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辆摩托车,在弯曲的山路上经过一个小时的行驶,来到了乡政府大院。
即将入伍的25名年轻人聚集在这里。
武装部的领导走来走去,不停地忙碌着。
海涛下了摩托车之后,第一眼就发现了初中同学刘大伟。
海涛急忙走了过去,“大伟,你也去当兵啊?”
刘大伟然抬头一看,站在眼前的是杨海涛,顿时他感到很惊讶!
“海涛,你怎么来这里了?”
“大伟,你没有看到我身上穿的也是新军装啊!”
“海涛,原来你也去当兵啊?”
杨海涛笑着说道:“大伟,当兵保家卫国的责任,不能让你一个人承担啊!不能失去这次机会呀!”
“海涛,听说你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你怎么想起来去当兵啊?像我们这些没有考上学又没有事业的人,才选择了当兵这条路。你当兵真是让我想不明白。”
“大伟,咱们都是年轻人,人各有志嘛!”
海涛一句话让刘大伟,无言回答。
这时乡武装部的领导,发出了全体入伍的新兵集合的口令。
这些年轻小伙子都像一个小学生那样听话,都乖乖的排起了长队。
一位身着军装的中年人来到队伍面前,“大家好,我是乡武装部的刘部长,今天是咱们乡25名青年即将入伍的日子,也就是说,从今天你们就是一名军人了,你们不但是军人的骄傲,更是我们的乡的骄傲。希望你们到了部队之后,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争做一名合格军人,将为家长乡人民争光,争取把立功喜报传回家乡。”
刘部长简短的几句话,激起了25名青年人心中的怒火。
下午,乡领导安排乡里唯一的一辆大卡车,运载着25名青年人来到了县武装部民兵训练基地大院。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基地大院,整齐的脚步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538名身着迷彩服的新兵背着行囊,带着家乡的期盼与对军营的向往,在这里完成了集结。
这一刻,稚气未脱的脸庞上写满坚定,青涩的肩膀即将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基地大院也因这群年轻的身影,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热血的气息。
踏入基地的那一刻,海涛首先感受到的是严谨的纪律与温暖的关怀。
各级领导早已列队等候,一句句“欢迎入营”的问候驱散了旅途的疲惫,一个个标准的指引动作传递着军营的规范。
大家按照指令有序列队,放下行囊后迅速整理着装,原本略显松散的队伍在几分钟内变得整齐划一,眼神中渐渐褪去迷茫,多了几分专注与敬畏。
这时,一位领导走到了队伍跟前,看上去从这个人的走路站姿肯定是从部队回来的。
他说道:“你们在这里的七天时间,将完成从普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蜕变!”
听到这句话,所有的人们都感到诧异,我还要在这里培训七天。
虽然领导的动员话语掷地有声,但是在新兵们的心中种下了责任与担当的种子。
接下来的入营适应性训练拉开序幕。
整理内务是新兵们的第一课,“豆腐块”被子成为首要挑战。
教官手把手示范叠被技巧,指尖翻飞间,松散的被子逐渐变得方方正正。
新兵们反复练习,指尖被磨得发红也不放弃,看着自己逐渐成型的“作品”,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队列训练中,稍息、立正、向右看齐的口令回荡在大院上空,新兵们一遍遍纠正姿势,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迷彩服,却没有人叫苦叫累。
阳光之下,他们的身影逐渐挺拔,步伐愈发坚定,军人的轮廓在反复打磨中愈发清晰。
除了基础训练,基地还安排了丰富的入营教育活动。
在国防教育课堂上,教官讲述着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让新兵们深刻理解军人的使命与荣光;
在规章制度学习中,大家认真记录纪律要求,明白了“令行禁止”是军人的天职;
在心理辅导课上,教官耐心解答新兵们的困惑,帮助他们快速适应集体生活。
傍晚时分,大院里响起嘹亮的军歌,538名新兵齐声合唱,歌声里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对未来的憧憬,回荡在夜空久久不散。
开饭的时间到了,新兵们列队进去食堂,热气腾腾的饭菜早已备好,做饭的师傅们用精心搭配的膳食,为新兵们补充训练消耗的体力。
餐桌上,大家自觉遵守就餐纪律,安静有序地用餐,偶尔的眼神交流中,传递着战友间的陌生与友善。
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新兵们互相交流心得,或在大院里熟悉环境,篮球场上偶尔传来几声欢呼,为紧张的训练生活增添了几分活力。
海涛走到一个空闲地,拿出陈静给春花打去了电话。
“海涛,你们到哪里了?”
“陈静,我们来到了民兵训练基地,在这里还要进行七天的训练。”
“海涛,你能适应吗?”
“通过一天的的训练,对我来说简简单了。”
“海涛,这可是适应训练,到了部队可不是这样子了。”
海涛笑着说道:“陈静,就是到了部队别人能行,我肯定能行,我能行的,别人不见得能行。”
“海涛,你别这么吹行吧!”
夜幕降临,武装部训练基地渐渐安静下来,新兵们躺在整洁的床铺上,脑海中回放着一天的经历。
从踏入大院的懵懂,到训练时的坚持,再到集体生活的温暖,他们深刻感受到,这里不仅是锤炼意志的战场,更是滋养成长的家园。
538名新兵的到来,为训练基地注入了新鲜血液,而这座大院,也将成为他们军旅生涯的起点,见证他们从青涩少年蜕变为钢铁战士的每一步成长。
转眼七天的培训,马上就要结束了。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武装部大院的训练场上已响起震天的口号声。
538名新兵身着笔挺的迷彩服,以排为单位整齐列队,接受前三天队列培训的会操考核。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他们脸上,映出的是褪去青涩后的坚毅,每一个站姿都如劲松般挺拔,等待着检验这段时间的训练成果。
“各排注意,按顺序依次入场!”考核指挥员的口令清晰有力,打破了训练场上的寂静。
第一排新兵迈着铿锵的步伐入场,脚步声整齐划一,如同惊雷滚过地面。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随着指挥员的每一个指令,新兵们的动作干净利落,摆臂高度分毫不差,转头角度精准统一,原本略带生涩的动作,此刻已尽显规范与力量。
阳光之下,他们的身影连成一片挺拔的迷彩森林,每一次转身、每一次踢正步,都散发着青春淬火后的锋芒。
轮到三排入场时,队列中一个略显瘦弱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他叫李大伟,因协调性不佳,队列动作总是慢半拍,为此他受到了教官的批评。
结束后,他来到海涛跟前,“海涛,你说我怎么不适应呢?”
“大伟,这是基础适应训练,我想到了部队,你是绝对没问题的。”
于是,他暗下决心,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加练,午休时对着镜子纠正姿势,手掌磨出了茧子,脚踝也练得有些红肿,却从未有过一句抱怨。
考核过程中,教官神情严肃,手中的评分表记录着每一个细节——队列是否整齐、动作是否标准、口号是否响亮。
新兵们全然不顾额头上的汗水,注意力高度集中,将这段时间的训练成果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所有排考核完毕后,指挥员公布成绩:“本次队列会操考核,三排、五排、八排荣获优秀排!”
话音刚落,获奖的队伍中爆发出激动的欢呼声,新兵们相互击掌拥抱,脸上洋溢着付出后收获的喜悦。
“这次考核不是终点,而是你们军旅生涯的新起点!”
教官的话语掷地有声,“希望你们记住今天的坚持与拼搏,到了部队在训练中继续打磨自己,成为更优秀的军人!”
夕阳下,538名新兵再次整齐列队,嘹亮的口号声再次回荡在武装部大院上空,比来时更多了几分坚定与自信,他们的军旅蜕变之路,正一步步走向深入。
喜欢他是一个潜力股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他是一个潜力股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