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日头暖烘烘地照着袁家村,村东头那户姓徐的人家院里院外围满了人。崭新的二十一寸彩色电视机摆在堂屋正中央,正播着《大闹天宫》,一群孩子看得眼睛发直,连手里攥着的糖化了都浑然不觉。
“要我说啊,这袁翠英家真是祖坟冒青烟了!”村口的槐树底下,几个老汉叼着旱烟袋,眯眼望着徐家热闹的院落。
“可不是嘛,袁翠英有徐大志这么个儿子,了不得啊!”
说这话的是老支书袁老栓,他吐了个烟圈,看着徐家院里那个穿着白衬衫的年轻人——徐大志正被村里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围着说话。要搁在往年,这些长辈哪会这般陪着笑脸跟小辈说话?
“要我说啊,徐大志这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袁老根咂咂嘴,“这才几年光景,人家在兴州城都站稳脚跟了。”
院里头,徐大志确实有些不太自在。他本想帮着搭把手准备宴席,可刚挽起袖子,就被黄强一把拦住了。
“哎哟我的大志,这活儿哪是你干的!”黄强脸上堆满笑,手上沾满了大铁锅底的黑灰,连白衬衫袖口都蹭脏了,可他浑不在意,“这锅底灰厚着呢,别脏了你的好衣裳。你呀,安心陪客人说话去!”
旁边几个村民瞧着,心里都明镜似的。这黄强啊,自从他儿子黄建国被徐大志安排进龙城机械厂,没过半年竟当上了车间主任,黄家在村里的地位就水涨船高。如今黄强在徐大志跟前,那殷勤劲儿,比亲侄子还热乎。
“黄叔,我就是搭把手...”徐大志还想坚持。
“别别别!”黄强直接挡在灶前,“这点活儿我们忙得过来。你要是实在闲不住,不如去屋里看看电视?《大闹天宫》可好看了!”
这话把周围人都逗乐了。徐大志也忍不住笑了,摇摇头往堂屋走去。
堂屋里,一群妇女正围着徐大志的母亲袁翠英。这个递瓜子,那个剥橘子,把袁翠英伺候得像个老佛爷。
“翠英姐,你这明天就要进城享福了,往后想见你一面都难喽!”王婶拉着袁翠英的手,语气里满是羡慕。
“就是就是,大志这么有出息,在兴州城买了大房子让你去享福,你可真是苦尽甘来了!”张嫂一边帮着择菜,一边附和。
袁翠英脸上笑开了花,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哪有什么福好享,就是去帮他们兄妹做做饭、收拾收拾屋子。”
“哎哟,您就别谦虚了!谁不知道大志在省兴州城干得风生水起,连带着把妹妹大敏也安排得妥妥当当。这一家子两个大学生,在咱们村可是头一份!”
提到女儿大敏,袁翠英的笑容淡了些:“大敏那丫头,哪能跟她哥比...”
“话不能这么说,”王婶赶紧接话,“大敏那孩子多文静……要说啊,你们家这两个孩子,真是龙凤呈祥!”
这时徐大志走进来,妇女们立刻把注意力转到他身上。
“大志来了!快坐快坐!”张嫂赶紧让出个位置。
徐大志笑着摆摆手:“各位婶子嫂子别忙活了,我就是进来看看。”
他的目光在屋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电视机前那群孩子身上。孩子们正看到孙悟空大战哪吒三太子,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小嘴张得圆圆的。
“这电视真清楚,比村里那台强多了!”不知谁感叹了一句。
徐大志笑了笑,没接话。他心里清楚,今天这场面,每个人都揣着自己的心思。有的想托他给自家孩子在城里找个活干,有的想打听兴州城有什么赚钱的门路,还有的纯粹是来看热闹,想瞧瞧徐家这个“出息人”到底有多大能耐。
“大志哥!”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徐大志回头,看见同村的袁秀梅站在那儿,手里端着一盆刚洗好的水果。秀梅是村小学的老师,梳着两条麻花辫,眼睛亮晶晶的。
“秀梅老师来了!”妇女们又热闹起来。
秀梅大大方方地走进来,把水果放在桌上:“我妈让我送来的,说是给翠英姑姑路上吃。”
袁翠英连忙起身:“哎呀,你妈太客气了!”
袁秀梅笑了笑,转头对徐大志说:“大志哥,我们学校有几个孩子马上要初中毕业了,成绩不错,就是家里困难...你能不能给指点指点,看他们适合报考省内哪所中专?”
徐大志点点头:“这事好说,回头你把他们的具体情况跟我说说,我帮着参谋参谋。”
袁秀梅高兴地应了一声,又帮着妇女们忙活去了。徐大志看着她忙碌的背影,想起小时候一起上学的日子。那时谁能想到,当年那个总跟在他屁股后面要糖吃的小丫头,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乡村教师。
“大志,出来一下!”院外有人喊他。
徐大志应声出去,见是村书记袁德民和几个村干部站在那儿,神色有些严肃。
“怎么了,德民舅?”徐大志问。
袁德民压低声音:“刚接到通知,乡里和县里领导听说你回来了,非要过来送行,这会儿已经在路上了。”
徐大志愣了一下:“县乡领导?这怎么敢当...”
“你现在可是咱们乡的名人,省城大企业的红人,县领导重视也是应该的。”袁德民拍拍他的肩膀,“待会儿提一提咱们村的路拓宽的事啊。”
徐大志心里明白,这是要他帮着争取些政策支持。他点点头:“德民舅放心,我知道该怎么说。”
这边话音刚落,那边黄强就喊起来:“开饭啦!大家伙儿帮忙摆桌子!”
顿时,整个院子活络起来。男人们搬桌抬凳,妇女们端菜盛饭,孩子们则像小燕子似的在人群中穿梭。不多时,十几张方桌就在院里摆开了,每桌都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红烧肉、清蒸鱼、炖土鸡、炒时蔬...香气四溢。
徐大志被安排在主桌,左右分别是村书记、村主任和几位长辈。他刚要坐下,就听见门外传来汽车喇叭声。
“县乡领导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满院子的人都站了起来。
只见县长徐国荣带着几个干部笑呵呵地走进来,老远就伸出手:“大志同志,听说你要回兴州城,我们特地来看看你!”
徐大志赶紧迎上去握手:“县长您太客气了,这点小事还劳您大驾。”
“这可不是小事!”徐县长声音洪亮,“你是咱们县的骄傲,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众人重新落座后,徐县长环顾四周,感叹道:“看到大志有这样的成就,我真是感慨万千啊。这说明什么?说明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
村主任袁德阳连忙接话:“是啊徐县长,我们村现在可重视教育了,今年又有三个孩子考上了县重点高中!”
徐县长满意地点点头,转头对徐大志说:“大志啊,你在外面见多识广,对咱们家乡发展有什么建议,尽管提!”
徐大志沉吟片刻,说道:“县长,我觉得咱们乡资源不错,特别是农产品品质很好,就是缺条销路。我在省城认识几个做农产品的朋友,或许可以牵个线,帮乡亲们把农产品卖到城里去。”
这话一出,满桌子的人都来了精神。
“这好呀,他们做批发嘛?”村主任袁德阳好奇地问。
“对,”徐大志解释道,“就是在省城农贸市场里搞批零的,咱们直接从产地发货,省去中间商,利润能高不少。”
徐县长拍案叫好:“太好了!大志,这事你得帮着落实落实!”
“放心吧徐县长,回省城我就联系朋友,尽快拿出个方案来。”
酒过三巡,气氛越发活跃。徐大志挨桌敬酒,接受着乡亲们的祝福和嘱托。这个让他帮忙在城里找个工作,那个托他照顾在兴州城读书的孩子,他都一一应承下来。
走到孩子们那桌时,一个小男孩仰着头问他:“大志叔,省城是不是特别大?有没有咱们村十个大?”
徐大志摸摸孩子的头:“省城啊,比咱们村一百个还大呢!那里有高高的楼房,有跑得飞快的汽车,还有能装下几百人的大电影院。”
“哇!”孩子们发出一片惊叹。
“所以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去省城,去北京、上海,甚至出国去看看!”徐大志鼓励道。
袁秀梅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插话:“听见没有?你们要向大志叔叔学习,用功读书,将来才有出息!”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着头,眼睛里的光芒却更亮了。
喜欢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