻人,你们的根在大陆,就像这竹子的根,扎在土里,谁也拔不掉!”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陈念台拉着阿美的手,带头喊起了“两岸统一”的口号,孩子们的声音清脆响亮,像竹林里的新笋破土,听得人心里发烫。

嘉年华期间,最受欢迎的是“竹艺传习区”。台湾的老艺人教大陆孩子编竹制的“风狮爷”,那是台湾金门的传统吉祥物;大陆的师傅则教台湾孩子扎竹制的风筝,风筝上画着两岸的山水。有个台湾小男孩扎的风筝特别大,翅尖分别写着“台北”和“北京”,放飞时,风筝在天上划出优美的弧线,像座连接两岸的虹桥。

“这风筝线用的是两岸竹的纤维,”教扎风筝的师傅对围着的孩子们说,“比普通的线结实十倍,就算刮大风也断不了,就像咱两岸的情分,经得起任何考验。”

陈砚在传习区看到个熟悉的身影——苏念竹带着她的法国丈夫和孩子来了。她的小儿子正跟着阿美学编竹蜻蜓,小家伙的中文还不太流利,却能准确说出“两岸竹”三个字。“巴黎的竹艺馆每年都接待上万名参观者,”苏念竹笑着说,“有个法国孩子参观后,非要让父母带他来中国,说要亲眼看看能编出‘团圆’的竹子长什么样。”

她的丈夫举着摄像机,正对着同心竹拍摄,镜头里,竹节上的螺旋纹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要把这些拍成纪录片,”他用生硬的中文说,“告诉法国人,中国的竹子会说话,说的是‘和平’和‘团圆’。”

夏至那天,工坊接到了个特殊的订单:联合国要定制一批竹制的“和平信物”,送给各国的领导人,每只信物都是用同心竹雕刻的地球仪,球面上用竹丝编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底座刻着“一个中国”。

“联合国的人说,选同心竹是因为它的生长方式,”林溪念着订单说明,“根在一处,枝向全球,就像中国倡导的和平理念——先安内,再安外。”

陈砚带着徒弟们连夜赶工,沈砚秋负责雕刻地球仪的轮廓,春杏设计竹丝的纹路,陈念台则帮着打磨竹制的底座,小家伙的额头上沾着竹屑,却笑得格外认真。“老师说联合国是世界大家庭,”他擦了擦汗,“那咱中国就是大家庭里的一员,台湾是中国的孩子,不能乱跑。”

赶工间隙,老和尚带着镇魂寺的僧人送来斋饭,饭桶是竹制的,上面刻着“天下大同”。“镇魂珠最近亮得很,”老和尚看着忙碌的众人,“大师傅说,这是因为人间的正气越来越盛,连珠子都跟着欢喜。”

当第一只竹制地球仪完工时,天边正好泛起鱼肚白。陈砚捧着地球仪,对着晨光细看,发现同心竹的竹纹在光线下竟显出淡淡的金色,像有无数细小的河流在球面上流淌,最终都汇入同一个海洋。他突然明白,这竹子里藏着的,不只是两岸的牵挂,还有中国人对世界的善意。

大暑时节,两岸竹艺联合实验室有了新发现:同心竹的竹纤维里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能自然分解塑料,是天然的环保材料。这个发现登上了《自然》杂志,标题是《来自中国的“绿色希望”——两岸合作培育的新型竹种或将改变世界》。

消息传开后,各国的环保机构纷纷来函,希望能引进同心竹种。陈砚和台北的实验室商量后,决定成立“同心竹环保联盟”,免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竹种和培育技术,但有个前提:必须在官方文件中注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不是小题大做,”陈砚在联盟成立仪式上说,“环保是全人类的事,但咱中国人的底线不能丢。就像这同心竹,不管种到哪个国家,根始终在中国,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

联盟成立那天,陈念台和阿美代表两岸的青少年,种下了第一株送往非洲的同心竹苗。小家伙们给竹苗系上红绳,绳上挂着两岸孩子的合照,照片背面写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地球。”

入秋后,两岸经贸论坛在竹艺工坊举行。签约仪式上,两岸的企业家们用春杏设计的竹制茶具举杯,茶杯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像在奏响合作的乐章。有位台商在签约后,特意走到同心竹前,摸着竹节说:“我在大陆经商二十年,最大的体会是,两岸就像这竹子,只有抱成团,才能长得高,长得壮。”

论坛结束后,陈砚带着众人去祖屋的纪念馆。阁楼里,爷爷的竹篾册和沈敬之的归燕盒并排摆在玻璃柜里,旁边是那本《两岸竹艺教材》和联合国定制的地球仪模型。阳光透过窗棂,在这些物件上投下重叠的影子,像幅流动的历史画卷。

陈念台指着玻璃柜里的竹笔,问:“爷爷,太爷爷和沈太爷爷要是看到现在这样,会高兴吗?”

陈砚蹲下来,指着窗外的同心竹林:“你看这些竹子,长得多好,他们肯定高兴。他们那代人没能完成的心愿,正在我们手里实现,等你长大了,还要接着做下去,让这竹子长遍世界,让所有人都知道,台湾是中国的,团圆是必然的。”

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点头,从口袋里掏出片同心竹的叶子,叶子的形状像只展翅的鸽子,他把叶子夹进《两岸竹艺教材》里,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五星红旗。

寒露那天,工坊收到台北竹艺铺的快递,里面是只竹制的航模,模型是架两岸联合研制的大飞机,机身上用竹丝编着“两岸直航十周年”。附信里说,台湾的孩子们要带着这架航模,来大陆参加航模比赛,还要在比赛现场表演竹艺,让所有人都看看两岸孩子的合作成果。

陈砚把航模摆在竹楼的最高处,正好对着窗外的同心竹林。风吹过时,航模的机翼轻轻转动,竹丝编的螺旋桨发出“嗡嗡”声,像在模拟飞机起飞的轰鸣。他看着航模和竹林在夕阳下的剪影,突然觉得这场景像首未完的诗——爷爷和沈敬之写下了开头,他们这代人续写了中段,而陈念台他们,将写出最华美的篇章。

竹楼的灯亮了,林溪正在更新竹艺坊的官网,首页的大图是片茂密的同心竹林,竹林深处,两岸的孩子手拉手笑着,背景是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陈砚翻开爷爷的竹篾册,在最新的空白页上,写下了同心竹的环保成果和国际订单数量,字迹里带着抑制不住的自豪。

窗外的月光洒在竹林里,竹影婆娑,像无数双挥舞的手。陈砚知道,这故事还长着呢——同心竹会继续生长,两岸的合作会越来越深,那些关于团圆的期盼,会像竹根一样,在岁月的土壤里扎得越来越牢。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守着这片竹,守着这份心,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国人的坚韧与包容,让每个走出去的人都能带着这份念想,把“中国”二字,把“团圆”二字,讲给世界听。

夜色渐深,实验室里的培养皿还亮着微光,新的同心竹苗在营养液里静静生长,根须在透明的容器里交织,像无数条细小的血管,输送着生命的力量。陈念台的书桌上,那片鸽子形状的竹叶被压在玻璃板下,旁边是他写的作文:“我的梦想是让同心竹长遍世界,让所有国家的孩子都知道,中国有个美丽的地方叫台湾,它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叶子离不开竹子,竹子离不开根。”

霜降刚过,竹艺工坊的竹田里就结了层薄薄的白霜,像给同心竹裹了层银纱。陈念台已经十三岁了,个头蹿得比同龄孩子高半头,正带着两岸竹艺冬令营的学员给竹子刷防冻漆。他手里的漆刷是用两岸竹的竹枝做的,刷毛是竹纤维压制而成,刷过的竹身泛起淡淡的光泽,像镀了层保护膜。

“这漆里加了台湾相思树的树脂,”陈念台给新学员示范着,“是我爸和台北的实验室一起研发的,能让竹子在零下十度不冻伤,就像两岸的合作,能抵御任何风浪。”

阿美蹲在竹根处清理枯叶,她已经出落成个亭亭玉立的姑娘,编竹器的手艺比春杏当年还精进,尤其是竹丝镶嵌,能在指甲盖大的竹片上刻出两岸的山水。“昨天收到花莲家里的信,”她把枯叶装进竹制的筐里,“俺妈说村里办了个竹艺合作社,用咱教的技术编竹篮,出口到大陆,收入比种槟榔高多了,好多年轻人都回乡了。”

春杏正在竹楼里设计“两岸年味”系列竹制挂件,有台湾的“天公袋”,也有大陆的“福字结”,每个挂件上都缀着颗小小的竹珠,珠上刻着“团圆”二字。“昨天台北的百货公司来电话,说要订一万套挂件,”她往挂件上系着红绳,“还说要在年货展上设个‘两岸同春’专区,让台湾民众看看,咱的年俗其实一样。”

沈砚秋从台北带回了台当局最新修订的中小学教材,其中“两岸竹艺”章节的内容比去年更丰富,不仅增加了同心竹的培育过程,还收录了陈念台和阿美合作的竹制作品照片。“他们说有家长反映,孩子学了这门课,回家总问‘什么时候能去大陆看真正的同心竹’,”他翻到教材的最后一页,“这里还附了两岸竹艺交流的申请表,今年的名额已经被抢光了。”

陈砚接过教材,发现扉页的题词换成了烫金的“两岸融合,共创未来”,是两岸文化界的名人共同题写的。他想起十年前第一次见到沈砚秋时的场景,那时两人还在为“九转连环篾”的技法争论,如今却成了默契的合作伙伴,连教材都能共同编写,这大概就是爷爷说的“竹丝越缠越紧”。

小雪时节,两岸联合举办的“竹艺非遗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厅中央,那株最早培育的同心竹被移了过来,已经长到五米多高,竹节上的螺旋纹路清晰地记录着生长轨迹——2026年的竹节最细,2028年的竹节最粗,那年两岸恢复直航,合作项目激增。

“这竹子就是部活的两岸关系史,”陈砚给参观的中学生讲解,“你们看这纹路,螺旋上升,有快有慢,但始终朝着一个方向——那就是融合,就是团圆。”

展厅的角落里,那位台湾老兵坐着轮椅,正给一群年轻人讲当年的故事。他的身边摆着那只竹制的盒子,里面的哨子早就被扔掉了,换成了同心竹的种子和两岸孩子的合照。“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看到了这些变化,”老兵的眼睛里闪着光,“看到这些孩子用竹子编出‘两岸一家亲’,比任何口号都有力量。”

陈念台和阿美在展厅里当小小讲解员,两人配合默契,陈念台讲大陆的竹艺历史,阿美讲台湾的竹制民俗,讲到兴起时,还会现场演示竹丝的编织技法。有个外国游客好奇地问:“你们是兄妹吗?”陈念台立刻回答:“我们是同胞,就像这同心竹,同根同源。”

非遗展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两岸竹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评语里写道:“这项源于中国的传统技艺,通过两岸匠人的共同努力,不仅得以传承,更发展出融合创新的新形式,展现了人类文化交融的美好可能。”

颁奖那天,陈砚和台北的竹艺大师一起上台领奖,两人手里各拿着半片竹制的奖牌,合在一起正好是完整的“同心”二字。台下,陈念台和阿美举着巨大的竹制五星红旗,和两岸的观众一起欢呼,声音震得展厅的玻璃都在颤。

大雪节气,竹艺工坊的实验室传来好消息:同心竹的竹纤维分解塑料技术取得突破,能在三个月内完全分解普通塑料,效率是之前的五倍。这项技术被应用到两岸合作的“绿色航运”项目中,用竹纤维制作集装箱的内衬,既能防潮,又能降解,还能印上两岸的山水图案。

“第一艘货轮下个月就要启航了,”沈砚秋指着设计图,“从高雄港出发,到厦门港卸货,再装大陆的货物返回,全程用竹制的环保材料,连船员的餐具都是竹做的。”

陈念台在设计图上画了只竹制的和平鸽,站在货轮的桅杆上,嘴里衔着片同心竹的叶子。“老师说这叫‘绿色丝绸之路’,”他解释道,“让和平与环保一起远航,让世界知道中国的竹子能做大事。”

冬至那天,竹艺工坊的人聚在竹楼里包饺子。陈念台和阿美比赛擀皮,两人擀的皮都带着竹制的花纹,陈念台的皮上是长城,阿美的皮上是阿里山,合在一起正好是幅完整的中国地图。

“今年的饺子馅有讲究,”王婆端来和好的馅料,“一半是台湾的海蛎,一半是大陆的韭菜,混在一起才鲜。”她给每个孩子碗里都盛了碗饺子,“快吃,吃了这饺子,就像咱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陈砚看着满屋子的笑脸,台湾来的师傅正教大陆的徒弟编竹制的“天公袋”,大陆的村民在给台湾的亲戚打包年货,陈念台和阿美在争论谁的竹艺作品能得金奖,突然觉得这场景就是幅活生生的“两岸团圆图”。

他翻开爷爷的竹篾册,最新的一页记录着同心竹的国际订单数量:已向三十七个国家提供竹种,建立了五十二个合作基地,每处基地的标牌上都写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陈砚提笔在旁边加了句:“竹行天下,根在中国。”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同心竹在风雪里挺直腰杆,竹梢的积雪簌簌落下,露出下面泛着青的新枝。陈砚知道,这故事还长着呢——同心竹会继续生长,两岸的合作会扩展到更多领域,那些关于团圆的期盼,会像竹根一样,在岁月的土壤里扎得越来越深。

竹楼的灯亮到深夜,炉子里的火噼啪作响,映着墙上的世界地图,每个有同心竹的地方都亮着个小红点,像颗颗跳动的中国心。陈念台的书桌上,摆着他刚完成的竹制模型:一座连接两岸的竹桥,桥上走着无数的人,桥的尽头是座巨大的同心竹,竹下飘扬着五星红旗。

“老师说桥的名字叫‘复兴桥’,”陈念台在模型旁写下一行字,“2049年,我要在这里迎接台湾回家。”

夜色渐深,实验室里的培养皿还亮着微光,新的同心竹苗在营养液里舒展根须,像在为明天的生长积蓄力量。竹楼外,风雪里传来竹制风铃的响声,清脆悦耳,像在哼一首古老的歌谣,又像在唱一支崭新的未来。

喜欢一人之下,烽火铸铁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一人之下,烽火铸铁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皇道锦衣御明猎谍原配宝典李易陆璃混在皇宫假太监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神医如倾)大清之祸害先缅北后樱花,我在全球搞事情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魔法史记苏泽列传大明第一臣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一世之尊快穿:总裁攻略手册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兰亭雅集错嫁成婚:总裁的私宠甜妻极品妖孽兵王甜宠贴身辣妻大仙官
经典收藏重生在死前一小时灵气复苏:从仓鼠开始进化和反派狼王贴贴,我假孕成真了!协议结婚后,被豪门老公宠上天长生:柳星海游记谍战我的祖父是大佬假千金她是满级大佬-2哇,老祖宗看我刷视频全都惊呆了哄骗反派后,我被强制爱四合院:虐禽永无止境鬼吹灯之秘墓异闻录中州梦史一人:闪闪果实赏你们一人一下尊上你媳妇又跑了禁止宿主当渣男后,炮灰被宠上天全能门将社恐女修靠网游在修仙界生存假千金一不小心养了反派,想跑路王爷痛哭,王妃画风逐渐走歪偏执大佬的小奶包重生了
最近更新向阳而许天才游戏2探心萌学园:时空之轮穿书八零:小配角攻略年代大佬这个出马仙有点der基因暗码:血色螺旋灵虚纪年修仙有镜直播读心毛茸茸,狂赚百亿赢麻了隐婚!清冷总裁下神坛,求公开女侠留步,锦衣卫大人包宠的觉醒功德系统:靠断案成警界神话将军府的嫡女不好惹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丫丫历险记之地府亮剑:开局手搓飞雷炮,老李乐疯了!公子,请喝茶借腹惨死,重生后我抢她圣宠,夺凤位锦画昭昭穿越七零:军嫂富可敌国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 姒洛天 -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txt下载 -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最新章节 -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