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业峰笑道:“这是我们岛上的渔民,按照老法子晒制的,品质自然是上乘的。”
斜阳岛那边的鱼干可都是出了名的,到了后世,好多人都点名要吃岛上的海货干。
孙尚乾每袋都仔细的检查了一下,确定鱼干没有问题。
他拍了拍手,开口道:“这样吧…巴浪鱼干我要七百斤,凤尾鱼干三百斤,总整一千斤。还有,墨鱼干、鱿鱼干,海兔干…这些价格贵一点的,也给来一百来斤吧。”
“没问题,我跟你说孙老板,这鱼干多拿点也能放,我们从外岛上回来也不方便,也都是隔几天才回来,到时候要是卖完了,又不能及时联系到我。”
“哈哈,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这次多拿一些鱼干。这价格你可得给我算优惠一点,我可是一次性拿了这么多货。”
“孙哥,价格你放心好了,巴浪鱼我给你一毛四,怎么样?这价格…凤尾鱼要一毛六一斤,不能再低了,再少的话,我真没利润了,我内裤都得赔掉。”
“好好,那这两种鱼干就这么说定了。”孙尚乾乐呵呵的,接着搓了搓手,“那些贵的鱼干呢?”
“那些价格也好商量,不过那些成本真的不低,都是从渔民手里收上来的鲜货晒干的,成本可不低,你怎么的也得让我赚不是?”
“少来,你可是人精一个。”
“哈哈…那就多谢孙老板照顾。”
“以后叫我孙哥就可以了。”孙尚乾笑道,“还是你的鱼干好,如今城里人越来越舍得在吃上花钱,这些贵价海味特别好卖。前两天五常有个干部家的太太要买十斤新鲜的墨鱼干,说是炖汤补身子,这次正好你送来了,到时候给她送去。”
“我家的墨鱼干都新鲜晒的,保证吃了还想吃。”
结账时,孙尚乾按照两人之前说好的价格,一分不少地付了钱。最后还多给了五块钱,说是给他们的饭钱。陈业峰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下次送货回来,先给我打个电话,我的鱼干要是卖完了,肯定找你进货。”临别时,孙尚乾不忘叮嘱。
“孙哥,你放心好了,实在是要的急,你就发个电报,电报钱算我的。”陈业峰说道。
还是那句话,这个年代联系太不方便了。
不过,正是因为信息流通不快,倒是更容易发大财。
不像后世,到了信息时代,东西的价格都是透明的,生意越来越难做。
离开海味干货铺,陈业峰和阿财驾着驴车,沿着县城略显嘈杂的街道缓缓前行。
车上剩余的鱼干随着驴车的颠簸发出细微的摩擦声。
孙老板这一单是大头,但生意不能止步于此,陈业峰心里清楚,必须趁热打铁,把销售网络铺开。
上次孙尚乾还特意给他介绍了几个客户,当时聊得也挺不错,还要了地址跟联系方式。
一个是开餐馆的王老板,还有一个供销社的采购员,以及小吃店的老板。
那次也说好了,有货的话就给他们送去。
陈业峰也没有什么怯场的,每到一处,就主动拿出样品让人品尝,介绍这是斜阳岛按古法晒制的好货,价格比外面散卖的要实惠得多。
他这人说话实在,又懂得察言观色,加上鱼干品质确实过硬,走了三四家,竟也销出去了近两百斤。
看着驴车上空出来的位置越来越多,麻袋摞起来矮了一大半。
阿财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一边赶车一边哼起了不成调的小曲。
“阿峰,还是你行!要是光靠我,估计就只能守着孙老板这一棵树了。”阿财由衷地说道。
陈业峰笑了笑,目光扫过街边热闹的小摊:“做生意就是这样,脸皮要厚,腿脚要勤,路子才能越走越宽。走吧,咱们去车队,周主任那边还等着呢。”
赶到车队驻地时,已是下午四点多。
食堂的张师傅正在带着人在门口摘菜,看见他们来了,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你们是送鱼干的?周主任交代过了,之次要三百斤,鱼干直接过秤搬进库房就行。”
张师傅对陈业峰印象特别深,这小子能说会道,大方得体,也很会做人。
陈业峰和阿财连忙动手,将答应好的三百斤鱼干卸下车,过了秤,整整齐齐码放在食堂角落的储藏室里。
忙活完,陈业峰掏出烟给张师傅点上,顺势聊了起来。
张师傅吐了个烟圈,语气带着些熟稔:“小陈啊,你们这鱼干,味道是没得说,师傅们刚开始尝鲜,反响不错。不过……”
他顿了顿,实话实说,“这东西毕竟是个零嘴儿、下饭菜,比不上实实在在的肉片子解馋。大家偶尔吃一顿换换口味行,天天吃也顶不住,容易腻。下次啊,你们隔个把月再送一次就行,不用太频繁。”
陈业峰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是大实话。
他脸上没有丝毫失望,反而笑着点头:“张师傅,您说的是实话,我明白。大家出力气干活,确实还是大荤更实在,这鱼干就是个调剂。”
说着,他手脚麻利地从驴车上一个不起眼的布包里拿出用旧报纸包好的两瓶本地烧酒和一条“大前门”香烟,迅速塞到张师傅手里,“张师傅,这段时间多谢您和周主任照顾,一点心意,您千万别推辞,以后食堂这边还需要您多费心帮着说说话。”
张师傅愣了一下,捏了捏手里的东西,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也没大声张扬,默默收下了,语气更和缓了些:“你小子,会来事。行,心意我领了。以后食堂有需要,我肯定先想着你们。”
正说着话,院子里传来卡车熄火的声音,接着是嘈杂的人声,是出车的司机们陆续回来了。
陈业峰眼睛一亮,跟张师傅打了声招呼,就拉着阿财迎了出去。
“王师傅、李师傅!回来啦?”陈业峰热情地打着招呼,然后掏出香烟给他们打上。
那些司机见到他,也都围了过来,笑嘻嘻的接过烟。
满脸络腮胡的王师傅嗓门最大:“小陈同志,大家正念叨你呢。上次带的二十斤鱼干,跑一趟邻省,没两天就卖完了。那边几个小饭馆的老板尝了都说好,让我下次多带点。”
“是啊是啊……”另一个姓李的年轻司机也接口道,“我放在驾驶室里,路上自己就着馒头吃,也能省点饭钱。到了地方,顺口跟供销社的人一提,他们也要了十斤,说这货不错。”
大家七嘴八舌,反馈都很积极。
这鱼干耐放,不占地方,价格又有优势,无论是自己吃还是顺手卖掉,对他们来说都是件好事。
陈业峰听得心花怒放,赶紧趁热打铁:“各位师傅觉得好就行,那我这次带的货还有,还是老规矩,大家需要多少先登记拿走,卖完了回来再到车队财务那儿结账,给你们的成本价一毛四,多卖的都是各位自己的辛苦钱。这次谁要是卖得最多,下次我来,单独给他包个大红包。”
这话一出,司机们的积极性更高了。
有了上次的成功经验,这次大家下手都大方了不少。
“给我来三十斤!”
“我要四十斤,我跑得远!”
“我也再来二十斤!”
陈业峰让阿财负责称重,自己则拿出个小本子,仔细记下每个师傅的名字和领取的数量。
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称重的称重,登记的登记,搬货的搬货,忙碌得很。
等到把所有司机师傅需要的鱼干都分发登记完毕,驴车上原本剩下的小半车货也几乎见了底。
陈业峰直起腰,擦了擦额头的汗,这才发现太阳已经西斜,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
他跟周主任和张师傅再次道别,又跟那些热情的司机们打了招呼,这才和阿财驾着空荡荡的驴车,离开了车队驻地。
喜欢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家里家外:开局小渔村赶海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