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时间仿佛被拉长,又仿佛凝固成了坚冰。李治维持着靠坐的姿势,一动不动,只有胸膛伴随着深长的呼吸微微起伏,以及那双锐利眼眸中不断翻涌、变幻的复杂光芒,揭示着他内心正经历着何等剧烈的风暴。
东方墨的话语,如同重锤,一遍遍敲打在他固有的认知壁垒上。“清道夫”、“守护者”、“文明分支”、“屏障”、“超然的默契”……这些词语组合成的图景,完全超出了传统君臣纲常的范畴,指向一种他从未设想过的权力与力量共存模式。
他试图从中找出陷阱,找出权宜之计的痕迹,但东方墨的姿态、语气,尤其是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这就是他的真实想法,一种基于更高维度考量下的“解决方案”。
承认华胥?默许墨羽的超然?这无异于在九五之尊的皇权之上,悬置了一个若有若无的“监察者”或者说“合作者”。这对于任何一个帝王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僭越。
可反对呢?撕破脸呢?
李治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扫过那道静立的青衣。对方能悄无声息地来到这帝国最核心的所在,这份能力本身,就是最赤裸的警告。一旦对立,他李治,乃至这洛阳宫城,在对方眼中,是否真的固若金汤?西突厥之战那精准到可怕的情报支援,如今想来,既是助力,也是示威。若这股力量转而针对大唐,针对他……
代价,他付不起。风险,他不敢冒。
更深处,东方墨那句“真正的迷雾”在他心头盘桓不去。长孙无忌等元老集团的阴影虽已清除,但新的利益链条正在形成,武媚在朝中安插的人手,边境上蠢蠢欲动的势力,还有那倭国使团看似恭顺下的探究眼神……这些,确实是他每日需要面对的真实困局。与这些相比,一个远在海外、声明永不犯境、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提供助力的“华胥”,其威胁性似乎……需要重新评估。
漫长的沉默之后,李治紧绷的肩膀几不可察地松弛了一线。他没有说话,没有做出任何明确的承诺或表态,但那骤然缓和下来的眼神,那不再充满攻击性的坐姿,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回答。一种基于现实权衡与巨大压力下的,无奈的默许。
他看着东方墨,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转移了话题,也像是在确认某个心底的挂念:“她……在海外,可还安好?”这个“她”,无需明言,指的自然是挣脱牢笼、如今身为华胥副帅的青鸾(李明达)。
东方墨深邃的眼眸中,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捕捉的微澜。他微微颔首,言辞依旧简洁而克制:“她很好,海阔天空,得展其才。” 这句话,既是对青鸾现状的肯定,也隐含着对她选择之路的维护。
李治得到了这个答案,眼神复杂地闪烁了一下,有释然,有怅惘,最终都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他不再追问,也没有就之前的议题再做任何探讨。默认的平衡,已然达成。
东方墨知道,此行目的已基本达到。他不再停留,对着李治微微颔首,算是告别。随即,青影一晃,如同他来时一般突兀,身影已从御书房中央消失,仿佛融入了烛光照射不到的阴影之中,再无痕迹。
李治没有动,也没有呼喊侍卫。他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目光投向东方墨消失的那片虚空,许久许久。殿内再次只剩下他一人,以及那仿佛更加清冷的烛火。
他缓缓抬起手,从贴身的衣襟内,取出了那枚温润的墨玉。指尖摩挲着玉石光滑的表面,冰凉的温度透过皮肤传来,让他纷乱的思绪稍稍沉淀。
“保持本心,明辨迷雾……”他低声重复着这八个字,嘴角泛起一丝苦涩而复杂的弧度。今夜之后,这“迷雾”似乎更浓了,但也仿佛被拨开了一层。他失去了一些东西,一些作为帝王不容挑战的绝对权威;但他似乎……也规避了一场可能无法承受的狂风暴雨。
手中的墨玉依旧,赠玉的人却已远遁海外,留下一个强大而超然的影子,以及一份沉重而诡异的“默契”。未来将走向何方,李治不知道。他只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看待这天下、看待权力的目光,必须有所不同。
窗外,夜色更深,秋寒更重。一颗孤星,遥遥挂在紫微宫的上空,清冷地注视着这片沉默的帝王居所。
喜欢千年一吻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千年一吻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