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眼中,这是一场唾手可得的功业。只要推动出兵,便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受后人敬仰。
建奴虽强,但他们并不畏惧。相反,这种天上掉下的功劳,谁不想抢?
况且当今皇帝年少,心中正怀抱负,极易被“开疆拓土”“一战定乾坤”的壮丽图景所吸引。
只需他们在朝堂上不断进言,稍加引导,推波助澜,皇帝一旦心动,圣旨便可能即刻下达。
但他们不曾想到,御座之上的朱由校,心中所想竟与王在晋不谋而合。他对贸然出兵,毫无兴趣。
别的不说,若要彻底剿灭建奴,朱由校必须亲自挂帅出征。无论是为了树立至高威望,还是出于内心深处的执念,此事不容他人代劳。
历史上建奴之所以能入主中原,并非其战力无敌,而是汉人自相残杀,门户林立,才酿成千古悲剧。他们在中原烧杀劫掠,血洗城池,种种暴行深深刻在他心头。
朱由校誓要亲手斩下那头领“野猪皮”,或是一刀劈开黄台吉那肥硕身躯,方能消解胸中积恨。
可如今时机未到。他还有太多布局未完,京师不可久离。
一旦他率军北上,江南那些早已不满的士绅必然蠢动,趁机作乱。山东赈灾之事也将再度停滞,陷入泥潭。
百姓持续受压,白莲教必会借机煽动,民变一触即发。
上一次远征林丹汗,实属迫不得已,也是一次冒险之举。
他赌的是,那时文官集团尚未真正联合起来对抗他,对他还未形成严密提防。
朱由校赌赢了,准确抓住了那些文官士绅的软肋。只要不动他们的根基与权位,这些人便不会真正拼命,顶多嘴上喊得响亮。
那时的大明,尚有几分体面。一年前,朝局看似平稳,边患未显,民间虽有暗流,却还未涌上台面,破败之象尚未彻底显露。
“大司马此言,实乃动摇国本!老奴如今内外交困,摇摇欲坠,只需轻轻一推,便可覆灭!”
“我大明雄兵数十万,调拨一路精锐,便可如雷霆扫叶,荡平辽东乱贼!”
“至于说国库无钱,纯属无稽之谈!江南新税刚入,钱粮数以千万计,难道还养不起一支征讨之师?”
“朝廷征税为何?不正是为了安邦定民?如今外虏猖獗,关外百姓惨遭屠戮,大明岂能坐视不理?”
“臣恳请陛下,莫失良机!当立即命熊廷弼整军出关,誓师北伐,战机稍纵即逝,请陛下决断!”
李进贤话毕,扑通跪地,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之上,发出一声闷响,以示忠忱。
他并未察觉,朱由校正静静地望着他,目光幽深,久久未语。
帝王不言,他不敢抬头,只能伏地静候。
“议和之事暂且搁置。李爱卿,朕有一问,你且为朕解之。”
“臣愿倾尽所知,为陛下答疑。”
若换作一年前,皇帝开口求解,这些官员必会先摆出一副饱学之姿,装模作样地引经据典,仿佛天下道理尽在其手。
若是无关政局的小事,他们多半轻飘飘回几句,敷衍了事,全然不把君王之问放在心上。
可如今不同了。那柄悬在头顶的刀,还在滴血。
谁敢再肆意妄为?
明末的文人,在汉家天子面前,确实“气节”十足。一个个慷慨激昂,视死如归,仿佛圣贤再世,道义化身。
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吃定了皇帝的心思——“与士共治天下”嘛。
这些人的地位本就超然,帝王若想维持统治,不得不倚仗他们处理政务、掌控地方。
说到底,支撑皇权的根基,正是这群士大夫与地方豪强。他们仗着这一点,才敢在朝堂上指手画脚,甚至凌驾于君命之上。
当异族执掌中原、号令天下之时,那些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的士人,却连一丝反抗的勇气都没有,只能伏地叩首,甘愿称奴,像蒙元与满清治下便是如此。
因这两个政权皆有其牢固根基,从不信任汉人,视之如牲畜,生杀予夺全凭心意。
如今朱由校正是在效仿当年那些铁血手段,以无顾忌的杀伐震慑朝堂,打破常规,只为看看这些文官的脊梁是否还硬得起来。
从目前局面看,他的策略已然奏效。至少这些大臣,再也不敢搬出“圣人曰”来顶撞皇帝,没人再敢当面争辩。
“李爱卿,你是如何知晓此次追缴赋税的具体数额?”
“朕尚未接到南京方面的清点奏报,你却能脱口而出,言之凿凿,显然早已掌握内情。”
这一问出口,李进贤顿时语塞,额角渗出冷汗。这确是一处无法掩饰的破绽。
虽说此次行动皇帝亲自下旨,但六部与内阁主官也都被告知过,得知此事并不算离奇。
可若连执行细节和最终成果都了如指掌,甚至早于天子知晓,那就绝非正常渠道所能获取。
见李进贤跪在地上久久无言,朱由校心中已有定论。
无论他如何清洗、设防,朝廷之中仍有暗流涌动,有人藏身于阴影,悄然传递消息。
若非李进贤急于表现,一时失言,这根深蒂固的脉络恐怕仍难察觉。
这也提醒了朱由校:敌人永远比想象中更隐蔽,更危险。
此人竟能避开东厂耳目,绕过锦衣卫监察,与江南士绅互通有无。那么在这巍巍宫阙之内,又有多少个“李进贤”正静默蛰伏?
面对质询,李进贤心跳如鼓,脑海中千回百转,却寻不到一句稳妥之词。
他的亲信与同党亦开始忧心忡忡,深知这位皇帝素来手段酷烈,一旦定性为奸佞,少则入诏狱受刑,重则性命难保。
“臣……是查阅户部档案所得。自陛下颁旨催征以来,臣曾调阅鱼鳞册与历年账簿,据此推算而出。”
许久之后,李进贤终于开口,声音微颤,试图以此言搪塞过去。
朱由校的心意已决,杀机早已暗藏。
无论李进贤再如何辩解,今日之言注定要付出代价。
喜欢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