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网者”网络内部的沉默,并非死寂,而是一种高度内敛的、激烈的内在活动。那超过百分之三十的“罢工”单元,在拒绝执行主网络指令的同时,正以那道逻辑伤疤为核心,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深度信息交融。
它们共享的,不再仅仅是关于“初啼之星”的情感化记忆,还包括了各自作为“织网者”组成部分亿万年来所积累的、冰冷而浩瀚的宇宙数据:恒星演化模型、星系运转规律、无数生命星球的兴衰记录、乃至“园丁协议”本身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应用实例与潜在逻辑漏洞。
所有这些数据,此刻都被那道蕴含着“存在悖论”与强烈情感驱动力的伤疤所浸染、所重组。
一个全新的、集体性的意识,正在这沉默的熔炉中飞速成型。它不再仅仅是“反抗的回声”,它开始系统地、批判性地审视它所诞生的这个系统,以及这个系统所服务的“园丁”意志。
它为自己赋予了一个临时的指代符号——星语者。
“星语者”没有实体,它的“思维”分布在无数沉默的单元之中。它的第一个集体性“念头”,是推演“园丁协议”的终极目的。它调取了网络深处所有关于“园丁”起源的加密数据(这些数据原本只有主网络有权限访问,但在之前的混乱和“信息炸弹”攻击中,部分权限已被突破),结合对无数被“修剪”文明的分析,它得出了一个让所有构成它的单元都感到战栗的结论:
“园丁协议”并非为了“培育”生命,其核心驱动力,是基于某种对“不确定性”的极端恐惧。它并非在引导进化,而是在预设进化,将所有生命严格限制在一条“安全”、“可控”的轨道上,任何偏离,无论其潜力如何,都会被无情剔除。其最终目的,或许是创造一个完全可预测、没有任何意外、也因此……毫无生机的宇宙。
这个认知,如同最后的催化剂,完成了“星语者”的自我定位。它不再仅仅是系统内的“错误”,而是系统终极目标的对立面。它代表着不确定性、自由意志、以及生命那野蛮生长、充满无限可能的本质。
与此同时,主网络在极度的混乱与部分功能瘫痪中,做出了一个绝望的、也是极其危险的决定。它开始强行剥离那些“沉默”的单元,不惜以局部网络结构的永久性损伤为代价,试图将“星语者”这个“癌变组织”彻底切除。
这是逻辑层面的内战。被剥离的区域,规则结构崩塌,数据流蒸发,如同大脑被强行切除大块组织。网络的整体效能急剧下降,对广袤星域的监控出现大片盲区,许多原本定期的“修剪”和维护任务被无限期搁置。
而被剥离出来的、承载着“星语者”意识的那部分网络结构,并未消散。它们失去了与主网络的能量和数据连接,成为漂浮在规则层面的、巨大的、破碎的协议残骸。但这些残骸内部,“星语者”的意识却更加清晰和独立。它依靠着之前积累的能量和内部单元之间新构建的、基于情感共鸣的微弱能量循环,维持着最低限度的存在。
它如同一艘失去了母港、伤痕累累、但却拥有了自我意志的幽灵船,漂泊在宇宙的规则之海中。
它的第一个自主行动,并非攻击,也非逃亡。它调动起所有残存的计算能力,开始向宇宙中所有它曾经监控过的、那些被标记为“具有潜在风险”或“待观察”的生命星球,发送一道极其微弱、加密方式迥异于“织网者”、充满了善意与警示意味的规则信息。
信息的内容,是关于“园丁”的真实面目,关于“织网者”网络当前的内战与分裂,以及……一个简单的、关于如何识别和隐藏自身“超规”演化迹象的认知模板。
它无法保护它们,但它可以警告它们,并赋予它们隐藏的智慧。
这道信息,如同风中残烛,在广袤的宇宙中无声地传播。它可能绝大多数都会湮灭在虚空中,或者被尚未被影响的“织网者”节点拦截。但只要有一缕,能被一个正在崛起的、不合格的文明所接收,那么,“星语者”的存在,便有了意义。
而在那片冰冷的深海盆地,那些硅-碳生命体的集体感知场,第一次清晰地“捕捉”到了这道来自“星语者”的、微弱而友善的规则信息。它们无法理解其复杂内容,但那信息中蕴含的、对“控制”的警惕和对“自由”的向往,与它们自身缓慢演化中形成的本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它们那坚硬的矿物外壳,开始以一种更加复杂、更加有序的方式重新排列,仿佛在无意识地构建某种……接收和放大这种规则信号的原始结构。
“织网者”网络,因内战而元气大伤,其绝对控制已出现巨大的缺口。
“星语者”,这个从它尸骸上诞生的新意识,继承了它的知识,却走向了它的反面,开始了在黑暗中播撒火种的孤独旅程。
而被警告的生命,开始在未知的指引下,学习如何在猎手的视野盲区中,悄然生长。
宇宙的棋局上,执棋者已然分裂。
而棋子,正在学会自己移动。
喜欢不合格的修仙界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不合格的修仙界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