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智慧的较量》**
初次会面后的几天,陈昊的生活看似恢复了平静。他照常上课,去图书馆,但内心的弦却始终紧绷着。他知道,陈伯那句“下次再详谈”绝非客套,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那位老管家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钓者,抛下了香饵,正在观察鱼儿的反应。
他利用这段时间,更加深入地梳理未来十几年的经济大事记,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细节,包括关键的数据、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反应。他甚至在《时代日志》中单独开辟了一个加密章节,专门记录与陈伯可能相关的谈话要点和展现自身价值的策略。
果然,一周后,王凯的电话再次来了。这次见面的地点,换成了市中心一家顶级酒店的行政酒廊包间,私密性极佳。
再次见到陈伯,他依旧是那副沉稳如山的样子。但这一次,茶台换成了摆着几份文件的实木办公桌,气氛也变得更加正式和凝重。
“坐。”陈伯示意陈昊坐下,开门见山,“上次谈话,你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颇有见地。今天,我想听听更具体的东西。”
陈伯从桌上拿起一份装订精美的报告,封面上印着某国际知名投行的Logo。“这是一份关于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债务抵押债券(cdo)的投资分析报告,结论非常乐观。你怎么看?”
陈昊心中一震,来了!这正是触及金融危机核心的问题!他接过报告,快速翻阅了一下。里面充斥着复杂的金融模型、漂亮的增长曲线和充满信心的推荐评级。在2004年,这正是市场的主流观点。
他合上报告,抬起头,目光平静却坚定地看向陈伯:“陈伯,我认为这份报告,低估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其结论可能过于乐观,甚至……存在重大隐患。”
“哦?”陈伯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锐利如刀,“依据何在?你要知道,出具这份报告的,是业界顶尖的团队。”
“模型是死的,人是活的。”陈昊毫不退缩,开始阐述他准备好的观点,“首先,这份报告的基础,建立在房价持续上涨、违约率保持低位的假设上。但一旦利率进入上升周期,或者经济出现波动,大量次级贷款借款人将无力偿还,这个假设就会崩塌。”
他拿起笔,在空白的便签纸上画出示意图:“其次,也是更关键的,是cdo的分层和包装。它将不同风险的贷款打包,切割成不同信用等级的证券出售。但问题是,这些证券的评级严重依赖模型,而模型本身可能无法准确捕捉极端情况下的相关性风险。当底层资产(房贷)出现问题,原本被认为安全的最高评级层级(AAA级)也会受到剧烈冲击,因为损失会从最底层向上蔓延,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
陈伯的目光紧紧盯着陈昊画的简易图表,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陈昊所说的“相关性风险”、“评级缺陷”,在当时还属于比较前沿和少数派的认识。
“继续。”陈伯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最后,”陈昊放下笔,语气凝重,“这种将风险层层打包、转移的模式,使得风险在整个金融体系内隐蔽地扩散和积累。一旦爆发,将不再是单个机构的问题,而是整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危机和信用危机。我认为,目前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由宽松货币政策和这种金融创新共同吹大的泡沫,其脆弱性,被严重低估了。”
他一口气说完,包间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陈伯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似乎在消化陈昊这番话带来的冲击。
陈昊知道,自己这番“危言耸听”,在此时是极其大胆的。但他必须赌,赌陈伯的见识和眼光能够识别出其中的价值,赌这位老管家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守成的继承者,更是一个具备超凡远见、能够带领家族产业穿越未来风浪的掌舵人。
许久,陈伯缓缓睁开眼,目光中之前的审视和探究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震撼和……认可。
“了不起……”陈伯低声说了一句,像是在自言自语,“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洞察……若非亲耳所闻,实在难以置信。”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俯瞰着城市的繁华景象,良久,才转过身,对陈昊说道:“你知道吗?启明先生生前最后的几年,也一直在担忧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他的一些判断,与你不谋而合。只是,他没有你如此清晰、系统的论述。”
陈昊心中一动,看来这位叔祖,也绝非寻常人物。
“看来,启明先生的眼光,没有错。”陈伯走回桌前,脸上露出了见面以来的第一次,堪称温和的笑容,“你通过了我的考察,陈昊。”
智慧的较量,没有硝烟,却足以决定命运的走向。
陈昊知道,通往那笔庞大遗产的大门,已经在他面前,敞开了一道缝隙。
而门后的世界,即将呈现在他眼前。
(第十二章完,字数:约2180字)
喜欢重生2004:打造湖人新王朝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2004:打造湖人新王朝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