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野史!

天字第一等

首页 >> 三国野史! >> 三国野史!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唐第一全能纨绔大明第一臣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去大明扶贫雄霸三国盘点历史:开局十大农民起义大夏第一皇子娘娘,你也不想让皇上知道吧!千金令,魔王的小俏妻霸天武魂
三国野史! 天字第一等 - 三国野史!全文阅读 - 三国野史!txt下载 - 三国野史!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71章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却说诸葛孔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还是同意了老将黄忠攻打定军山的请求,但他深知夏侯渊用兵非同小可,便对黄忠说道:“老将军既然有此决心,亮亦不便强行阻拦。为策万全,我特派遣法正孝直先生,与将军一同前往。孝直先生深明韬略,又熟悉汉中地理,凡事将军可与其仔细计议而后行,切不可鲁莽从事。我随后也会派遣人马,前来接应将军。”

黄忠慨然应允,当即便与军师祭酒法正一同,带领本部精兵,浩浩荡荡地向定军山方向进发去了。

孔明目送黄忠、法正离去,这才对一旁的刘备说道:“主公,黄忠此老将,性情刚烈,‘不服输之气’甚重。若不用言语稍稍激他一激,恐其‘进取之心’不足,虽领兵前往,亦未必能建奇功。如今他既然已被我言语所激,‘老骥伏枥之志’已然勃发,则此行必有可为。但夏侯渊亦非等闲之辈,为保万无一失,还需再派遣一支奇兵,前去暗中接应,方为上策。”

于是,孔明立刻唤来大将赵云,如此这般地分付道:“子龙将军,你可即刻挑选一支‘行动迅捷,精锐善战’的兵马,悄然从小路进发,秘密前往定军山一带,暗中接应黄忠将军。若黄忠将军得胜,你便不必现身出战,以免暴露我军行踪;倘若黄忠将军不幸失利,或陷入险境,你便立刻率兵杀出,务必将其安全救应回来。”

又派遣刘备义子刘封,以及部将孟达二人,命令他们各自带领三千军士,前往定军山周围那些山势险要,地势复杂的去处,多立疑兵旗帜,虚张声势,夜间则多点火把,摇旗呐喊,以壮我军声威,亦可使曹军心生惊疑,不敢轻易冒进,其“疑兵惑敌之计”亦是精妙。

赵云、刘封、孟达三人,各自领了将令,火速点兵去了。

孔明又立刻派遣心腹之人,星夜赶往下辨,将一套早已拟好的退敌妙计,面授与驻守在那里的马超,令其如此如此,这般这般行事,以策应汉中主战场。

最后,又派遣老将严颜,火速赶往巴西郡的阆中,接替张飞、魏延二将的防务,镇守隘口,令张飞、魏延二人,即刻拔营起程,带领本部兵马,前来汉中会合,共同参与攻取汉中的大战。孔明这一番调度,可谓是“运筹帷幄,多点开花”,将整个汉中战场的“气”都搅动了起来。

却说先前在天荡山兵败的张合与夏侯尚二人,狼狈不堪地逃回定军山主寨,拜见主将夏侯渊。二人面带惭色,将天荡山如何失守,守将夏侯德与部将韩浩如何战死,以及如今刘备已亲率大军前来攻取汉中的紧急军情,一五一十地禀告了夏侯渊。

夏侯渊听闻天荡山粮草重地竟然失陷,族弟夏侯德与心腹爱将韩浩皆已阵亡,更是又惊又怒,拍案大骂黄忠、严颜老贼无耻!他心中明白,天荡山一失,定军山便如同断了一臂,粮草补给也变得岌岌可危,若刘备主力再大举来攻,形势将万分凶险。他当即便派遣心腹之人,星夜奔赴南郑,向曹洪报急,请其速速将此间危急军情,上奏魏王曹操,恳请魏王早日派遣精兵猛将,前来汉中策应,以解“燃眉之急”。

曹洪接到夏侯渊的告急文书,亦是不敢怠慢,立刻亲自挑选了数百名最为精锐的“传令铁骑”,日夜兼程,火速赶往邺都(原文为许昌,此时曹操应已迁都邺郡),将汉中战况,面呈魏王曹操。

曹操在邺郡王宫,听闻汉中军情突变,天荡山失守,夏侯德、韩浩战死,刘备更是亲率大军前来,其“吞并汉中之意”已是昭然若揭,不由得勃然大怒,同时也感到了一丝“后院起火的忧虑”。他急忙召集满朝文武,共议发兵救援汉中之策。

长史刘晔出班进言道:“大王,汉中乃益州咽喉,更是关中屏障,其‘战略地位之重’,不言而喻。倘若汉中一旦有失,则益州刘备便可凭借汉中天险,北窥关中,东协荆襄,到那时,整个中原腹地,都将暴露在其兵锋之下,后果不堪设想,我大魏‘半壁江山之安危’,皆系于此!为今之计,恳请大王休辞鞍马劳顿之苦,务必再次亲率大军,星夜驰援汉中,以雷霆万钧之势,击溃刘备,方能永绝后患!”其言语之中,充满了对“汉中失陷之后果”的深切忧虑。

曹操听了刘晔之言,抚须长叹一声,脸上露出些许“悔不当初”的神色,道:“唉!孤当初轻取汉中之后,未能听从仲达(司马懿)、文伟(刘晔字)等人之良言,乘胜攻取西川,以致留下今日这般祸患,实乃孤之失策也!悔之晚矣!”

说罢,他也不再犹豫,当即传下王命,调集关中、中原各地精兵,共计四十万,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准备再次御驾亲征,与刘备在汉中决一死战,定要将这“心腹大患”彻底铲除!其时,正是建安二十三年,秋七月。汉中之地,即将上演一场更为惨烈、更为关键的“龙争虎斗”!

曹操此次亲征,依旧是“声势浩大,军威鼎盛”。大军分为三路而进:前部先锋,由其心腹猛将,“独眼将军”夏侯惇统领;曹操则亲率许褚等一众宗亲宿将,以及智囊谋臣,坐镇中军;后队则由族侄曹休负责押运粮草,保障大军的“后勤命脉”。三路大军,旌旗招展,刀枪如林,陆续从邺都出发,向着汉中方向,浩浩荡荡地开拔。

曹操本人,更是乘坐一匹神骏非凡的西域大宛良驹,此马通体雪白,无一根杂毛,鞍鞯皆用黄金打造,镶嵌美玉,马身上披挂着精美的锦缎,曹操自己则身穿玉带锦袍,腰悬“倚天宝剑”,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其左右,有无数身材魁梧的虎卫武士,手执大红罗销金伞盖,以及金瓜、银钺、狼牙棒、长戈、大戟等各式仪仗兵器,簇拥护卫。军中更有无数面绘有日月龙凤图案的巨大旌旗,迎风招展。光是负责护驾的“龙虎官军”,便有两万五千余人,又按照中国古代五行学说,分为五队,每队五千人,分别对应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每一队的士卒,其旗帜、盔甲、战马的饰物,皆依照本队的代表颜色进行统一装饰,一眼望去,五彩斑斓,光辉灿烂,队列整齐,极其雄壮威武,其“天子之仪仗,帝王之气象”,已是呼之欲出,毫不掩饰。

大军行至潼关附近,曹操在马上,远远望见前方有一片林木,生长得异常茂盛,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便开口问身旁的近侍道:“前方那片茂密的林木,是何处所在?”

近侍慌忙躬身答道:“启禀大王,此处地名蓝田。那林木掩映之间,乃是昔日大汉名儒,已故议郎蔡邕的旧日庄园。如今,蔡议郎的女儿,才女蔡琰(蔡文姬),正与其夫婿董祀,一同居住在此庄园之内。”

原来,曹操素来敬重蔡邕的才华与品德,二人早年亦有深厚的交情。蔡邕的女儿蔡琰,更是东汉末年着名的才女,早年曾嫁与河东世家子弟卫仲道为妻。可惜卫仲道早亡,蔡琰寡居在家。后来天下大乱,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趁机入侵中原,蔡琰不幸在战乱中被匈奴骑兵掳掠至北方,流落异域十二年之久,期间为匈奴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儿子。她在塞外饱经风霜,思念故土,便创作了感人至深,流传千古的《胡笳十八拍》,其“悲愤哀怨之情”,闻者无不落泪。

曹操听闻蔡琰流落北地的消息,念及与蔡邕的旧情,又怜惜其才华,心中甚是“爱才怜才”,便不惜花费千两黄金的重金,派遣使者前往匈奴部落,将蔡琰从北方赎了回来。匈奴左贤王慑于曹操的“强大威势”,不敢不从,只得忍痛将蔡琰送还汉朝。曹操见蔡琰孤苦无依,便亲自做主,将她许配给了自己的门生,屯田都尉董祀为妻。

当日,曹操大军路过蓝田,偶然望见蔡邕旧庄,不禁触景生情,想起昔日与蔡邕交往的种种情景,心中感慨万千。他便下令大军先行,自己则只带领百余名贴身骑兵护卫,来到庄门之前下马,欲前往探望故人之女。

此时,董祀因有公事在身,出仕于外地,庄中只有蔡琰一人在家。蔡琰听闻魏王曹操亲自到访,虽然有些意外,却也不敢怠慢,急忙整理衣冠,快步出庄迎接。

曹操来到正堂之上,与蔡琰相互行礼已毕,分宾主落座。蔡琰则恭敬地侍立于一旁,不敢有丝毫失礼之处。

曹操在堂上环顾四周,目光偶然落在了墙壁之上悬挂着的一幅碑文拓片的图轴。他起身走近,仔细观看,见那碑文书法古朴,文辞典雅,不由得暗暗称奇,便开口问蔡琰此碑文的来历。

蔡琰躬身答道:“启禀魏王,此乃是东汉孝女曹娥之碑的拓片。昔年孝和皇帝在位之时,会稽郡上虞县,有一位巫师,名叫曹旰(gan),此人能歌善舞,善于在祭祀之时取悦鬼神。有一年的五月五日端午节,他在江上龙舟之中,为百姓跳神祈福,因饮酒过量,不慎失足堕入江中,被急流卷走而死。”

“他的女儿曹娥,当时年方十四岁,听闻父亲溺亡,悲痛欲绝。她沿着江岸,日夜不停地啼哭寻找,一连哭了七天七夜,滴水未进,声嘶力竭,最终,竟也纵身跳入了波涛汹涌的江水之中,欲与父亲同死。说也奇怪,五日之后,曹娥的尸身,竟怀抱着她父亲的尸体,一同浮出了江面!当地的百姓感念其孝行,便将父女二人合葬于江边,并修建了曹娥庙,四时祭祀。”

“当时的会稽太守度尚,听闻此事,深受感动,便将曹娥的孝行上奏朝廷。朝廷下诏,表彰曹娥为‘孝女’。度尚又请来了当时年仅十三岁的文学奇才邯郸淳,为其撰写碑文,镌刻石碑,以记述曹娥的感人事迹。那邯郸淳果然是天纵奇才,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写下了一篇文采斐然的碑文,立刻便被镌刻在石碑之上,立于曹娥墓旁。时人皆对其‘年少早慧之才’惊叹不已。”

“后来,家父蔡邕听闻此事,亦是慕名前往上虞观碑。到达之时,天色已晚,光线昏暗,难以看清碑文。家父便伸出手,用手指在石碑之上,逐字逐句地触摸感受,将那碑文一字不漏地记在心中。然后,他又索来笔墨,借着微弱的月光,在那石碑的背面,龙飞凤舞地写下了八个大字。后人为了保存家父的墨宝,便也将这八个字一同镌刻在了石碑之上。”

曹操听了蔡琰的讲述,对这“曹娥碑”的来历与蔡邕的“摸碑读文”之举,更是好奇,急忙仔细观看那拓片上,蔡邕所书的八个字。只见那八个字写的是:“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曹操看完,沉吟不语,这八个字,字字认识,但连在一起,却不知究竟是何含义。他便开口问蔡琰道:“文姬啊,此八字乃是令尊亲笔所书,不知你可解得其中之意否?”

蔡琰摇了摇头,答道:“启禀魏王,虽是先父遗笔,但妾身愚钝,实不知其中奥妙。”

曹操便又回头,问帐下的杨修、贾诩等一众谋士道:“诸位皆是饱学之士,不知哪位能解得此八字之意?”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摇头晃脑,一头雾水,不能作答。

就在此时,人群之中,一人朗声而出道:“启禀大王,某已解得此八字之真意矣!”

曹操循声望去,见说话之人,正是那位素以“才思敏捷,恃才放旷”着称的主簿杨修杨德祖。曹操微微一笑,道:“德祖且慢!休要说破!容孤再仔细思量片刻,看孤能否也猜得出来。”

于是,曹操便辞别了蔡琰,带领众谋士及护卫,离开了蔡邕旧庄,翻身上马,继续前行。在马上行了约莫三里路程,曹操依旧在反复琢磨那八个字的含义,忽然之间,他灵光一闪,抚掌哈哈大笑起来,对身旁的杨修说道:“德祖啊!孤已然省悟!此八字之意,孤已尽数知晓!你且试着说来听听,看与孤所想,是否一致?”

杨修微微一笑,亦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大王英明!此八字不过是古人常用的隐语而已,并非什么难解之谜。”

“所谓‘黄绢’,乃是有颜色的丝织品。‘色’字旁边加上一个‘丝’字,便是‘绝’字。”

“所谓‘幼妇’,乃是年少的女子。‘女’字旁边加上一个‘少’字,便是‘妙’字。”

“所谓‘外孙’,乃是女儿的儿子。‘女’字旁边加上一个‘子’字,便是‘好’字。”

“所谓‘齑臼(ji jiu)’,乃是用来捣碎五辛(葱、蒜、韭、薤、兴渠)等调味品的器具。‘受’(承受、容纳之意)字旁边加上一个‘辛’字,便是‘辞’字(辞的异体字)。”

“将此四字连在一起,便是‘绝妙好辞’四个字!想必当年蔡议郎观曹娥碑文之后,对邯郸淳的文采赞不绝口,故而才在碑阴题下此八字,以赞其文辞之绝妙也!”

曹操听完杨修的解释,更是抚掌大笑道:“妙哉!妙哉!德祖所言,与孤心中所想,竟是丝毫不差!真乃‘英雄所见略同’也!”在场的众位谋士官员,亦皆对杨修那“敏捷过人的才思”与“渊博的学识”赞叹不已,自愧不如。

大军一路西行,不一日,便已抵达汉中郡治南郑城下。负责留守南郑的曹洪,早已率领众将出城迎接。见过曹操之后,曹洪便将先前张合在巴西兵败,以及定军山之危的详细情况,向曹操一一禀明。

曹操听了,倒也并未过多责备张合,只是淡淡地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些许挫折,何足挂齿?儁乂(张合字)亦非庸才,此番失利,必有其因,不可尽数归罪于他。”其“宽容大度之姿”与对张合的“信任之情”显而易见。

曹洪又道:“启禀大王,目今那刘备已派遣老将黄忠,并有法正为辅,正日夜攻打定军山。夏侯渊将军深知大王即将亲率大军前来,为稳妥起见,一直坚守不出,未曾与黄忠轻易交战。”

曹操闻言,眉头一皱,有些不悦道:“嗯?妙才(夏侯渊字)怎能如此怯懦!我大军已至,粮草充足,兵精将猛,正当与敌决战,挫其锐气,为何反而要闭门不出,示弱于敌?此非良将所为!”当即便派遣一名使者,手持符节,火速赶往定军山夏侯渊大营,传达他的将令,命夏侯渊即刻出兵,与黄忠决战,不得有误!

尚书刘晔在旁听了,心中略有担忧,急忙向曹操进谏道:“大王,夏侯渊将军虽然勇猛善战,但其性情素来刚烈有余,而沉稳不足,有时容易意气用事,恐会中了敌军的奸计。如今黄忠有备而来,又有那足智多谋的法正为其参赞军机,还是应当谨慎为上,不宜强令夏侯渊将军仓促出战啊。”

曹操听了刘晔之言,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便亲自提笔,又写下了一封手书,交与使者,命其一并带给夏侯渊。

使者手持符节与魏王手书,快马加鞭,来到定军山夏侯渊大营。夏侯渊亲自出帐迎接,接入中军。使者宣读完魏王令其出战的口谕之后,又将曹操的亲笔手书呈上。夏侯渊急忙拆开观看,只见信中写道:

“凡为将者,当知刚柔相济,智勇兼备,方为上将之道。切不可徒恃匹夫之勇,蛮干冒进。若只知逞强斗狠,不识兵法韬略,则不过是一勇之夫,仅能匹敌数人而已,难以成就大事。吾今亲率大军屯驻于南郑,正是要亲眼观赏卿之‘用兵妙才’,切莫要因一时疏忽,而辱没了‘夏侯氏’与‘方面主帅’这几个字,令孤失望也!”

夏侯渊看完曹操的手书,脸上先是微微一红,随即却又精神大振,抚须大笑道:“哈哈哈!魏王知我也!魏王这是在提点我,要我既要勇猛杀敌,又要善用计谋,方能不负重托!好!我夏侯妙才,定要在此定军山下,大破黄忠老儿,生擒法正匹夫,为魏王献上一份大大的功劳!”当即便厚赏了使者,打发其返回南郑复命。

送走使者之后,夏侯渊立刻召来副将张合,商议出战之事,兴冲冲地说道:“儁乂,如今魏王已亲率数十万大军,屯驻南郑,不日便要大举进攻刘备。我与你在此坚守多日,寸功未立,岂能有面目去见魏王?来日,我便亲率大军出战,务必要生擒那黄忠老儿,为我军大壮声威!”其“急于立功之情”溢于言表。

张合听了,依旧是面带忧色,劝谏道:“将军息怒!那黄忠老儿,虽然年迈,但其‘谋勇兼备’,绝非等闲之辈,帐下又有法正那等‘智谋之士’为其出谋划策,我军断不可轻敌冒进。况且,此地山路险峻,地势复杂,利于设伏,我军还是应当以坚守为主,静待魏王主力大军到来,合兵一处,再行决战,方为上策。”

夏侯渊此刻早已被曹操的“激将之言”与建功立业的“急切之心”冲昏了头脑,哪里还听得进张合的忠言?他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儁乂休要再多言!若等到魏王大军到来,功劳都被他人抢去,我与你二人,还有何面目在魏王面前立足?你只管在此好生守住定军山大寨,看我夏侯妙才如何出奇制胜,大破敌军!”

遂下令聚将,厉声问道:“如今黄忠老儿在关外叫嚣,哪位将军敢为先锋,率兵出哨,前去诱敌,为我军立下头功?”

帐下偏将夏侯尚(此为夏侯渊族侄)慨然出班应道:“末将愿往!”

夏侯渊大喜,对夏侯尚道:“好!不愧是我夏侯家的儿郎!你可带领三千精兵,前去山下挑战黄忠。记住,此番出战,只许败,不许胜!务必将其引入我预设的埋伏圈之内!我自有妙计,令其有来无回!”当即便将一条诱敌深入的毒计,如此这般地向夏侯尚仔细分付了一番。夏侯尚领命,当即点起三千兵马,离开定军山大寨,向着黄忠营寨方向,耀武扬威地前行而去。

却说老将黄忠与军师法正,率领本部兵马,已在定军山前的山口之处,安营扎寨。连日来,黄忠多次派人前往夏侯渊寨前挑战,但夏侯渊却始终坚守不出,高挂免战牌。黄忠想要直接挥军攻打定军山,又担心山路崎岖,地势险要,易中埋伏,难以准确判断敌军虚实,心中亦是有些“一筹莫展”,只得暂时按兵不动,与夏侯渊对峙。

这一日,忽有探马飞报入营:“启禀老将军!山上的曹军,不知何故,今日竟主动下山,前来我军寨前搦战!”

黄忠闻言,精神一振,正待亲自披挂上马,出营迎敌。帐下牙将陈式出班请战道:“老将军休动虎威!区区曹军哨探之兵,何须劳动老将军亲自出马?末将愿为先锋,替老将军前去会会他们!”

黄忠见陈式“战意高昂”,又想试探一下曹军虚实,便点头应允,拨付了一千精兵与他,命其出山口列阵,迎战来犯的曹军。

夏侯尚带领三千魏军来到阵前,也不答话,立刻与陈式交锋。二人战不数合,夏侯尚便依夏侯渊之计,佯作不敌,拨马便走。陈式不知是计,又急于立功,见夏侯尚败退,更是“不肯放过”,立刻催马从后紧紧追赶。

追赶了约莫十余里,来到一处两山夹峙的狭窄山谷之中。忽然,只听得两旁山头之上,鼓声大作,喊杀声四起!无数的擂木滚石,如同冰雹一般,从山上倾泻而下,将山谷中的道路尽数堵塞!陈式部众躲避不及,被砸得头破血流,死伤不少,阵型大乱,不能再向前进。

陈式心中暗叫一声“不好”,知道中了敌军的埋伏之计,急忙想要勒马回军。然而,为时已晚!只听得背后喊杀声震天,夏侯渊早已亲率一支“精锐铁骑”,如猛虎下山一般,从其后路掩杀过来,截断了陈式的归路!

陈式陷入重围,左冲右突,奋力死战,却如何能抵挡得住夏侯渊的“优势兵力”与“凶猛攻势”?一番苦战之后,陈式力竭被擒,所部一千军士,大半投降,少数侥幸逃脱性命的败兵,慌慌张张地逃回大营,向黄忠禀报,言陈式将军已被夏侯渊生擒活捉!

黄忠听闻陈式被擒,兵败将亡,心中又惊又怒,急忙与法正商议对策。法正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老将军不必过忧。夏侯渊此人,为人轻浮急躁,自恃勇武,却缺少谋略,正是‘有勇无谋’之辈。我等可将计就计,利用其‘骄傲轻敌’之心,如此这般……定可反败为胜,将其一举擒获!此乃兵法中‘反客为主’之妙用也!”

黄忠听了法正的计策,抚掌大笑道:“孝直先生真乃神人也!此计大妙!”当即便依照法正之言,将营中所有的金银布帛,以及应有的粮草酒肉,尽数分赏给三军将士,又对众人许下重赏,激励士气。三军将士感念黄忠“慷慨与信任”,又兼新败之耻,皆是“群情激昂,愿效死战”,欢呼之声,响彻山谷!

黄忠当即便下令,全军拔寨前进,不再固守山口,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向着定军山方向,缓慢而又坚定地逼近。每到一处,便安营扎寨,休整几日,然后再继续向前推进。其“从容不迫,稳如泰山之势”,倒也颇为骇人。

夏侯渊在定军山上,听闻黄忠非但不退,反而拔寨前进,步步紧逼,心中更是“怒不可遏”,当即便要点齐兵马,下山与黄忠决一死战。

副将张合连忙上前劝阻道:“将军息怒!黄忠此举,看似鲁莽,实则暗藏玄机。他明知我军势大,却依旧敢主动前进,分明是想引诱我军出战,然后另有图谋!此乃法正所献的‘反客为主’之计,我军切不可上当,还是应当以坚守为主,静观其变为妙!”

然而,夏侯渊此刻早已被黄忠的“步步紧逼”与“目中无人”激怒了,哪里还听得进张合的忠言?他不耐烦地说道:“黄忠老儿都已欺到我的家门口了,我若再不出战,岂不被天下人耻笑我夏侯妙才‘怯懦无能’!儁乂休要再多言!”当即便命令族侄夏侯尚,再次带领数千兵马,下山迎战黄忠,务必要将其击退!

夏侯尚领命,率兵来到黄忠新立的营寨之前挑战。黄忠此次却是亲自披挂上马,手提大刀,出营迎战。他与夏侯尚交马,也不答话,只一个照面,便大喝一声,手起刀落,竟只用了一合,便将那夏侯尚生擒活捉,押回了寨中!其余魏军见主将被擒,更是“军心大乱,一触即溃”,纷纷败走,逃回定军山,向夏侯渊报急。

夏侯渊听闻族侄夏侯尚竟被黄忠一合生擒,更是又惊又怒,但也知道黄忠勇猛,不敢再轻易派人送死。他急忙派遣使者,前往黄忠营中交涉,言说愿意用先前俘虏的蜀将陈式,来换回其侄儿夏侯尚。

黄忠与法正商议之后,便约定于次日,在两军阵前,交换俘虏。

次日,两军皆来到定军山下的一处开阔山谷之中,各自排开阵势。黄忠与夏侯渊,皆是立马于本阵的门旗之下,遥遥相对。黄忠命人将夏侯尚押出,夏侯渊亦命人将陈式押出。二人皆已被剥去了袍铠,只穿着单薄的贴身衣物,以防有诈。

随着一声鼓响,被释放的陈式与夏侯尚,皆是如蒙大赦,拼命地向着自家阵营方向奔跑。陈式跑得快些,顺利返回了蜀军阵中。而那夏侯尚,眼看就要跑到自家阵门之前,忽然只听得弓弦响处,一支利箭破空而来,“噗”的一声,正中其后心!夏侯尚惨叫一声,带箭而回,虽未当场毙命,却也身受重伤,“元气大损”。

原来,黄忠早已在暗中张弓搭箭,觑准了夏侯尚,待其将近阵门,防备松懈之际,才突然发箭!此乃“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心理战术”!

夏侯渊眼睁睁看着族侄在自己面前中箭,更是“怒发冲冠,目眦欲裂”!他再也按捺不住胸中的“滔天怒火”,大喝一声:“黄忠老贼!安敢如此卑鄙无耻,暗箭伤人!”也不顾一切,骤马挺枪,径直便向黄忠冲杀过来!

黄忠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正愁没有借口激怒夏侯渊,逼其出战!此刻见夏侯渊果然中计,心中大喜,亦是拍马舞刀,慨然迎了上去!

两员主将,在阵前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刀来枪往,战在一处!直杀了二十余合,不分胜败!

就在二人斗得难解难分之际,忽然,曹军阵中,传来一阵急促的鸣金之声,竟是下令收兵!

夏侯渊虽然杀得性起,但军令如山,不敢不从,只得虚晃一枪,强行拨转马头,便要退回本阵。黄忠哪里肯放过这个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趁势挥军掩杀,将夏侯渊的后队人马,杀得七零八落,死伤不少。

夏侯渊狼狈不堪地退回本阵,怒气冲冲地质问负责押阵的副将道:“我正与黄忠老儿酣战,眼看便要取其首级,为何要突然鸣金收兵,误我大事?”

那副将慌忙禀报道:“启禀将军!末将方才遥遥望见,在我军左翼不远处的山坳之中,隐隐约约有数处蜀军的旗幡晃动,其‘旌旗之盛,伏兵之像’十分明显,末将唯恐我军中了蜀军的埋伏之计,故而才斗胆下令鸣金,急招将军回营,以防不测啊!”

夏侯渊听了,将信将疑,派人前去探察,却也未曾发现蜀军伏兵的踪迹。但他为人素来“谨慎有余”,经此一事,心中对黄忠、法正的“智谋”更是忌惮几分,便下令全军,依旧坚守大寨,再也不敢轻易出战了。

黄忠见夏侯渊“龟缩不出”,便又与法正商议破敌之策。二人一同来到阵前,仔细观察定军山的地形。

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一座比定军山主峰略低,但地势更为险要,视野也更为开阔的高山,对黄忠说道:“老将军请看!定军山西面的那座高山,虽然略低于主峰,但其山势陡峭,四面皆是悬崖峭壁,难以攀登。然而,其山顶之上,却较为平缓,足可屯兵扎寨,更可以居高临下,俯瞰整个定军山曹军大营的虚实动静。将军若能设法夺取此山,则定军山便如在我军掌中一般,夏侯渊的生死,亦将由我等掌控矣!”其“战略眼光之独到”,令人叹服。

黄忠仰头望去,只见那座对山(指与定军山相对的山峰)山头果然较为平缓,山顶之上,似乎也只有少数曹军兵马在活动,守备较为松懈。他心中一动,一个大胆的“奇袭之计”已然形成。

是夜二更时分,夜色如墨,万籁俱寂。黄忠一声令下,亲自带领一支“精锐山地步卒”,人人手持火把,口中衔枚,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地摸到了那座对山的山脚之下。然后,他突然下令,三军将士齐声呐喊,鸣金击鼓,火把齐明,如同一条巨大的火龙,从四面八方,向着山顶猛攻而上!

原来,这座对山之上,乃是夏侯渊部将杜袭负责守把。他见黄忠军连日来只是在山下挑战,并未有何异动,便也渐渐放松了警惕,山上只留下了数百名老弱残兵看守,主力部队皆已调往定军山主寨。此刻,他正在睡梦之中,忽闻山下喊杀声震天,火光冲天,知道是黄忠军前来偷袭,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抵抗?急忙带领少数亲兵,弃了山寨,狼狈不堪地逃往定军山主寨,向夏侯渊报急去了。

黄忠不费吹灰之力,便顺利攻占了这座至关重要的对山山顶!他站在山顶之上,极目远眺,整个定军山曹军大营的布局与动静,皆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法正亦是随军来到山顶,他对黄忠笑道:“老将军,如今我军已占据地利,可以逸待劳。将军可将主力兵马,布置在半山腰的隐蔽之处,养精蓄锐。我则亲自在山顶之上,为将军观敌了阵,指挥调度。待到明日,夏侯渊得知对山失守,必然会怒不可遏,亲率大军前来攻打。到那时,我便在山顶之上,高举白色令旗为号,将军见了白旗,便可按兵不动,任凭夏侯渊在山下如何叫骂挑战,皆不予理会,只管让军士们好生歇息,以逸待劳。”

“待到夏侯渊军攻山无功,又兼烈日曝晒,人困马乏,锐气已堕,军心懈怠之时,我便在山顶之上,将白色令旗换为红色令旗,并擂鼓助威!将军见了红旗,便可立刻尽起大军,从半山腰以‘雷霆万钧之势’,猛冲而下,如猛虎下山,泰山压顶一般,直取夏侯渊中军!夏侯渊猝不及防,又兼士气已衰,我军以逸待劳,此战必能大获全胜,阵斩夏侯渊,亦非难事也!”

黄忠听了法正这番“运筹帷幄,算无遗策”的计谋,更是大喜过望,抚掌赞道:“孝直先生真乃神人也!此计大妙!我黄汉升便依先生之言行事,定要让那夏侯妙才,死无葬身之地!”

却说那部将杜袭,狼狈逃回定军山主寨,见到夏侯渊,将黄忠如何乘夜偷袭,夺了对山之事,禀告了一遍。

夏侯渊听闻对山已失,更是怒不可遏,拍案大骂道:“黄忠老贼!安敢如此猖狂,竟夺我眼皮底下的山头!他占据对山,居高临下,我军虚实,皆为其所窥探,此等奇耻大辱,我夏侯妙才岂能容忍!传我将令,尽起大军,随我前去,夺回对山,将那黄忠老儿碎尸万段!”

副将张合见状,急忙上前劝阻道:“将军息怒!此必是那法正的奸计!他故意引诱将军前去攻打对山,其山上必有埋伏!将军万万不可出战,还是应当以坚守为上,等待魏王主力大军到来,再作定夺!”

夏侯渊此刻早已被“愤怒”与“急于雪耻”冲昏了头脑,哪里还听得进张合的忠言?他厉声喝道:“黄忠老儿已然占据了我的对山,如同在我头上拉屎撒尿一般,将我军的虚实动静,看得一清二楚!此等情势,如何还能坚守不出?我若再不出战,岂不被天下英雄耻笑我夏侯妙才‘浪得虚名,怯懦无能’!”

张合苦苦劝谏,夏侯渊却执意不听,当即便亲自分拨军马,将定军山主寨的防务,暂时交给张合负责。自己则亲率一支精锐部队,杀气腾腾地来到对山之下,将整个对山团团围住,然后便在山下,对着山上的黄忠军,破口大骂,百般羞辱,挑战不止,试图将黄忠激怒下山。

山顶之上,法正见了,只是微微一笑,对身旁的传令兵道:“依计行事,高举白旗!”

山下夏侯渊军,见山上蜀军果然高挂白旗,任凭他们如何辱骂挑战,皆是“偃旗息鼓,毫无动静”,更是得意,以为黄忠老儿已被吓破了胆,不敢出战。骂了一阵,见蜀军始终不肯下来,曹军将士也渐渐感到口干舌燥,骂声也渐渐稀疏下来。

时至午后,烈日当空,天气炎热。山下的曹军将士,因连日征战,又兼攻山无功,早已是“人困马乏,饥渴难耐”,锐气也渐渐消磨殆尽,许多士卒都已抵挡不住酷暑,纷纷卸下盔甲,放下兵器,坐在树荫之下歇息,军容也变得松懈散漫起来。

山顶之上的法正,见曹军已然“骄横懈怠,毫无防备”,知道时机已到!他猛地站起身来,眼中精光一闪,对身旁的传令兵厉声喝道:“传我将令!速速将白色令旗,换为红色令旗!擂响战鼓!吹响号角!全军出击!”

刹那之间,对山山顶之上,红色令旗迎风招展,急促雄壮的战鼓之声,与激越昂扬的号角之声,响彻云霄!山腰之上,早已养精蓄锐、等待多时的蜀军将士,听闻号令,皆是精神大振,杀声震天!老将黄忠一马当先,手提凤嘴刀,如猛虎下山,从半山腰以“雷霆万钧,天崩地塌”之势,猛冲而下,直扑山下那“毫无防备,军心涣散”的夏侯渊中军大帐!

山下的夏侯渊,正在帐中歇息,忽闻山顶鼓角齐鸣,喊杀声大作,知道不好,急忙披挂上马,出帐察看。只见黄忠已率领蜀军,如潮水般从山上席卷而下,其势锐不可当!夏侯渊猝不及防,仓促之间,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黄忠早已认准了夏侯渊的帅旗,拍马舞刀,直取过来,口中大喝一声,其声威势,真如晴空霹雳一般,震得夏侯渊心胆俱裂!夏侯渊尚未反应过来,也来不及举枪相迎,黄忠手中那口锋利无比的凤嘴刀,已带着一股“开山裂石”的万钧之力,从上而下,狠狠地劈落!

只听“咔嚓”一声巨响,血光迸现!可怜夏侯渊,这位曹魏一代名将,竟在措手不及之间,被老将黄忠一刀连头带肩,直接砍为了两段!当场惨死于阵前!

后人有诗赞黄忠阵斩夏侯渊之勇曰:

苍头临大敌,‘老将发神威’。

皓首逞英豪,‘杀气冲云霓’。

力趁雕弓发,风迎雪刃挥。

雄声如虎吼,‘敌胆尽皆摧’。

骏马似龙飞,‘冲锋不可追’。

献馘功勋重,‘威名震九畿’。

开疆展帝畿,‘汉室复光辉’。

黄忠阵斩曹军主帅夏侯渊,曹军顿时群龙无首,军心大乱,兵败如山倒,各自逃生,漫山遍野,皆是丢盔弃甲的败兵!黄忠乘胜挥军,直取定军山主寨!

副将张合,在定军山上,听闻夏侯渊阵亡,黄忠大军又掩杀过来,知道定军山已不可守,急忙带领残部,前来迎战,试图阻挡黄忠的攻势,为大军撤退争取时间。黄忠则与先前被救回的牙将陈式二人,兵合一处,从两路夹攻张合。双方在定军山下,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混战。张合虽然勇猛,但其部下皆已是“惊弓之鸟,无心恋战”,如何能抵挡得住“士气如虹,锐不可当”的蜀军?战不数合,张合便已抵挡不住,大败而走。

正在张合狼狈逃窜之际,忽然山傍斜刺里,又闪出一彪人马,截住了他的去路!为首一员大将,白马银枪,威风凛凛,高声大喝道:“常山赵子龙在此!张合匹夫休走!快快下马受降!”

张合一见是赵云,更是吓得魂飞魄散,知道今日定是难以幸免。他也不敢与赵云交战,急忙引着败兵,夺路便要往定军山方向逃去,希望能凭借山险,固守待援。

不想,刚奔到定军山脚下,只见前方又有一支蜀军兵马杀来,旗号招展,为首的正是先前诈败逃走的曹将杜袭!然而,此刻的杜袭,却已是蜀军的阶下之囚!原来,就在黄忠与夏侯渊在对山大战之际,刘备义子刘封,与部将孟达二人,已依照孔明之计,趁着定军山曹军主力尽出,营寨空虚之际,悄然率兵攻占了定军山主寨,并生擒了留守的杜袭!

张合见状,更是面如死灰,知道定军山已彻底失守,再无任何希望。他只得与杜袭会合一处,带领残存的败兵,一路向北,逃往汉水南岸扎营,凭借汉水天险,暂时稳住阵脚;一面则立刻派遣心腹之人,星夜奔赴南郑,将夏侯渊战死,定军山失守的噩耗,飞报与曹操。

曹操在南郑,接到夏侯渊阵亡,定军山失守的败报,只觉得眼前一黑,险些从座位上栽倒下来!他放声大哭,悲痛欲绝,只觉得如同断了一臂!夏侯渊乃是他最为倚重的宗亲大将,骁勇善战,劳苦功高,如今竟惨死于黄忠老儿刀下,如何不令他痛彻心扉!

痛定思痛,曹操这才恍然大悟,想起先前神卜管辂所预言的谶语:

所谓“三八纵横”,正应了建安二十四年(三乘八等于二十四)。

所谓“黄猪遇虎”,乃是说岁在己亥(猪年),正月交战,而虎为猛兽,亦可指猛将黄忠,或是战事发生在寅月(虎月,即正月)。

所谓“定军之南”,指的便是定军山之南的战场。

所谓“伤折一股”,更是准确地应验了夏侯渊的阵亡!夏侯渊与曹操乃是兄弟般的宗亲(夏侯渊之妻为曹操妻妹),正是曹操的“一股”至亲!

曹操想到此处,更是对管辂的“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急忙下令,派人去寻找管辂,欲再向其请教。然而,此时的管辂,却早已飘然远去,不知所踪了。

曹操深恨黄忠斩杀了自己的爱将,当即下令,亲率中军主力大军,火速赶往定军山,誓要与黄忠、刘备决一死战,为夏侯渊报此血海深仇!他又令大将徐晃为先锋,即刻启程,前往汉水,探察军情。

大军行至汉水南岸,张合、杜袭二人早已在此等候,哭拜于地,将兵败的经过,详细禀告了一遍。曹操虽然心中悲愤,却也知道此刻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二将又向曹操进言道:“大王,如今定军山既已失守,我军粮草补给线受到威胁。为今之计,可先将米仓山的粮草,火速转移至汉水北岸山脚下的一个隐蔽大寨之中,加派重兵屯积守护。然后,我军再凭借汉水天险,与蜀军决战,方可立于不败之地。”曹操思虑再三,觉得此言有理,便依其计行事。

却说老将黄忠,阵斩夏侯渊,夺取定军山,立下盖世奇功!他命人将夏侯渊的首级割下,用石灰腌制,然后亲自带着,兴高采烈地来到葭萌关上,拜见刘备,献上首级,禀报大捷。

刘备见黄忠果然不负众望,斩杀了曹军主帅,攻克了汉中门户,龙心大悦,当即下令,加封黄忠为“征西大将军”,并大排筵宴,为黄忠庆功,犒赏三军。

正当众人饮酒作乐,欢庆胜利之际,忽有帐下牙将张着匆匆前来禀报:“启禀主公,军师!最新军情:曹操老贼已知夏侯渊被斩,定军山失守,如今已亲率二十万复仇大军,杀奔汉水而来!其先锋大将徐晃,已在米仓山一带,大肆搬运粮草,似乎是要将所有粮草,都转移到汉水北岸山脚下的一个新建大寨之中,加固防守!”

诸葛孔明听了,羽扇轻摇,微微一笑道:“呵呵,曹操此举,果然不出我所料。他新败之余,又引大军远来,粮草补给必然是其最大软肋。如今他将粮草尽数屯积于汉水北山,正是想凭借汉水天险,与我军打一场持久战。若能派遣一位胆识过人,又兼智勇双全的大将,深入其境,出其不意,烧毁其北山粮草,断其后路,夺其辎重,则曹操大军,不战自乱,其‘复仇锐气’必然大挫矣!”

老将黄忠听了,更是“当仁不让,老当益壮”,当即出班请命道:“军师!末将愿当此重任!请军师拨付一支精兵与我,末将定要将那曹操的粮草烧个精光,为我大军再立新功!”

孔明却微微摇了摇头,道:“老将军虽然神勇,但那曹操用兵,远非夏侯渊可比,其人‘诡计多端,深不可测’,此次又新败受辱,必然会加倍防范。老将军此行,凶险异常,万万不可轻敌啊。”

刘备亦是有些担忧,说道:“汉升将军,夏侯渊虽是曹军总帅,但依备看来,不过是一勇之夫而已,其智谋远不及那张合。若能设法斩杀张合,其功劳之大,远胜于斩杀十个夏侯渊!将军还是应当以稳妥为上。”(此处刘备对夏侯渊、张合的评价,与前文略有出入,或为强调让黄忠谨慎,勿再冒险)

黄忠听了,却是慨然奋起,大声说道:“主公、军师休要小觑老夫!我黄忠既然能阵斩夏侯渊,便也能生擒那张合!此番劫粮,末将愿再立军令状,若有差池,甘受军法!”其“豪气干云,义无反顾”之态,溢于言表。

孔明见黄忠“决心已下,其志不可移”,沉吟片刻,道:“也罢!既然老将军有此雄心,亮亦不好再加阻拦。便请老将军与子龙将军一同领兵前往,凡事需多加商议,谨慎行事,看谁能最终立下此奇功。”

黄忠慨然应允,当即便要领兵出发。孔明又立刻任命牙将张着为黄忠的副将,令其协助黄忠,一同前往。

赵云领命之后,便来与黄忠商议。他对黄忠说道:“老将军,如今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分屯十余座营寨,其防御必然严密。将军此番在主公与军师面前,立下军令状,要去劫夺曹军粮草,此事非同小可,风险极大。不知老将军准备采用何等妙策,方能成功?”

黄忠抚着白须,傲然道:“子龙休虑!看我黄汉升先去探路,如何?”其言下之意,竟是要独自一人前往,不愿与赵云分功。

赵云何等样人,岂能不知其意?他微微一笑,道:“老将军说笑了。我与老将军,皆是为主公出力,何必计较先后?不如我等二人,各自拈阄,拈着者便先行前往,如何?”

黄忠为人素来爽快,便点头应允。二人当即便取来纸笔,各写一字,搓成纸团,放入碗中。结果,黄忠先拈,竟真的拈着了“先”字阄!

赵云见了,亦是笑道:“呵呵,看来此功合该老将军先取。既然如此,某便在此为老将军压阵,略作相助。我等可约定一个时刻,如老将军能依时而还,某便按兵不动;倘若老将军过了约定时刻,尚未返回,某即刻便亲自引军前来接应,如何?”

黄忠大笑道:“好!子龙此言甚是公允!你我便约定,以明日午时为期!若午时之前,我未能得胜归来,你再来不迟!”

于是,二人约定已毕。赵云便返回自己大寨,对其部将张翼说道:“黄汉升老将军,已约定于明日,前往曹军北山大营劫夺粮草。若至午时,他未能返回,我便要亲自率兵前去相助。我军营寨之前,正临汉水,地势险要,易攻难守。我若离营之后,你务必谨慎戒备,严守寨栅,不可有丝毫懈怠,更不可轻易出战!可在寨墙两翼,多设强弓硬弩,以防曹军偷袭。”张翼恭敬领命。

却说黄忠回到自己寨中,当即便将副将张着唤来,分付道:“我已与子龙约定,明日由我先行前往北山劫粮。那张合小儿,先前已被我杀得丧胆,不足为惧。我明日带领主力精兵,悄然前往,只留下五百名军士看守大营,你可从旁协助与我。传我将令,今夜三更造饭,四更饱餐之后,全军即刻离营,务必在天亮之前,偷渡汉水,直抵北山曹军粮草大营山脚之下!我等先设法生擒那负责押运粮草的张合,然后再一把火将他粮草烧个精光,看他曹操老贼还如何嚣张!”张着躬身领命,各自去准备。

当夜,三更时分,黄忠军营之中,一片寂静,只有少数巡逻的士卒,在营中往来。四更鼓响,黄忠早已披挂整齐,带领着数千名精挑细选的“敢死锐卒”,在前开路,副将张着则率领后续人马,紧随其后,悄无声息地摸出大营,借着夜色的掩护,偷偷渡过了波涛汹涌的汉水,如同一群幽灵般,直插曹军北山粮草大营的山脚之下。

待到东方天际,渐渐泛起鱼肚白,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黄忠抬头望去,只见那北山之上,果然堆积着如山一般高的米粮草料,一眼望不到边际!只有少数一些看似“军容不整,精神懈怠”的曹军士卒,在粮堆旁负责看守。那些曹兵一见蜀军突然杀到,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抵抗?纷纷丢下兵器,四散奔逃,去向上级报信。

黄忠见状大喜,知道曹军果然疏于防备,当即下令,命随军的马军将士,一齐下马,迅速从附近山林之中,砍伐干柴枯草,堆积在那如山一般高的米粮草料之上。一切准备就绪,黄忠正要下令放火,忽然只听得山后喊杀声震天,尘土大起!原来是曹将张合,早已得到黄忠偷袭粮草的消息,亲自带领一支“精锐骑兵”,从山后绕道杀了过来,正好与黄忠军混战在一处!

与此同时,曹操在中军大帐,也已得知黄忠军劫粮的消息,大惊失色,急忙下令大将徐晃,火速带领一支大军,前去北山接应张合,务必要保住粮草安全!

徐晃领命,率兵如飞,很快便赶到了北山战场。他见黄忠军正与张合军杀得难解难分,便立刻指挥本部兵马,从侧翼发起猛攻,一下子便将黄忠及其所部人马,团团围困在了垓心之中!黄忠虽然勇猛,但毕竟兵力有限,又陷入重围,一时间险象环生,难以脱困!

副将张着见主将黄忠被围,心急如焚,他带领三百余名亲兵,奋力从外围冲击,试图杀入重围,救援黄忠,却被曹军的“人海战术”死死挡住。眼看黄忠渐渐不支,张着无奈,只得带领那三百残兵,且战且退,试图先杀出重围,返回本寨求援。不想,刚奔出不远,忽然斜刺里又冲出一彪军马,截住了去路!为首一员大将,手持长枪,威风凛凛,正是曹军大将文聘!紧接着,后方曹军的追兵也已赶到,一下子便将张着及其部下,也团团围困起来,难以脱身!

却说赵云在汉水南岸的蜀军大营之中,时刻关注着北山方向的动静。眼看着日头渐渐西斜,已过了与黄忠约定的午时,却依旧不见黄忠派人回来报信,也不见其得胜归来的踪影,心中不由得焦急起来,暗道:“莫非汉升老将军此番劫粮,真的遇到了什么麻烦不成?”

他再也按捺不住,当即下令,点齐帐下三千名最为精锐的“白马义从”,急忙披挂上马,提着那杆亮银枪,便要亲自前往北山,接应黄忠。临行之前,他又特意嘱咐留守营寨的部将张翼道:“翼德(此处与张飞重名,应指部将张翼),你务必谨慎小心,坚守营寨!可在营寨两翼的壕沟之内,多设强弓硬弩,以防曹军趁我离开之际,前来偷袭!切记!切记!”张翼连声应诺。

赵云安排已毕,便挺枪骤马,如一道白色闪电,直杀往前方的北山战场!

行不多远,便见前方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迎面冲来一将,拦住了去路,乃是曹将文聘的部将慕容烈。那慕容烈见赵云只有单人独骑,便也拍马舞刀,前来迎战。赵云此时心系黄忠安危,哪里有心情与这无名小将纠缠?只见他手起一枪,快如闪电,只一个照面,便已将那慕容烈挑于马下,当场刺死!周围的曹兵见状,皆被赵云的“神威”所震慑,纷纷败退。

赵云也不追赶,径直杀入曹军重围之中!又遇上一支曹军拦路,为首的乃是魏将焦炳。赵云厉声喝问道:“被你们围困的蜀兵何在?速速说来,尚可饶你狗命!”

那焦炳不知死活,竟还口出狂言道:“哈哈哈哈!你说的那些蜀兵,早已被我们杀得干干净净了!你这白袍小将,也快快下马受死吧!”

赵云闻言大怒,虎目圆睁,厉喝一声:“找死!”骤马挺枪,又是一招,便将那焦炳也刺于马下,挑于枪尖之上!杀散其余曹兵,赵云奋勇向前,终于在北山之下,望见了被曹将张合、徐晃二人,以及无数曹军团团围困的黄忠!此时的黄忠,及其部下军士,皆已鏖战多时,“人人带伤,个个力乏”,正处在最为危急的时刻!

赵云见状,更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他大喝一声,声如龙吟,挺起手中那杆亮银枪,如同一条出海的蛟龙,猛然间杀入曹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他左冲右突,盘旋厮杀,所到之处,曹兵人仰马翻,纷纷避让,竟无人能挡其锋芒!只见他那杆亮银枪,在乱军之中,上下翻飞,快如闪电,神出鬼没,浑身上下,寒光闪烁,真个是:枪出如浪涌,纷纷舞梨花;身形似雪飘,遍体尽笼罩!

曹军主将张合、徐晃二人,见赵云如此神勇,竟能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视千军万马如无物,皆是看得心惊胆战,哪里还敢上前迎敌?只得指挥手下士卒,上前围攻。

赵云奋力杀散曹兵,终于来到黄忠马前,高声道:“老将军休慌!子龙来也!”黄忠见赵云如天神下凡一般,从天而降,心中大喜,精神为之一振,与赵云并力一处,且战且走,向外突围。二人合力,更是勇不可当,所到之处,曹军无不望风披靡!

曹操在高处的土阜之上,远远望见阵中有一员白袍小将,在万军之中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其“勇武之姿,神威之盛”,令他亦是暗暗称奇,急忙问左右道:“阵中那员白袍小将,究竟是何人?竟有如此盖世神勇?”

旁边有曾经参与过长坂坡之战的军士,认出了赵云,慌忙禀告道:“启禀大王!此人便是当年在当阳长坂坡,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的常山赵子龙赵云也!”

曹操听了,亦是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惊叹道:“啊!原来是昔日当阳长坂坡的那位盖世英雄!他竟然还活着!而且风采不减当年啊!”当即传下将令:“全军将士听着!那白袍小将赵子龙,勇不可当!所到之处,各营兵马,只可远远射住,不许轻敌冒进,以免徒增伤亡!”

赵云救了黄忠之后,正要杀出重围,返回本寨。忽然,有蜀军败卒指着东南方向,对赵云哭告道:“将军!东南方向,尘土大起,喊杀连天,想必是副将张着将军,也被曹军围困在彼处了!”

赵云闻言,毫不犹豫,也不先返回本寨休整,当即便调转马头,又率领本部兵马,朝着东南方向,奋力冲杀过去!所到之处,曹军将士,但凡看见那面绣有“常山赵云”四个大字的旗号,又听闻曾在当阳长坂坡见识过其“无敌神威”的老兵们,互相传说其“恐怖战绩”,皆是吓得“肝胆俱裂,闻风丧胆”,不等赵云杀到近前,便已纷纷丢盔弃甲,四散奔逃,哪里还敢上前阻拦?

赵云不费吹灰之力,便又杀散了围困张着的曹军,将其也安全救了出来。

曹操在远处高阜之上,眼睁睁看着赵云在自己的数十万大军阵中,如履平地一般,东冲西突,所向无前,竟无人能挡其锋芒!先是救走了黄忠,接着又救走了张着,来去自如,视自己的千军万马如同草芥!曹操又惊又怒,更是“妒才之心”大起,他奋然大怒,亲自带领左右虎卫亲兵,以及帐下诸将,催动战马,便要亲自前来追赶赵云,定要将这“心腹大患”斩于马下!

然而,赵云此时早已率领黄忠、张着以及残余蜀兵,杀透重围,安全返回了汉水南岸的蜀军大营。

留守营寨的部将张翼,早已依照赵云先前的吩咐,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他见赵云等人得胜归来,正要上前迎接,却见营后尘土大起,杀声震天,知道是曹操的大队追兵已然赶到,急忙对赵云说道:“将军!曹军追兵已至近前!我军新胜,人困马乏,不宜再战!可速令军士紧闭寨门,将士登楼防守,凭借坚固营寨,抵御曹军!”

赵云闻言,却是朗声大笑,将手中那杆沾满鲜血的亮银枪,往地上一顿,豪气干云地说道:“翼德休慌!休要关闭寨门!你难道忘记了,我赵子龙昔日在当阳长坂坡之时,尚且是单枪匹马,身无片甲,尚且能视那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如同草芥一般,七进七出,从容脱身!如今我手下尚有数千精兵,又有坚固营寨可依,难道还会惧怕他曹操老贼不成!”

说罢,他当即下令,不但不关闭寨门,反而将营门大开!又命弓弩手尽数埋伏于营寨之外的壕沟两旁,隐蔽身形。然后,又下令将营寨之内所有的旗帜枪矛,尽数放倒偃卧,不许发出丝毫声响,金鼓乐器,亦是全部停止鸣奏!整个蜀军大营,一时间变得“鸦雀无声,空空荡荡”,仿佛一座无人防守的空营一般!

而赵云自己,则依旧是那身白袍银甲,匹马单枪,威风凛凛地立于大营的营门之外,独自一人,面对着即将杀到的曹军千军万马,其“胆识与气魄”,真乃是“古今罕有,盖世无双”!

却说曹将张合、徐晃二人,奉曹操之命,正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追赶赵云,一直追至蜀军大营之前。此时,天色已渐渐昏暗下来。二人远远望见蜀军大营,竟是偃旗息鼓,毫无防备,营门大开,只有赵云一人一骑,如同一尊雕像一般,孤零零地立于营门之外,其“空城之计”,令人捉摸不透!

张合、徐晃二人皆是“用兵宿将”,见此情景,心中皆是惊疑不定,不敢贸然前进,唯恐其中有诈。

正在二人犹豫之际,曹操已亲率大军赶到。他见蜀军大营如此模样,亦是心中生疑,但又想到自己兵多将广,赵云不过虚张声势,便厉声催促众军士,立刻向前,攻破蜀军大营,生擒赵子龙!

曹军将士听得魏王将令,不敢不从,只得硬着头皮,大喊一声,如潮水般向着蜀军大营的营门,猛冲过去!然而,当他们冲到近前,却见那立于营门之外的赵云,依旧是面不改色,全然不动,其“镇定自若之态”,令人心寒!曹兵前队,不由自主地便放慢了脚步,心中皆是“惴惴不安,疑神疑鬼”。

就在此时,赵云手中那杆亮银枪,猛地向后一招!只听得蜀军营寨两侧的壕沟之内,弓弦响处,万箭齐发!无数的火箭、毒箭、狼牙箭,如同飞蝗一般,铺天盖地般向着冲锋的曹军射去!

其时,天色已然完全黑了下来,伸手不见五指,曹军根本看不清蜀军究竟有多少伏兵,只听得箭矢破空之声,以及同伴中箭的惨叫之声,不绝于耳!前锋部队顿时大乱,死伤无数!

曹操见状,知道中了赵云的埋伏之计,急忙下令鸣金收兵,拨转马头,便要率先逃走!

然而,为时已晚!只听得蜀军大营之后,忽然喊杀声大震,鼓角齐鸣,火把齐明!无数的蜀军士卒,如同从天而降一般,从四面八方,掩杀过来!其“喊杀之声势”,仿佛有千军万马一般!

曹军本就因天黑遇伏而军心大乱,此刻又听得背后喊杀声震天,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纷纷丢盔弃甲,四散奔逃,自相践踏,乱作一团!无数的曹兵,在慌乱之中,被拥挤着推落到营前的汉水深濠之中,落水而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赵云、黄忠、张着三人,则各自率领一支蜀军精锐,从后紧紧追杀,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曹操在乱军之中,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才杀开一条血路,狼狈不堪地向前奔逃。正在此时,忽然前方火光冲天,又杀出两支生力军,截断了去路!为首两员大将,正是刘封、孟达!原来他二人早已奉孔明之命,率兵埋伏在米仓山的小路之上,此刻见曹军败退,便立刻杀出,一面放火焚烧曹军先前屯积在此的粮草辎重,一面则截杀曹军败兵!

曹操见状,更是“心胆俱裂,亡魂皆冒”,知道北山的粮草,以及米仓山的辎重,皆已不保,汉中之战,大势已去!他再也不敢恋战,也顾不得什么“体面与尊严”,只得放弃了北山的所有粮草,带领残兵败将,不顾一切地向南郑方向逃去。徐晃、张合二人,亦是抵挡不住蜀军的“凶猛攻势”,各自率领败兵,连大寨都来不及收拾,便狼狈不堪地弃了本寨,各自逃生去了。

赵云趁势指挥大军,顺利攻占了曹军在汉水北岸的所有营寨,黄忠亦是缴获了曹军先前屯积在北山的无数粮草,汉水一战,蜀军大获全胜,所得军械粮草,不计其数!

黄忠、赵云二人,大破曹军,威震汉水,立刻派遣信使,将此大捷,飞报与在葭萌关的刘备。刘备闻报,龙心大悦,当即与军师诸葛亮,亲率中军主力,赶赴汉水前线。

来到汉水蜀军大营,刘备立刻召见赵云的部下士卒,详细询问赵云此番是如何与曹军厮杀,大破敌军的。那些亲身经历了汉水之战的士卒们,皆是眉飞色舞,争先恐后地将赵子龙如何单骑救黄忠,如何在北山之下,匹马单枪,大破张合、徐晃,以及如何在汉水营前,偃旗息鼓,巧设空城计,最终大败曹操亲自率领的数十万大军的种种“神勇事迹”,一五一十,绘声绘色地细述了一遍。

刘备听了,更是喜不自胜,又亲自来到汉水岸边,仔细察看了蜀军营寨前后那些险峻的地理形势,以及曹军败退时留下的遍地狼藉,不由得抚掌大笑,对身旁的诸葛孔明欣然说道:“军师啊!子龙此番用兵,真乃是神乎其技!于万军之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于危难之际,救袍泽兄弟,如闲庭信步;于强敌当前,设奇谋妙计,如戏耍孺子!真可谓是:一身都是胆也!有此等盖世英雄辅佐,何愁大业不成!”

后人有诗赞赵子龙汉水之战曰:

昔日战长坂,‘单骑救阿斗’。

威风犹未减,‘银枪刺敌酋’。

突阵显英雄,‘万军中驰骤’。

被围施勇敢,‘浑身是胆铸’。

鬼哭与神号,‘曹兵皆股栗’。

天惊并地惨,‘汉水寒波流’。

常山赵子龙,‘英名传千古’,

一身都是胆,‘彪炳垂青史’!

于是,刘备在汉水大营之中,大排筵宴,犒赏三军。他当众宣布,加封赵云为“虎威将军”,以表彰其在此次汉水之战中立下的“盖世奇功”!众将士皆是欢声雷动,痛饮庆功之酒,直至深夜方散。

然而,曹操虽然在汉水之战中大败而归,损兵折将,粮草辎重亦损失惨重,但他毕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不甘失败之枭雄本色”未改。他退回南郑之后,稍作休整,便又立刻派遣大军,号称二十万,从汉中西面的斜谷小路,悄然进发,试图再次偷袭汉水,夺回失地,挽回败局。

刘备听闻曹操大军又至,却是抚须大笑,对诸葛孔明说道:“呵呵,曹操老贼,还是不死心啊!只是他此番前来,已是‘强弩之末,外强中干’,再也无能为也!我料定,这汉水之地,最终必为我所得矣!”当即便亲自率领大军,移师汉水之西,列开阵势,准备迎击曹操的再次进攻。

曹操命令大将徐晃为先锋,即刻率兵前往汉水,与蜀军决战。徐晃领命,正要点兵出发。忽然,帐前一人昂然出班,对曹操说道:“启禀魏王,末将深知汉水两岸地理形势,愿为徐晃将军充当副将,一同前往,协助徐将军大破蜀兵,以雪前耻!”

曹操闻言,抬头看去,只见说话之人,乃是原先张鲁帐下投降过来的巴西宕渠人士,姓王,名平,字子均,如今正在曹军之中,担任牙门将军之职。此人虽然职位不高,但为人沉稳干练,又熟悉川中地理,倒也是个可用之才。曹操心中大喜,当即便下令,任命王平为副先锋,协助徐晃,一同前往汉水挑战。曹操自己则亲率中军主力,屯驻于定军山之北,遥为策应。

徐晃与王平二人,带领一支精兵,来到汉水岸边。徐晃急于立功,便不顾王平劝阻,下令大军立刻搭建浮桥,强渡汉水,在对岸列开阵势,准备与蜀军决战。

王平见状,急忙上前劝谏道:“徐将军,我军若尽数渡过汉水,在对岸列阵,倘若战事不利,需要紧急撤退之时,后路岂不皆被这滔滔汉水所阻隔?到那时,前有强敌,后无退路,我军岂不是要陷入‘死地绝境’了么?此事万万不可啊!”

徐晃却傲然道:“子均休得多言!昔日淮阴侯韩信,曾用‘背水列阵’之奇计,大败赵军,所谓‘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是也!我今日便要效仿韩信,与那蜀军决一死战!”

王平连连摇头,道:“徐将军此言差矣!昔日韩信之所以能用‘背水阵’取胜,乃是因为他料定对手赵王歇、陈馀皆是‘无谋匹夫,不知兵法’之辈,故而才敢行此险招。如今,将军可能准确料定那对岸的赵云、黄忠二人,亦是如赵歇、陈馀那般无谋之辈么?依我之见,此二人皆是‘智勇双全,经验丰富’的宿将,我军若贸然背水列阵,恐会正中其下怀,自陷绝境啊!”

徐晃听了王平这番话,心中虽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但其“骄傲好胜之气”已起,又不愿在一个降将面前示弱,便强辩道:“子均不必过虑!你可暂引步军,在岸边据守,看我亲自带领马军精锐,渡河冲杀一阵,管教那蜀兵望风披靡,片甲不留!”说罢,也不再与王平多言,当即便下令军士,迅速在汉水之上,搭建起数座浮桥。然后,他便亲自带领一支“铁甲骑兵”,率先从浮桥之上,杀气腾腾地冲过河去,在对岸列开阵势,准备与蜀军决一死战!

正是:魏人妄意宗韩信,“背水迷局”自陷深。蜀相那知是子房,“运筹帷幄”待功成。

未知徐晃此番背水一战,究竟会引发出怎样一番惊心动魄的较量,是能效仿韩信,置之死地而后生,还是会弄巧成拙,自取灭亡?汉水之畔,龙争虎斗,风云再起,且看下文分解。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三国野史!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上门龙婿什么时候更新九十年代小奋斗首辅大人有妖气一觉醒来我隐婚了四合院:回到52,我人间清醒兰亭雅集不是,让你跟校花分手,你真分?浴火焚神二次元日常物语奶爸搬运工神医狂妻:国师大人,夫人又跑了(神医如倾)三国:东归志!大神驾到穿进少女漫后被全员团宠了快穿:总裁攻略手册全民魔女1994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小鲜肉从军记锦鲤嫁到:重生极品农家太子妃必须骄养
经典收藏南唐晚来风坏坏相公好难缠:女人,敢不要我【完结】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秦有锐士人在三国也修真骑砍三国之御寇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大宋祖王爷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冷王追爱,神医王妃有点坏战国野心家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特种兵之一夫当关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我在大明割韭菜绝对荣誉三国之献帝兴汉三国纵横之凉州辞极品妖孽兵王
最近更新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寒门小郎中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寒门科举小懒娃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三国野史! 天字第一等 - 三国野史!txt下载 - 三国野史!最新章节 - 三国野史!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