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意见,虽然人数不多,但分量不轻,而且冠冕堂皇,让人难以直接反驳,主持会议的领导没有当场表态,只是表示“各种意见都可以充分讨论,干部任用要本着对事业、对干部本人高度负责的原则,通盘考虑,慎重决策”。
消息传到d省,吴政宏首先感到了压力,他虽然是省委书记,但省长的任命权在上级,如果上级真的倾向于将郑开叶调走,他很难强行反对,而且,那些“需要稳重干部”的言论,隐隐也在指向他吴政宏,似乎暗示他作为书记,需要一个更“稳妥”的搭档。
吴政宏找来郑开叶,语气有些复杂:“开叶啊,最近上面有些讨论,关于你的下一步,你也听到了些风声吧?”
郑开叶坦然承认:“听到一些,感谢书记关心。”
吴政宏叹了口气:“我是希望你能留下来,我们继续搭班子,d省现在势头正好,需要政策的连续性,但是,上面的考虑,有时会更宏观,如果……我是说如果,组织上真的有其他安排,希望你也能正确对待。”
郑开叶从吴政宏的话里,听出了一丝不确定性,甚至是一点点为可能出现的变动提前铺垫的意味,他心中微微一沉,但脸上不动声色:“书记,我坚决服从安排,无论在任何岗位,都会竭尽全力为党工作,不过,我个人认为,d省的工作刚打开局面,‘强基固本’还有很多深层次任务需要攻坚克难,此时换将,恐非最佳时机,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最终以组织决定为准。”
吴政宏点点头:“你的想法我理解,也会向上反映,但最终,还是要看上面的统筹安排。”
郑开叶在d省的政绩越是耀眼,关于他下一步任用的暗流就越是汹涌,江渊在其父点拨下发起的“阳谋”,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正迅速扩散至权力核心的各个角落,那些看似出于“公心”的讨论——关于年轻干部是否需要多岗位历练、单一省份经验是否具有局限性——在特定的圈子里悄然流传,并被有意无意地放大。
在一次非正式的小范围会议后,关于d省长人选的不同声音,终于摆上了一些关键人物的案头。
支持郑开叶的力量,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第一个明确站出来、态度坚决得令人意外的,是包老。
包老的住所,一位领导前来探望,闲聊中自然提到了近期的人事讨论,这位领导语气略带担忧:“……包老,开叶同志的能力和成绩有目共睹,但最近有些议论,认为他太年轻,在d省改革力度又大,是不是调任部委,比如发改委或商务部,更能拓宽视野,也利于长期培养?听起来,似乎也有些道理。”
包老原本半阖的眼眸骤然睁开,虽年事已高,但目光依旧锐利如鹰,他放下手中的茶杯,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迂腐之见!什么叫拓宽视野?在d省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结构复杂、矛盾突出的经济大省,主持‘强基固本’、推动转型升级,这就是最好的视野拓宽!这比在部委里看报告、搞协调,对干部的锻炼价值大十倍!什么叫利于长期培养?把一棵好苗子从它正茁壮成长的土壤里硬拔出来,美其名曰‘保护’,实则是扼杀!”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沉痛:“d省的局面,刚刚打开,积弊多年,非猛药不能去疴,开叶同志在那里,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初步认可,与吴政宏的磨合也渐入佳境,这个时候把他调走,换一个所谓的‘稳重’干部上去,必然导致政策反复,人心涣散!之前的所有努力,很可能付诸东流!这是对d省人民极大的不负责任!说什么‘需要稳重搭档’,这更是无稽之谈!一把手要的是能干事和干成事的搭档,不是唯唯诺诺的应声虫!吴政宏同志如果连开叶这样一心为公、能力出众的干部都容不下,那他这个书记的胸襟和格局就值得怀疑了!”
包老越说越激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你回去告诉那些有疑虑的人,评价一个干部,要看他的实绩,看他是否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郑开叶在d省的政绩,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是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不能因为个别人的私心杂念,或者一些上不得台面的盘算,就毁了一个好干部的前程,毁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势头!我虽然不在其位,但这件事,我坚决支持郑开叶留在d省,接任省长!谁要是觉得不合适,可以来找我辩论!”
包老这番掷地有声的表态,迅速通过特定渠道反馈回去,如同给支持郑开叶的一方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包老虽已不在其位,但其资历、威望使得他的意见具有很重的分量,他的明确站队,迫使那些持“中立”或“慎重”态度的人不得不更加认真地掂量。
几乎与此同时,郑开叶的师兄,已退休回到首都的前云滇省委书记栗立峰,也行动了起来,栗立峰为人低调,父亲自从战场上牺牲后,家里的关系都是由母亲操持着,但母亲去世后,栗家影响力确实大不如前,但他多年封疆大吏积累的人脉和信誉仍在,他深知师弟此刻面临的危机,这不仅是郑开叶个人的关口,也关乎他们这一系干部的理念能否延续。
栗立峰没有选择大张旗鼓地游说,而是采取了更符合他性格的方式,他分别约见了两位在组织战线德高望重、且与已故父母和恩师闵东风有旧谊的老人家,谈话是在茶香袅袅中进行的,气氛看似闲适。
喜欢重生最强大脑登上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重生最强大脑登上权力巅峰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