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李华筝与李珩的故事时,我总在想:何为“守护”?是金銮殿上的力排众议,是战场上的浴血拼杀,还是十年如一日的耐心陪伴?
直到落笔完成这个故事,我才慢慢懂得,李华筝的守护,是最温柔也最坚韧的模样。
她用自己的肩膀,为年幼的弟弟撑起一片天,为风雨飘摇的大曜筑起一道墙。
她自己明明也很脆弱,也是一个刚失去父母的孩子,但是她心有民,所以她主动站起来承担这份责任。
最初构思这个角色时,我不想把她塑造成一个“天生强大”的女战神,而是希望她有血有肉,有软肋也有铠甲。
她也曾是会在母后身边撒娇的公主,会因为弟弟的依赖而心软,会在深夜批阅奏折时感到疲惫。
可当命运将重担压在她肩上时,她没有退缩。
她脱下华服,穿上铠甲,从温室里的花,变成了能抵御风霜的树,只为了那句“有姐姐在”的承诺。
李华筝的爱,太沉重也太纯粹。
她对珩儿的爱,不是简单的呵护,而是“授人以渔”的远见。
她教他读书,是为了让他明辨是非;带他看黄河水患,是为了让他懂得“民为邦本”;让他参与朝政,是为了让他学会担当。
她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离开,所以她要把珩儿培养成能独当一面的君主,让他即使没有姐姐,也能守护好这片山河。
而沈软软的出现,更像是李华筝“未完成的心愿”的延续。
她没有改变李华筝的初心,而是用更沉稳的智慧,扫清朝堂的暗流,击退边境的蛮夷,更重要的是,她给了珩儿足够的陪伴与安全感。
那些李华筝没能兑现的“陪你放风筝”的约定,那些她来不及说的叮嘱,都通过沈软软,一点点传递给了珩儿。
最让我动容的,是珩儿的成长。
从躲在姐姐身后的怯弱孩童,到能独掌朝政的少年天子,他的每一步成长,都带着李华筝的影子。
他记得姐姐教他的“民惟邦本”,记得姐姐带他看的百姓疾苦,记得姐姐对他的期望。
当他把刻着花和“山河永固”的玉佩送给沈软软时,我知道,他不仅记住了姐姐的教诲,更接过了守护山河的责任。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权力与战争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爱与传承”的故事。
李华筝把对山河的爱、对弟弟的爱,传承给了沈软软,沈软软又把这份爱,传承给了珩儿。
沈软软在这个小世界里也是真的把原主的弟弟当成了自己的弟弟,细心教导。
而珩儿,终将把这份爱,传递给大曜的每一个百姓,传递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无数次为李华筝的“遗憾”而心疼——她没能看到珩儿亲政,没能看到大曜的盛世,没能陪弟弟走完更长的路。
但我也为她感到欣慰,因为她的愿望终究实现了,她的弟弟成为了她期望的样子,她的国家迎来了她期盼的和平。
或许,这就是“守护”的意义:即使自己不能亲自见证,也要拼尽全力,为爱的人、为守护的土地,铺就一条通往光明的路。
谢谢大家愿意听这个关于长公主与少年天子的故事。
愿我们都能像李华筝一样,拥有为爱坚守的勇气;像沈软软一样,拥有传递温暖的善意;像珩儿一样,拥有接过责任的担当。
愿每一份守护都不被辜负,愿每一份爱都能传承,愿每一片山河都能无恙,每一个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这,就是我写这个故事的初心。
喜欢快穿:死后成了白月光请大家收藏:(m.bokandushu.com)快穿:死后成了白月光博看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