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首页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华夏先祖屹巅峰风入邺明日传奇神话版三国大明第一臣天命靡常十龙夺嫡汉末之全面开战骗了康熙大唐:吃货将军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文阅读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txt下载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58章 制定长期国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怎么平日里不都挺能说的吗?怎么今儿反倒是没话说了?”

看到众人是这副样子,朱由检就有些温怒了。

“陛下,此并非臣等不言,是陛下所问乃关乎我朝各处,兹事体大,臣等一时不敢妄言。”

见皇帝发问了,毕自严便就出声为众人辩解了。

其实,毕自严是有很多话想说的,但一时间也找不到由头,便也就无从谈起了,因为,他与张书缘在大年三十所谈的内容,大多都是那耗资巨大的项目。

“恩,是得好好斟酌。温爱卿,时至眼下,我陕西府等地的灾情治理如何?灾区亡故的百姓有无核算?还有去年的赋税可有明确数字?山东府船运暂停一事可曾解决?”

见他们似乎是在揣测自己的想法,朱由检就只好是点名了。

而自孔胤植及山东布政使上奏言说山东府因之后,朱由检就将这事儿交代了温体仁主管。

“启奏陛下,我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南方一带的灾情,已有缓解之势。南方诸省也已从水患中脱身,目前正由我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带领地方群臣恢复民力了。”

“陛下,我朝去年的赋税虽说还在统计之中,但据臣估算,应是与前年相差无几。至多…至多可能会相较于前年少个三十万左右……”

“而山东船运暂停一事,臣在正月二十时,以户部之名责令山东清吏司郎中曾应遴速疏通运河了,而山西黄布政使等也在围剿白莲之乱了。曾想来应该是能赶在二月中旬前恢复海运。”

“至于亡故百姓,碍于时态紧急,加之人手不足,故此臣一时无力统计,还请陛下恕罪。”

温体仁是颇为蛋疼的开口,因为他手上的事情太多了,多到他都快掉头发了。

“恩,既然如此,那你户部可有对今年之事的筹谋?”

“回陛下,自当是有。臣以为,我朝当今第一大事,当属开源节流之事,故此臣主张大力拨款农桑之事,并将张阁所奏之“官绅一体纳粮”之策推行与全国,如此方可缓解财源枯竭之弊。”

“恩,张爱卿,你所奏之政,试行如何了?可有发现什么弊处?”

聊到了这里,朱由检便就把重点放到了张书缘那边。

“回禀陛下,新政大部还在筹备阶段,臣打算于开朝后将土地丈量一事推进至山西、陕西、山东及河南一域,一旦完成丈量便可与本年中旬,施行官绅一体纳粮了。”

“而位于天津卫试行的“商法”一政,照目前形势看来一切良好,但弊处却是于宝钞相关,眼下宝钞与银粮之比已有五倍之差,也就是说价值一两的东西,则需要五两的宝钞才能买下。”

被点到名字,张书缘便起身恭敬的回应,而他所说的弊处是眼下大明财政最大的弊病之一,也是被众人所熟知的一大问题。

“恩,那张爱卿及诸位,可有办法了却这弊病?”

一说起宝钞,朱由检也很头疼,但又不得不面对。

说实在的,对于这个问题,这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解决,无非是将宝钞给大量回收,从而稳定其价值。

但这话又说回来了,手里没那么多银子,你又收回了宝钞,这朝廷又从哪儿去找钱用?难不成退回到以物换物的时代?

“陛下为今之计,我朝只能是停止滥发宝钞,兴宝债券也不可多用。而至于我朝的开支巨大的问题,臣建议应大力延续都察院发起的百日监管之政,发现一个贪官就惩处一个贪官,将其赃银用作于国家之上!”

“除去革弊陈新之外,臣建议我朝应大力出使海外邦国与之开展贸易。”

张书缘是自信开口,对于这个问题他早就想好了说辞,并跟朱由检在元年时就达成了共识。

“恩,如此办法倒不错,诸位爱卿,你们看呢?”

“陛下,臣王永光赞同张阁所言。于我朝眼下形势之看,栓症一问若不解决,那这财事就必然无法整备。所以臣恳请陛下加大冗员裁撤范围!”

见张书缘提出了监管之政,王永光瞬间就把话题给拉到了自己的主张上。

“恩,两位阁部所言甚是,于我朝而言此问题的确甚重。”

随着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就点起了头来。

“恩,那既然如此,那朕便同意王爱卿所奏,将此政范围扩大,计裁撤全国官员总数为五万可好?”

“陛下圣明,如此一来便可为国帑省去百万两的支出了。”

王永光欣喜异常,赶忙起身口喝圣明。

“陛下圣明,但臣有一谏言还请陛下静听。为保此政事成,臣建议我朝责成刑部或都察院全程监控此事,以免发生烂支事件,亦也可杜绝某些不法之臣借机营私!”

就在王永光高兴的时候,温体仁便就站了出来。

“恩。温爱卿所言甚是。既然如此,那朕便着户部、刑部、都察院三司成立专项按察队,主核处置栓政之事,如发现贪赃枉法之辈可直接拿下!”

“另外,朕再赐王爱卿与李尚书尚方宝剑,专办裁撤确权一事,待事成之后,栓政按察队则除!”

朱由检这一招也是被逼无奈,他实在是怕有人从这件事中牟利,同时也还有逼王永光与李长庚为朝廷节省的想法。

“臣定不负圣恩!”

一听这话,王永光就皱了皱眉,但也没说什么,当即就跪地领旨了。

朱由检是笑着点了点头,大手一挥就让他二人坐了回去。

说实在的,这大明权职交叉最为厉害的衙门,当属内阁和六部,其次才是那些总督、巡抚、巡按以及地方上的三司。

而由此可见,这王永光想要办成这事的难度究竟是有多大。而这件事就连张书缘都不敢现在去碰!

因为,一旦开搞,那首当其冲的便是内阁与六部的职权问题!

聊完了此事,众人也就慢慢放开了。

“陛下,据我朝去年时的兵情来看,臣以为我朝需练造新兵裁汰老残伤卒。”

随着众人打开了话茬儿,李邦华这个年轻的内阁大臣便站了出来。

“孟闇(李邦华的字),所言朕亦有心算,依你看来,我朝需裁汰多少兵卒?练造多少新军?”

由于话题触及到了兵政,朱由检也一改了从容,开始皱起了眉头。

“陛下,若依臣看来,需造新军十支,每支计两万人,以此来替换我朝的三大营军士。”

“恩,此事孙帅怎么看?”

孙承宗不同于其他六部堂官,因为他乃是当朝的光禄大夫、左柱国、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督理全国军务的大臣,所以他才有权利参加这内阁会议!

“启奏陛下,老臣赞同李阁部之言,不过,依老臣看来编造十支新军却是有些不够,若要老臣来说,我朝须得精兵备、宽兵员,将新军之数拉倒一百余支才够。若没有这等兵力,单推陈我三大营却是不足以改变现状。”

孙承宗所说的不错,抛出关外的建奴不言,就眼下的内部来说,便有不少的问题,这许多地方的卫所是常年糜烂亏空且兵源不足,一旦发生祸事根本就没法去管。

听着两位大臣的言语,朱由检是脸色低沉的敲着桌子。

“温爱卿,张爱卿,以你二部之财,可否支持此事?”

见皇帝询问,温体仁便就看向了张书缘,而张书缘则是算了一下账便就出声道。

“启奏陛下,按我司去年的营收来看,若是将全额利润挪用,养三五万精兵还尚能接受,若是养十支便怕是得请温阁部想折了。”

张书缘说的没错,按照在己巳大战中的了解来看,这养一个兵至少要每月付出四银子的成本(包含军械粮草在内计算),而以他商司去年的二百肆拾万的利润以及六十八万两的海关关税来说,充其量他也就能养个五万来人左右。

“陛下,臣这边也没甚法子。单我辽东一年便能耗费六百万两,再加上二百多万两的百官俸禄,以及四百万两的各地卫所钱粮,就这便已去了一千两百万两了,倘若再算上百官们的升职、恩赐、嘉奖、科举及驿递等杂事,这便又去了一百万多两。就这臣还没算赈灾及救济平困等事……”

一提起花钱,温体仁的脸色便就的跟猪肝一样黑了,而张书缘更是好奇,历史中的毕自严是怎么为朝廷节省的了。

“陛下,臣有一法可挤预算。”

见众人都在愁眉苦脸,毕自严琢磨了一番就起身陈奏了。

“哦?毕爱卿有计策?快快与朕讲来。”

“陛下,若是要一次性编造百万大军,显然是件不可取的事。所以臣建议将新军规模控制在十万人左右,再加之时间推移,我朝便可完成全国兵卒的裁汰之事了。”

“而新军之饷,臣建议可由都察院组成勘验组,核查九边军饷用度,将冗兵冗役裁汰,故此便可节省出一笔。”

“除此之外,臣还建议我皇恢复京东水田军屯,调拨部分京营兵与流民开垦滦州、蓟州荒地,兵自耕、兵自食,一年下来怎么样也能省下个十万石粮草的支出。”

毕自严不愧是大财学家,这一出手便就是重手笔!

“好办法啊。”

听到这话,温体仁便就是眼睛一亮,紧接着就想在他这强力手腕的基础上添一笔了。

可他还没站起,就听毕自严又继续说道。

“陛下,除了恢复京城军屯之外,我朝亦可利用商贾,以盐引折色为名,将部分盐引授予九边,引商贾代朝运粮换取盐引的同时。”

“臣还愿请陛下一改太仓法制,将岁银解银进京后,直接交由押解官与边镇委官在太仓挂号兑交,只要数额无误,便不得再行拆封入库之事。而这样一来既免损耗又能省脚力,一年下来可少花十余万两搬运费……”

这正如历史中那样,毕自严是毫不吝啬自己的想法,一口气就将自己的举措给说了精光,更是着重的讲述了番兑支法。

可听到这话,除去张书缘是在皱眉之外,其余人皆是喜笑颜开。

“好,不愧我朝肱骨老臣。”

朱由检一高兴,说着就要批准。

“陛下且慢,臣有话说。”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张书缘是赶忙起身阻止。

“哦?张爱卿是有何话?难道毕阁老之策有误?”

“陛下,毕阁老之策无误,但却有几处弊病,一是此法易滋银数短少,成色参差。二是容出虚报冒支,无册可核。三是此法易使边商内商层层倒卖,坏我盐法。”

轰的一下,这所有人便就冷静了下来。

是啊,这法子虽然是能省钱,但却也是破坏了原有的账册规制,一旦有了急用钱的大事,或是朝廷要追查地方用度时,就没法再用查账簿这个办法了,因为没有了实物参照,那便就有了虚报的空间。

“张阁此言…倒也为实。陛下老臣是一时心急差点致我朝于危险之境,还请陛下责罚!”

毕自严不愧是才学大儒,在想明白后完全就没有生张书缘的气,反而是被这说法给吓了一跳。

也是,他这办法的弊处,还是在施行了三年后才被他自己给发现的,而当时他也给出了解决办法,那便就是造册登记、兑支监督以及盐引对号截角。

“诶,毕爱卿也是为我朝大事也操心,有此失误也在情理之中,况且毕爱卿之法,也未曾施行算不得有罪。”

朱由检是呵呵笑着摆了摆手,在他看来若那满朝文武都似毕自严这般该多好,但奈何除去他毕自严外,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为朝廷开源节流的。

“张爱卿,既然你说阁老之策有弊,那你可有谏言消弭此弊?”

虽然大概率知道小哥有办法,但他还是想听听小哥会说出什么惊人之语。

“陛下,若要臣说,臣的办法是,我朝可改举赋税运输之法。将原先由各县府道调拨京师的钱粮,统改为统收统支。”

“哦?统收统支?”

说实在的,就眼下的生产力而言,根本没法像后世那样,叫钱在账上走,说到底还是要进行长途的实物运输。

“陛下,这所谓的统收统支,便是指将各县赋税集中到清吏司之后,等造编成册后,再由司员将其押送到省府的太仓,最后再由布政司按户部调令统一起运进京,或协拨他省,或存留本省用于官俸、兵饷等支出。”

“若遇急需,则我户部可下拨法令一道,使其将库银调往指定口岸或军前,而如此便可省去大量的运输费用了。”

张书缘虽然不像毕自严那般善于计算,但他却知道眼下的根本是在于运输,而一年下来朝廷至少要花二十多万两在运输之事上。

“好主意啊,层层建册,一旦查起也好追根溯源!”

张书缘这话一出,温体仁与毕自严瞬间就眼前一亮。

“除了此举之外,臣还在毕阁老之言上,加四法。一乃当场验银、三方会签。二乃建立军册多报,递送御前与户部核验。三乃盐随引走,在盐引之上留作符印及缺口。四乃银盐两账,按日滚存!”

听完这最后一句话,所有人顿时就对张书缘佩服了起来。

说实话,眼下的他们这群人,大多数都是困在了那些条条框框之中,很善于将简单的事情给复杂化。

但张书缘却不同,他很明白各司其职和化繁为简的道理,而在后世莫说是国家大事了,就是一小公司也都要分列单册。

“好,张爱卿果然乃我天选之臣,此事就以张爱卿所言处置吧。毕爱卿负责改制之事,待挤出银钱之后再调拨于兵部大兴新军编造。”

朱由检是高兴极了,当即就准了这一套说法。

“臣领旨。”

毕自严摸了摸鼻子,转而便就令下了这份差事。

就这样,众人围绕着财、权、军三项大事,很快就定出了以下几个长期国策。

一、改革赋税运输,不再由各道各县起运,改为由十三府布政司负责。

二、待天津试点无误后,将大力推行新商法及土地丈量于全国,待事成之后,立即启用“官绅一体纳粮”之策。

三、编造新军,裁汰冗员,将在册的全国官员总数控制在五万左右。

四、在辽东推行蚕食之法,依托大陵城向辽东深处渗透。

五、加大航海贸易,出使域外他国。

六、加大力度赈灾安抚灾民,并下发恩典准许商贾以雇佣流民之事,减免其三成税赋。

七、户部要立即开展黄册革新之事,着重统计伤亡灾民及百姓数量……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极品妖孽兵王九十年代小奋斗无限轮回:我一个人的修仙世界恶鬼训练营我靠穿书拯救世界斩神:攻略林七夜,青梅竹马很香和离后我入主中宫,前夫悔断肠了覆手悠闲生活之歌神系统雾都侦探丹道仙途嫚嫚长途旧金山往事水浒:梁山新寨主,好汉绝不招安娇娇王妃驾到,疯批王爷宠入骨三生三世之花非花雾非雾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绝色嫡女一睁眼,禁欲太子掐腰宠七零位面小军嫂退婚后,她在年代吊打重生小白花
经典收藏我在水浒开了个挂帝国联盟南唐晚来风战国野心家总有大小姐想对我图谋不轨三国第一狠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坏坏相公好难缠:女人,敢不要我【完结】大唐房二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盛世第一妾蜀汉我做主(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大明群英传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被女帝退婚后,我捡走了她妹妹春秋发明家镇国二公子
最近更新大周第一婿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铜镜约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英烈传奇史上最强县令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玉符传奇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道藏辑要穿越古代异界争霸穿越之原始之路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巨宋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墨轩先生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txt下载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最新章节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